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308  2021-03-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8]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古诗词专项训练
2021年高一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训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杂诗四首(其四)①
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②,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因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注】①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瞿式耜守桂林,后受谗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②匣中刀:古人以刀剑在匣喻壮士不得志,刀剑有声,表示不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运用汉朝李广的典故,写出了将领有志抗清却不被征召、抗战受阻的现状。
B.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进一步坚定了诗人的复国之心。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抗清救国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D.全诗有写景,有抒情,有叙事,苍劲悲凉,情意深沉,层次清楚,诗意进展顺畅自然。
2.有人评价本诗开头四句写得“情境和谐”,请简要说明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夜行船①
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
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
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②谁相送。
【注】①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②殢(tì):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表现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回忆,饱含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之情。
B.“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洛阳自然山川景象的赞美。
C.“白发”句指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在外漂泊,又都年纪渐老,重逢又分别,不由得唏墟感慨。
D.本词上片追忆往昔,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下片感叹当前,老朋友白头聚首,无限伤感。
4.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
B.作者很注意上下片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水生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C.“残阳”“黯然情绪”“愁无际”“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句,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
6.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江梅引 ①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浏览完整试题【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招隐士》中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是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心底生出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8.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注]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9.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10.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答案:1.B;2.①深夜悲风怒吼,边马嘶鸣,鞘中之刀也发出风雨似的呼啸声,营造出一种征战杀伐的悲壮氛围,与诗人惊悸激动、热血沸腾、渴望投入战斗的迫切心情和谐统一;②然而风空吼,马空鸣,刀在鞘,抗清复国的豪情遭受重创,又与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谐统一。
解析:1.“七、八句与‘良夜'相呼应,描写了眼前的大好河山”理解错误,此二句描写的是国土失陷后深远空濛、荒烟蔓草杂陈的凄凉景象,反映的是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
2.“情境和谐”意思是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与诗人的感情相和谐,答题时要从这个角度对诗句进行解读。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听见边马嘶叫,似乎苍天、大地、兵马都在怒吼,在呼唤着搏击奋进、征战杀伐;又仿佛听见匣中刀鸣,有如风雨之声。这些形象的描绘,运用了象征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出诗人对战斗的渴望。这些声音营造出一种征战杀伐的悲壮氛围,与诗人惊悸激动、热血沸腾、渴望投入战斗的迫切心情和谐统一。然而“北征”计划迟迟不能实现,风空吼,马空鸣,刀在鞘,抗清复国的豪情遭受重创,又与诗人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谐统一。
答案:3.B; 4.①这句话主要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重逢欢聚时的感受,表明了他对友人的不舍; ②与友人重逢还要离别,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 ③画楼上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与友人别离的到来,让人难过。
解析: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此处写景是为了表现词人对和友人在洛阳共游时光的怀念,并非为了表达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愁闻唱”表达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画楼钟动”, 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让人难过。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答案:5.A
6.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解析:5.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
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气爽”“水生光”“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7.A
8.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词人的伤感和相思之情。②虚写(想象)。词中写了梦境和回忆的内容。“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抒发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等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7.《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上片通过“人间离别易多时”写因睹梅花而生发的相思之情,直接写出内心的伤感,属于直抒胸臆;“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作者通过两种梦境的美好与伤感、安慰与心伤的对比,鸣内心难以言状的哀愁,原本虚无的梦境,也被他借来诉述对情人铭心刻骨的思念,是一种虚写的手法。下片写醒后相思,和泪修书,欲寄却无从寄的苦痛情怀,寄托了词人天涯羁旅的飘泊之苦。
.答案:9.A; 10.①开头两句用典,是对张可久才气、文思的称赞,赞其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大手笔。②“谁出先生右?”以反问句表述在词林中无人可匹比之意,起到特别强调的作用。③“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效果。④最后运用对仗,以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之大作结。⑤全篇对张可久其人其才其曲其名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意。
解析:9.A.“套曲”错,应为“小令”。
10.作者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张可久的赞赏之情:第一、开头化用杜甫“老气横九州”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用“气横秋”来形容张可久的才气横溢天地。“心驰八表快神游”化用了李白《大鹏赋序》中的语句,用来赞赏他才思敏捷,无处不到。紧接着,词的第二句中用一设问句对张可久的才气作了高度评价:“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词家中谁能超出先生之上呢?只有先生乃是曲中状元。直接表达了对张可久的高度赞赏。第二、赞颂张可久作品高超的艺术效果。这里化用杜甫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这一句诗,又化用李白的《百草歌行》中的一句“时时只见龙蛇走”,再加上“才展山川秀”五字,表现了张可久惊人的艺术表现力,赞赏其极高的艺术造诣。第三、称誉张可久的知名度。最后两句“声传南国,名播中州”说张可久声明已传遍全国,充分说明了他的影响力,也暗含着作者由衷的赞赏之情。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