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84  2021-04-0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4]
宁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语文能力测试试题卷
(宁大附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命运、思索民族未来、忧虑人民疾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筑梦圆梦”伟大历史进程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公共性是知识分子的职业特征,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必须要关心公共社会生活,必须对社会生活产生正能量影响。在构成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之中,家国情怀是维系知识分子职业标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为此,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要形成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担负起职业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精彩语句向我们传递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贵人格和优秀品质。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道道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世界。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毫无疑问,保持一颗爱国、报国、强国之心,仍是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精神品质。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方永刚、黄大年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它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浮夸现象,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郇雷《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知识分子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4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文章主体部分分五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
C.文章最后一段用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
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现代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C.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D.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摘编自《坚持新发展理念》,《光明日报》)
材料二:大兴机场绿色建设指标体系框架图(见右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建设之初就将绿色建设作为实现“引领世界机场建设,打造全球空港标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及“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确保绿色理念从选址、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管理到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在机场各功能区及全部建设项目的全方位贯彻。
(摘编自《今天投用的北京大兴机场是如何打造成为绿色三星建筑的?》)
材料三:
路透社等媒体纷纷形容,这座机场“宛若展翅的凤凰”,“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源”。日本TBS电视台25日报道称,新机场内部移动非常方便,安检后,即使是最远的搭乘口也只要步行8分钟即可到达。国内转机也只要3O分钟,国内线转国际线只要一个小时左右。机场还使用了脸部识别系统,“到处都是中国最新科学技术”。俄罗斯卫星新闻网25日称,该机场定位为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世界上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大兴机场开航就具备了世界最高等级的低能见度运行保障能力,这会有效减少雾霾等天气造成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称,大兴机场正式投运标志着北京的航空运输走进了双枢纽时代,京津冀地区一个终端区、两座城市、三座千万级机场,由华北空管局统一协调指挥的格局已经形成。
(摘编自《大兴机场投运令多方赞叹》,《环球时报》)
材料四:
2O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它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未来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的需求。施工建设技术上有4O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O3项技术专利,65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98%,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100%,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兴机场弦酷和便捷的体验背后,是一个个智能系统各司其职又集成协作。最核心的当属它的“智慧大脑”——以智慧机场为目标的信息系统。这一综合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平台为基础,搭建九大业务平台,包括19个平台、68个系统。这一系统协同运转起来,成就了大兴机场的种种“智慧”表现:通过统筹减少航班各节点等待时间,提升航班正常率;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提供私人定制服务;通过智能标签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通过智能视频分析主动识别安全风险等。同时,先进的空管助航设备使大兴机场低能见度保障能力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大兴机场还配备了目前国际上等级最高的高级地面引导系统,极大提高了机场场面安全和场面运行效率。
(摘编自朱竞若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高科技触手可及》)
4、下列不能体现北京大兴机场绿色建筑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机场土地使用面积最大化,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水电耗费减少。
B.机场内部换乘很便捷,安检后8分钟内旅客可抵达任何搭乘口。
C.航站楼巨大的屋顶仅以8根C型柱为主来支撑,空间非常开阔。
D.机场施工建设技术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国产化率到98%。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外媒的报道中,大兴机场到处体现了“中国最新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空中心和工程设计最复杂的航站楼。
B.大兴机场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实现行李全流程追踪,这得益于包括19个平台、68个系统在内的“智慧机场”信息系统的协同运转。
C.材料三的外媒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兴机场所取得的成就;材料四的报道用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颇具说服力。
D.如果出现雾霾等天气状况,大兴机场借助空管等系统,可减少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点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展开余下试题6、有评论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与投运,是践行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典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烟火气
吕 峰
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无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
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
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善于描写:乡村的灶台、母亲忙碌的身影、村民晚归的画面……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难忘。
B.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身上的负担,前行更为轻松。
C.文章第2段和第7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响。
D.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润“我”一生的浓浓亲情。
8、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6分)
9、“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的深刻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①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注:①日者,古时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B.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C.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D.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公,秦朝的中央官制分为三公九卿;三公分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尉是最高行政长官。
B.从秦始皇开始,嬴政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C.建炎,是宋高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或皇帝在位期间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D.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男子长到2O岁时取字,女子在15岁时取字;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世忠风骨伟岸,目光如电。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世忠认为侮辱了自己,而将其痛打一顿。
B.韩世忠智谋过人。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入侵,他沉着镇定,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下埋伏,经过战斗,重创金兵。
C.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外敌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同西夏的作战,群臣恭贺,世忠部下也受到了嘉奖。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译文: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霁① 夜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子仲:宋代诗人,其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的“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创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做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最先触发诗人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戍墙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诗人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清”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借“ , ”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赤壁赋》结尾处,苏轼与友人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 ”,忘记了空间,“ ”,忘记了时间。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感慨历史不断发展变化、统治者最终走向灭亡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民众生活 ,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 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息息相关 洋洋大观 寄予 进而 B.休戚相关 洋洋大观 寄托 因而
C.休戚相关 蔚为大观 寄予 因而 p.息息相关 蔚为大观 寄托 进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B.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C.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D.在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一些传统艺术被改编得面目全非。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不仅要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还要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
B.为了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就会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能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
C.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D.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如果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就能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20、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① ,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 ② ;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 ③ 。
答:① ② ③
21、根据下面的图示,以“硝酸盐”为陈述对象(主语),转述下面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你简单,你的世界就会是一幅泼墨山水画,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你复杂,你的世界就会是一幅工笔花鸟画,细节分明,雅致精美。”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你愿意你的世界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答案
1、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偷换概念,“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错误,原文第3段说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C项,“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宁大附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