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69  2021-03-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二)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
答卷上。
2.选择题在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 100 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 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 100 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浏览完整试题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象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B.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C.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D.“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 分)
5. 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如何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芭茅巷
废名
连小林一起共是八个学生,有一个比小林大的名叫老四,一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小林同老四已经读到《左传》了,还要作文,还要听讲《纲鉴》,其余的或读“国文”,或读四书,只有王毛儿是读三字经。
一天,先生被一个老头子邀出去了,这个老头子他们真是欢迎,一进门各人都关在心里笑。先生刚刚跨出门槛,他们的面孔不知不觉的碰在一块,然而还不敢笑出声,老四探起头来向窗外一望,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你搓我,我搓你。趁先生还没有回来,小林提议到“家家坟”摘芭茅做喇叭。
家家坟在南城脚下,由祠堂去,走城上,上东城下南城出去,不过一里。据说是明朝末年,流寇犯城,杀尽了全城的居民,事后聚葬在一块,辨不出谁属谁家,但家家都有,故名曰家家坟。坟头立一大石碑,便题着那三个大字。两旁许许多多的小字,是建坟者留名。
坟地是一个圆形,周围环植芭茅,芭茅与城墙之间,可以通过一乘车子的一条小径,石头铺的,——这一直接到县境内唯一的驿道,我记得我从外方回乡的时候,坐在车上,远远望见城墙,虽然总是日暮,太阳就要落下了,心头的欢喜,什么清早也比不上。等到进了芭茅巷,车轮滚着石地,有如敲鼓,城墙耸立,我举头而看,伸手而摸,芭茅擦着我的衣袖,又好像说我忘记了它,招引我。是的,我哪里会忘记它呢,自从有芭茅以来,远溯上去,凡曾经在这儿做过孩子的,谁不拿它来卷喇叭?
这一群孩子走进芭茅巷,虽然人多,心头倒有点冷然,不过没有说出口,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彼此一瞥,因为他们的说话,笑,以及跑跳的声音,仿佛有谁替他们限定着,留在巷子里尽有余音,正同头上的一道青天一样,深深的牵引人的心灵。芭茅也真绿,城墙上长的苔,丛丛的不知名的紫红花,也都在那里哑着不动,——我写了这么多的字,他们是一瞬间的事,立刻在那石碑底下蹲着找名字了。


展开余下试题他们每逢到了家家坟,首先是找名字。比如小林,找姓程的,不但眼巴巴的记认这名字,这名字俨然就是一个活人,非常亲稔,要说是自己的祖父才好。姓程的碰巧有好几个,所以小林格外得意,家家坟里他家有好几个了。
小喽啰们连字也未见得都认识,甚者还没有人解释他听,“家家坟”是什么一个意义,也同“前街”“后街”一样,这么听惯了的也就这么说。至于这么蹲在它面前,是见了他们的两位领袖那么蹲,好玩。
老四同小林恰得其反,非常的颓唐,找遍了也找不出与他同姓的!那么家家坟缺少他一家了,比先生夸奖小林还失体面。以前也颓唐过几回,然而是说到家家坟总是欢喜的,也总还是要找。
“啊,看哪个的喇叭做得响!”许许多多的脑壳当中,老四突然抽出他的来,挤得一两个竟跌坐下去了。暂时间又好像没有孩子在这里,各人都不言不语的低头卷自己的喇叭了。
小林坐在坟头,他最喜欢上到坟头,比背着母亲登城还觉得好玩。一面卷,一面用嘴来蘸,不时又偷着眼睛看地下的草,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仔细一看,这地方是多么圆,而且相信它是深的哩。越看越深,同平素看姐姐眼睛里的瞳人一样,他简直以为这是一口塘了,——草本是那么平平的,密密的,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两边一转,芭茅森森的立住,好像许多宝剑,青青的天,就在尖头。仰起头来,又有更高的遮不住的城垛。
“小林哥,坟头上坐不得的,我烧我妈妈香,跑到我妈妈坟头上玩,爸爸喝我下来。”毛儿的话,出乎小林的意外,他是跪在那里望小林,猫一般的缩成了一团,小林望他,他笑,笑得更叫人可怜他,太阳照着墨污了的脸发汗。
“你妈妈在哪里呢?”
“在好远。”
“你记得你妈妈吗?”
毛儿没有答出来,一惊,接着哈哈大笑——老四的喇叭首先响了。
他们从家家坟转头,先生还没有回。有几个说回家去吃饭,老四不准,“人家烟囱里不看见出烟哩。”先生临走嘱咐过他,“吃饭的时候,我如果没有回,可以放学。”
大家气喘喘的坐在门槛上乘凉。小林披着短褂,两个膀子露了出来,顺口一句:“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也。”老四暗地里又失悔,这一句好文章被小林用了去了,本于《古文观止》上的《黄州快哉亭记》,曾经一路读过的。
(节选自《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等到他戏台上的花脸一般的连跳连嚷,小喽啰才喜得发痒”来描写孩子们的喜悦,并照应上文“一切事都以他两人为领袖”。
B.文章善用细节描写,“虽然人多,心头倒有点冷然”“只各人笑闹突然停住了,眼光也彼此一瞥”写出了孩子们走进芭茅巷的微妙心理。
C.文章写毛儿笑着说“小林哥,坟头上坐不得的”,意在表现毛儿并不理解坟头为什么坐不得,甚至也不懂得妈妈的坟头意味着什么。
D.文章引用“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也”,是借小林之口形容孩子们的乘凉感受,同时也表现出小林的博闻强识与远大志向。
7.《桥》被认为是中国诗化小说的代表,以本文为例,以下不属于其诗化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简约意象繁密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B.生动的景物描写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C.人物内心彼此竞争所包蕴的文学张力。
D.叙事断裂情节突转所产生的跳跃性。
8. 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双重叙述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 分)
9. 小说交代了家家坟的悲惨来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时有幸倡郭舍人,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 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傲弄,无所为屈。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是卫尉的下属机构,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通过占筮等途径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老子所著。文中“别蓍布卦”是指对事物进行预测,《易》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精通占卜之术。皇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皇帝赐帛嘉奖。受皇帝宠幸的倡优郭舍人挑战,却终究无法难住东方朔。
D.东方朔直言切谏。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你对文本中东方朔的了解,说说他向汉武帝如此解释“怪哉”有何深意。(3 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提到小时候“不知哪里听来的,东方朔很渊博,他认
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可是最终私塾先生也没有告诉他世上究竟有没有这种虫子。其实“怪
哉”有章可查,如《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七十三:汉武帝幸甘泉宫,弛道中有虫,赤色,头
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
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的“屠”字用得新奇,本意为屠杀,也可引申为消灭,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暑热的憎恨之深。
B.颔联以夸张手法极写旱情的严重,人间江海将因暑旱而枯竭,天上银河也会因暑旱而干涸,寄情深挚。
C.颈联实写远眺之景,望见高处昆仑神山有积雪,看到远处蓬莱仙岛有寒凉,皆可解热除旱,不禁心生羡慕。
D.本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清风无力”来反衬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反衬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16.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盛赞此诗“识度高远”。请你结合尾联,对刘克庄的这一说法作简要阐述。(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了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诗人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志向的气节。
(2)苏轼《赤壁赋》中,“客”认为“________,________”的想法难以实现,只好将无奈化为秋风中飘散的箫声。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塞外空旷、寂寥、肃杀的战地风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 ① 。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 ② ,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之外,别无他物,更毫无诗意。
我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了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绿豆、小豆、豌豆、红豆,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 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18.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拟人、比喻、对比 B.拟人、比喻、反问
C.反问、借代、排比 D.反问、借代、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早晚的时候,露珠、月光洒在上面。到了冬天,白雪覆盖在上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各级各类学校要严肃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②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政府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④学校开展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 1 至 2 项运动,⑤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等。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让政府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体育服务。⑦教育政府部门要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甚至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⑧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⑨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
22.下面是科技大学学生申请学校奖学金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简洁、得体,语言连贯,不超过 95 个字。(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材料一 某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向本市餐饮企业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通过在店内张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语,或在店内播放节约粮食的相关视频等活动来营造氛围,共同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二 某单位食堂用餐制度规定:食堂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员工用餐,发现员工有丢弃米饭、馒头等浪费行为,一次罚款 100 元,办公室当天通知财务从工资里扣除。
以上两个新闻事件在文明中学引起热议,有的为餐饮行业注重道德引领叫好,有的则认为某单位的规则约束更有价值。为此,文明中学将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是“节约粮食,道德引领更重要”,反方是“节约粮食,规则约束更重要”。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1.A(B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注意“可能”二字;C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得到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D项,“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