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7  2021-03-0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甘肃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甘肃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直播带货”尤其是“网红带货”成了电商新风口。所谓“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近距离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或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一方面,“直播带货”互动性更强、亲和力更强,消费者可以像在大卖场一样,跟卖家进行交流甚至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特别是对网红主播而言,直播的本质是让观众们看广告,需要通过“秒杀”等手段提供最大优惠力度,才能吸引消费者,黏住消费者。
(摘自《“直播带货”亟待规范化》《南方日报》2020年4月3日)
材料二:
最近,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直播带货”、线上团购、在线教育……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直播带货”开始流行,更多用户涌入直播间,尝鲜直播购物;更多企业家与创业者也开始捕捉新的消费热点和商机。
除了营销技巧之外,“直播带货”的流行也有着深层次原因。直播经济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足不出户推动“宅经济”发展,线下客源稀少促进企业商家转向电子商务谋生存。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直播经济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
放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来看,推动线上新型消费发展,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对提振经济动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们必须立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在这方面,培育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线上新型消费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共同为直播经济涵养良好生态,以“直播带货”为突破口带动更多消费。
(摘自《“直播带货”创新消费方式》《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2日05版)
材料三:
日前,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受访消费者对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用不能说明商品特性的链接在直播间售卖等问题意见较多。
对此,专家提醒,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对直播带货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如今,平台的多元化给直播带货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也加大了电商直播行业的管理难度。专家指出,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避免“线下卖不出的线上卖”,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消费者投诉受理等,杜绝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进入直播清单。
朱巍认为,直播带货要以质量取胜,直播平台要始终把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供应链、流通链等全链条进一步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浏览完整试题“要引导直播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推进社会共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要强化监管,明确直播电商经营者特别是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责任义务。尤其要聚焦关键节点,加强对主播群体的规范管理。”朱巍说。
(摘自《直播带货,流量取胜还是质量取胜》《光明日报》2020年4月30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解释了“直播带货”这一电商新概念,并分析了其在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之下呈现的优缺点。
B. 材料二将“直播带货”放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进行关注,对其提振经济动能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C. 材料三侧重于直播电商行业在新机遇下面临的挑战,从多方面对直播带货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建议。
D. 综合三则材料可知,“直播带货”成为消费热词,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了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
6. 在新形势下,“直播带货”应如何健康有序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6. (1)继续保持并发挥“直播带货”的互动性强、亲和力强、产品价格低等优势。(2)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扶助和支持,与线下消费相融合。(3)直播带货要以质量取胜: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应通过规范商品、明确经营者责任义务、规范主播群体、强化监管等着力解决消费者不满意的诸多问题。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抓实眼前。必须谋划长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碗中装好粮,就要促绿色显“特色”,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碗里装好粮,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7月13日)
材料二:
有些土地需要祛除“病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对耕地利用造成影响。近年来,华北地区通过节水、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也是耕地的一大“病灶”。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对耕地的污染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有效减少了土壤污染。
一些地方还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华容县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专门用于还田,改善土壤状况。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摘编自新华社李凤双《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2020年6月24日)
材料三:
大豆品种“东生系列”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培育,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主打品种。
近年来,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持续提高。第三代杂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测产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增至万亩以上……在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助推下,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产量屡攀高峰。
在世界三大主粮中,杂交育种难度最大的小麦育种也在取得新突破。在山西,历经40年钻研,山西省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主任冯树英团队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专家组评价,该品种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目前,“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与此同时,团队又完成了第二代“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工作。“第二代产品杂种优势更强,结实率更高。”冯树英说。
不仅育好种,还要教农民种好粮。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的农田里,农民汤金鹤家玉米长势旺盛。老汤家的农田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崔金虎“帮种”的。去年,崔金虎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90亩农田里开展试验,并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经专家组测产,试验田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今年在崔金虎指导下,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高产增收在望。
一批批科研人员不懈奋力攀登,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让中国农民种好中国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网韦嘉维《中国碗装更多中国粮》,2020年7月28日)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障粮食安全,抓好长远工作任务”的一项是( )
A.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快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的影响,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C. 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D.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强农科人才培养,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科技支撑。
5.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自主研发培育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已成为全国的主打品种。
B. 我国水稻良种培育不断创新,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取得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已增大。
C. 山西冯树英团队已成功育成世界独特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品种,结实率高,推广后,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
D. 2020年汤金鹤家玉米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实现了高产增收。试验田同样品种每亩比相邻最好的玉米田块增产80.9%。
6. 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谈谈怎样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答案】4. B 5. B
6. ①改良土壤,祛除土地“病灶”,压减地下水超采,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对耕地 污染;②通过种植绿肥作物,让土壤更健康,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③藏粮于技,努力突破创新我国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④教农民种好粮,教会农民科学的密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展开余下试题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 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
C. 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
D. 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
9. 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7. A 8. C
9. (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环境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是“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或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展开余下试题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成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平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纡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快质书的价值》)
4.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 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 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
D. 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是( )
A. 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 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 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 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6. 根据材料三,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书籍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答案】4. D 5. D
6. ①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②通过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在书上留下的印记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③通过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特变;④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甘肃省20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