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9  2021-02-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1高三二月摸底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Youtube上备受追捧,收获735万粉丝,影响力堪比CH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村
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事
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无可
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活不真实,
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因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真实,美学大
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
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人类对
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的朴素情
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有慰藉。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之
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角度
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有高楼
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
化榆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频下,
表多外国人惊论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输出是一
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学子来”,从不同
不,创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中等
多样、精彩的中国。(取材于《北京日报》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毋庸置疑,李子柴的作品具有波浪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地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粑


浏览完整试题熟,她摘来制成枇粑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
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
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农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
式,在全球化裹换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友的共鸣。【甲】
李子柴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手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取材于《经济日报》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
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
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
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
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
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
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
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于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
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渠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电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
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
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
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
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
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
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取材于新媒网2019年12月07日)
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B.国内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
C.作者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
D.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2.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A.【甲】B.【乙】C.【丙】D.【丁】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
不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
B.《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C.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
同,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
D.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
活,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4.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4分)
5.综观三则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5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
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莫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


展开余下试题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
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
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
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
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
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
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
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
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
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
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
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
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
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
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
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
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
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
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
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
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
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
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
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
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
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
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
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
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
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
歌没听究,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
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
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
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
喝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
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电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
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
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
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
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电侧耳去听——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
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
B.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
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C.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
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D.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
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点出“盈眼皆为绿色”,突出井冈山无处不在的绿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冈山满山
的红。
B.文中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
来源。
C.“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顺畅
自然。
D.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
感染力。
8.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
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9.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荣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全。父承筒,太原府
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
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闹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
往桂 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僱相继镇太原,
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


展开余下试题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
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
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以孝闻。免丧,尊拜右拾遣,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礼母忱去
官。服阙,以刑部 员外郎征,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语。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雇
岁平。人无结伝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已,赐百僚曲江亭
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
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
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
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侄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12.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
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
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脩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
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 偶
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4分)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创利而利之。(4分)
14.“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脩写遗表?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宫怨
杜荀鹤【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16.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2)韩愈《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
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 。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慢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
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盖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盖再一盖,全亮了。它
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盖灯火赫然
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
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盖又一盖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
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地金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盖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 ,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完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对偶 比喻 借代 排比
B.对偶 拟人 借代 夸张
C.拟人 比喻 拟物 夸张
D.比喻 拟物 拟人 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
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儿童玩蹦床等娱乐设施的风险,对于成年人也应有基本的预判。②一些家长经不住自己
孩子的央求,或者看到别家孩子乐在其中,就麻痹大意。③参加蹦床活动的年龄越来越小,而
家长却认为孩子参加没有问题,无视其中隐藏的风险。④等到伤害产生、事故发生时再去悔不
当初,也根本于事无补。⑤就在泉州发生事故的游乐场,记者前往采访期间,还有家长带3岁
女童前来玩耍。⑥希望这样的情况,未来避免不会再发生。
语句序号: ,修改: ;
语句序号: ,修改: ;
语句序号: ,修改: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锦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