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230  2021-03-1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
部编版九年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周清练习
第二单元
一、基础清
1.用横线画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并改正
阔绰(cuò) 附和(hè) 荤菜(hūn) 羼水(chàn)
改正:chuò
畜生(chǔ) 乞丐(gài) 径直(jìng) 不屑置辩(xiè)
改正:chù
恐吓(xià) 伶俐(líng) 混蛋(hún). 咳嗽(sou)
改正:hè
2.下面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咳嗽 厨师 峡顶 无缘无故
B.首饰 弹出 荒唐 鄙夷不屑
C.不赖 骄贵 咧开 一想天开
D.赔偿 惦记 闷雷 无精打采
3.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改正: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D.“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5.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性格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B.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在自然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与饥饿、寒冷、恐惧和死亡做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C.《孔乙己》《社戏》和《故乡》里的“我”都是作者自己。
D.《变色龙》《蒲柳人家》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③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④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⑤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
A.②①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7.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
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示例:用文字传递温暖 能让人回味无穷/用言语传递温暖 能让人豁然开朗
二、素养请
8.古诗默写
(1)散入珠帘湿罗幕, 。
(2)纷纷暮雪下辕门, 。
(3)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
(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 。
答案:
(1)狐裘不暖锦衾薄(2)风掣红旗冻不翻(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名著导读
保尔在黑海疗养所曾企图自杀,但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 文学创作 回到队伍中去。他把写好的小说寄给 科托夫斯基师的战友们 征求意见,书稿却不幸丢失。但他没有气馁,又重新开始创作,并最终获得了成功。(2分)


浏览完整试题三、阅读请
(一)古诗鉴赏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黄花:菊花。红叶:枫叶。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B.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喧嚣、辽阔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C.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D.“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解析:B选项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11.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分)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李德霞
①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②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前天晚上,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④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⑤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⑥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⑦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⑧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冲着马兰花吼:“钱呢?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了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⑨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⑩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⑪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⑫这天,马兰花回到家,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女儿嘴快,说:“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
⑬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⑭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⑮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微词典】[1]耿(gěng)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2]犒(kào)劳:指用酒食等慰劳。
12.马兰花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__)——气愤的泪——(__________)
13.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马兰花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⒁段详细地叙述了麻婶女儿来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展开余下试题12.委屈(或伤心)的泪 高兴(或感激)的泪
13.交代麻婶的热心和与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14.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诚恳老实,知恩图报;坚强,不妥协。
15.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男人对马兰花没向麻婶女儿提借钱的事的愤怒生气的心理。
16.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文章富有戏剧性;也表现了麻婶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三)文言文阅读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A组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袁 公 问 曰 贤 家 君 在 太 丘 远 近 称 之 何 所 履 行?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远近称之(    ) (2)久而益敬(    )
(3)家君法孤(    ) (4)尝为邺令(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20.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8. (1)称赞 (2)更加 (3)效仿 (4)县令
19. 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义来体恤(或:安抚)他。(或: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来安抚弱者。)
20. 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用恩德来安抚强者,用仁义来安抚弱者;对弱者用仁义来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了。”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四、作文清
21.请以“忘不了那道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级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部编版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