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38  2021-03-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8]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21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2018级入学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德尔斐神庙的神谕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确立和实现自己的行动目标。人有很多自我认识的途径,如照镜子、读历史、与人交往等。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但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浅层次认识,止于行为的对错。如果要认识自已行动的深层根源、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追求,阅读经典是一个好方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为生活琐事所累,有意无意地做出许多选择。我们常常会把自己行动的原因归结到直接的触发点上,其实,这些选择不一定跟我们的身体因素相关,而是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相关性。文化是一个社会成员内在和外在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在文化共同体中通过教育获得,而教育的基本典籍,就是这个文化共同体中的经典。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相信,经典作品已经“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我国哲学家殷海光认为,中国的“保守主义者的思想以至想象都被经典的制式思想长年型定了”。殷海光浪漫地以为,只要我们接受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重视论证和证据,就不必如此。其实,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也有他们的经典,他们的思想和想象同祥受到经典的制约。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典型代表是科学家。科学家遵循着先前科学巨人们制定的科学范式去做某种解题类应用,并不越雷池一步。
通过阅读经典,把自已日用而不知的深层观念对象化,知道它们从哪里来,支持它们的理由和证据有哪些,就可以在深层次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如果经典提供了坚实的论证,那么就可以更加坚定地,持有自己的信念;如果经典提供的论证比较薄弱,就可以对自己的信念加以适当的质疑,为行为模式的改善创造契机。
正因为如此,阅读经典可以取悦自我。阅读经典,会让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不同于物质的满足,也不同于阅读流行作品带来的满足。对经典的阅读所得到的满足,不是当下的,而是推后的。吃东西,看流行作品,我们当下便会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几乎不存在期待,是某种即时反应。但对经典的阅读不同。在阅读和满足感到来之前,有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间隔。阅读经典是困难的,它强迫我们慢下来,甚至需要不断被重读,以至于有人提出的关于经典的定义便是“我正在重读”的书,而不是“在我正读”的书。经典对我们的满足,是通过对底层观念的分辨实现的。底层观念的改变,会限制和修改我们的欲望,我们在修改之后的、和自然不同的欲望上得到了满足。同时,阅读经典所带来的满足不是释放性的,而是印证性和提升性的。阅读经典,很少伴随着欲望的释放,我们总是在等待着某种印证。经典中的字句,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有回应,这种回应要足够仔细才能分辩出来。如果没有回应,我们们就会迫使自己做某种改变,至少是视角的转换,以便改善自己。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苏德超《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认识自己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只有阅读经典才能深层次地认识自己。
B.同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其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由于文化的影响而具有趋同性。
C.人们通过阅读经典可以获得坚持信念的力量,也可以通过质疑经典改进自我。
D.阅读经典获得的满足不具备即时性的特点,因而经典需要慢读甚至不断重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用神谕、孙子的名言以及唐太宗的名言,论证了“人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B.文中以科学家遵守先前科学巨人们的科学范式为论据,有力反驳了殷海光的观点。
C.“正因为如此,阅读经典可以取悦自我”一句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思路严谨。
D.文章阐述了阅读经典的诸多好处,提倡人们以经典为镜鉴,认识自己和反思自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说,“人们会处在亚里士多德等权威的魔咒之下”,这和作者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B.中彩票巨奖带来的物质上的满足是即时的,而且这种满足会伴随着物质欲望的释放。
C.经典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影响巨大,它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重大问题上的抉择。
D.人皆畏死,但孟子曰“舍生而取义”,于是人们做出牺牲时就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乡村振兴,守护好山水是基础。进入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以来,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矿产,乱堵滥填河塘,乱牧滥开草原,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训被抛在了脑后。以“人定胜天”的勃勃雄心改造自然,受到的惩罚已经令人怵目惊心。人类正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进入第四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与文明的统一,是尊重自然的主体性与发挥人的主体性相统一的结果。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留给人类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后机会。乡村之于社会重要的职能是做好两个保障:一是保障食物供给;二是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好青山绿水是乡村对于社会的责任,也是自身能否振兴的基础。
如何让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大好河山,既能遵循自身的本性,又能兼顾人的利益,是乡村振兴的大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已经家喻户晓,我们也已经建立起古今中外最严厉的制度约束——生态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但要让山常青、水常绿、天常蓝、地常关,还需要每个人高度自觉,通过各种方式建构自身的生态道德,在“他律”的同时,实现发自内心的“自律”,让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变为潜意识,时时接受良心道德的审判。
(摘编自刘奇《乡村振兴的四重结构透视》)
材料二:浙江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从2003年开始用15年时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建设1000个示范村为基础,推广到全省2.7万个村,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前不久赢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美誉的工程,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实践经验,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全国还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处理,80%的村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约1/3的行政村村内道路没有实现硬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标杆,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就能让新时代美丽乡村更加生态宜居。
这一工程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的成功实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颁奖词中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样评价:“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历经15年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扎实推进,浙江不仅让“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重回水乡,更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摘编自《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材料三:山东省日照市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之一,拥山揽海,地形多样。推动乡村振兴,要立足于这一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用全城生态化打开美丽宜居之门。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没有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就不可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生态宜居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日照市坚持把生态振兴作为先导性工程,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开展“林水会战”,坚持陆海统筹、林水共治,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5年来,植树造林60多万亩,整治河道800多公里,修复岸线10.4公里,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
以生态产业化打开致富惠民之门。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追求田园风光之美,而且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实践证明,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就会红火起来,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产业就会变成“摇钱树”。近年来,日照市已打造乡村文化、采摘旅游带20多个,2019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摘编自齐家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动性发挥得越充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在这方面,“人定胜天”的自大已经给了人类惨痛的教训。
B.保护生态环境既要强调“他律”,通过最严厉的制度来约束,也要强调“自律”,通过各种方式建构生态道德,唤醒人们的高度自觉意识。
C.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受人们赞赏,它不仅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也为其他国家治理环境提供了借鉴。
D.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山东省日照市立足于自己独特的生态优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阶段,如今正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B.保障食物供给、保障生态环境是乡村对于社会的重要职能,相比较而言,保障生态环境这一职能尤为重要,因为它事关乡村能否振兴。
C.先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点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有相通之处,都对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有指导意义。
D.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方面,虽然有些地方成效显著,但从全国范围看,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建设美丽乡村任重道远。
6.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浙江省和日照市的做法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党委扩大会一上来就卡了壳。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电机厂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必须彻底解决,要派硬手去。派谁?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局长霍大道透彻人肺腑的目光,轻轻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有一张脸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铁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睛,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手里正摆弄着一支香烟。自从十多年前在“牛棚”里一咬牙戒了烟,他从未开过戒,只是留下一个毛病,每逢苦苦思索的时候,喜欢找别人要一支烟在手里玩弄,间或放到鼻子上去嗅一嗅。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对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手里那支香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一堆碎烟丝。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热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一请求太出人意外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经理”——上有局长,下有厂长,能进能退,可攻可守。愿干者可以多劳,不愿干者也可少干;权力不小,责任不大,待遇不低,费心血不多。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的“美缺”。乔光朴为什么偏要下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地扫过全场,仍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今状。乔光朴,现年五十六岁,身体基本健康,血压有一点高,但无妨大局。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这无疑是一些眼下最忌讳的语言。许多干部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解释。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包含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动地抬起眼睛,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一九五八年,乔光朴从苏联学习回国,被派到重型电机厂当厂长,石敢是党委书记。两个人把电机厂搞成了一朵花。石敢是个诙谐多智的鼓动家,他的好多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揪住了辫子,在“牛棚”里常对乔光朴说:“舌头是惹祸的根苗,我早晚要把这块多余的肉咬掉。”六七年秋天一次批判会,台子高高搭在两辆重型翻斗汽车上,散会时石敢一脚踩空,笔直地摔下台,腿脚没伤,舌头果真咬掉了一半。从此,石敢成了半哑巴,公共场合从来不说话。局里几次要给他安排工作,他借口是残废人不上来。今天一早,乔光朴派人借口有重要会议把他叫来了。
乔光朴把立“军令状”的前后过程告诉了石敢,希望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长时间不吭声,用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石敢到底说话了,语言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
乔光朴急了:“老石,难道你躲在干校不出山,真的是由于怕了?”
石敢不想辩解地点点头,认账了:“我只有半个舌……舌头,而且剩下的这半个如果牙齿够得着也想把它咬下去。”
“你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党委书记,我要回厂,你不跟我去不行!”
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掉个舌头尖思想就算残废啦?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吐掉了?
石敢被刺疼了,肩头抖动了一下。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咳,大个子……”石敢叹了口气,用了他对乔光朴最亲热的称呼。这声“大个子”叫得乔光朴发冷的心突地又热起来了。石敢立刻又恢复了那种冷漠的神情:“我可以答应你,只要你以后不后悔。不过,什么时候你讨厌我了,就放我回干校。”
当他们两个回到会议室的时候,委员们也就这个问题形成了决议。霍大道对石敢说:“老乔明天到任,你可以晚几天,休息一下,身体哪儿不适到医院检查一下。”
石敢点点头走了。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设置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党委扩大会上众人沉默不语,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这一冲突为主人公的亮相设置了背景。
B.小说中的霍大道是乔光朴的上级,他熟悉乔光朴的个性,欣赏乔光朴毛遂自荐、不留退路的工作作风,满足了乔光朴让石敢任党委书记的请求。
C.小说应和当时时代,塑造并热情讴歌了改革家乔光朴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也对当时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了批判,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D.石敢说的“我早晚要把这块多余的肉咬掉”这句话,凸现“文化大革命”对人的摧残,从侧面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8.小说写了乔光朴和石敢的对话过程。请简要分析这一对话过程中石敢的心理活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乔厂长上任记》被誉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小说中,改革家乔光朴的形象鲜明生动。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乔光朴这一改革家形象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绛,字希深。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权知华阳县乱亡之后田庐荒废诏有能占田而倍入租者与之于是腴田悉为豪右所占流民至无所归。涛收诏书,悉以田还主。绛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善议论,喜谈时事,尝疏论四民失业,累数千言。杨亿荐绛文章,召试,擢秘阁校理。丁母忧,服除,仁宗即位,迁太常博士。寻出通判常州。天圣中,天下水早起,河决滑州,绛上疏曰“去年京师大水,败民庐舍,河渠暴滥,几冒城郭;今年苦旱,百姓疫死,田谷焦槁,秋成绝望。此皆大异也。愿下诏引咎,罢不急之役,省无名之敛,以休息天下。”仁宗嘉纳之。绛虽在外,犹数论事。奏言:“近岁不逞之徒,托言数术,以先生、处士自名,内结权幸,外走州邑,甚者矫诬诏书,傲忽官吏。请严禁止。”还权开封府判官,言:“夫为国在养民,养民在择吏,吏循则民安。愿先取大州邑数十,诏公卿以下,举任州守者,使得自辟县令长,务求术略,不限资考。然后宽以约束,许便宜从事。期年条上理状,或徙或留,必有异乎有司以资而任之者焉。”以父忧去,服除,擢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太常礼院。吏部拟官,旧视职田有无,不问多寡,以是不均。绛为核其实,以多寡为差,其有名而无实者皆不用,人以为便。使契丹,还,请知邓州。距州百二十里,有美阳堰,引端水溉公田。水来远而少,利不及民,百姓苦之。绛按六门堰故迹,距城三里,壅水注钳庐陂,溉田至三万顷。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绛以文学知名一时,所至大兴学舍,尝请诸郡立学。在河南修国子学,教诸生,自远而至者数百人。好施宗族,喜宾客,以故,卒之日,家无余资。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宋史•谢绛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权知华阳县/乱亡之后/田庐荒废/诏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与之/于是腴田悉为豪右所占/流民至无所归/
B.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权知华阳县/乱亡之后/田庐荒废/诏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与之/于是腴田悉为豪右所占/流民至无所归/
C.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权知华阳县/乱亡之后/田庐荒废/诏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与之/于是腴田悉为豪右/所占流民至无所归/
D.父涛/以文行称/进士起家为梓州榷盐院判官/权知华阳县/乱亡之后/田庐荒废/诏有能占田而倍人租者与之/于是腴田悉为豪右/所占流民至无所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父任,以父荫而任官职。《苏武传》中“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与此同义。
B.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天子所居之地;“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也泛指高官。宋时,“三公”曾指太尉、司徒、司空。
D.职田,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为俸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绛关心时务,屡次谏言皇上。他擅长议论,喜谈时事,曾论说四民失业之事,累计数千言;针对不逞之徒的不法行为,他进言皇上严厉禁止。
B.谢绛心怀百姓,建议休养生息。天圣年间,水灾、旱灾相继,黄河决口,谢绛认为这是大灾异,疏奏皇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他的建议被采纳。
C.谢绛大胆创新,改革用人制度。任开封府判官时,进言让知州自行征聘所属之县的县令;任职吏部时,革除只重职田而不重能力的弊端,得到人们认可。
D.谢绛文才突出,致力学校教育。他因文章受到杨亿的举荐,凭文学而名噪一时;所到之处大兴学校,还在河南修建国子学,教授学生,被吸引者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期年条上理状,或徙或留,必有异乎有司以资而任之者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复修之,可罢州人岁役,以水与民,未就而卒,年四十六。(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梅花
陈亮①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
【注】①陈亮,南宋人,胸怀大志,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为抗金奔走呼号,反对议和。②三弄:笛曲有“梅花落”,又称“梅花三落”“落梅花”。③东君:司春之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出梅花的形态:疏枝横玉,写已开的梅花;小萼缀珠,写未开的梅萼。
B.“横”字写出梅枝之姿态,“玉”写出梅花之晶莹剔透,“瘦”写出梅花之清姿。
C.梅花转瞬即谢,自怨花期苦短,作者也以“玉笛休三弄”寄寓自己惜花之意。
D.陆游《卜算子•咏梅》着重抒情,以情韵胜;这首诗则情中寓理,情理交融。
15.这首咏梅诗以梅喻人,表现了作者的气质和性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择师标准,告诉人们选择老师时不要管老师的地位和年龄。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江面美景,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异曲同工。
(3)《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辛弃疾渴望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理想,只可惜白发已生,理想无从实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是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__________,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年代写作。作品从20世纪70年代初写起,一直写到今天,时间___________长达50年。50年以来出现过的重要社会现象——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热、工人下岗、棚户区改造等重要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社会现象对各类人物产生的深刻影响都一一得到艺术呈现。正因为如此,《人世间》方能写出人物命运的_____,勾画出一幅__________的百姓群像图。作品紧紧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换言之 跨度 跌宕起伏 错落有致
B.概言之 长度 悲欢离合 光怪陆离
C.概言之 跨度 悲欢离合 错落有致
D.换言之 长度 跌宕起伏 光怪陆离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奴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紧紧围绕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人间奇景。
B.作品紧紧围绕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
C.作品紧紧扣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人间奇景。
D.作品紧紧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无以复加的人间奇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秦时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中国杂技体现了鲜明的中国传统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射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