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66  2021-03-1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随堂检测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随堂检测 (7.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先生优雅潇洒的举止言谈,高深莫测的国学功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听课者,就连我这个一向“排古”的人,也被先生的讲解打动了。
B.刘备曾经贩席织履,朱元璋曾经作乞为僧,他们的出身可谓微乎其微,但最终都能称帝称王;所以,我们不能以出身来论人,更不能以出身来用人。
C.昨天,我校几个自行车爱好者自鸣得意地从县城出发,经过一天的骑行,傍晚便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行程300多公里,真正过了把骑车瘾。
D.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细心,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______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2)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________的。
(3)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________。
A.纵然 必需 振动 B.纵然 必须 振动
C.虽然 必需 震动 D.虽然 必须 震动
3.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这纯粹是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行家,班门弄斧,不吝赐教。
B.经常光顾其他系的自习室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的爱好。
C.虽然我是这个团队中最年轻的,但是我有激情、有智慧,凡事都会一马当先,率先垂范,经常博得大家的夸奖。
D.这段时间你屈就我们车间主任,带来的效果就是我们车间生产效率提上去了。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被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B.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推动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C.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D.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贯通的一段话,其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A.②④①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②④③ D.①⑤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可能”是相对的
加来道雄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我认识到“不可能”常常是一个相对而言的词汇。我记得在学生时期,有一天我的老师走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指着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这难道不是一个奇怪的巧合吗?”她说,“两者的海岸线形状相互吻合,简直就像一块拼图!有些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曾经是同一块辽阔大陆的两个部分,但那是愚蠢的。不可能有力量能推开两块巨大的陆地。”“这样的想法是无可救药的。”她最后说。
那之后的一年,我们学到了恐龙。老师告诉我们,恐龙统治地球上百万年,然后有一天它们全部消失了。没有谁知道它们为什么死亡殆尽。难道这不是怪事吗?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可能有一颗来自太空的流星杀死了它们,但那是不可能的。那更像是科幻小说里发生的事情。


浏览完整试题今天,我们知道,在板块构造理论中大陆确实会移动,并且6500万年之前一颗直径达6英里的巨大流星最有可能是毁灭恐龙与地球上许多生命的元凶。在我自己的短暂人生历程中,我已经一次又一次目睹了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成为确定无疑的科学事实。所以,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将自己从一个地方隐形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或者建造出一艘宇宙飞船,让它在某一天带我们飞跃以光年计的距离到达其他星球,这些难道不可能吗?
一般来说,这样的伟业在如今的物理学家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它们是否会在几个世纪内成为可能呢?或者是在几千年后,当我们的科技更加发达的时候?又或者是在100万年后?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通过某种途径遇见一种比我们领先100万年的文明,他们的常用科技对我们来说是否会显得像“魔法”呢?某些事物会仅仅因为在今天是“不可能的”,就在未来的数百年或百万年中仍旧是不可能的吗?
由于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诞生了量子理论与广义相对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大致估计一些梦幻般的科技将在何时(如果的确会有那么一天的话)可能出现。随着更为先进的理论——比如弦理论的产生,连一些属于科幻范畴的概念——如时间旅行和平行宇宙,现在也正被物理学家们重新评估。回想150年以前那些被当时的科学家宣布为“不可能”的科技,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儒勒•凡尔纳在1863年完成了一部小说《二十世纪的巴黎》,却因出版商无法相信他的预测而被退稿。这部小说被尘封并且遗忘了一个多世纪,直到凡尔纳的重孙发现了它,并且在1994年首次出版。在书中,凡尔纳预言了巴黎在1960年可能会呈现的面貌。他的小说中充斥着在19世纪看来显然不可思议的科技,包括传真机、一个世界性的通信网络、玻璃建造的摩天大楼、燃气动力汽车和高速高架火车。
凡尔纳之所以能做出这样了不起的精确预测,是因为他沉浸在科学世界之中,并从周围的科学家那里汲取智慧。对科学基础原理的深刻理解,使他得以做出这样惊人的预言。
令人遗憾的是,19世纪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家持相反的立场,并且宣布许许多多科技的实现是毫无指望的。开尔文爵士——他或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宣称像飞机那样“比空气更重的”装置是不可能飞上天的。他认为X光是无聊的把戏,无线电没有未来。卢瑟福爵士——发现了原子核的科学家——对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不屑一顾,将那与“月光”相提并论。19世纪的化学家宣布寻找贤者之石——一种神话故事中可以化铅成金的物质——是一条科学的死胡同。19世纪的化学建立在元素像铅那样永恒不变的理论基础上。然而,如今我们原则上可以用现在的核粒子加速器将铅变成金子。想想吧,现今的电视机、计算机和互联网在20世纪之初看起来是多么不切实际。
更近一些的时候,黑洞曾被认为是科学幻想。爱因斯坦本人在1939年写过一篇论文,“证明”黑洞永远不可能形成。然而,到今天,人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望远镜已经发现了太空中的数千个黑洞。
这些科技之所以被视为“不可能”,是因为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前期物理与科学的基本定律尚未被人知晓。考虑到当时在科学理解上的巨大空白,特别是在原子层面上的空白,这些发展被认为不可能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认为“不可能”是相对的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老师认为科学家所推测的南美洲和非洲曾经是同一块大陆的说法是愚蠢的。但“今天”看来,那是可能的。
B.作者目睹了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不可辩驳的事实,一些类似科幻小说里发生的事情也成为现实。
C.一些在150年前被科学家认为不可能的科技,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儒勒•凡尔纳基于对科学基础原理的深刻理解,做出了超越时代的精确预言,直到今天看来也让人惊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生物学家认为统治地球上百万年的恐龙是不可能被一颗来自太空的巨大流星杀死的。
B.儒勒•凡尔纳关于网络、摩天大楼、高速高架火车、电视机等事物的预言在当时不被人们接受。
C.19世纪的化学家认为能化铅成金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今天的人们却已经能够把铅变成金子。
D.爱因斯坦认为黑洞永远不可能形成,但是到今天,人们利用高科技手段已经发现了太空中的数千个黑洞。
3.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在认识上有局限性,除了主观臆断之外,还和当时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B.弦理论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理论,它的产生填补了人们在原子层面的认识空白。
C.“不可能”只是人们在一个历史阶段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从长远来看,它终将成为现实。
D.随着科学的长足发展,科学家们正在重新评估属于科幻范畴的科技将在何时出现。
7.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8.课文中,作者因为对伟大的科学家未完成的理论充满好奇,而发奋读书钻研,他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你是否有过阅读的乐趣呢?请把你的读书经历和体验写出来,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推测。形容估摸不透,多含贬义;B项微乎其微,形容特别小或特别少,与语境不符;C项自鸣得意:自己认为非常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形容极力炫耀自己,洋洋自得的样子,含贬义;D项细枝末节:常指无关紧要的细节、小事。
2.答案:A
解析:纵然:即使,表假设关系。虽然:表转折关系。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必须:表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振动:物理学术语,指物体以一个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多用于物体和声音。震动:表示有颤动或重大的事件、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多用于人。
3.答案:D
解析:A.“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此处说“行家……班门弄斧”,表达不当。B.“光顾”是敬辞,称客人来到,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不能用于自己。C.“率先垂范”指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此处语境明显不是面对“下级”“晚辈”,故使用不当。


展开余下试题4.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被……所陶醉”应改为“为……所陶醉”或者“被……陶醉”;C项,成分残缺,应在“更高维数世界”后加上“的说法”,作“鄙视”的宾语;D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5.答案:C
解析:本语段先写自己的幻想,然后又具体写幻想中鲤鱼“科学家”的局限。可由此排序。
6.答案:1.D;2.D;3.A
解析:1.D项陈述的是儒勒•凡尔纳的预言精准,让人惊叹,和“不可能”的相对性没有关系。
2.A项,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作者的老师认为统治地球上百万年的恐龙是不可能被一颗来自太空的巨大流星杀死的。B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说儒勒•凡尔纳预言电视机的出现。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如今我们原则上可以用现在的核粒子加速器将铅变成金子”。
3.B项,原文只是说弦理论和时间旅行、平行宇宙有关。C项,“终将成为现实”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根据原文可知,科学家重新评估的是“属于科幻范畴的概念”,并非“属于科幻范畴的科技将在何时出现”。
7.答案:【示例】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研究三步。疫苗研制成功后,进入生产环节,然后在2~8℃冷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做应用研究,以观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流程图描述题,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流程图中箭头的指向,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描述和概括,注意把握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几个阶段——研发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抓住以上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最后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8.答案:
读书是一种享受。夏天,我和伙伴们带着各自喜欢的书,在草地 上、树林里,选一处安静的地方,铺上一块颜色淡雅的雨布,然后,在清新的空气里,在江水的涛声中,各执一卷,读己所好。风温柔地吹着,年轻的心像雨后的天空那样明净。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我在大雪纷飞的夜晚,读茨维塔耶娃的诗,读杜拉斯的小说。这时候的我,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一路望着沿途的风景,心情无比舒畅;又像面对一位陌生而亲切的朋友,听他娓娓叙说一个个故事,心潮起伏。也许,面对浮华的世界,躲进一角读书,不失为一种智慧吧。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