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24  2021-03-0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4]
《雷雨(节选)》预习课练习设计
5.《雷雨》
一、自主预学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与第三册中《祝福》《母亲》《药》《夜》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2.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3.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分析: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4.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分析: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5.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分析: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待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6.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浏览完整试题

分析: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7.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分析: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二、反馈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B )
A.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B.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C.那是因为周大少爷时来运转,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2.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每年我总记得。
②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③你发的是断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A.表示解释 表示说明 表示中断 表示转折
B.表示说明 表示解释 表示中断 表示递进
C.表示说明 表示解释 表示中断 表示转换
D.表示递进 表示转换 表示中断 表示延续
3.课文中,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后,感到吃惊,连接追问,下面是从中摘出的五个问句,根据剧情的发展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 )
①(忽然起立)你是谁?
②哦,侍萍!(低声)是你?
③你——你贵姓?
④谁指使你来的?
⑤(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②③
4.对下面各项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A.①你这样狠毒,哪管我母子死活。②哪是什么亲戚,别骗人了。③她还活着,就在你面前。④看你现在怎样对待她。
B.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C.①你只管剥削人的大事吧。②你真的是她的亲戚吗?③谁需要你给她修坟墓?④ 你现在打算怎样对待她?
D.①你哪有心思管我们的事!②你哪配做她的亲戚!③人活着,就在你面前!④你怎么不认识我?
5.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6.下列常识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
B.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解放后还写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和《屈原》。
C.《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D.四幕话剧《雷雨》中的周冲,是一个受过“五四”以来新思潮影响的,和鲁大海一样的革命青年。
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
一、品读鉴赏
问题一:30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在戏剧中找出具体的句子)
①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②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
③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④记住侍萍的生日。
⑤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
⑥多次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⑦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问题二:周朴园是怎样对待活着的鲁侍萍?(周朴园有什么表现?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找,这些表现出周朴园什么样的内心想法?)
①“惊愕”
——不愿接受侍萍活着的事实
②“忽然立起”
——坐立不安,害怕丑事露馅
③“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惊愕
④“连忙”“不,不,不用。”
——害怕与侍萍见面
⑤“你先下去吧。”
——不希望牵扯出往事,只想平息事端保住名声,帮人是假
问题三: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鲁侍萍时,周朴园又如何表现?
①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②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不必哭哭啼啼的、又何必再提呢?不必再提了吧。
③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着纪念你。
④(冷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了。


展开余下试题问题四:由以上的表现,周朴园、鲁侍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进行概括。(学生各抒己见)
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伪善和冷酷。
鲁侍萍:这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顽强。三十年的悲惨遭遇 痛苦经历把她磨练得坚强 勇敢,对残酷的显示有清醒认识,充满了痛恨。
问题五:周朴园是否真的爱鲁侍萍?各抒己见。
周朴园从一开始就只是封建家庭的纨绔子弟,他与鲁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他的行为也就是“始乱终弃”的典型,先诱骗了鲁侍萍,后又为了与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而抛弃了她,只是当他知道鲁侍萍投河自杀后才为了自己的良心而产生了忏悔之情。但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鲁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许多封建家庭的子弟一样,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鲁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
二、戏剧中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3、富于动作性
三、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或戏剧术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
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小组讨论句子里面潜台词的含义。(五分钟)
例: 鲁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你们三十多年前已经把她赶出去了,她早已经跟你们没任何关系了。
周 (忽然立起)你是谁?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鲁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我是你的亲妈啊
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四)
遗失在尘世中的梦——评话剧《雷雨》的美学风格
与电影相比,我总是感觉话剧没有办法能够让我安静下来,细细品味两个小时。因为,我总是感觉话剧过于简单,但是,《雷雨》则完全颠覆了话剧再我脑海里的印象。在这部话剧中,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所营造的戏剧美学氛围,如刀刃一般在我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一部优秀的剧作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首先它必须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而故事的成功则得益于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剧作家曹禺先生在话剧《雷雨》的创作中完全运用了三一律的戏剧创作原则,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家庭传统伦常的矛盾,以及特定时期的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于是悲剧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当然,一个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它又是充满矛盾冲突的。在话剧《雷雨》中,作者重点表现了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而这种冲突是通过剧情来展开的。巧妙的情节能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即冲突的展开和解决)出人意料,难以推测,观众不能轻易见底。开头就让观众猜透结局的戏,是极其乏味的。在《雷雨》中,四凤进了周公馆,侍萍所极不愿看到的事情,偏偏发生了,而四凤又偏偏被周家少爷——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所玩弄,落入她母亲同样的命运。这就是一个“结”。正是这个结,把鲁家和周家两代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展现出来了。解这个结,是在第四幕悲剧高潮之中,当有着血缘关系以及乱伦的性爱关系的两个家庭成员聚集一起的时候,由向周萍复仇的繁漪和处于尴尬地位的周朴园给捅开了。这样的“结”和“解”构思得很巧妙,曹禺自己有这样的说明:“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明明是巧合,又要人看戏时觉不出巧合,这就要写出生活逻辑的依据以及人物性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必然性来。”而曹禺口中的“巧合”,不正是话剧中吸引观众的戏剧冲突么?然后,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如何使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得到集中呈现呢,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戏里有戏,显隐交织。很多人物之间都有双重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既同居又是主仆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鲁大海既是兄弟又是资本家少爷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又是恋人、又是少爷与女仆的关系等等。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巧妙的安排使得故事在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剧中矛盾冲突集中、紧张。使得剧情显得紧凑丰富又显得扑溯迷离,起伏跌宕,吸引读者,扣人心弦。
当然,语言作为话剧表演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在话剧《雷雨》中,创作者对于语言的驾驭是十分成功的。角色之间的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总体看来,周朴园说话盛气凌人,侍萍说话抑郁平缓,鲁大海说话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周朴园由未认出侍萍打听30年前梅小姐的情况,到认出侍萍始而惊愕,继而威吓,进而以钱封口,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用词和语气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充分显示出当侍萍已死去不再威胁他的地位、声誉时,他可以不忘掉她,一旦侍萍站在面前,他的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对当年侍萍的怀念都服从于作为资本家的他的利益了。侍萍悲愤地说: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
然而,话剧《雷雨》能够吸引观众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的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在该剧中,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并不单一,在短短四幕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至。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封建、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纯洁、善良的青年——周冲;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饱受压抑和摧残,但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智的女性——周繁漪;被罪孽感缠绕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可以说,剧中的每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特别是作者对于周繁漪的塑造,不可不说作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她的本性热情,追求思想解放;她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于是她疯狂的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和爱的权利 ,特别是周萍的出现给了她一丝希望,她义无反顾地与她名义上的儿子坠入了爱河,自从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抑郁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欢乐与幸福。尽管她与周萍的爱情生活是在一种极不舒畅的环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们应有的爱情生活,然而她满足了.这份情感支持着她活下去。但当她发现周萍所爱的是四凤,周萍已经铁了心要和她断绝这种畸形的关系时,她先是诘责,然后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见了新的世界里,就一个人跑。”她甚至放弃尊严,但当她发现周萍和周朴园一样的伪善,冷酷,自私时,她绝望了。她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周繁漪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她生活的年代造成的,在命运面前,她成为了命运的奴隶。


展开余下试题此外,话剧《雷雨》中的潜台词非常巧妙。所谓潜台词,简单说来,就是指人物的台词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以外,还包含有深一层的意义。而这深一层的意义才是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和实质。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 、“话里有话,一语双关”就接近这个意思。而在该剧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潜台词,不可谓不精彩。 比如,当周萍打了不认识的亲弟弟鲁大海一记耳光时,侍萍说:“萍,萍,你凭什么打他……”这里利用“萍””与“凭”的谐音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复杂感情。其潜在的意义是:“他是你的弟弟呀,你怎么能打他?你这样哪像我的儿子!”又如,周朴园迫使周萍向他名义上的后母、实际上的情妇下跪求她喝药时,繁漪急促地说:“我喝,我现在喝!”喝完,“哦”的一声哭着跑了下去。这里的潜台词,把喝下人生的苦药那种无可奈何、极其痛苦和愤恨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诸如此类的潜台词在该剧中还有许多处,可见,这些潜台词既增加了观赏性,更多的则是留给观众耐人寻味的思考。
《雷雨》是一个剧名,但其不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而且又指出剧中人物如同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希望冲破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在结束第三幕结束之处,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预示着中国将会有一场大的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一个成功的剧本,就必然会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雷雨》的表现上充分体现了戏剧冲突的重要性,再加上对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和戏剧语言的成功驾驭,就突出了主题,顺利的表达了需要。《雷雨》无论是对于我们当前的戏剧创作还是戏剧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启示。《雷雨》是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是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这就足可证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务五)
试析《雷雨》中的西方文化元素
曹禺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他将西方文化元素巧妙地置入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使其作品独 具魅力,《雷雨》则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雷雨》的西方文化元 素,论证这部作品影响深远的原因。
一、关于作者和作品性质:诗人和悲剧
曹禺接受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创作理念,古希腊时期推崇悲剧,悲剧的本质是摹仿,使用格 律文撰写,属于诗的一种,悲剧创作者被称之为诗人。亚里士多德也不例外,其《诗学》主要是悲 剧的创作理论。因此曹禺将自己看作诗人,将悲剧作品《雷雨》称之为诗,他说:“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是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人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亚氏在《诗学》中认为悲剧创作要选择“还有普遍性的事”,因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 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因此,曹禺选择了 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年轻男主人与女仆人的爱情事件,有钱人家年轻美貌的妻子和年龄相仿的继子 的乱伦恋情,均蕴含着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二、结构形式
《雷雨》按照“三一律”的创作原则安排戏剧结构,“三一律:渊自亚氏《诗学》,法国新古典主 义理论家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将其定义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 维持着舞台的充实”。这一创作原则,成为17、18世纪西方文学创作的金科玉律。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用“三一律”结构形式写成的多幕剧。该剧的地点设置在周家客 厅,时间安排从“一个初夏的上午”到 “当夜两点钟光景”不到一天,把周、鲁两个家庭前后30年的矛 盾冲突集中展开完成,通过母子乱伦、兄妹乱伦这样带有普遍联系的社会生活事件,在舞台上,充分展开矛盾冲突,基本践行了“三一律”的创作原则。
三、结构技巧
在结构技巧方面,亚氏指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此种转变必须符 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 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人。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
在《雷雨》中,每个角色幻想的破灭、希望的落空和思想的陡然清醒、感情的一落千丈等都产 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主要在于对“发现”和“突转”创作技巧的巧妙使用。如鲁妈“发现”周萍与四凤兄妹 乱伦后,由坚决反对突变为同意他们离开;蘩漪发现周萍和四凤兄妹亂伦后,对周萍的情绪由愤恨突 转为怜悯;周萍发现自己欲摆脱母子乱伦又陷入兄妹乱伦的深渊后,突然开枪自杀;鲁大海发现自己 仇恨的资本家是生身之父时,突然消失不见,皆严格遵循了“发现”和“突转”结构原则。
有人质疑他对西方理论的刻意模仿,对于此他自己也说《雷雨》的结构“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也“用的过分”了。但并未影响作品本身产生的影响力。
四、情节设置
曹禺将多部西方戏剧中的场景和情节结构挪用到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使中国观众在熟悉的中国 文化语境中感受一种新异性,具体体现在:
1、场景设置,《雷雨》中的周公馆与《玩偶之家》海尔茂家的客厅如出一辙:装潢精致、四 处封闭,像是一个全封闭的罩子。这样舞台设计,演员能够完全排除外界干扰,忘却观众的存在, 保证了演出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情节结构,《雷雨》与易卜生《群鬼》亦十分相似,二者均采用补叙的手法,《雷雨》30 年前从德国留学回国的年轻富家公子周朴园与女佣人侍萍的恩怨情仇的故事,采用补叙的手法,压缩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不到 24小时的有限时段中,易卜生戏剧《群鬼》亦如此: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雷雨(节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