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一中高2022届高二(下)入学考试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2021.3.4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3.务必将各题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予评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逐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转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靚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雅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选自《人民日报》:《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服饰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发展,可谓博大精深,唐装、旗袍等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是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B. 服饰文化在当代中国正日趋衰弱,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龙白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C.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对于国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国家的文化名片,也是文化认同感的载体。
浏览完整试题D. 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的意义,探讨了“国服”的意义,确定了“国服”的款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B. 文章首段引用史实,引出“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这一中心论点。 C. 文章既肯定民族服饰于个人、国家的意义,更指出它的政治功能,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D. 文章尾段再次强调民族服饰的重要性,强化主题,从而加深了读者印象,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我们对“国服”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B.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穿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C. “国服”的设计既要有中国元素,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这样的“国服”对普通民众才具有亲和力,便于普及。 D. 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材料一: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防控资金达到1169亿元,用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为1030亿元,再加上各行各业在停工停产期间的损失,已经超过1万亿元。一季度,我国GDP为2065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其降幅创多年之最。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消费者对企业经营利润、就业形势和收入增长预期的悲观可能导致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信心不足,从而降低支出和增加预防性储蓄。预期消费的下降对于经济复苏和提振显然有不利影响。 (摘编自毕马威《中国提振消费可消费券和现金补贴双管齐下》) 材料二: 杭州3月27日消费券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周消费增加值及拉动效应
注:拉动效应即1元消费券带动的消费增长。 3月27日-4月20日杭州消费券发送形式 日期 消费券内容(每人) 抵扣比例 抵扣面额 发放人数 3月27日 消费券Ⅰ卡包:5张“满40元减10元”通用券,使用期限7日 25% 50元 200万 4月1日 消费券Ⅰ卡包:3月27日成功领取的人不能参与此次发放 25% 50元 230万 4月3日 消费券Ⅱ卡包:满100元减20元、满200元减35元、满300元减45元各一张,使用期限为7日 10%-20%不等 100元 150万 4月10日 消费券I卡包 25% 50元 150万 4月20日 消费券Ⅱ卡包 25% 50元 150万 (资料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城市数字消费券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材料三: 1999年,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政府为提振经济刺激消费开始在地方政府层面发放名为“地城振兴券”的消费券。这笔资金由日本中央政府提供,发放对象和金额为家中有1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每位儿童可领2万日元券,65岁以上的不缴纳住民税的老人每人可领取2万日元券。该消费券可以在大多数超市、小商铺、酒店使用。明确禁止使用的范围是偿还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等公共费用、缴纳税金等。据日本政府于当年8月公布的《地域振兴券激励消费效果》报告,此次消费券带动新增消费2025亿元, 占被使用消费券总额约32%,占当时日本全国GDP的004%,以及全国个人消费比重的0.1%。2009年受国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再次出台提振消费举措,这次选择了向全体国民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每人发放1.2万日元,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则是每人2万日元。这次发放现金所带动的新增消费与发放消费券几乎一样为其总额的32%左右。本次疫情冲击下,日本先是宣布将为低收入家庭每家发放30万日元现金,后来又撤回了该政策,改为全体国人每人发放10万日元。 (摘编自韩生江《消费券在日本的使用效果》) 材料四: 如此大规模使用消费券提振经济在我国尚属首次。从已经发放消费券省市的实践看,其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成效,得益于各地在发放消费券时注重科学施策,特别是做到了精准发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子支付平台发放,既节约成本,缩短链条,又保证了可追溯,兼顾便捷与公平公正;二是划定使用领城和使用时间,更好地与需求匹配。 当然,消费券对市场的刺激固然速效,但作用毕竟有限。有些行业市场在短期刺激下相对容易被激活,但有些市场则不是通过消费券就可以简单撬动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真正发挥消费券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要掌握好度。一方面,发放消费券需考虑财政承受能力,避免过度透支;一方面,要抓好消费券发放和使用监管,避免职业“海羊毛”、刷单、黄牛等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保证“券”尽其用。在具体执行时,我们建议采取“双层”消费刺激方案。首先,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因疫情失业的群体发放1000元用于消费的现金券,对湖北省就业人口和因疫情失业人口全员发放消费券。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核销额为5000亿元的消费券,由国家统筹,可以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探索“一城一策”。 (摘编自胡立彪《发放消费券要科学施策》) 4. 下列对于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批发放,采用多种面额、多种抵扣比例组合的形式,市民可以自由选择,这种精心设计才使得杭州的消费券发放取得了良好效果。 B. 杭州发行的第一批消费券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产生了3倍以上的“拉动效应”,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 C. 杭州发放的第一批消费券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产生的“拉动效应”有一定差别,其中对40岁以上中中老年人的刺激作用最为明显。 D. 新冠疫情冲击让老人产生更强的储蓄意愿,不利于经济复苏,发放消费券有效刺激了其消费意愿,可见这一政策的确行之有效。 5. 下列对“消费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费券作为拉动消费的一种形式,政府多在经济下滑时采用,是一种提振经济的政策工具,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效果。 B. 消费券并非我国的首创,而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在我国尚无先例,但从杭州的情况来看,它在我国发挥的拉动消费作用非常明显。
展开余下试题C. 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D. 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 B. “诸候”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候从高到低分为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 C. “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D. “帝”本指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春秋时期亦指修养和功德很高很大的人,秦以后成为“皇帝”简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成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 B. 项羽怀有私心。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封诸将为候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 项羽善于用兵。彭城之战,项羽把汉军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一直追赶到灵壁东的睢水边。 D. 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项羽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战机。致使汉王借飓风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宋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此诗为王安石为其父亲扫墓时所写。②冶域: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 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王辰寒食”既点明时间,又寄托诗人的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首联、颔联分别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C. 颈联中“雪发”与“朱颜”在色彩上的对比,蕴含着诗人对年老的无限的感慨。 D. 尾联诗人在“轩冕”与“渔樵”的对比中,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以行路为喻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荀子•劝学》中说“ ,___ ”。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象密集,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营造出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3)杜牧在《何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史实,其中写阿房宫被焚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南壁上,一个弹奏箜篌的飞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让无数观赏者心醉。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蕴藏着一个有关亚洲各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故事:飞天弹奏的箜篌起源于6000年前的西亚地区。此后,这一来自两河流域文明的艺术瑰宝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播,逐渐流行于中亚、南亚、东亚,( )。在亚洲的广袤大地上,循着历史的足迹溯流而上,不难发现,这样的艺术瑰宝、文化佳话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汉唐时期中国未学握玻璃制造技术,玻璃主要产自今天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地区,通过丝绸之路贩卖到中国,又从中国传到日本等地。这些玻璃器皿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是一种新型材料的交流,其造型、纹饰也吸纳提升了亚洲各国文明成果。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沿着丝绸之路,来自中亚、西亚、北亚、南亚、东南亚等各地区的丰富文明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于中国。在此融会贯通,又通过贸易、人员交流的形式扩散到亚洲各地。中华文明崇尚包客、博采众长的开放心态也为亚洲文明这一池春水注入持久活力。如今,另一项源于中国的伟大倡议延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亚洲各国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通畅的“文明之”。不少亚洲国家的文化界人士都感慨,近年来,无算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和亚洲国家以及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好戏连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摇曳生姿 俯拾皆是 汇聚 如火如荼 B. 栩栩如生 触目皆是 会聚 热火朝天 C. 栩栩如生 触目皆是 汇聚 如火如荼 D. 摇曳生姿 俯拾皆是 会聚 热火朝天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文化成果最终成为全亚洲人民共享 B. 这文化成果的共享最终是全全亚洲人民 C. 最终成为人民共享的全亚洲文化成果 D. 最终成为全亚洲人民共享的文化成果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这些玻璃器皿的到来,意味着一种新型材料的交流,其造型、纹饰也吸纳提升了亚洲各国文明成果。 B. 这些玻璃器皿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吸纳融合了亚洲各国文明成果,其造型、纹饰也是一种新型材料的交流。 C. 不仅这些玻璃器皿的到来,意味着一种新型材料的交流,其造型、纹饰也吸纳融合了亚洲各国文明成果。 D. 这些玻璃器皿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是一种新型材料的交流,其造型、纹饰也吸纳融合了亚洲各国文明成果。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京剧与连环画表现手法不同、创作风格各异、受众对象也不尽相同,___①___。比如,在艺术选材上,都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传说、轶事的发掘和演绎——连环画中的很多故事也是京剧的经典曲目。再比如,___②___,京剧和连环画几乎都以褒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为思想基调;___③___,但对纷繁世事、人心善恶、是非曲直的看法是一致的。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020年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五号将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并携带月球岩石样本回到地球,预计任务飞行时间在13天左右。通过实施嫦娥五号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将更进一步,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返回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实验室研究,分析着陆点月表物质的结构、成分、物理特性,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里的荆轲敢于反对强秦暴政,勇闯秦营,敢于为国家牺牲自己,有勇有谋。从这一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