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42  2021-04-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
湖南省邵阳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存在于东方历史上的从中国汉代至近代以丝绸和瓷器为主要贸内容的商路和交通线,它既是一条海上交通线,也是一条贸易商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只有开辟了交通线,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才能产生。汉代开辟的到东南亚、南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和世界发生了联系。有西方学者认为,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很少和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只有在西方的冲击下才慢慢走向近代。这是典型的“冲击一反应”的观点。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与国外市场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总是与历史变迁联系在一起,这实际上涉及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优良的制度、良好的政策、正确的思想观念、先进的技术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东西方的交流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我们今天怎么强调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都不过分。中国对外贸易经过汉代以来的发展,到隋唐时期不断扩大,贸易交往有了世界性特征,对外贸易已经伸向世界。经济作用的力量远远大于文化作用的力量,更为持久有力。所以说,物质文化的交流对促进东西方社会进步的作用甚大。
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明清社会500年多是停滞的,我们不认同这种观点,如果停滞的话,人口怎么会不断增长?只不过是自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相对较慢,而欧洲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发展迅速,中西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两者相较,判然有别。美国学者珍妮特所著的《欧洲霸权之前》也记载:“14世纪末中国明朝远洋航行的船只有约3500艘,其中1700艘以上为军舰,400艘以上为谷物运输船,当时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与其匹敌的海军力量。”
纵观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可知,凡是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从国外获得发展资源的国家就兴旺发达,财富就有较多的积累,社会发展与文明程度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中国不仅要自己谋发展,还要让沿线国家受益,这样“一带一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摘编自陈奉林《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
材料二: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至少应该分为国家政府层面与民间海商层面两种不同发展路径。明清时期国家政府层面的海上丝绸之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朝贡制度及其朝贡贸易”。明清两代对外朝体系的确立,是建立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和平共处的核心宗旨之上的。这一点,我们从明清时期这种外交体制的确立者明成祖朱棣关于对外关系的一系列论述中,就可以十分清楚地得到印证永乐七年(1409)三月,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下西洋,“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明朝政府所奉行的这一系列对外政策和措施,充分体现了明朝政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所来持的不用武力、努力寻求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之道的基本宗旨。到了清朝,这种外交基本宗旨基本上被继承了下来。


浏览完整试题十五世纪后半叶至十六世纪,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有着长足的进步,商业活动及商人团体空前活跃,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开始突破官方朝贡贸易的限制,民间的私人海上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了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中国沿海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及东、西洋各国,他们用中国内地的各种商品,其中尤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换取大量白银以及香料等奢侈品,为国内白银硬通货的稀缺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从明清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看,我们不难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着国家政府层面和民间商人层面两种发展路径,这两种路径基本上是沿着各自相互背离的方向发展,未能形成坚固的合力,也未能共同开拓本应属于中华民族应有的海洋文明,从而在近代以来的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东西方列强逐渐迈进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其侵略性日益增强,清朝以国家政府层面的“朝贡制度及其朝贡贸易”体制土崩瓦解,本来属于和平共处的国际外交关系,在强权面前反而被视为笑柄,备受指责。而民间海上商人的发展,没有国家政权的支撑,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挣扎状态。
(摘编自陈支平《明清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两种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一条海上交通线,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只有开辟了海
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才能产生。
B.经济文化交流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巨大,其中经济作用的力量不可小觑,持
久有力,丝毫不亚于文化作用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力量。
C.以美国学者珍妮特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明清社会500年多是停滞不前
的,中西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两者相比较而言,判然有别。
D.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存在着两种发展路径,这两种路径未能形成坚固的合力,
在近代以来的国际格局中也并没有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参考答案】D
【解析】A偷换概念,缩小范围。原文“只有开辟了交通线,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才能产生”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只是交通线的其中之一。B转述不当,扩大范围。原文“经济作用的力量远远大于文化作用的力量,更为持久有力”说明“远远大于”不能和“不亚于”混为一谈。C肯否失当,颠倒立场。原文珍妮特并不支持“中国明清社会500年多是停滞不前”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部分西方学者的“冲击一反应”的观点看来,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被动走向近代,极少和外部交流的相对闭塞的系统。
B.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明清社会500年多是停滞的,文章作者主要举出这一时期人
口不断增长和海军力量较为强大两条主要论据予以驳斥。
C.万历年间的民间海商贸易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主要以国内商品换取大量外
国的白银以及香料等奢侈品,并补充国内白银硬通货。
D.十九世纪中叶,民间海上商人层面的侵略性日益增强,而以国家政府层面的“朝
贡制度及其朝贡贸易”体制却土崩瓦解,沦为笑柄。
2.【参考答案】D
【解析】D项指代不明,张冠李戴。由原文“东西方列强逐渐迈进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其侵略性日益增强”可知“其”指的是东西方列强。
3.根据材料内容理解并推断,下列各项明显不属于“社会发展动力”概念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
C.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B.瓷器作坊承接欧洲商人的订单
D.风力水车开始出现并投入使用
3.【参考答案】C
【解析】在作者看来,优良的制度、良好的政策、正确的想观念、先进的技术以及东西方的交流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C项“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并不是在执行一项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反而是加重了民营商业的负担,阻碍了社会发展。
4.论述类文章经常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其作
用。(4分)
4.【参考答案】
①引用观点放在文章或段落的结尾,能够较好的呼应前文,使观点变得具体而充实。比如材料一对美国学者珍妮特观点的引用;
②引用作为理论论据,能够具体直观地使用第一手材料进行论证,增强文章论证的说服力。比如材料二对明成祖谕内容的引用。(每答对一点记2分)
【解析】引用论证的作用分析,大致可以从位置结构、论证特色和语言表达表达几个角度综合分析,同时注意还要结合材料,于文有据。引用论证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5.假如你是一名研究海洋史的历史专家,请你根据两则材料为21世纪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更好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
5.【参考答案】
①积极参加以中外经贸活动为代表的经济文化交流。互利互惠,共同获益,获得各自需要的发展资源和财富积累;
②建立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的国际外交关系,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氛围和政治环境;
③在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形成坚固的合力,共同开拓属于中华民族应有的海洋文明。
(每答对一点记2分)
【解析】概括整合材料的内容观点,首先要从宏观层面确定两则材料共同的中心议题。然后根据题干情境确定概括筛选的依据,进而再分别从经济文化交流、国际政治外交原则
、民间与官方协同配合三个角度整理概括即可。单纯从“社会发展的动力”角度和脱离材料回答不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儿子是凶手
伯纳德•马拉默德(美)
他醒来,感到他父亲就在走廊里,在那儿听着他听他睡觉和做梦,听他起床,摸起裤子。他不想穿上鞋子。他也不想去厨房吃东西他面对着镜子,但双眼紧闭着。坐在卫生间里一坐就是一个小时。一页一页地翻着他读不懂的书。那种孤独让他痛苦。父亲站在门外,儿子能听得见他在听。


展开余下试题我的儿子就像一个陌生人,他什么也不告诉我。我请了两周的假。我打开门,看见父亲在走廊里。
你站在这又黑又有味的走廊里,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到底要干什么?我想你什么也看不见,你为什么总是偷偷地监视我?
我父亲回到他的卧室里,过了一会儿,又回到走廊里来倾听。我亲爱的儿子哈里,把你的门打开。
我的儿子成了囚犯。自从他去年夏天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很孤独,神经兮兮的,总一个人想事儿。如果你同他说话,他就是回答你,也多半是和你吼。他看报纸,抽烟,呆在自己屋里不出来。只是有时他上街去散散步。
我妻子他去找找工作,他去了一两次,可是一旦有人给他一份工作,他又不肯干。
找个工作暂时先干着,我妻子对他说。
他开始吼起来。什么都是暂时的,既然是暂时的我干吗还去凑热闹?我的感情是暂时的,这个该死的世界也是暂时的,我最讨厌的工作也是暂时的。我要不暂时的,有吗?你上哪儿去找?
从十二月以来我已满二十二岁了,夜里我看电视里的新闻节目。我每天都在看这场该死的战争[注],一个小屏幕上的大激战。炸弹如雨点般倾泻,烈焰腾空而起。有时我俯过身去用手掌去触摸战争。我等候我的手被炸毁。
哈里,别为这场战争而忧虑。
哈里,你的父亲很爱你。你小的时候,每当我下班回来,你总是跑向我。我把你抱起来,把你举起来,举到天花板。你爱摸天花板,用你那双小手。
我再也不想听这些话了。就是这些,我最不想听。我不想听我小时候的事儿。
哈里,我们怎么就像陌路人一样?我所说的都是我所记忆的最美好的时光。
他一言不发。
我给你煎一个鸡蛋罢。
鸡蛋是我最讨厌的东西。
那么,你要什么呢?
他穿上大衣。他从衣帽架上把帽子取下来,出门上街去了。
他的父亲跟在后面,这件事让他心里十分生气。
父亲跟着哈里来到科尼岛路,眼看他登上一辆去科尼岛的无轨电车。父亲只好等下
一辆车。
那是二月份天气,岛上湿湿的,也很荒凉。在激浪街上有几辆汽车停靠在那里,街上没有什么人。天像要下雪的样子。他踏上木板铺成的海滨人行道,在一阵阵夹着雪花的海风中各处寻找儿子。海滩上雾气蒙蒙,没有一丝阳光,不见一个游人。卖热狗的小摊床,射击游艺场,淋浴房都关了门。暗灰色的海水,就和被熔化的铅水一样,好像已凝止不动了。海风夹杂着水汽,打在他衣服上,他一路走着,一边打着寒战。灰色的海面上一层层浪花泛着白沫,像戴着白色的帽子向海滩涌来,静静地拍打着海岸。
他这样一直走到出海闸门,一路上觅寻儿子。在走到布莱顿海滩时,他看到一个人站在岸边,不断涌来的海水已没了他的鞋子,这个人就是哈里,他穿着鞋子站在海水里。
父亲向儿子跑去。哈里,回家吧。
哈里没有动。他站在水里,他的眼睛凝视着涌起的铅灰色的海水。哈里,我害怕。快告诉我到底怎么啦?我的儿子,可怜可怜我吧。
他一声不吭。
一阵风吹掉了他父亲的帽子,吹到了海滩的一边。看样子要把它吹到海里去。这时又一阵风把它吹回海滩人行道一边。它在沙滩上像轮子一样滚动着。他拾起了帽子。这时他哭了起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抽泣着,用冷冰冰的手指擦着眼睛,又向水边的儿子走去。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就是这个类型的人。他总是一个人独处。我的儿子是自己形成的这样一种性格。
哈里,我能对你说些什么呢?我所能告诉你的就是谁说生活是容易的?从什么时候?它对我从前不易,对你现在也不易。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这样,还让我说什么呢?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想活下去,那么就是他死了又能怎么样呢?于事无补,还是于事无补,
最好还是活下去
回家吧,哈里,他说:这儿太冷。你两脚泡在水里会感冒的。
哈里毫无表情地站在水里,过了一会儿,他的父亲离开了。当他离开时,风又把他
的帽子吹掉了,沿着海滩滚动着。他看着它被风吹走。
我的父亲在走廊里听着。他在大街上跟踪着我。我们在水边相遇。他追逐他的帽子。
我的儿子站在那儿,双脚浸在海水里。
一九六八
(吕俊侯向群译,有删改)
【注】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国投入大批军队支持南越与北越对抗的战争。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父亲在走廊里听着”,“在大街上跟踪着”,父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千方百计想要去接近和了解那日益陌生的儿子。
B.儿子每晚关注有关战争的新闻,“有时我俯过身去用手掌去触摸战争”,这些细节
都反映出他渴望上战场的愿望。
C.风吹掉父亲的帽子,他捡起来之后,“这时他哭了起来,……,又向水边的儿子
走去”,这种哭泣其实是一种无奈,说明当时父亲的痛苦与伤心
D.小说中科尼岛的描摹较为细致,作者对岛上环境及大海的多次描写,非常契合小
说整体气氛以及人物内心感受。
6.【参考答案】B
【解析】B项反映出他渴望上战场的愿望理解错误。手掌触摸的是屏幕上的战争,等候自己的手被炸毁,表明的是儿子厌恶战争、诅咒战争,对战争的愤怒之情。
7.文中划线部分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母希望儿子找个暂时的工作,儿子却不愿意,反映了两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凸显了主题。
B.儿子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不愿像父辈那样随遇而安,父母的不理解加剧了矛盾,推动了情节发展。
C.连用多个“暂时的”,表现了社会动荡不安给人们带来的暂时感,暗示了人物性格悲剧的根源。
D.这一段落承上启下,上承儿子的乖戾行为,下儿子继续走向死亡之路,从人物外在言行转向内心世界。
7.【参考答案】A
【解析】A儿子不仅是不愿意找暂时的工作,“我要不暂时的,有吗?”表现的是儿子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凸显了主题”的说法也不对,本文的主题是战争造成了人们心灵上的创伤,社会让人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驱使人们走向绝路。
8.马拉默德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请结合全文赏析本篇小说结构技巧。(4分)
8.【参考答案】
①标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从父亲角度而言,儿子是扼杀他自己的凶手;从全文而言,扼杀儿子的凶手应该是他所处的社会,它给儿子带来了失意与痛苦,让他感到绝望。
②行文中过去和现在、想象和现实交错。小说通过父亲和儿子有声和无声的对白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形成时空跳跃,深刻地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结尾构思精巧。结尾描述儿子站在海边,带着绝望的心境正在痛苦地抉择,小说在此戛然而止,令人伤感而唏嘘。
【以下答案也可以得分:①叙事视角独特。小说的叙事视角转换频繁,兼用第一、三人称,通过父子间有声和无声的对白。
②环境描写契合人物内心。小说中科尼岛的冷清荒凉,海水的灰色冰冷,都极力渲染出压抑沉重的气氛,也烘托了人物孤独、无助与绝望的情感。】
(一点两分,答对任意两点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行文过程等角度展开思路,结合构思技巧作答;也可以从悬念、时空交错、内心独白、环境烘托、戛然而止、承上启下等结构技巧作答。
9.有评论者认为作者擅长“以十分精湛的笔触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物情感”,请据此简要分析本篇小说的意蕴。(6分)


展开余下试题9.【参考答案】
①反映20世纪六十年代青年精神上普遍的孤独、迷惘和痛苦,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心灵创伤;
②表达父亲对儿子传统的深深的爱,但却无法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由此感到困惑与无助;
③揭示父子之间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上的巨大差异,由此形成认识上的鸿沟,感情上的对立;
④隐约传递出反战的情绪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一点两分,答对任意三点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华字子陵,弘从祖弟也。父廞(xīn或qīn),司徒右长史。晋安帝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丁母忧在家,即聚众应之。及国宝死,恭檄罢兵。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举兵以讨恭为名。恭遣刘牢之击廞,败走,不知所在。华时年十三在军中,与相失,随沙门释冰昙逃,使提衣襆(fú同“幞”)从后,津逻咸疑焉。华行迟,昙冰骂曰:“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
遇赦还吴,以父存没不测,布衣蔬食,不交游者十余年。宋武帝欲收其才用,乃发丧,使华制服。服,武帝北伐长安,领镇西将军、北徐州刺史,辟华为州主簿。文帝镇江陵,为西中郎主簿、谘议参军,历职著称。文帝未亲政事,悉委司马张邵。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gǔ)。华出入乘牵车,从者不过两三人以矫之。尝相逢华阳若不知是邵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邵坐被征,华代为司马。
太祖入奉大统,以少帝见害,疑不敢下。华建议曰:“羡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盖由每生情多,宁敢一朝顿怀逆志。且三人势均,莫相推伏,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今日就征,万无所虑。”太祖从之,留华总后任。上即位,以华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转右卫将军,侍中如故 。
华以情事异人,未尝预宴集。终身不饮酒,有宴不之诣。若宜有论事者,乘车造门。及王弘辅政,而弘弟昙首为文帝所任,与华相埓(liè同等)。华常谓己力用不尽。四年卒,年四十三。九年,以诛羡之功,追封新建县侯,谥曰宣。孝武即位,配享文帝庙庭。
(《南史•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相逢/华阳若不知是邵/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
B.尝相逢华阳/若不知是邵/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
C.尝相逢华阳/若不知是邵/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
D.尝相逢/华阳若不知是邵/谓左右曰/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
10.【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文意“张邵性情豪纵,每次出行总用许多车辆,王华出行则用一辆牵车,随从不过两三人”可知,王华知道张邵出行时排场奢华,有意如此,故“阳”通“佯”,“阳若”断在下句。“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乃下牵车立于道侧”都有不同的主谓结构,各自断为两句比较合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指叔父或伯父。
B.丁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旧制指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C.谥,指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褒奖性称号。
D.配享,享,通“维”。合祭:祀。这里指功臣祀于帝王宗庙。
11.【参考答案】C
【解析】指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或贬性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华才干过人,孝顺父母。王华因父亲生死不,不肯外出,宋武帝给他父亲发丧,他守孝期满后,担任州主簿、谘议参军等,各职任上都有好名声。
B.王华轻车简从,不喜奢华。王华出行只用一辆牵车,随从不过两三人:当时司马张邵喜奢华,每次出行总用许多车辆,王华在城中相遇时对此颇为不满。
C.王华说服帝虑,深得信任。王华认为羡之等人被寄以重任,怎敢一下子就抱有叛逆的念头,现在下诏行事,根本不用担心。太祖听从了他的话,授予王华侍中、领骁骑将军。
D.王华情事异人,谦让有礼。王华的性情和行事与别人不同,从不参加宴饮聚会,终身不喝酒,有宴会都不去。如果确有谈论政事的,他就乘车拜访人家。
12.【参考答案】C
【解析】太祖听从了他的话,留王华全权处理宫内事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举兵以讨恭为名。
(2)遇赦还吴,以父存没不测,布衣蔬食,不交游者十余年。
13.【参考答案】
(1)王起兵时杀了很多人,到此时已不能停下来,于是就以讨伐王恭的名义再次举兵。(所诛戮,所杀的人,1分。举兵,起兵,1分。以讨恭为名,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2)遇大赦王华回到吴中。因为父亲生死不明,王华过着普通的平民生活,布衣疏食,不与外人交往十余年。(存没,生死,1分。布衣蔬食,穿布衣吃蔬食,1分。交游,交往,1分。句意1分。)
14.在逃命途中,县冰如何消除士兵对王华的怀疑?(3分)
14.【参考答案】王华走得慢,昙冰责骂王华为“奴才”,昙冰用手杖击打了王华几十下,众士兵以为王华是昙冰的奴仆。
【解析】王华提着衣物跟在后面,走得慢,遭到斥骂贵打,众士兵以为他是奴仆才消除了嫌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词为王安石谪居金陵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自古”二字,不仅让人感到历史的久远,而且让人感到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度,也为下文的转折蓄势。
B.“槛外长江空自流”借用了王勃的诗句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C.“绕水恣行游”一句,交代了作者随着水流在纵情游览名胜古迹,“恣”表现了诗人内心闲适自由。
D.上阕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15.【参考答案】C
【解析】“绕水恣行游”一句,看似自由,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
16.本首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愁绪?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6.【参考答案】①昔盛今衰之愁,金陵是六代帝都,曾承载无数风流繁华,如今不过一梦,令人叹惋。
②作者壮志未酬、抱负不展之愁。“上尽层城更上楼”即是变法失败、英雄迟暮的王安石,仍心念汴京、惆怅抱负的委婉表达。(每点3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上片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随着晋代衣冠之族的逝去而消亡,表达的是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下片登楼揽胜,抒发往事似水的怅。词人登高远眺,心情难平,自己推行新法受阻,心有不甘,绕水恣游,排遣内心的愁绪表达的是壮志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