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96  2021-03-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6]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第I、Ⅱ卷的选择题1~5、7、10~12、14、17~19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选择题方框内,其它各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考试时间150分钟。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里的一个重要类型。新时代技术和思想革新,即使在“旧瓶装新酒”的模子下,老的故事也焕发新的生机,中国动画电影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无论何种电影,最核心的基础来自于故事脚本,而中国动画电影的剧本往往直接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或者民间故事。上个世纪最为有名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本世纪初较具代表性的《宝莲灯》,以及近些年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基本上都是根据《西游记》《封神榜》等传统神话故事改编的,而这些改编还有对故事局部乃至全面的解构,以此不断适应社会和观者的需求,但最重要的还在于传统故事切合着动画的形式表达,给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支持。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电影,其表现也离不开传统工艺的支持。虽然现在动画电影已经进化到采用电脑技术绘画,但是大部分中国动画,尤其是主打中国风的电影都离不开传统的绘画工艺,比如京剧、剪纸、皮影、壁画、水墨画等。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以写意的水墨画加上悠扬的古琴展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虽然聚焦到中华文化,但最终也是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同时输出美国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必须要守住传统文化的优秀根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仝球化的浪潮中被边缘化。
中国动画电影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走向服务金钱、粗制滥造的下坡路。尤其是在美国迪士尼和日本吉卜力电影的冲击下,中国动画开始走向山寨模仿之路。但可喜的是,中国动画影人以卧薪尝胆的姿态在韬光养晦。2015年,《大圣归来》开启了中国动画市场新的纪元,通过技术与故事的精心打磨,使得电影突破了国产动画长期以来低龄化的现象,形成了一拨“中国风”动画的观影热潮。此后的《大鱼海棠》,同样坚守传统美学风格,以《搜神记》《山海经》《庄子•逍遥游》的故事和插图作为视觉设计的主要来源,既结合了传统故事和艺术手法,又展现了新的民族文化。
一部电影要获得最终的成功,最重要的在它所传递的价值体系。当人们对这些中国传统故事进行解构时,既要保留文化中优秀的精华,也要敢于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糟粕,同时能够兼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中哪吒选择承担自己命运时,一个说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说“拆骨还父,析肉还母”。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看了全片就能发现这其中对亲情的描写已经有了新的进步。尤其是哪吒和母亲踢毽子的设计,以及电影中倒叙回放父亲对他的关爱,都表现出对亲情的刻画。这种陪伴与理解也正是时代所宣扬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总之,在以传统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依托进行动画电影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尤其是在对传统故事的反复解构中,既要能够熟练运用电影技术,更要把握住人物故事的矛盾冲突点。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谭若丽《文化彰显与思想革新:中国动画电影的“解构攻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动画电影是重要的电影类型,通过技术革新和故事创新获得了新的发展。
B. 中国动画电影往往会反复叙说和利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的神话或民间故事。
C. 动画电影多数运用电脑技术绘画,而中国风动画只能使用传统绘画工艺制作。
D. 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要突破原有的价值体系,创新传承,与时俱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证思路上,先谈传承的重要性,再说突破困境,最后论及价值体系的发展。
B. 文章第二段以多部不同阶段的动画电影为例子,论证传统故事对创作的灵感支持。
C. 文章在论证传统绘画工艺的作用时,将《小蝌蚪找妈妈》与《花木兰》做了对比。
D. 文章既指出中国动画电影应走的振兴发展之路,也摆出了问题与挑战,较为客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故事的解构不是全盘否定旧的,而是寻找新的叙事点,做新的解读。
B. 动画可以把真实人、物难以达到的夸张和想象发挥到极致,与中国传统故事的内容契合。
C. 中国动画电影存在低龄化问题,认为动画片是小朋友看的,从而导致电影受众受到限制。
D.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文学作品渗透到动画电影中去,成为电影获得成功的关键。
【答案】1. D 2. C 3.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1年,朋友们建议杨绛先生在百岁生日来临之际,通过答问方式与读者作一次交流,以感谢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杨绛先生同意,并把提问的事交给了历年来投稿较多、比较熟悉的《文汇报•笔会》。主编周毅获此机会,与杨先生作了以下笔谈。《笔会》于1946年7月1日出版第一期,是中国现有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副刊之一。
周毅:尊敬的杨先生,请允许我以提问来向您恭祝百岁寿辰。您的生日是1911年7月17日。仔细论起来,您出生时纪年还是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尚未发生。请问,7月17这个公历生日您是什么时候用起来的?
杨绛:我父亲是维新派,他认为阴历是满清的日历,满清既已推翻,就不该再用阴历。
7月17这个公历生日是我一岁时开始用起来的。我一岁时恰逢中华民国成立。我常自豪地说:“我和中华民国同岁,我比中华民国还年长一百天!”7月17日是我生日,不是比10月10日早一百天吗?
周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您觉得您作品中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
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
周毅:在您翻译的四部作品中,《斐多》是您的跨界之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进入哲学,苏格拉底而对死亡“愉快、高尚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主治忧愁的译作,有纪念钱先生的特别意义吗?
杨络:1997年早春,1998年岁末,我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我很伤心,特意找一件需要我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的工作,逃避我的悲痛,因为悲痛是不能对抗的,只能逃避。
我选定翻译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感到女儿和钟书并没有走远。
周毅:杨先生,您觉得什么是您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您觉得您身上的那种无怨无悔、向上之气来自哪里?
杨绛: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历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周毅: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话,已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生命的参照坐标,不过也只说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期颐之境,几人能登临?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吗?能谈谈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吗?
杨绛: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几重。
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我坐下细细寻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一天完全相同,总有出人意外的事发生。我每天从床上起来,就想“今天不知又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即使没有大的意外,我也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体会。要求自己待人更宽容些,对人更了解些,相处更和洽些,这方面总有新体会。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鲜感受和感觉。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摘编自《坐在人生边上》,《文汇报•笔会》2011年7月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公历生日是什么时候用起来的问题,杨绛表示她的父亲是维新派,在她一岁时满清灭亡,她就开始用起公历生日。
B. 被问到作品中利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时,杨绛认为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不应追赶潮流,自已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
C. 关于跨界翻译《斐多》的原因,杨绛坦言是为了逃避亲人离世的悲痛,这不是怯懦的表现,苏格拉底给予她生活的勇气。
D. 关于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什么的问题,杨络认为这个品质是肯吃苦,这也是她亲身经历的艰苦孕育的智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绛与《文汇报•笔会》在本次笔谈前就较为熟悉,有较多交流,《笔会》借此次访谈机会为杨绛和读者创造了交流的平台。


展开余下试题B. 周毅作为提问者,为访谈做了大量前期准备,了解杨绛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采用笔谈的方式可以让回答更加从容而深入。
C. 杨绛作为回答者,面对访谈问题给予了坦诚而真挚的答复,展现了一位走过百岁人生的作家、翻译家的精妙文笔和深刻哲思。
D. 副刊在一份报纸中承载了更多的文艺性和思想性,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积淀与精神质地,不同于报纸的新闻版,不具有新闻性。
6. 本文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展开对话的?请结合文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从回忆生日开始,到杨绛谈“回家”而终,由生谈到死,表现了杨绛的豁达通透。②从杨绛谈受到维新派的父亲的影响开始,到自己历经艰苦,也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③从谈杨绛作品的特点,到她从翻译作品中获取生活的勇气,表现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④从杨绛的文学创作谈到她对人生品质、人生境界的领悟,体现杨绛的生活智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中
叶圣陶
火车行得缓些了,从左面的车窗望出去,在丛丛浓树之中,一抹城墙低低地露了出来。城墙以内耸起一座高塔,画栏檐铎,约略可以辨认。不一刻,车便驶进站台。
一个人从车厢里跨下来,躯干很高,挺挺的,有豪爽的气概,年纪在三十左右,帽檐下一双眼睛放出锐敏的光。他只挟着一个皮书包,出了车站,便顺着沿河的沙路走去。
河对岸就是城墙,古旧的城砖大部分都长着苔藓;这时候太阳偏西了,阳光照着,呈茶绿色。矗起的那个高塔仿佛特意要补救景物的太过平板似的,庄严地挺立在蓝天的背景之前。河水很宽阔,却十分平静,天光城影,都反映得清清楚楚,而且比本身更美。
路尽过桥,便进了城门。城里的街道极窄,阳光倒是不大有的。
“高先生!”他脱下草帽,站定了,恭敬地这样叫着。在他前面的是一个五十左右的人,高高的身材,可是很瘦,夏布长衫,团龙玄纱马褂。
“啊,雨生,好久不见了。这一次回来,大概要过了夏再出去了?”
“不,今后想不出去了。我们几个朋友计划在这里办一个中学校,今后我就干这一桩。”
“那是很好的事情,我记得人家曾经说起过。”高先生就想点头别去,但是雨生接着说:“我们凭着理想来计划,不妥当的地方一定有。想常常到先生那边去讨教,领受先生的宝贵的经验。”
高先生笑了一笑,似谦逊又似鄙夷地说:“潮流不对了。我们一些经验犹如失时的衣着,只配塞在破箱子里了,对你们的新学校有什么用处呢!”
“经验总是经验,有什么新的旧的,先生谦逊罢了。”雨生虽然这样说,对于高先生那种牢骚的调子,不无叹惜的意思。
与雨生作別后,高先生踱进茶馆里,教育局长王埙伯和县视学陆仲芳看见了高先生,便略作起立的姿势,点着头说:“菊翁,这里空。”说着,指点同桌的一个空座儿。
“你道我在路上遇见了谁?就是丁雨生,他已经跑回来了。”高先生一边说,一边坐下来,捋着上唇的黑须说:“他们那个中学校一定要办了,他刚才对我说。”
仲芳才吹起一个火,听说就让它燃着,且不吸烟,说:“本来一定要办的,我知道他们已经在那家巷租下了校舍了。”
“只是有一点不明白:他说经费能够同学生缴的费相抵,因为他们支薪极少,有几个竟全不支薪。究竟他们所为何事呢?”
“哈哈,菊翁,你太老实了。不支薪水,教人家的子弟读书长进,现在这时代,哪里来这种人!这里头自然别有作用。”
埙伯连连点头说:“他们吃的捣乱的饭,想尽办法捣乱,这个什么宏毅中学就是他们伸进来的一条腿!”
菊翁叹息说:“不知道世界要变成什么样儿才了,不知道人要变成什么样儿才了!”
“不是这么说,”埙伯似乎嫌菊翁太过颓丧,坚强地这么说:“在我们手里,这批小孩子要想伸出头来捣什么乱,没有这样容易!”
宏毅中学的招生广告贴在街头巷口,刊登在本地的几种报上,凡是望见的总觉得心里一顿,似乎这是魔怪的一道符咒,里头含着猛烈的恐怖。城里头常常可以听见这么一种口风:“宏毅中学,那批人都是不好惹的,同他们远点儿为是。”
一个学校的创设,虽然算不得一件大事,却在这城里多数人的心海里掀起了波浪了。
尤其是丁雨生接受了青年同志会的邀请,出席演讲这件事,给与许多人以说不出的不安。
王埙伯转述给仲芳他们一班学界中人听:“他说:‘身体里面有了老废的质料,就得排泄出去,血管里面有了污浊的血液,就得重行化清。一个社会的情形正同身体相似。所以要讲改造社会,应该排去社会里的老废物,让社会的血管里满满地流着新鲜的血液。’”
不约而同地,听众心里都觉得一沉,他们相信所谓老废物就是指他们而言,因而发怒。
这一天,天气又转热了,庭中槐树上两三个蝉儿竞赛似的高叫着。雨生翻开报名簿,看看仍旧只有八个名字。他并不失望,这么想:“这不是失败,还没有做出来失败什么呢!八个,就好好地教这八个!教不好这八个,才是失败呢!”
这当儿校役引了高菊翁进来。
“雨生,我走过这里,就顺便来看看你们的校舍。这所房屋倒很不错。”高菊翁这么说。雨生让他坐下了,欢喜地说:“这里房屋实在不错,后面还有个很大的园,可以作运动场。”
“哦。”高菊翁随便谈了几句,便换个话头说:“雨生,我同你谈几句话。前几天你在平教运动大会演讲时,看见密布着武装警察么?”
“看见的。”
“你道为的什么?”
“想是维持秩序罢了。”
“不然,不然,”高菊翁微笑,摇着头。略顿一顿,继续说:“这完全是镇守使的意思,他命令派来的。我听人家说,镇守使的衣袋里有一张单子,记着激烈派的名字,单子上就有你的名字!就是在这个当儿,你最好不要在这里,暂且到别处去遊一避。”高菊翁说到这里,近视眼几乎眯成一线,从眼镜里偷看雨生的神色。
雨生却大笑了。
“有我的名字!我不知道什么激烈不激烈,记着我的名字也不相干。”
高菊翁似乎极关切地驳说:“你固然不知道,他可记住你了。你若不走,十有九成会吃些冤枉苦。我同你师生旧情,互相关切,故此特地来通知一声。”高菊翁自觉肩背上一松,几个人斟酌尽善的一番话,总算都背诵出来了。
雨生想了一想,说:“高先生的好意,十分感激!”
高菊翁别无留恋,站起来穿妤衣服就走。雨生送了他回进来,见庭中槐树承受日光作葱绿色,感到青春的欢乐与事业的愉悦,便低头一笑,牙齿啮着下唇,心里想:“假如听了他的话,那就太可笑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结构细针密线,有伏笔定有交代,新学校招生困难,武装警察密布会场,都呼应了上文王埙伯“没有这样容易”的话语。
B. 小说运用比喻手法,如高先生把自己的经验比作旧衣着,丁雨生把改造社会比作清理身体血管,形象表明了双方各自的立场。
C. 小说通过高先生“就想点头别去”“随便谈了几句”“似乎极关切”“别无留恋”等表现,表现了他对学生丁雨生的冷漠与虚伪。
D. 小说的结尾事不言尽,但又具有指向性和暗示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悟性,对“空白”进行想象和补充,意味无穷。
8. 小说以“城中”为题,却先从“城外”写起,这样构思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9. 教师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在1915年到1927年这一动荡的社会时期中,叶圣陶的笔下塑造了求乞者、迷茫者和清醒者三类鲜明的教师形象。请谈谈文本是如何具体塑造“清醒者”的。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7. B 8. ①由远到近描写古城的苍旧秀美,从容有致地为故事展开提供背景。②城外的秀美与城中环境的逼仄黯淡形成对比,暗示了当时教育环境的僵化与落后,亟待改革。③小说主人公是由城外回到城中的,符合他的经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9. ①形象描写。刚下火车的丁雨生,展现出挺拔豪爽、锐敏干练的清醒者形象。②语言描写。丁雨生与高先生在开头和结尾的两番对话,表现了清醒者改革教育的执着无畏心理。③间接描写。以高、陆、王三人的对话,以他们的无知和卑劣来反衬丁雨生的朝气蓬勃、坚韧不拔。④心理描写。“假如听了他的话,那就太可笑了!”表现了丁雨生不忘初心,意志坚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匄,取汉中地。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魏章,而以樗里子、甘茂为左右丞相。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共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蔡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忧其社稷哉?恐一旦亡国以忧大王。”楚王乃悦。秦武王卒,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矣。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浦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原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于是遂解蒲而去。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B. 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C. 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D. 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齐桓公伐蔡/号曰诛楚/其实袭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古人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成年取字,名以正体,字以表德,称人名可表尊重。
B. 乘,是古代军队的作战单位,四马一车为一乘,车上有甲士三人,车下有步卒若干人。
C. 南面,指坐北朝南,古代以此位为尊,天子、诸侯见群臣,卿大夫见僚属,都面南而坐。
D. 武库,指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亦指掌管兵器的官署,汉代有武库令丞一职,属执金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樗里子能征善战,军功卓著。攻打曲沃,占领城邑;攻打赵国,俘虏赵将,拿下蔺邑;协助攻打楚国,夺取汉中地区。
B. 樗里子颇受重用,深得信任。他一生辅佐了三位秦王,秦惠王封他爵位,秦武王任命他为丞相,秦昭王也十分尊重他。
C. 樗里子从善如流,随机应变。他率兵攻打蒲城,迫使蒲城长官派人和谈,权衡利弊后即退兵,不损一兵就令卫国臣服。
D. 樗里子仰观俯察,多谋善断。他生前曾经预言,百年之后自己 坟墓会被后世天子的宫殿夹着,到汉朝时果真应验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
(2)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周王派士兵迎接他,态度非常恭敬。楚王(得知后)感到愤怒,责骂周王,因为周王敬重秦国来客。
(2)魏国失去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却没有办法夺回来的原因,是兵力薄弱啊。现在(攻打蒲城)使卫国投向魏国,魏国必定会强大起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注】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注】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辛弃疾于绍煕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退隐铅山瓢泉,达十年之久。赵晋臣在庆元六年(1200)自江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
14.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描写清风峡风光优美,但人迹罕至,词人居住在此,只能与竹相伴,不免孤寂。
B. 下片描写友人冰清玉洁,文采斐然,是人中俊杰,两人流连诗、酒,是难得的会合。
C. 词人以秋鸿和飞弹作喻,人如秋天的鸿鸟般居无定所,处事应如飞出的弹丸般圆熟。
D. 以“阳春曲”收尾,恰当地运用典故,既赞赏原唱,又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石二鸟”。
15. 这首词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为应酬之作,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①辛词和刘诗都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和怅惘之情。②辛词极力赞赏赵晋臣的品格和文采,两人境遇相似,同病相怜,词中蕴含忧愤之情。③刘诗感谢友人对自已的关怀,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豁达乐观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风就在它 身下,然后方能凭借风力飞行。
(2)《论语•雍也》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兴趣,以学习为乐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在《离骚》中,屈原以自古以来雄鹰就不与燕雀同群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心志。
【答案】 (1). 风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何方圜之能周兮 (6). 夫孰异道而相安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历法中,关于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四时、八节、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七十二候是二十四节气的延伸和细化,“候应”以五天为单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壮族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