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1  2021-03-1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1]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中2020级入学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诗文阅读(4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上个世纪初特别是“五四”以来,中国画开始经受西风东渐的强劲时代风潮。如果说此前中国画的生长基本上是在古典内部的“自能”状态,那么,现在它则开启了“他用”生长。“自能”与“他用”,是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交织中的中国画的两种生长方式。齐白石的笔墨融入民间情趣及金石派笔意;黄宾虹重温宋元并从金石学中寻求笔法;潘天寿将传统的勾勒填色写意化,挥写出强悍性格的笔墨新形态……代表了“自能”的生长方式。而徐悲鸿拿来写实的素描造型,与传统笔墨嫁接形成写实水墨;林风眠援入印象派的光色、立体派的结构以及水粉颜料……则代表了“他用”的生长方式。
与古代中国画在中国文化系统中的完全内生长不同,在被列强用枪炮打开国门的时代背景下,纯粹“自能”的生长方式是不存在的。比如,齐白石在“自能”生长的同时,也会“他用”西洋红颜料,黄宾虹也会“他用”塞尚式笔触,潘天寿也会“他用”现代构成,等等。另一方面,中国画毕竟拥有绵延千年的生长历史,毫无传统根基的一味“他用”也不可能。如林风眠在“他用”的同时,也通过借鉴汉唐壁画及民间瓷画而完成“自能”生长。而饶有兴味的是,还出现了一种反馈式的生长模式。如前所述,瓷画原本是纸上中国画在瓷面上的生长形态,而林风眠则又让瓷画重回到宣纸上生长。可以说,从此中国画生长已经进入一种自如状态,它是多元交杂、扩张弥散式的。
近代以来中国画的本体生长经历了三次与外部环境的应对与交合。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和的是来自西方的科学写实观及色彩、透视等技法以及写生方式,其结果是使中国画的笔法从书法性向绘画性发展,以更广义的笔法来应物象形,从而扩展笔迹形态,也促成笔、色、墨三者的融汇形态。第二次是新中国时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和的是“反映现实,表现新生活”的文艺政策感召,其解决方案是对景写生,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前一次应对方式的延续,但增加了更为丰富的现实生活及景观内容。第三次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新时期,中国画本体所应和的是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其解决方案有四:一是重温古典笔墨,如新文人画;二是在写实水墨中强化笔墨意识,如新现实主义水墨;三是移植抽象表现,消解笔法,强化墨法,形成实验水墨;四是复兴工笔画,以对造型、色彩、材质及制作的认同与推崇,开启“笔彩”新生长。
经过这样三个生长阶段,中国画抖落掉上世纪初的一片唱衰,进而顽强、昂扬地生长。生长永远在路上,所有的经过都凝结为一个个宝贵而伟大的传统,我们因此会看到董其昌的传统、黄宾虹的传统、林风眠的传统,等等。 同样,在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全球化、网络时代、图像时代、生态危机等时代环境下生长的当代中国画,也将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中国画家献给未来的传统。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牛克诚《中国画:生长的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个世纪初西方的文化技术等逐渐流入我国,对我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B.中国近代画的生长方式有自能和他用两种,“自能”是古典传统内部的完全内生长。
C.中国画纯粹“自能”的生长方式的消失与列强侵入中国的时代背景有极大的关系。
D.近代以来中国画经历与外部环境的三次应对与交合,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时代背景谈起,阐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画的两种生长方式的含义及其关系。
B.文章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画与外部环境的三次应对与交合情况。
C.文章在结尾谈到了中国画的发展及对未来的影响,全文层层深入,结构清晰明了。
D.文章每一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可以说举例论证是本文最典型最突出的论证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恺之、吴道子、张择端等古代画家在创作中可能也曾与西方绘画实现艺术嫁接。
B.上个世纪初,人们并不看好中国画的前景,但在外部环境的促进下,中国画走出了困境。
C.画家黄宾虹曾经重温宋元并从金石学中寻求笔法,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
D.中国绘画应对外部环境的解决方案有四个,重温古典笔墨、复兴工笔画都是重要方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伯礼:抗疫中挺起中医人的脊梁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教治,展开研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
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疫情初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了几十年的张伯礼院士,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在一次次临 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 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在武汉深入一线探索,运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张伯礼感触很深,对于如何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问题:“第一,虽然中医有了定点医院,但数量及床位仍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诊疗体系;第二,中医药诊疗方法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临床诊疗和研究力量的协同性需要优化,形成综合性力量;第三,对中医药的偏见或者说是信心不足还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医生及管理人员,中医药在非中医院的使用有待推进。”
他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一,我们不但要整理归纳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更要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相对温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现象。这些都符合湿性黏腻、重浊、持久的特点;同时湿邪易转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们在中医理论方面,应该有所创新。第二,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和各地区发布了很多中医诊疗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但也需要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防治工作,掌握临床数据,研究归纳疾病的症候规律,基于症候变化特点,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就会更有临床指导性。第三,应该成建制地组建医疗队,设置更多的中医定点医院,以后一旦有新发的传染病疫情,中医应该尽早成建制介入。此次疫情,中医虽然与SARS时相比参与得更早,但还是晚了一些,以后有类似情况,中医一定要早介入,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卫健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相关诊疗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都侧重中药的治疗,对于中医强调的整体综合治疗没有提及,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没有增加或推荐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正气存内,那不可干。”张伯礼说:“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人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我们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隔离的高危人群或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汤药,具体可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推荐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处方。”
4.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没有药物和疫苗之时,张伯礼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新冠病人的救治,展开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了民心。
B.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疗效。
C.社会各界之所以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寄予希望,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
D.张伯礼特别提到的在康复阶段采用的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是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体现。


展开余下试题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疫情初期,张伯礼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对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新冠起到了重要作用。
B.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中和人类相伴,没有应战疫病的过程,中医就不可能形成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C.张伯礼认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的相关诊疗方案,以及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地方方案,都侧重中药的治疗,没有提及整体综合治疗以及外治疗法。
D.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张伯礼认为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
6.作为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张伯礼在这次疫情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苍耳:消失或重现
杜怀超
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是抹杀不去的,它会沿着河岸、阡陌,甚至废弃的园子坍塌的墙垣,一路低音甚至无声无息地牵住衣角、长发,一不小心还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指,甚至……保持一生的疼痛。这就是苍耳,粗糙的、素朴的甚至没心没肺的苍耳,寂寞的、孤独的、纠结的、沉默的苍耳。
我对苍耳的名字充满着神秘的诠释,苍耳苍耳,苍与耳,苍是苍老的苍,天下苍生的苍。苍耳,难道是大地上一只渺小而又巨大的耳朵?渺小是她的形状,巨大是其听觉世界里海纳百川的情怀。贴着大地的深处,谛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
有人说苍耳在古代是一种经常食用的野菜,李时珍说它的味道“滑而少味”,看来不是什么美味佳肴,或许只是那时穷苦人家荒年没有办法才食用的草。如此,难怪先人送给苍耳另外一个名字:佛耳。佛家讲究普度众生。能挽救性命的草,还是草?亦草亦佛,是与最卑贱的大地劳作者休戚与共的依靠。
在落日的余晖里,我常一个人踟蹰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丝绸般的阳光淌过残壁与女墙,蓬松的泥土如一个人恼人的头皮屑簌簌落下,发出苍老而又疼痛的声音。门楣腐朽,灶台冰冷,枯草横七竖八,不知名的虫子与放肆的老鼠在来往穿梭着,潮湿的青苔沿着废弃的台阶攀援,留下青涩的时光。.
人呢?原先这里的人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大家族的庭院,一个有着祖宗四代同堂的家族,如今人影稀疏。听邻居说,后生一律外出打工或者在外工作,南上广州东莞,北上北京中关村,奔赴经济发达的城市与地域了。一个家庭离开了,一个家族离开了,像候鸟般,飞去了远方。从此只剩下着这熟悉的荒园,守望着最后的惨淡。
我以为苍耳是孤独的,从落生开始注定孤独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越过多少岁月的风声,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世界。土、雨、阳光、露珠,都是上苍的赐予,没有人告诉她会有这些,她毅然落地生根。-粒苍耳的种子,一颗硕大无朋的孤独,永远属于苍耳与生俱来的、执着的孤独!
现在,我再次站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看着苍耳满身的累累硕果,由青转黄转褐,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成熟就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来年此苍耳将要被另一株苍耳所代替,意味着自己的永远消失。一株苍耳消失,无数株苍耳将繁茂于大地之上,与人类的繁衍相同,一代代延续下去。与这座荒园的主人般,从故乡到异乡,从此地到异地,携裹着家园、责任和憧憬,告别老宅子,告别苍耳,落生在天南海北的城市。直到新的家园出现,把下一个追逐的驿站交给孩子,然后衰老,直至死亡。
我惊诧于苍耳的生存与繁衍,在生与死,消失与重现的路上,是如何守卫内心的密码?那内心的药味,为人类疗伤的隐秘,鲜为人知。她看起来一无是处,她枯荣于大地上,自生自灭是循环往复之路。遭人讨厌,让人误解,傻乎乎地孑立在荒草丛生的地方,整叶,结果。一旦人类的肉身遭到病菌的侵袭,苍耳则会挺身而出。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唯一的秘密啊!
人到老了,才会顿悟一生应该抓住什么,执着什么。年轻的时候欲望太多,遮住了前行的双眼;年老的时刻,看清山水,却徒有悔恨。我偏爱苍耳,偏爱苍耳身上唯一的中草药味道。我想植物的世界同样充满喧嚣、浮躁和功名利禄、尔虞我诈。一个人一生能抛却世俗的东西,守住本真,是何等之难?苍耳,在拯救人类内心顽疾的阡陌上,一直孤独前行。
我走在熙攘的人海中,迷惘而无助。我看不清许多事物远方在哪儿,不知道时间是怎样从身上溜走的。璀璨的霓虹灯、醉生梦死的日子和你死我活的名利争斗,似雾霾般席卷过来。我多么希望把自己种下,长成一株路旁淡看姹紫嫣红的苍耳,用一种植物的方式生活,活出内心的我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作者写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抹杀不去,它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指,保持一生的疼痛,是为了突出对苍耳记忆的深刻。
B.苍耳的名字蕴含着深意,它只是一种渺小的植物,却用它海纳百川的情怀,贴着大地的深处,谛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
C.先人给苍耳取名为“佛耳”是因为它像佛一样,与普通的人们休戚与共,真正做到了普度众生,在人们彷徨无助时给他们带来信仰。
D.文中“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唯一的秘密”中的“巨大”是指苍耳在荒年可以用来食用,又可以药用,救助无数人的生命;“唯一”是指它内心的单纯。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怎样才能用苍耳的方式“活出内心的我”? (6 分)
9.文中三次写到“废弃的园子”,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四)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 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 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有流动之感,ang鼻音韵母的运用恰到好处,既表明了热烈的情绪,又表明了那一发不可收拾的爱。
B.三个小节句式齐整,其中部分文字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而且有越来越重之感。
C.诗人以雪花自喻,用文字绘出雪花飘落的姿态和方向,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想象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出无穷的意境。
D.破折号的运用,不仅起到转折的作用,而且起到指明方向,指引情感流动,使语气渐强,加强情感的作用。
11.简要分析和概括诗歌中“雪花”的形象。 (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展开余下试题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措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 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二)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节选自《史记·荆轲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B.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C.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D.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在古代有多种意思。有时是古代高级官名,比如三公九卿;有时是古代对人的敬称,材料一中“荆卿”中的“卿”就是这个意思。
B.足下,古代上称下或同辈相称的敬辞,相当于“您”。如“大将军足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C.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周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
D.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弦乐器。因演出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故有“击筑之说。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秦军的势如破竹,燕太子丹恐惧害怕,委婉地向荆轲表达了希望荆轲刺杀秦王的要求。但面对荆轲需要樊於期头颅的要求时,却又显得仁慈不忍。
B.樊於期在听了荆轲的话以后,毫不迟疑,自刎而死。他这样做是为了感恩太子丹对自己的收留之情,并表示他自己很早就想这样做了。
C.荆轲喜欢读书舞剑,在卫并没有得到卫君重用。在榆次时,被聂盖怒目而视,离开榆次;在邯郸时,又被鲁勾践叱骂,默然逃走。
D.在燕国时,荆轲洒脱随性,燕国处士田光对他也非常好。常与狗屠和高渐离饮酒作乐,旁若无人。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堪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 分)
(2)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 , ”两句,激越慷慨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革命的豪情。
(2)《记念刘和珍君》 中,作者用“真的猛士, , ”来表明他们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
(3)《雨巷》 中,作者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舒卷自如、回旋流畅地营造了迷蒙空灵意境的两句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而进入了 的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 ,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_ 。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
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比如,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只能站在同一起跑线,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精准发力、好好蓄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到_ _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新月异 增强 不落人后 雨后春笋
B.日积月累 提升 不落窠白 未雨绸缪
C.日新月异 提升 不落人后 未雨绸缪
D.日积月累 增强 不落窠臼 雨后春笋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被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B.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C.很多人被认为同科技发达国家第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D.被很多人认为同科技发达国家第一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更重要的还是精准发力、好好蓄力。
B.只能站在同一起跑线,更重要的还是精准发力、好好蓄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说明具备站位优势。
C.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D.只能站在同一起跑线,说明具备站位优势,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流沙河先生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很多,除了瘦弱躯体内包藏的无比坚强之外,①_ 。他不但爱吃川菜,②_ 。 有一年,台湾诗人余光中到他家拜访,先生就亲自下厨,蒸牛肉、做夫妻肺片等招待余光中。我去采访流沙河先生时,他没有讲自己如何辉煌,没有讲自己写过哪些传世巨著,只含笑问候我,并感谢我不远千里来看他。担心我听不懂他讲的四川话,③_ , 让我白白得了他老人家的墨宝。
21.阅读下面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