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69 2021-04-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9]
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语文试题
2021年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请将选项写在题号后对应的横线处。答非选择题时,请将答案写在题号后对应的横线处。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凝结着人生与时代的经验智慧,富于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是一一个民族的特殊表情,往往成为
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每到国家民族面临考验的重
大关头,优秀作家总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家国情怀是中华文
明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始终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生活放在创作的首要
位置,是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宝贵品质。我们从现代经典作家作品中,可以看到民族精神
成长的轨迹,也同样能够从抗震救灾、抗击非典、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的现场,感受到当
代中国作家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的坚定自觉。
杰出的作家之所以为世人尊敬,优秀的作品之所以能世代流传,根本在于作家将自已的观察、思考和创作自觉地融入时代发展的大势之中,自觉地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A能否以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担当,与国家利益心心相印,同民族大义息息相通,是检验一个作家品格的试金石。
当前,抗疫斗争还在继续,广大中国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时代使命,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战胜疫情提供精神支持。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作协工作的政治要求,广大中国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心怀祖国人民,响应时代召唤,推出更多记录伟大时代,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激励全体人民奋斗热情的优秀作品,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展现文学的力量,实现文学工作者的真正价值。
(摘自《文艺报》2020年6月24日第1版)
材料二
记者(澎湃新闻):疫情过后,您会对这场疫情进行写作吗?
李修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事实上已经开始了,我原本以为自己这么快就动笔是不可能的。所谓修辞立其诚,可能是因为最真实的命运来到了身边,对着什么去“立其诚已经成为了一种直觉吧,所以也就开始写了。不过依然很困难。
这一次的灾难,为什么极难书写?因为它不是一-场突然到来又突然结束的灾难,而是在长时间内对人进行考验。如果你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提炼,那么,它就很有可能和你的写作互相抵消了。如果真是这样,死者的尊严何在?人与灾难进行对抗的尊严何在?写作的尊严何在?
我们的一些作品为什么被诟病?就是没有更加仔细地去辨认,没有更加深入地去倾听,其结果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任由一堆感叹号大行其道,没有严正的态度,没有一颗一起承受的心,没有相匹配的伦理和美学,那么,实际上,你的职责就并没有帮你去做值得做的事。
记者(澎湃新闻) :您觉得,一个作家写灾难,或者说灾难里诞生的文学,其路径在哪里呢?
李修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杜甫之所以伟大,其中之一的原因是他的作品能“以诗证史”。任何人都有写作的自由,但你应该面对自己的心、别人的心,更真诚也更真实地写作;你应该尽可能地增强你写作的有效性,尽可能地去触及灾难中人的精神境遇。
浏览完整试题
你看去年大家公认的两部最好的长篇小说,《云中记》和《人,或所有的士兵》,一部写汶川地震,一部写香港沦陷,文本与历史都相隔了很长时间,但是,历史却在文本里得到了复活,死去的亡灵又一次在地底挪动了他们的踝骨。对于灾难文学,我所理解的基本信条没有发生变化:写灾难的目的,就是要去反思灾难,从灾难中得到精神上的成长。当然,因作家自身气质相异,理解也会不同。
另外,此次灾难不同于抗震和抗洪,作家们其实极难深入现场。然而作家们尤其是非虚构作家,如果不深入进去,可能陷入写作的疑难。据我所知,情况得到好转之后,已经有好几个优秀的非虚构作家展开了采访,我和湖北省作协的诸位同事也正在为这些作家做着服务。
灾难文学要与死难者、战斗者的尊严相匹配。
(摘自《澎湃新闻》2020年4月14日)
材料三: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伟大的抗疫精神,被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们敏锐地捕捉到并热情地表现出来了。报告文学作家李朝全、纪红建、李春雷、曾散、普玄、张培忠、许锋等人深入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一线,在细致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迅速写出一大批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真实报告了疫情情况,写下全国人民尤其是湖北人民抗疫斗争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由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医疗队、部队医护人员和许许多多抗疫一线的普通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英雄群像。
这些走向抗疫一线的报告文学作家, 并不是严峻现实的局外人。他们自己所处的城市,
也是中国抗疫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家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都身心疲惫地经受着疫
情考验,也都会不同程度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然而,他们到一线后,看到的是那些
勇敢前行的人们,看到的是与病魔的斗争,看到的是奉献与牺牲。他们笔下的人物,是普
通人,有喜怒哀乐、人情世故,有生活的困扰,甚至有命运的不幸。可是他们却在斗争中
显现出与普通人不一一样的本色与品格。通过这些人物,报告文学弘扬了社会正能量,给人
以信心、给人以思考、给人以力量。
(张陵《抗疫报告文学:书写大爱,礼赞英雄》《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合为时而著”,文学作 为实践的产物,往往成为人们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在国家民族面临考验的重大关头,优秀的作家总能发时代之声。
B.一个作家, 能够在时代发展的大势之 中自觉地将个体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可能创作出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品。
C.“修辞立其诚”,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对抗击灾难者或灾难中的死难者,写作者能否说真话就成为检验作家品格的试金石。
D.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些作家深入抗疫一 线, 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迅速写出了一大批作品,承担了作为作家应该担当的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终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生活放在创作的首要位置,是作家应有的家国情怀,而写作抗击疫情的作品就更需要有这种家国情怀。
B.写灾难文学,其途径就要像杜甫那样面对灾难毫不退缩,能够“以诗证史”,通过写灾难来反思灾难,在灾难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成长。
C.一个作家,面对灾难文学的题材,要仔细地去辨认,要深入地去倾听,要尊重死者的尊严以及人与灾难对抗的尊严,通过创作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D.从材料中可见,作为-名报告文学作家,他的立场是自己的,但又是国家的、人民的,要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展现文学的力量。
3.下列材料,全属于作家面对灾难,“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项是(3分)
A.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B.屈原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C.杜甫的叙事诗《三吏》《三别》,李白的古体诗《蜀道难》。
D.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
4.分别概括材料一中三个段落的内容并阐释段落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4 分)
5.作为一个作家, 怎样才能写出反映中华民族抗疫的好作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木匠老陈(有删节)
巴金
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
故乡里那些房屋,那些街道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还记得我每天到学堂去总要走
过的木匠老陈的铺子。木匠老陈那时不过四十岁光景,大家都说他的相貌丑,但是同时人
人称赞他的脾气好。
他平日在店里,也经常到相熟的公馆里去做活,我们家里需要木匠的时候,总是去找他。我就在这时候认识他。我那时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倒是他的那些工具:有两个耳朵的刨子啦,会旋转的钻子啦,像图画里板斧一般的斧子啦。这些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全没有看见过。一块粗糙的木头经过了斧子劈,锯子锯,刨子创,就变成了一方或者一条光滑整齐的木板,再经过钻子、凿子等等工具以后,又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像美丽的窗格,镂花的壁板等等细致的物件,都是这样制成的。
老陈和他的徒弟的工作使我的眼界宽了不少。那时我还在家里读书,祖父聘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来管教我们。老秀才不知道教授的方法,他只教我们认一些字,呆板地读一些书。此外他就把我们关在书房里。过惯了这种单调的生活,无怪乎我特别喜欢老陈了。
老陈常常弯着腰,拿了尺子和墨线盒在木板上面画什么东西。我便安静地站在旁边专心地望着。我有时候觉得有些地方很奇怪,不明白,就问他,他很和气地对我一一说明。他的态度比那个老秀才的好得多。
家里人看见我对老陈的工作感到这么大的兴趣,就嘲笑地唤我做老陈的徒弟,父亲甚至开玩笑地说要把我送到老陈那里学做木匠。而且我对老陈说过要跟他学做木匠的话。
“你要学做木匠?真笑话!有钱的少爷应该读书,将来好做官!穷人的小孩才做木匠。”①老陈听见我的话,马上就笑起来。
“为什么不该学做木匠?做官有什么好?修房子,做家具,才有趣啊!我做木匠,我要给自己修房子,爬到上面去,爬得高高的。”“爬得高,会跌下来。”老陈随口说了这一句,②他的笑容渐渐地收起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
“跌下来,你骗我!我就没有见过木匠跌下来。”
老陈看我一眼,依旧温和地说:“做术匠修房子,常常拿自己性命来拼。一个不当心在上面滑了脚,跌下来,不跌成肉酱,也会得一辈子的残疾。”他说到这里就埋下头,用力在木板上推他的刨子,一卷一卷的刨花接连落在地上。他过了半晌又加了一句:“我爹就是这样子跌死的。
我不相信他的话。一个人会活活地跌死!既然他父亲做木匠跌死了,为什么他现在还做木匠呢?我简直想不通。
“你骗我,我不信!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做木匠?难道你就不怕死!”
“做木匠的人这样多,不见得个个都遭横死。我学的是这行手艺,不靠它吃饭又靠什么?”他苦恼地说。③然后他抬起头来看我,他的眼角上嵌着泪珠。他哭了!
祖父死后木匠老陈不曾到我们家里来过。但是我每天到学堂去都要经过他那个小小的铺子。
他的店起初还能维持下去,但是不久省城里发生了巷战,一连打了三天,然后那两位军阀因为别人的调解又握手言欢了。老陈的店在这个时候遭到“丘八”的光顾,他的一点点积蓄都给抢光了,只剩下一个空铺子。这以后他虽然勉强开店,生意却很萧条。我常常看见他哭丧着脸在店里做工。他的精神颓丧,但是他仍然不停手地做活。我听说他晚上时常到小酒馆里喝酒。
又过了几个月他的店终于关了门。我也就看不见他的踪迹了。有人说他去吃粮当了兵,
有人说他到外县谋生去了。然而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见了他。他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装
了几件木匠用的工具。
“老陈,你还在省城!人家说你吃粮去了!”我快活地大声叫起来。
“我只会做木匠,我就只会做木匠!一个人应该安分守己。”④他摇摇头微微笑道,他的笑容里带了一点悲哀。他没有什么大改变,只是人瘦了些,脸黑了些,衣服脏了些。
“少爷,你好好读书,你将来做了官,我来给你修房子。”他继续笑着说。
以后我就没有再看见老陈。我虽然喜欢他,但是过了不几天我又把他忘记了。
等到公馆里的轿夫告诉我一个消息的时候,我才记起他来。他告诉我:老陈同别的木匠一起在一家大公馆里修楼房,工程快要完了,但是不晓得怎样,老陈竟然从楼上跌下来,跌死了。
在那么多的木匠里面,偏偏是他跟着他父亲落进了横死的命运圈里。这似乎是偶然,似乎又不是偶然。总之,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就这样地消灭了。
(1934年秋于上海)
文本二: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可能是最喜欢跟读者谈论自己的作家了,而且总是那么亲切,那么坦率,从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欢乐和懊丧。这些文章清丽流畅,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中回荡,事实随着情绪的急流展开,虚实相间,挥洒自如,写得很有魅力和光彩。
(选自唐强《中国现代文学史》)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写的老陈被人找去做工,他的工具繁多,一块粗糙的木头变成窗格和壁板等细致物件都说明他的手艺好。
B.文中前清老秀才和老陈形成对比:老陈和气可亲,老秀才呆板僵化。同时写出一个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c.文中叙述的大军阀在城中发生巷战又握手言欢的事情是在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军阀混战,动荡不安。
D.老陈跌死的事实让我痛心,我深感黑暗、罪恶的社会是造成老陈悲剧的原因,由此引发了我反抗现实的决心。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金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作家,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木匠老陈》中,也体现在他的随笔《小狗包弟》中。
B.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本文选自巴金文集《生之忏悔》,深刻之处也在于隐含于文字中的忏悔之情。
C.老陈的悲惨命运反映了旧中国最底层善良、淳朴的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就如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民一样。
D.孟子说“劳力者治于人”,老陈坚持自己的手艺,安分守己,不知反抗,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老陈“笑”与“哭”的内涵。(4分)
9.文本二中评价巴金的文章“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中回荡”,请分析文本一是怎样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 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时契丹国母萧氏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洗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凭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选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B.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C.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D.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一般指辽朝,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B. 雁门,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是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
C.寅,十二地支的第三位,文中“自寅至巳”相当于现在的从凌晨三点到上午十点。
D.王师, 指天子的军队或国家的军队。 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王师”即为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年幼时就骑射出众,胸怀大志。每次打猎,他获得的猎物都超过同伴,并且认为自己将来统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
B.杨业屡立战功,威名远播。他曾在雁门大破契丹军队,后来契丹军队远远看到他的军旗就会退走,因此杨业被称为“无敌”。
C.杨业审时度势,智勇双全。大兵北征,他敏锐地感知到敌军气势旺盛,不可力敌,但在小人的逼迫下,明知道此战必败,仍毅然率军出战。
展开余下试题
D.杨业知恩图报,忠义刚烈。他为报答宋太宗的恩情,在不利的形势下血战到底,被俘后也宁死不降,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4分)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磨兵却走。(4分)
14.阅读选文,说说杨业对国家有何具体贡献?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①
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檣,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七月。此次鹳雀楼集会李益并没有参与,此诗应是李益读崔诗后追和之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檣,汀洲上的树木高耸入云,茫茫一片, 意境旷远。
B.颔联将历史沉思与流水、夕阳的落寞景象结合起来,借古讽今,体现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讽刺与不满。
C.“风烟并起思归望 直抒胸臆,通过“风烟”“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D.本诗通过借景抒情,将历史沉思、现实感慨、个人感伤融成一片, 并入归思,意境浑成厚重。
16.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了“木”与“流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继而引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指出,北伐抗金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 , ”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 ”的结局。
(3)高适的《燕歌行》中可与屈原的《国殇》媲美,描写战士以身殉国、视死如归,令人肃然起敬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自古以来,黄金的价值赋予金色以华丽、高贵、神圣等象征意义。而古老的紫禁城始终能够绽放出金光闪闪的光芒,无不与黄金材料性能密切相关:不仅黄金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氧化速度非常慢,稳定性非常强,可以长期保持光芒,这样一来,建筑物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始终金光闪闪。而黄金应用于紫禁城古建筑的做法,则为我国古代传统贴金技术的体现。( )。此时的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利用特定的材料可将其贴在建筑构件的表面,并保持长久不脱落。作为贴金的材料,金箔的加工要求极其苛刻。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2微米厚的薄片,需要两个人面对面打上万次。经捶打出来的金箔,薄如蝉翼,软似绸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这就是贴金
B.贴金用的金箔片极薄,是用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而成的
C.所谓贴金,即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
D.贴金须用极薄的金箔片,用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
19.下列各项中, 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具相贺求河师烦”湖长游玉学中米阳田沙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 (荔枝)叶如桂,冬青。华(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张湖
D.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严冬之下,有人热衷“低温养生”,尝试冬泳、洗冷水澡等。专家表示,所谓的“低温养生”注重的是自然环境下低温对人体的调节。如果通过冷水澡、冬泳、穿得少来人为地降低体温,有时不仅无法达到长寿的目的, ① 。特别是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或患心脑血管疾病、怕冷体质的人,一味地追求低温,易导致感冒、冻伤等不适症状。
某些低温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__② 低温 能减少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又能最大限度保存食物中的养分,低温烹饪应以细火烹煮为佳,注意适当低温烹调。
睡个“低温觉”也有利于养生。人的体温晚间9点至11点开始下降,凌晨1点至3点降到低谷。夜间休息的时间正好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因此,每天应该按时休息,
③ 。
21.在上文横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热情点赞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其中包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力量的“延安精神”,敢于拼搏、愈挫愈勇、为国争光的“女排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甘当标杆旗帜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公而忘私、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抗震救灾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们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近日,曙光中学正在开展“致敬民族精神月”活动。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对此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贴近材料要点,选择至三种精神来写: 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C(信息整合不当。原文“能否以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担当…是检验一个作家品格的试金石”,而“说真话”只是疫情文学写作的一个方面,对写作题材还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提炼”,否则“它就很有可能和你的写作互相抵消了”。)
2.B(原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当。原文“一个作家写灾难,其路径在哪里”的答案是“你应该面对自己的心、别人的心,更真诚也更真实地写作;你应该尽可能地增强你写作的有效性,尽可能地去触及灾难中人的精神境遇”。而“反思灾难,从灾难中得到精神上的成长”只是后文提到的写灾难的目的,选项中“自己的精神得到成长”范围也过窄。)
3.A(A 项《云中记》讲述汶川地震后一个藏族村落的故事,重新思考作为个体的人在自然灾难中的价值,从自然神性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灾难之间的关系;《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B《离骚》是屈原面对楚国被秦国侵扰,表达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诗篇;《春江花月夜》抒写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
上一篇:
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一模)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南省怀化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抚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