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7 2021-04-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精准扶贫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系列反映精准扶贫的作品脱颖
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
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
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贺享雍的《乡村志》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以贺家湾为中心,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最后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贺家湾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
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
导性叙事模式。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
脸,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
性。不少扶贫文学坚定人民性立场,采取平视视角,致力于表现扶贫干部的成长、帮扶对象物
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成为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譬如《经山海》《天大地大》《酒是个鬼》等小说在外来者视角中加入成长小说的元素,将基层驻村干部的成长与乡村面貌和村民命运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贫工作既是帮扶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机遇,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同时,扶贫文学并未停留在对国家帮扶政策的解读上,而是试图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与农民内生力量的结合才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陈毅达的《海边春秋》里,开发海岛的主体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是他们在与外来资本的博弈中,实现了家乡发展。这些扶贫干部和乡村中坚力量交相辉映,共同建构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扶贫文学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于作者的扶贫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
的馈赠。韩永明的《酒是个鬼》聚焦精神扶贫,不仅让扶贫对象老谢通过“扶志”重获做人尊严,也让扶贫队员老王在忘我的工作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自我成长。在此,国家话语与个性表达得到统一,既聚焦乡村扶贫须挖掘内生动力这一重要话题,又延续了韩永明一向关注转型期普通人精神状况的写作特点。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也丰富了乡土文学的美学特质。扶贫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
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很难讲出好故
事。老藤的《遣蛇》仿照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的形式徐徐展开,不仅让小说更好看,随着真相被解开,也将“呼蛇容易遣蛇难”这句谚语延伸开来,让每一个人反观自己内心的那条“蛇”,引发读者思考。
浏览完整试题
应当注意的是,简单化的乐观想象也会远离乡村现实,像《迎风山上的告别》中深山里的每个残障孩子都因为过人的文艺天赋脱贫,《猪嗷嗷叫》的结尾用一句“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宣告胜利,或许都有些失之理想化。
乡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现代化的整体社会图景,如何理解和书写当下乡
村的新变化,则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选自李雪梅《扶贫文学:叙写新时代乡村传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3月26日)
材料二:
近年来,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扶贫工作者及扶贫文学家的普遍关注。赵德发的《经
山海》塑造了一个基层乡镇女干部吴小蒿的形象,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她在扶
贫路上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复苏本土优秀文化,文化申遗、复植楷树种子等工作,均显示了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视,也是生态扶贫的有利倡导者和成功实践者。陈毅达的《海边春秋》描写刘书雷被派往闽省岚岛工作,在处理兰波国际项目与蓝港村整体搬迁的矛盾中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扶贫干部的故事。创新项目可以给当地经济带来好处,但如何确保经济与生态
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保护与开发,以及村民与开发商之间、村民与干部之间的种种矛盾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作者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通过主人公刘书雷的
工作得以全面展现。
(选自刘侠《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10
月29日)
材料三: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才能和贫困永远说再见。各
级文学组织正充分发挥文学扶志扶智的作用。在中国作协对口帮扶的贫困县临潭县,一批批
作家、一本本图书、一场场培训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让这里渐渐远离贫困。在“文化润心,
文学助力”工作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作协先后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临潭县中小学教师文学培训
班、“助力脱贫攻坚文学培训班”,组织“洮州大讲堂”、干部夜校等各类培训活动,发挥文学扶志扶智的作用。
(选自《扶贫路上的文学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1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家湾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就是因为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
B.扶贫文学中的故事不少直接源于作者的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给予作者与读者的馈赠。
C.如《迎风山上的告别》《猪嗷嗷叫》等作品中口号式的脱贫胜利宣言都有些理想化。
D.近年来,扶贫工作者及扶贫文学家都意识到应该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扶贫文学就难以有效呈现出乡村经验。
B.唯有依靠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才能在扶贫工作严格的体制之中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从而讲出好故事。
C.“外来者”视角是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所以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就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驻村干部。
D.扶贫要以扶志与智为前提,只有贫困地区人民有理想有办法了,他们才能永远和贫困告别。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新时代扶贫文学体现了中国生态发展人文意义”论据的一项是(3
分)
A.在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发掘,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推广传播不仅是生态学家的任务,更成为众多有志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学家的责任与使命。
B.扶贫文学书写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驾护航的动人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树立生态意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C.韦晓明的《春雷》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对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与合理保护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扶贫工作人员体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扶贫攻坚反思中的思想深度。
D.当下扶贫文学作品的典型意义仍存发掘空间,在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攻坚之路上遇到的困难还有待反思,人民的相关认识及思想的引领与接受还有待深化。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某高中
校刊准备推出新时代扶贫文学专刊,请你结合材料拟写几条选文标准。(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9题。
擀面杖的故事
铁凝
我父亲作为一个长于西画的画家,却特别喜爱中国民间的“俗物”,擀面杖是其中之一。他搜集的擀面杖,多半来自乡间农户,木质、长短、粗细各有不同,他对它们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的原则是有意思就行。当他有机会去农村的时候,他喜欢串门。那时主人多半是好客的,他们通常会大着嗓门邀他进屋。他进了屋,便在灶台、水缸、案板之间东看西看起来。遇有喜欢的,或直接买到手,或买根新的去以新换旧。有一次他为了“磨”出一根他看上的擀面杖,在一个村子耽搁了大半天。而他进村的时候,不过是想画些钢笔速写。这样,画速写用去二十分钟,“磨”擀面杖却花了五个小时。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住饥饿,忍住焦渴。他的顽强以至于惊动了那村的全体村干部。而看热闹的村人越发以为那家的擀面杖是个稀有的宝贝,便撺搬着主人将价格越抬越高。最后还是村干部从中说合,我父亲以近两百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擀面杖买下。我没有问过父亲这值不值,我知道“喜欢”这两个字的价值有多高。
那年初秋,我随父亲去太行山西部写生,他在一户人家发现了中意的擀面杖。照我当时的
看法,这根擀面杖其貌不扬,木质也一般。但也许正是它那种不太圆润的样子吸引了父亲,他
小声对陪同我们前来的镇长说了买擀面杖的意图。镇长说这也叫个事儿?这也用买?先拿走,回头我让人上供销社给他们送根新的来!
这个上午,这家当时只有一位年近五十的妇女。当她得知我们要买她的擀面杖时,显然觉
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她明确表示了她的不情愿,她说其实那不是地道的擀面杖,那年她
当家的和兄弟分家的时候,他们家没分上擀面杖。他当家的在院里捡了根树棍,好歹打磨了几
下权作了擀面杖,其实这擀面杖不过是个普通的树棍子。这位妇女想以这擀面杖的不地道打
消父亲想要它的念头,我却接上她的话说:“既是这样,就不如让我买一根真正的擀面杖送给您吧。”哪知那妇女听了我的话,又立刻调转话头,说起这擀面杖是多么的好使,说再不地道也是用了多少年的家伙了,称手啊,换个别的怕还使不惯哩······这时镇长不由分说一把将擀面杖抓在手里,半是玩笑半是命令地说这擀面杖归他了,他让妇女到镇供销社拿根新的,账记在他身上。妇女仍显犹豫,却终未敌过镇长的意愿。我们自是一番千谢万谢。一出她的院门,父亲富有经验地说,应该尽快离开这个村子,以防主人一会儿反悔。
展开余下试题
我们随镇长来到镇政府,在他的办公室聊天,镇长对我讲起了他的一些宏伟计划。我们的聊天被一阵高声叫嚷打断,原来是刚才那家的闺女前来讨要擀面杖了:“把我那擀面杖还给我!把我那祖传的擀面杖(明显与其母说法不符)还给我!”镇长上前想要制止她的大叫,说我们不是白要,不是让你娘去供销社拿新的么。但这女儿显然不吃镇长那一套,她“哼”一声冷笑道:“别说是新的,给根金的也不换!快点儿,快把擀面杖拿出来,正等着擀面呢(也不一定),莫非连饭也不叫俺们吃啦……”我和父亲只感到很惭愧。毕竟这其貌不扬的擀面杖是一户人家用惯的家什,用惯的家什,确能成为这家庭的一员。那么,我们不是在“掠夺”人家家中的一员吗?我父亲不等这女儿再多说什么,赶紧从屋里拿出擀面杖交给她。谁知这女儿接了擀面杖,表情一下子茫然起来,有点像一个铆足了劲儿挥拳打向顽敌的人突然发现打中的是棉花;又仿佛她并不满意这痛快简便的结局,愣了一会儿,她才攥着擀面杖骑车出了镇政府。
过后父亲对我说,这没什么,比这艰难的场面他也碰见过。我知道他要说起一个名叫走马驿的山村。两年前他就在那儿看上了一根擀面杖,却未能得手。两年之间他又去过几次走马驿,并且间接托了朋友,每次都是败兴而归。但父亲在概念里早已把那擀面杖算成了他的,有时候他会说:“走马驿还有我一根擀面杖呢。”
我经常把父亲心爱的擀面杖排列起来欣赏,它们长短参差着被我排满一面墙,如管风琴一
般。它们的身上沾着不同年代的面粉,有的已深深滋进木纹;它们的身上有女人身上的力量、女人的勤恳和女人绞尽脑汁对食物的琢魔。每一根擀面杖,都有一个与生计依依相关的故事。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正是这些凡俗的生活用具,使我能够找到离人心、离自然、离大智慧更近的路。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收藏擀面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他更看重擀面杖有没有意思,可见他收藏擀面杖并不是为了这些藏品将来能进一步增值。
B.“我”特别能理解父亲对擀面杖的痴迷,也自然能理解父亲以画速写或写生为借口,深入乡村农户,寻找擀面杖的动机。
C.那位年近五十的妇女,之所以不情愿转让她的擀面杖,是因为这个擀面杖见证了她当家的与兄弟当年分家后一段特殊的经历。
D.父亲对最终没能弄到年近五十的妇女家的擀面杖也能坦然接受,他为自己有可能影响到人家的日常生活感到惭愧。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使用第一人称,使“我”成了父亲搜集擀面杖的见证者。结尾写自己对这些擀面杖的欣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B.那段妇女的闺女到镇政府追要擀面杖的情节,语言生动有趣。她拿回擀面杖时茫然的表情,写出她真正目的没有达到的一点失落。
C.本文对镇长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读者分明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工作简单粗暴,喜欢夸夸其谈,对村民不够尊重的官僚形象。
D.本文行文点面结合,开合有度。先是总体介绍了父亲有搜集擀面杖的喜好,然后集中笔墨写购买一妇女人家擀面杖的故事。
8.文中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有人评价铁凝的散文:“坦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俏皮取代了穿透与悲悯,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蕴含着蓬勃之美,现了一种美善惊人的力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种“美善惊人的力量”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土黑地名石门有水旦贪炙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日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敌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莱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截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B.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C.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D.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礼记·曲礼上》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二十岁行冠礼,同时必须取字。
B.吏部,三国时魏始置,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该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刘裕,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曾“气吞万里如虎”,但后来想“封狼居胥”结果“仓皇北顾”。
D.致事,可以指上报施政情况;也可以指辞官,即“致仕”,古代对官员退休没有什么规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侍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他不像其他到此任刺史的官员那样贪黩,始终不改廉洁清操。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展开余下试题
D.吴隐之任中领军时,俸禄只留自己的口粮,其余分给亲族,家人要靠纺织糊口,有时都吃不上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2)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14.朝廷为什么让吴隐之做广州刺史?(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②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③。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④。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任丞相。②晚岁:是当时五十六岁的诗人自称。③
金罍léi:泛指酒益。④曲台:太常寺,掌管礼乐祭祀等事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作者用了看似自谦的语气,实际上表达了自己年华流逝、怀才不遇的感慨。
B.颔联“不堪”呼应首联的“最不才”,对自己不能施展才干,辜负了韩琦的厚待感到惭愧。
C.尾联写诗人在宴会后冒雨归来因天寒不能入睡,只好一遍遍吟诵自己写给韩魏公的诗。
D.这首诗对比层出,含蓄蕴藉。作为一首和诗,命意、谋篇、造句,独具特色,颇见功力。
16.本诗的颈联,历来获诗评家的赞赏。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借用色彩对比,动静相生的手法并收束上阙写景的诗句是“ 、 ”。
(2)《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 、 ”。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 、 ””的理想政治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然后就是和面了。一把酵母、几勺猪油和入面粉,搅拌均匀。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人生
多少事,不就是做完了该做的,然后就让时间去做主。面粉发好,将之揉搓,切成条状,捏成面皮,包进馅料,模具成型、装好摆盘。多年的经验使母亲做这些是一气呵成。 。15分钟后,第一盘月饼就出炉了。母亲尝了一个,口感松脆,甜而不腻,满口芬芳。母亲满意地笑了笑。然后一盘盘地将月饼烤起来。母亲一边烤,一边盘算着:送娘家几斤,送夫家亲戚几斤,寄给远人几斤,家里留几斤。这时, 。
终于中秋了。天从人愿,月亮又大又亮。有的人是提了几个月饼,或沿着龙潭河堤溜达到
状元桥,或直到万寿宫躺进藤椅里,边吃边观河灯。若是遇到相识的,不但交换月饼吃,还要交换月饼制法。 。猜到费劲处,就狠咬两口月饼,好像月饼里有灵感似的。更多的人,坐在庭院里,看着月亮,想一些该想的,想一些不该想的。而孩子吃着吃着,想着想着,就痴了:月饼里的桂花莫非真是月宫落下来的,否则怎么那么香?关于吃月饼的诗不少,苏轼是这么写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人的幸福常要走一个圈:从精神到物质,然后又回到精神。
18.下列句子中的冒号,和其他三项中的冒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大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B.关于吃月饼的诗不少,苏轼是这么写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C.人的幸福常要走一个圈:从精神到物质,然后又回到精神。
D.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纺。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① 。
② 。
③ 。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15岁那年,我考上了医学中专,我很迷恋打针,母亲找到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
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
显地娴熟起来。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
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
事。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
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
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
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我捋直后一次次又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
迹斑斑。我半披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找我打针了。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C.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1.请分层概括上文的情节,每层不超过5个字。(4分)
22.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③“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展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寄语留(前苏联)学生
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宣传语
⑤“拥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这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共通之处。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
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我们要发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两大文明的友好交往,在历史的积淀中前行。”——2019年习近平与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讲话
⑥“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继续在人类的伟大
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习近平2020年春节团拜会讲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无数关于时间的名句启迪世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月)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铁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