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材料三 从握手礼进入中国成为流行的相见礼仪,已经上百年的时间。但在这百年之间,人们对握手礼的思考和争议没有中断过。另一方面,百年间中国的国力却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巨变,中国人正在走向富裕,中国人的文明素养不断得到整体性的提升,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整体性共识。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正在由“输入型现代化转换为辐射型现代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去,旅游、学习、工作……中国的国家形象、民族形象也需要来一个全新的重塑和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历史,也需要在新的全球化语境中得到更为深广的认知。在此语境下,从文化意义来说,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变革的窗口已经再一次出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工作节奏,可以预见,疫情将无差别地改变各国人们的固有思维、行为习惯。 推行拱手札,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根本的分歧不在于其是否要原封不动地照搬传统的形式,而在于如何以当代的需要,创造性地改造传统的形式,让它既有传承的印记,又更加契合时代气质,为大众所接受,为丰富、提升当下的生活品质而服务。 (摘编自张承良《握手礼还是拱手礼——疫情背景下相见礼节变革的文化审思》) 4.下列对材料中“拱手礼”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拱手礼的“礼”与“仪”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行为体现和制度约束,它们一表一里,共同传承着中国传统社会经典的礼仪文化。 B. 拱手礼最早的文化意义并没有“尊人”的思想内核,经拓展后才有着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对社会秩序的协调等更多的社会价值。 C. 拱手礼的好处有五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便是在当前环境之下,可“不费一钱一物”,用“一举手之劳”“防患于未然”。 D. 拱手礼的回归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回归,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有助于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 5.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通过程式化的仪式,确立秩序,就形成了典章制度,即礼制。礼制一旦确定,就成为一定阶段社会运行之法,成为统治者为国治政之本,社会成员安身立命之道。 B. 材料一主要是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论礼的,作者指出拱手礼和其他的礼俗一样,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和谐的追求,都是传统文化中的良礼美俗。 C. 材料二的论证语言颇具特点,文白夹杂;论证方法多样,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积极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D. 国际通行的握手礼从20世纪初引入中国并逐渐流行至今,但人们对握手礼的思考和争议没有中断过。 6. 材料三指出“将相见礼仪予以革新,以拱手礼逐渐取代握手礼,则正逢其时”,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其理由。(6分) (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高速的联想 余光中 那天下午从九龙驾车回马料水,正是下班时分,大埔路上,高低长短形形色色的车辆,首尾相衔,时速二十五英里。一只鹰看下来,会以为那是相对爬行的两队单角蜗牛,单角,因为每辆车只有一根收音机天线。不料快到沙田时,莫名其妙地塞起车来,一时单角的蜗牛都变成了独须的病猫,废气暧暧,马达喃喃,像集体在腹诽狭窄的公路。俯瞥仪表板上,从左数过来第七个蓝色钮键,轻轻一按,我的翠绿色小车忽然离地升起,升起,像一片逍遥的绿云,牵动多少愕然仰羡的眼光,悠悠扬扬向东北飞逝。 那当然是真的:在拥挤的大埔路上,我常发那样的狂想。我爱开车。我爱操纵一架马力强劲、反应灵敏、野蛮又柔驯的机器,我爱方向盘在掌中微微颤动、四轮在身体下面平稳飞旋的那种感觉,我爱用背肌承受的压力去体会曲折起伏的地形山势,一句话,我崇拜速度。以运动的速度而言,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十分可怜的。褐雨燕的最高时速,是二百九十点五英里。狩猎的鹰在俯冲下扑时,能快到每小时一百八十英里。比赛的鸽子,有九十六点二九英里的时速。兽中最迅速的选手是豹和羚羊:长腿黑斑的亚洲豹,绰号“猎豹”者,在短程冲刺时,时速可到七十英里,可惜五百码后,就降成四十多英里了;叉角羚羊奋蹄疾奔,可以维持六十英里时速。和这些相比,“动若脱兔”只能算“中驷之才”:英国野兔的时速不过四十五英里。“白驹过隙”就更慢了,骑师胯下的赛马每小时只驰四十三点二六英里。人的速度最是可怜,一百码之外只能达到二十六点二二英里的时速。 可怜的凡人,奔腾不如虎豹,跳跃不如跳蚤,游泳不如旗鱼,负重不如蚂蚁,但会创造并驾驭高速的机器,以逸待劳,不但突破自己体能的极限,甚至超迈飞禽走兽。高速,为什么令人兴奋呢?生理学家一定有他的解释,例如循环加速、心跳变剧等等。但在心理上,至少在潜意识里,追求高速,其实是人与神争的一大欲望,地心引力是自然的法则,也就是人的命运,高速的运动就是要反抗这法则,虽不能把它推翻,至少可以把它的限制压到最低。赛跑或赛车的选手打破世界纪录的那一刹那,是一闪宗教的启示,因为凡人体能的边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人进一步,便是神退一步,从此,人更自由了。 若论紧张刺激的动感,高速运动似乎有这么一个原则,就是:凭情的机械愈多,和自然的接触就愈少,动感也就减小。赛跑,该是最直接的运动。赛马,就间接些,但凭借的不是机械,而是一匹汗油生光、肌腱勃怒、奋鬣扬蹄的神驹。最间接的,该是赛车了,人和自然之间,隔了一只铁盒,四只轮胎。不过,愈是间接的运动,就愈高速。这对于生就低速之躯的人类说来,实在是一件难以两全的事情。其他动物面对自己天生的体速,该都是心安理得、受之怡然的吧?我常想,一只时速零点零三英里的蜗牛,放在跑车的挡风玻璃里去看剧动的世界,会有怎样的感受? 香港是一个弯曲如爪的半岛,旁边错落着许多小岛,地形分割而公路狭险,最高的时速不过五十英里,一般时速都在四十英里以下,再好的车再强大的马力也不能放足驰骋。蜗步在一串慢车的背影之后,常想念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和西南部沙漠里,天高路邈,一车绝尘,那样无阻的开阔空旷。 更念烟波相接,一座多雨的岛上,多少现代的愚公,亚热带小阳春的艳阳下在移山开道,开路机的履带轧轧,铲土机的巨螯孔武地举起,起重机碌碌地滚着辘轳,为了铺条巨毡从基隆到高雄,迎接一个新时代的驶来。那样壮阔的气象,四衢无阻,千车齐毂并驰的路景,郑成功、吴凤没有梦过,阿美人、泰雅人的民谣从不曾唱过。我要拣一个秋晴的日子,左窗亮着金艳艳的晨曦,从台北出发,穿过牧神最绿最翠的辖区,腾跃在世界最美丽的岛上;而当晚从高雄驰回台北,我要驰限速甚至纵一点超速,在亢奋的脉搏中,写一首现代诗歌咏带一点汽油味的牧神,像陶潜和王维从未梦过的那样。 更大的愿望,是在更古老更多回声的土地上驰骋。中国最浪漫的一条古驿道,应该在西北。最好是细雨霏霏的黎明,从渭城出发,收音机天线上系着依依的柳枝。挡风窗上犹浥着轻尘,而渭城已渐远,波声渐渺。《甘州曲》《凉州词》《阳关三叠》的节拍里车向西北,琴音诗韵的河西孔道,右边是古长城的雉堞隐隐,左边是青海的雪峰簇簇,白耀天际,我以七十英里高速驰入张骞的梦、高适岑参的世界,轮印下重重叠叠多少古英雄长征的蹄印。 一九七七年一月 (选自《余光中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版,有删减)
展开余下试题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写到高速飞驰的汽车变成了单角的蜗牛、独须的病猫,形象地写出了在拥堵之时汽车的被动与可怜。 B. 文章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解释“高速使人兴奋”这一现象,表明了人类反抗自然法则压制、追求自由的欲望。 C. 文章点明人与动物对自身体速态度的差异,展示出作者在面对“追求速度还是亲近自然”这一问题时的两难。 D. 文章通过描述台湾岛上开路机、铲土机、起重机移山开路热火朝天的场景,表达作者对台湾岛大发展的期待。 8. 文中二、三段多处提到了许多动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9. 将时代特色与古典意蕴自然结合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真宗七年,拜司空。凡柄用十八年,为相仅一纪。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帝怒,欲付御史问状。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旦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帝意解。契丹奏请岁给外别假钱币。旦曰:“东封甚近,车驾将出,彼以此探朝廷之意耳。”帝曰:“何以答之?”旦曰:“止当以微物而轻之。”乃以岁给三十万物内各借三万,仍谕次年额内除之。契丹得之,惭且拜曰:“朝廷有人”。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寇准罢枢密使,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石普知许州不法,朝议欲就劾。旦曰:“普武人,不明典宪,恐恃薄效,妄有生事,乞召归置狱。”乃下御史按之,一日而狱具。旦与杨亿素厚,疾甚,延至卧内,请撰遗表。表上,真宗叹之,遂幸其第,赐白金五千两。旦作奏辞之,即舁至内闼,诏不许。还至门,旦已薨,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B. 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 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C. 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 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D. 旦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旦因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曰/ 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一纪是指十二年,因岁星(木星)绕太阳运行一周需约十二年,所以古时有此称。 B. 朕是指先秦时期的第一人称所有格,即“我”的意思,秦朝以后专作皇帝自称。 C. 宰相是指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庶民向官府陈述请求或建议时使用的一种特殊文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旦引躬克责,促使真宗自省。真宗为宫中财物被焚叹惋不已,他却认为皇帝应以政 令赏罚为意,并主动揽过罪责,于是真宗降下诏书反省过错。 B. 王旦仗义执言,力避祸及无辜。有占卜者因为奏议宫禁之事而被杀,真宗欲惩治与其 有往来的朝廷士人,他极力反对打击扩大化,真宗最终放弃。 C. 王旦应对有方,契丹深为折服。契丹奏请每年另外给予钱币,他洞悉其真实目的,于 是力主朝廷采取予以微物而轻视之的策略,使契丹惭愧拜服。 D. 王旦雅量过人,同僚自愧弗如。面对寇准的指摘与冒犯,他不仅诚恳地向真宗承认为 政疏失众多,且报以真诚的赞美和举荐,这让寇准羞惭难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5 分) (2)普武人,不明典宪,恐恃薄效,妄有生事,乞召归置狱。(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郁郁① 金·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 华胥梦②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华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感情基调。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D.联系写作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家乡,孤单寂寞的心情。 15.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是如何抒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联想到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 ,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描绘周瑜的儒将装束,以“ ▲ ”表明周瑜的赫赫战功。 (3)《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子过得非常辛劳,以此表达其内心不满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不仅是“喝”的。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从“喝”到“吃”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 有古为今用、 的传统吃法。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腻的粉末——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碾茶的古老,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 ”的魔力。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