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211  2021-03-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4单元测试卷(150分)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立的“阿帕网”算起,互联网至今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从早期的局域网发展到5G时代“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福器”。
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有近50亿物件实现了互联。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高达2.2万亿美元。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易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特征。2017年9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Armis)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53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数据既是计算机执行人类指令的手段,也是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桥梁。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据统计,2015至2017年三年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以往四万年历史的总和。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然而,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发“脆弱”。一旦单个数据发生泄露,就很可能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2018年爆发的“脸书数据泄露门”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Bruce Schneier)2018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点击这里杀死所有人:超级连接世界中的安全和生存》。书中描绘了一幅物联网时代的末世景象:利用电脑杀人、撞毁汽车、让发电厂瘫痪,使用生物打印机引发流行病疫情,等等。在万物相连的情况下,万物都是“电脑”,这预示着万物皆可为“凶器”。不同终端在互联连接的同时,也将原本是由单个终端所承担的风险向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等量转移”,这使互联网时代“愈连接愈脆弱”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为物联网时代的“万物皆凶器”。
微软公司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平均每年要为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支付4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因此,在数据流动性空前增强、攻击表面急剧扩大的5G时代,如何有效保障物联网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安斌《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5G这项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快捷,成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福器”。
B.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使人类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C.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智媒时代,但也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风险,使网络被攻击起“连锁效应”。
D.“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促进了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也使人类身处于“数据海洋”的时代。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 C
解析 A项,张冠李戴,“5G”应为“互联网”。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D项,以偏概全,原文是“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很大程度上”指主要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先回顾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并肯定了互联网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文章重点分析了5G技术的突破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利和弊,为人们正确使用5G技术提供了借鉴。
C.文章引用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所著书的内容,证明了互联网可能给未来带来巨大的风险。
D.文章分析了物联网和数据传输的特点及带来的风险,并举出实例和相关论著证明,最后引出观点。
答案 B
解析 曲解文意,文章的重点是分析了物联网时代,特别是5G技术的突破,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但在万物相连的情况下,万物皆可成为“凶器”。
B.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来愈差。
C.随着5G技术的日益普及,物联网安全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D.人类将利用电脑杀人、撞毁汽车、让发电厂瘫痪,使用生物打印机引发流行病疫情进而毁灭自己。
答案 D
解析 曲解文意,“利用电脑杀人……”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犯罪情形,但未必是多数人的行为,故不能说是“人类”的行为。另外“进而毁灭自己”的推断,也缺乏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低碳,顾名思义就是碳排放量低,碳是指二氧化碳。低碳理念是指在生活、经济建设等方面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的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一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对能源的开采没有节制,工厂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除此之外,人类人口日益增多,生活需求越来越大,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种种原因导致了碳排放量越来越大,环境被严重污染,很多城市甚至常年笼罩在雾霾之中。人类对于低碳生活的诉求日益增长,因此,诞生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低碳园林建设。
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园林景观与低碳理念的融合已是大环境下的一种趋势。低碳园林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园林建设与运营模式,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包括前期设计规划、材料选用、施工过程及后期园林绿化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石化能源,并应用新的清洁型能源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低碳和生态的要求。
(摘编自《低碳生态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材料二:
上海世博园区内规划、建设、运营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园区内绿化覆盖率在50%以上;80%以上场馆采用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和室内绿化;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占园区总建筑面积的五分之一;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园区内投用新能源汽车超过432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
园区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20万千瓦时,江水源/地源热泵累计供冷量达到564万千瓦时,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相比传统能源技术累计节能5 152吨标准煤,累计减排1.27万吨二氧化碳。
除了太阳能,世博会的场馆还通过江水直接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热水再排入黄浦江。“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 740兆瓦时,折合约1 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 600吨。”
另外,上海世博会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公交优先战略,电-电混合超级电容车、混合动力等各类新能源汽车的运用规模将超过1 000辆。这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进行示范应用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将引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并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新宠。
(摘编自《上海世博会:传播“低碳理念”实践“低碳行动”》)
材料三: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地产”“低碳生活”等新名词,以崭新的姿态高调亮相,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和生态化建设任务还十分紧迫,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
(摘编自《低碳生活:生态时代的环保责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付出了“高代价”,人类越来越渴望低碳生活。
B.上海世博园区“低碳行动”的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全面进入“低碳发展”时代。
C.“低碳”概念的兴盛,催生出许多新名词,也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更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答案 B
解析 “我国正全面进入‘低碳发展’时代”于文无据。上海世博园区的“低碳行动”只是我国践行“低碳行动”的一个示范性工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低碳园林建设是低碳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带来生活环境的改变,一方面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B.上海世博园区大多数场馆采取了绿化措施,园区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
C.上海世博园区使用的太阳能技术、冷却水系统、新能源交通工具等,都是“低碳行动”的成功案例,可以在其他相关领域推广。
D.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任重道远,每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有所担当。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B
解析 “园区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扩大范围,材料二第一段中说的是“60%以上的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
6.请结合材料,分析导致环境恶劣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①高耗能产业的发展;②没有节制地开采能源;③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染物;④人口增多,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碳排放量越来越大。
措施:①更新理念,提高认识;②大力推广运用新能源技术;③合理利用资源;④改变生活方式(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
解析 分析可知,“导致环境恶劣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材料一第一段,由“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可以归纳出产业发展、能源开采、工厂排放、人口数量变化等方面的原因。而解决措施需要从三则材料中综合分析,筛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中“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园林建设与低碳理念相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低碳园林建设能“达到低碳和生态的要求”,可知要更新理念,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根据材料二上海世博园区低碳行动的成功实践可知,大力推广运用各类新能源技术、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材料三可知,在生活层面,应“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改变公民的生活方式,增强公民的环保责任意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魂 系 高 原
杨晓敏
两次都陪同我到哨所采访的团政治处刘干事是湖北人,1970年入伍,正连职,是全国的“二号老兵”。他曾长期在哨所执勤,对各种环境非常熟悉。我们每每闲聊,无话不谈,但主要话题还是西藏兵在边防服役的众多感受。
恋爱婚姻问题自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刘干事诙谐地说,他当年谈恋爱八次,没能挽住一个姑娘的胳膊走进洞房,原因之一就是他在选择爱人时条件太“苛刻”。后来我才了解清楚,原来刘干事谈对象时,总是以西藏兵的憨坦露心迹,问姑娘的第一句话老是“你爱不爱西藏?”好像他心目中的西藏远比他本人重要得多。因为他知道,谁嫁给西藏兵就首先要和那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在丈夫服役期间乃至转业回来,都要比别的女人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否则便不会有太美满的结局。
“爱不爱西藏”几乎是“爱不爱丈夫”的同义词。家乡的县服装厂一个叫小何的姑娘犹豫一阵后,终于向他敞开了心扉,点了点头。然而他们结婚一年后,当小何孤零零地躺在产房时禁不住泪湿枕巾,不得不用最刻薄的语言诅咒远在西边的西藏兵丈夫。说自己瞎了眼,找了个没心肝、冷血动物和天下第一没用的人。医生说她胎位不正,会难产,让她提前入院。小何忧心如焚,发报去告急。刘干事当时正在3号哨点。大雪早已降临,除了电台联络外,哨所已完全与世隔绝,连续三封电报把团首长也吓慌了,只得用军用电台通知刘干事。他面对无垠的雪线一筹莫展,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团团转,连嘴唇都咬出血来。
小何要剖腹产了,手术前非要有亲人签字才行。岳父见女婿迟迟不归,望着痛苦不堪的女儿,只好颤抖着手接过医生早已递过来数次的笔。小何专门给女儿起名叫“刘晓疆”,说是以后让孩子知道,生她时爸爸在边疆。刘干事从西藏回来正赶上女儿周岁生日。此后每次他休假,幼小的女儿根本不“欢迎”他,仿佛他是天外来客。三个月的假期好不容易“培养”点儿感情,又要匆匆离去,惴惴不安的心绪又会延续到十八个月以后。小何对丈夫下结论说:“谁嫁给你们西藏兵,谁就是世界上最无助的女人。”
刘干事的家庭,是众多西藏兵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他对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刚入伍不久,便参加了一次追悼会,棺材里,安放的不是人的血肉尸体,而是两具白骨。迟来的葬礼,差点儿使两名战士永远蒙受冤屈,牵出两个家庭悲剧。
团部的两名战士到三十公里外的哨点送信。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雪线泛着白炽的光芒。在翻越海拔4 000米的大雪山时,一声闷响,天崩地裂,约七十五厘米厚的雪块呈板状訇然滑塌。他俩被推出五十米开外,双双坠落雪崖,摔昏冻死在三十多米的河滩上。
纷扬的雪花骤起,覆盖了他们弥留的痕迹。当时边境线上情况复杂,团里查无下落,草率定为越境潜逃。半年后通知两名战士家乡的当地政府对其家属按叛属处理。翌年秋季,团里明副政委到哨所检查工作,在通过狭窄的雪道时,牵着的军马也坠落崖下。警卫员绕道下山抢救,在奄奄一息的军马旁,发现有两具形体依稀可辨的白骨和遗物。追悼会上,两名战士的骨骸被葬于烈士陵园。组织上对两名战士各追记三等功一次,装入档案。尔后又派人专程到两名战士的家乡,宣布为其平反,家属按烈属对待。
刘干事和我先后上了哨塔。他仰起黝黑的脸庞,眼睛盯着连绵的雪山说:
“军人是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职业,应该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冶炼自己的品质和美德。我的日记本上,记载着数名死去的战士的名字。有一个班长,叫孙居顺,在即将退役的前夕,去执行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在离界碑的不远处,被雪崩夺去生命。有个连长,准备修建篮球场改善哨所的文体生活条件。他在带领战士们炸石头时,由于心脏病发作没听到警戒信号,被一块飞石当场砸死。还有一个战士叫李明高,后来当上排长,一次为抢救被冰川掩埋的烈士遗体,拼命刨冰,几天的辛勤劳作,活活累死在抢险现场。他们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大都死得并不壮烈,平平常常,甚至死于事故。然而他们是以西藏兵的一员,默默地倒在风雪边关,就死得有无限价值了。我们在雪山哨所生活、思考、站岗、巡逻,眼看着西藏在进步,祖国在腾飞,难道这些还不够一个边防军人骄傲吗?”
他摁下录音机,倾听一支歌,一支属于西藏兵喜爱的曲调:
“温暖的太阳照在雪山,
雅鲁藏布江水金光闪闪,
万恶的叛匪被消灭,
解放军来到咱们家乡……”
刘干事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分明窥见,他眼眶里饱含深情的泪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写小何临产时因孤单无助而对丈夫发出的刻薄的诅咒与怨怼,从侧面烘托了刘干事作为一名戍边军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B.小说中讲述团部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一方面讴歌了戍边战士的牺牲精神,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
C.“阴沉着脸”“急得像一头囚笼困兽”“嘴唇都咬出血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刘干事知悉妻子难产时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的心理。
D.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一段西藏兵所喜爱的曲调的歌词,借以抒发刘干事热爱祖国、坚守边疆、恪尽职责的崇高精神,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B项,“一方面也抨击了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作风”这一理解不当,属于过度解读,脱离文本整体内容及意蕴。结合“我问他为什么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分析,小说中讲述团部两名战士遇雪崩而献身却被误判为越境潜逃的故事,解答了他苦恋这个令他做出牺牲的地方的原因之一,主要为了突出戍边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8.小说中通过刘干事之口,讲述了几位戍边战士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①从小说故事情节看,这样写充实了小说的内容。②从小说主题意蕴看,这样写突出了戍边战士忠于祖国、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魂系高原”的题旨得以充分表现。③从小说人物塑造看,这样写首先使刘干事的形象更鲜明,他的舍小家而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源于西藏兵的优良传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磨砺成的崇高的献身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使小说以英雄群像的方式来礼赞边防战士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9.小说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以“我”问“他”讲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使叙事更具在场感与真实性,更能感染读者;②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以“我”的见闻感受构成故事情节主干,使叙事更集中、紧凑,避免枝蔓;③采用“我”作为记者的访谈实录的形式,使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换自然、灵活;④采用访谈实录的形式,便于抒发人物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而去”与前面的“屠烧咸阳”是紧密相连的动作,主语都是“项王与诸侯”;“所以具知天下阸塞”的主语是“汉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以何”是“因为萧何”之意,表示“具得秦图书”的原因,故应与“具得秦图书也”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复句,据此排除B项。故选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国理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亭长:秦汉时乡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谓“十里一亭”。亭有亭长,掌管治安防御之责。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亭也称驿站、驿亭,是为掌管文书投递、转运物资和提供来往官员商旅歇宿之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等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情况等。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猎狗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于文无据,原文为“群臣皆莫敢言”,只是说群臣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诸事)总是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2)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们之上,为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辄:副词,总是。即:表假设,倘若。便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此处可理解为“酌情”。(2)未尝:不曾。徒:只是。顾反:反倒。
【参考译文】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瓜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入宫收取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掌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并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在咸阳屠杀焚烧,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向汉王进言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