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6  2021-03-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鹤岗一中高三2月份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浏览完整试题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 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最近,一份“教育培训班鄙视链”的名单在网上热传。马术班、竖琴班、国际象棋班等相对冷门的课程,处于“鄙视链”的顶端,而常见的兴趣班,比如钢琴班、书法班则被认为是“俗气”“廉价”的低层次课程。兴趣爱好本身并无“高大上”与否的属性,关键在于人们如何看待它,当一个兴趣培训班被赋予特殊的文化身份,其“光环”便逐渐形成了。“物以稀为贵”,越是罕见的领域,越有可能让人摸不到头脑,因为不了解,而产生某种奇特的幻想甚至崇拜,反之亦然。试想,世居草原之上的牧民家庭,谁会认为让孩子学马术是高大上?
再者,便是文化话语权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到,在这份“鄙视链”中,越“西方化”或者“国际化”的兴趣爱好,越有可能得到家长的追捧,比如国际象棋、马术、高尔夫等领域,被不少人视为“培养绅士淑女”甚至“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这样想的人多起来,更多资本与优质人脉也就逐渐附着在相关领域之上,因此,一些家长不惜花费重金,也要让孩子跻身其中。
在教育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家长们的强烈焦虑感虽然情有可原,却未必是理性之举。其实“鄙视链”背后,不乏攀比意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的天赋的不同,真正的“通才”毕竟罕见,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的兴趣天赋与课程的实用性相结合。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兴趣培训班,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其心理健康与长远发展并无好处。
(摘自黄帅《兴趣班“鄙视链”不过是另一种焦虑贩卖》,《中国青年报》2020 年 9 月 11 日)
材料二:上兴趣班追求的应该是发掘爱好、掌握技艺、增长知识、收获快乐等,说到底是孩子的事,不应该掺杂太多成人世界的功利和势利。在一些人眼里,培养马术、高尔夫等兴趣爱好就是在为“成为贵族”铺路。殊不知,即便以西方人的眼光审视,真正意义上的“贵族”也并不在于会不会骑马、能不能打高尔夫球,而在于是否具有独特的精神特质,比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崇尚道德修养和坚贞气节、高雅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追求、文明的行为习惯和优雅的气质等。这些不是用钱能堆出来的,它必须以爱和责任用心浇灌。
(摘自李思辉《对兴趣班“鄙视链”不妨一笑置之》,《光明日报》2020 年 9 月 17 日)
材料三:
天眼查数据新闻实验室依次检索了网传的“兴趣班鄙视链”中提及的各类项目,整理了经营范围中包含这些项目培训的企业数量。
从地域上看,在六类兴趣班的地域排行榜中,广州、江苏、浙江普遍占据了比较靠前的位置。其中,广东省的六类兴趣班相关企业(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状态)数量均位列前三名,单是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就超过了 5 万家。此外,北京、山东等地的兴趣班相关企业也较多。有趣的是,山东省的语言类培训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摘自陈海峰《天眼查:我国今年前 8 月新增兴趣班相关企业超过 6.7 万家》,《中国新闻网》2020 年 9 月 15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那些罕见领域的不了解是某些兴趣培训班成为兴趣班“鄙视链”顶端的一个重要因素。
B.受文化话语权影响,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进入有更多资金与优质人脉的兴趣培训班。
C.强烈的焦虑感使家长们为孩子选择所谓的“高大上”的兴趣培训班,这是不理性的举动。


展开余下试题D.真正意义的贵族不在于掌握了什么冷门的技能,而在于是否具备许多不凡的精神特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长让孩子上兴趣班不一定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掺杂了成年人的功利因素。
B.进入“鄙视链”顶端的兴趣培训班也可能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C.天眼查数据显示兴趣班六类项目发展并不均衡,其中艺术类数量最多,语言类数量最少。
D.兴趣班数量的多少跟经济是否发达没关系,山东语言类培训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就是例子。
6.这三则材料在报道兴趣培训班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夕阳红到无边
刘白羽
①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
②我从年轻时起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天空和大地还炎天如火、赤日铄金时,我却可以从天空中洒然而落的一丝清风里,意会到爽朗秋天的来临,从此扫却一身粘腻,换得一身清爽,实在令人怡然陶然。而从那一阵清风起,我觉得那一颗太阳也就不同了。
③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太行山上。有一个晌午我从一个山垭口走出,我原是每天都在此时此地打这儿经过的。可这一天,我突然感到晶亮的太阳光变得那样柔和起来,从那金色的阳光中,我闻到熟透了的庄稼的芳香、天空的芳香、大地的芳香、太行山千山万壑的芳香。这是秋之芳香。经过了半个世纪,这一偶然的欣悦还洋溢在我的心际。
④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样喜欢秋天?就因为它让人头脑爽朗、意绪清新吗?的确,每到这个季节,我的整个灵魂便像浸在清凉的泉水之中,无限的情思、灵感就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过,秋天给予我的不只是观感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意念上的。秋天是大地的收获季节,也是我创作的收获季节,灵魂的收获季节。我想,我得感谢秋的恩赐。
⑤北京的秋天真美,天高云淡,清风潇洒,西山红叶如火,灿烂中包含着清幽。今天我坐在香山饭店四楼房间里,编完《秋阳集》,通过落地大玻璃窗望出去,山回林密,日影迷蒙。在这幽极、静极的时刻里,我忽然听到熟稔而又爱昵的袅袅的秋声……这声音从何而来?我坐在原地没有动,瞧着暖和的太阳,忽然发觉这声音来自我的心底深处——纯真婉转,不绝如缕。它一下把我带回更远的记忆王国。那大约是1928或1929年,在小学课堂上,一位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歌。教室是老得长了绿苔的老屋,屋顶上又覆盖着古槐的浓荫,在我记忆中那是碧茵茵的。像有一束明亮的火焰突然在我的记忆中亮起,由此我想起我学过的一首歌,整首歌儿我想了几十年也想不起来,但这首歌的第一句,却一直深深镌印在我的心扉。后来,经历过多少战火之熊熊、风雪之漫漫,踏遍山河,历尽险关,这一句歌我却无法忘记。特别是这十多年,这句歌词就更时时响亮、回荡,那就是“夕阳红到无边”。在我当年学唱这首歌时,便为这一句所倾倒,我的心胸一下飞越出那旧礼教的狭窄牢笼、烦琐的污浊市井,我像一只苍鹰向高空搏击而去,那红漫漫的夕阳红得何等艳、何等美、何等令人心醉。是的,秋风,秋阳,秋晖,也许正是一个年过古稀的生命的象征吧!不过,我以为作为一个作家,当他似乎可以望见死亡的峰巅的时候,他有的绝不是衰败、颓丧,而是深沉、练达,就像一轮秋天的太阳,不是火爆而是澄静的。
⑥难道我说的只是大自然中的那颗秋天的太阳吗?
⑦我说:是,也不完全是,因为更重要的是我心中有一颗秋天的太阳。在《碧萝窗下》那篇文章里,我曾谈到孤独问题:“现在我是一天一天争夺时间,我要蘸着我的生命与鲜血为了我的理想而搏斗,对于人世的烦琐,我已不屑一顾,只从创作的孤独中得到深深的慰藉。我认为真实的创作是需要孤独境界的。”一个作家承受不了孤独就不能潜心创作,更何况正是在这种创作的孤独中,孕育着最大的领悟、最深的思考、最重的激情、最活的灵感——而这些,与深沉、练达、安宁、幽静都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不是一般的人生的孤独,而是超逾人生的美学境界的孤独。回想自己碌碌一生,到晚来领悟到这样一种意境,也可以说是我自己的美学的凝聚吧!
⑧从1984—1988年,不知不觉间,我又写了几十篇散文。我将这几十篇散文编成一个散文集,希望它既有秋阳的宁静,又有秋阳的温暖。它可能不是我的一段时间的收获,也许是我一生中的收获,为了纪念我的“古稀之年”,我便把它定名为《秋阳集》。
⑨还是回到从儿时一直深深潜藏到现在的那句歌吧!“夕阳红到无边……”后面是什么,怕至死也想不起来了。不过当我凝视着香山上空这一派夕阳时,我莞尔而笑了,又何必苦苦寻思,只这一句也足够了。因为我看到的夕阳确实是红得如此瑰丽,红得如此庄严。
⑩多么美的声音啊!是的,一阵袅袅的秋声在我记忆中回响,也在现实生活中回响。
(有删减)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秋天是作者创作和灵魂的收获季节,为了纪念作者的“古稀之年”,他将自己老年所写的几十篇散文定名为《秋阳集》。
B.作者认为美学境界的孤独是创作的必需,它孕育着激情与灵感,让作者不顾人世烦琐,在潜心创作中获得深深的慰藉。
C.本文既有对秋景的描绘,又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还间杂着一些哲理式的议论,情、景、理交融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D.本文语言平实简练,朴素无华,未讲究文采。美好的心境最易升起美好的感觉,真情来自平凡的事件,真情通过感受自然流露。全文显得成熟老练,平淡之中见真情。
8.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标题“夕阳红到无边”意蕴有哪些。(6分)
9.文章三次写“袅袅的秋声”,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宗龙,字仲纶,昆明人。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一月余,得精卒五千。明年,安邦彦反,围贵阳,土寇蜂起。请发帑金济滇将士,开建昌,通由蜀入滇之路,别设偏沅巡抚,罢湖广退怯总兵薛来胤。帝多采纳之。四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为降贼陈其愚所绐,败殁。其夏即起宗龙巡按其地,兼监军。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寇悉破。巡抚蔡复一倚信之,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复一卒,王瑊代,事悉倚办。宗龙乃渐剪水外逆党,将大兴屯田。邦彦惧,谋沮之,大举渡河入寇。宗龙击破邦彦赵官屯,威名大著。用小故夺官矣。居久之,崇祯十年,流寇大入蜀,陷蜀三十余州县,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帝愤中枢失职,杨嗣昌以权诡得主知。宗龙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顾恳言不已,遂怫然曰:“卿当整理兵事尔。”既退,语嗣昌曰:“宗龙善策黔,而所言卑卑,皆他人唾余,何也?”自是所奏请,多中格。李自成犯开封。宗龙以川、陕兵二万出关,次新蔡,与保督杨文岳兵会。贺人龙、李国奇将秦兵,虎大威将保兵,共结浮桥,合兵趋项城。至孟家庄,人龙、大威曰:“马力乏矣,诘朝而战,止兵为营。”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诸军鸣大炮,震死贼百余。日暮,贼引去。檄人龙、国奇还兵救,二帅不应。夜半,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未至项城八里,贼追及之,执宗龙,呼于门曰:“秦督围随官丁也,请启门纳秦督。”宗龙大呼曰:“我秦督也,不幸堕贼手,左右皆贼耳。”贼唾宗龙。宗龙骂贼曰:“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贼抽刀击宗龙,中其脑而仆,死城下。复官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忠壮,荫子锦衣世百户,予祭葬。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明史·傅宗龙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B.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C.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D 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行取,明清吏部铨选制度。指地方官经举荐保举后调任京职。
B.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又称“抚院”“抚台”。
C. 檄,古代特指由皇帝发出的用来声讨、征召等的公文,类似还有“旨”“诏”“谕”“制”等。
D. 荫,即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的一种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傅宗龙干练多谋,能够为君解难。皇帝下发募兵命令,宗龙请求前往,仅月余便征得五千精兵;寇贼群起,他提出拨国库金银、打通道路等诸多良策,大多被采纳。
B. 傅宗龙巡按贵州,多次剪逆破敌。贵州巡抚王三善战败而死,傅宗龙被起用,大破寇贼;又逐步剪除逆党,打算兴办屯田,邦彦大举渡河入侵,被他成功击败。
C. 傅宗龙心系百姓,不善奉承。他刚刚面见皇帝,就讲百姓困穷、财力虚竭之状,皇帝并不认同,认为这些是琐屑之事,从此他的奏请,大多被搁置。
D. 傅宗龙忠烈有节,至死不屈于贼。他被敌军捉拿后,不肯为了活命而被敌军利用,大喊道出实情,最终被贼人砍中头颅,死于城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
(2)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C.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D.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15.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明了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地,从而说明了不能用心浮躁的道理。
(2)诗文当中多有对“星宿”的涉及,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希冀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音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四个“无论”为新时代传扬抗美援朝精神指明了方向。70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志愿军压倒一切困难的高贵精神依然存留在很多人的心里。( )。
对当时年轻的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立国之战。今天接受人们致敬的老将军、老战士,当年都处在 的年纪。更有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上。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信念,那种不达目标不放弃的昂扬斗志,那种无畏生死、不计得失的高尚情怀,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永恒的价值坐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雕刻 锻造 会聚 壮志凌云
B.砥砺 锻造 汇聚 风华正茂
C.雕刻 造就 会聚 风华正茂
D.砥砺 造就 汇聚 壮志凌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B.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因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C.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D.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的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做好机制衔接,做好产业衔接,做好项目衔接,做好政策衔接,做好规划衔接,这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做好的五个“衔接”。
C.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一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许同学死去吗?
D.无论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还是“送王船”的盛大仪式、丰富意涵,都深深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和中国哲学的理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在压力大的时候,蛋白质分解会增加,因而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如果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节食、长期不吃晚餐,____________,不利于压力应对。另外,_________,特别是维生素C、辅酶A、泛酸和多种B族维生素。故而,压力大的时候最好能够增加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增加蔬菜的供应。压力状态还会使矿物质流失增加。_________,人的神经就会兴奋,会加剧紧张情绪。因此,增加富含钙、镁的绿叶蔬菜,增加镁含量高的豆类食物,适当增加酸奶等富钙食物,都会对缓解压力有所帮助。
21.请根椐下面内容以王华的身份给班主任李老师写张请假条。(不超过85个字)(5分)
20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鹤”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