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李泉《运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材料二: 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长达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充分吸纳了沿线的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大文化带的文化资源,沿线有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近30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产450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富集的区域。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运河文化并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运河学的建立可以整合优化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一批论文、丛书等研究成果,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可以推出一批文化项目、出版项目、产业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建设一批送河文化旅游小镇,打造一批运河文化产业园区来发展运河经济;可以凭借大运河这一世界公认的文化资源,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事;可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推进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集体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摘编自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挖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在客观上对运河区域的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与消长等产生了影响。 B.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注入了运河因素的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研究。 C.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运河学应主要研究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 D.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整合优化大运河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弥补大运河文化还没有总结归纳的不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古代,运河交通有经济省力、承载能力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优势,这是其他交通路线 无法相比的。 B. 明清时期,运河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明清历史应将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C. 运河学研究能够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运河的文化功能,因此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 D. 运河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运河的系统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 对运河漕运历史的研究 B. 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 C. 对运河城镇带兴衰的研究 D. 对运河区域商业发展的研究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 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闸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森林边的小茅屋 彭荆风 红河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新年刚过,满山满岭到处都是绿色。森林旁边两三幢发黄的竹楼以及主人家艳丽的红包头,给这里点缀了几点不同的色彩。 在芒果树下的小竹楼里,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冷清地过着日子。一天晚上,母女俩睡得正热,竹楼外的晒台突然吱嘠吱嘠响了起来。这深更半夜会有谁来呢?妇人的心跳得急促起来。 外边的人敲着篾门,用汉话说:“老乡,我们是解放军,请开开门。” 解放军?妇人扣紧的心弦一下子松了下来。 二十多年前,娘家的瑶寨也住过解放军,个个都善良、朴实,尽给寨子里的人背水、扫地、砍柴。为了这些好小伙子当中的一个,她多少个夜晚没有睡安稳!她给他唱过婉转的歌,送过深情的眼神,塞过自己绣的荷包,可是,那个兵似乎什么都不懂。这叫她又气又惭,这是些什么人啊!后来,她才明白,他们是有纪律的。但她一直想念他们。 今天晚上,他们怎么来了呢? 她匆忙穿上衣服,打开竹篾门。月光下站着几个兵,一个个魁梧、健壮。她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容,但从声音里可以听得出,他们和记忆中的那些兵一样和善可亲。 她用汉话亲切地问:“小同志,你们要干什么?” “我们是从远处来的,想借用你们家的竹楼住几天,行么?” 她望了望缩在身后的女儿,犹豫地点了点头,返身抓了把枯松枝丢进火塘,把这寒伧的小楼照亮了。 领头的兵看了一下屋内,问道:“大妈,你们家只有母女两个人?” 她心一酸,没有回答。 这个兵看到地家挂在门上的烈属牌牌,低声对后边的人说了几句话,那些兵就立即离开了竹楼。 “你们怎么啦?”地惊异地问。 领头的兵柔和地说:“大妈,对不起,我们不知道你们家只有母女两人。” 火塘亮光下,她看见这个战士的脸上有着一对黑得发亮的眼睛,智慧、勇敢、诚挚全都深藏在里边了。这眼神是这么熟悉,又这么陌生。 外边一片银光,她看见他们在大树下抖开雨衣躺下了。她想喊他们回来,但噪子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眼泪像雨水一样淌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妇人和战士们谈起这些日子边境上的事,也说到了家计的艰难。领头的战士把竹楼上上下下察看了一遍,同情地说:“大妈,晒台修了,屋顶上的草也換了!” 中午时分,战士们砍来了竹子、树干,把旧晒台拆掉,七、八个人说说笑笑,天刚擦黑,新晒台就搭好了。从他们的谈话中,母女俩知道领头的战士姓何,他们都叫他何班长。 忙完了这事,何班长又笑眯眯地说:“大妈,明天,我们帮你把屋顶也換一下。” 这是真诚的许诺,地感动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但是,就在这天半夜里,何班长突然又来敲门,隔着竹篾轻声说:“大妈,上级来了命令,我们要走了,你家的草屋顶,等我们回来给你换。”说完就走了。 她急忙追出去,那些战士已一个紧一个,迅速消失在那黑黝黝的树林子里了。只有巨大的浓黑树影在风中晃动,那样阴冷,那样神秘,使她仿佛置身梦境。 夜凉如水,她木然地长倚在门口,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忘了回去。 第二天,就听说打起仗来了,起初炮声、枪声还在附近响,第三天就越传越远。她很心焦,打仗是要死伤人的呀!那个何班长怎样了呢?他平安么?她不知向远方炮声响处虔诚地作了多少揖。
展开余下试题几天后的一个中午,阳光从树叶缝隙射下来,把茅屋涂抹得瑰丽多彩。突然,女儿大了起来: “阿妈,解放军来了!” 她兴奋而又慌张地跑了出来。真的,从山间小路上走来一队整整齐齐的解放军,她看见了那几个热悉的战士,内心无比激动。队伍走进竹楼,却不见何班长,她急了,四处张望着问:“他呢?他呢?何班长呢?” “何班长开会去了。”一个被人叫作指导员的年轻人亲切地对地道,“大妈,何班长很想念你呢!他临走前,还惦记着你家屋顶的草没有換。所以,我们来帮忙了。” 她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多好的人呵!他竟把这事一直挂在心上。 战士们又为她家的竹楼忙开了。她什么也插不上手,只能感激地盘算着,该带点什么好吃的给那个好心的何班长。 她不知道,战士们把何班长牺牲的事瞒着她。 为了拿下八号无名高地,何班长只身潜伏在敌人前沿附近的一棵树上,校正炮击目标,在指示完最后一个目标时,他被一排子弹击中,摔了下来。临终前,他告诉冲上来的战士,说瑶家寨大妈家的屋顶还没換草。战后,连队派战士们来帮助大妈翻修房屋。 她和女儿送走了盖房子的战士们。但她们时常望着远方的小路,等着何班长再来。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她执拗地相信,他一定会再来的! (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妇人对何班长的眼神感到“熟悉”又“陌生”,主要因为她从何班长眼里看到了当年所恋小伙的影子,但何班长毕竟不是她当年的心上人。 B. 妇人再次见到那几个熟悉的战士却不见何班长时,连续三次发问,流露出她对何班长的牵挂和担忧,以及见不到何班长的焦急和慌张。 C. 指导员对妇人说的一番话,既有善意的谎言,安慰因不见何班长而内心焦急的妇人;也有真实的交代,说明解放军再来瑶寨的原因。 D. 解放军为瑶民背水、扫地、砍柴、搭建晒台、翻修房屋,体现了少数民族百姓在解放军心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军民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对山岭、竹楼、红包头等寥寥几笔的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B. 小说插叙妇人二十多年前在娘家瑶寨见到解放军的情节,补充说明了她心理变化的原因,也为下文她见到何班长后的特殊情感埋下了伏笔。 C. 小说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妇人在何班长和战士们离开时“长倚在门口”,表现她内心的不舍与担忧,突出了女子的柔情,丰富了人物形象。 D. 小说语言表达的方式多样,文中叙述性语言使情节客观化,描写性语言使细节传神化,抒情性语言使情感细腻化,议论性语言使主题深刻化。 8. 小说多次写了妇人的心理变化,如“妇人半夜听到晒台上声音时内心惊恐到知道是解放军后心弦放松”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情节另写两个心理变化。(4分) 9. “以小见大”是小说常见的写作手法。本文作者通过“小茅屋”揭示了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度,《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 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 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 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 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 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 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3分)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3分) 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秀州城外① 苏舜钦 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于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展开余下试题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②寂寞上渔船。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运动,遭罢职,闲居苏州。秀州,今嘉兴附近,古属苏州府。②沙头:即渡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诗人回忆昔时与友人赋诗郊游、狂歌醉饮的场面,表达了对解晦叔的深切思念。 B. 颔联中“乱花”写出了秋天花落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C. 颈联写友人尸骨已化尘土,自己也身逐风波,人生艰难,流露出内心的悲哀之意。 D. 尾联“落日长号感人事”句,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相结合,表现诗人对人事的感慨。 16. 诗中“沙头寂寞上渔船”包含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 “ , 。” (2)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牛郎、织女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的两句是: “ , 。”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退思园了。毫不夸张不地说,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在 ▲ 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令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或许是时值黄昏,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在一切古典园林都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奢侈愿望了,但有时竟然也能 ▲ 。就这样,我们从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一层比一层奇。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难怪古代曲论家李渔会把编曲与工师建宅院苑榭 ▲ 。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园林都要有自己的韵律。正是因为有了“韵律”,全部构建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应接不暇 心驰神往 相提并论 B. 摩肩接踵 心满意足 相提并论 C. 摩肩接踵 心驰神往 一概而论 D. 应接不暇 心满意足 一概而论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清辞丽句必为邻”,追求好的语言表达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我们有责任让语言越来越美好。 B. 造船场内遗留了不少机器设备,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但我们从中仍感悟到工业的“设计”力量。 C. 想到藤野先生,鲁迅就感觉增加了勇气,于是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D.从“庄生梦蝶”的故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的凄美神话,无不勾起人们浪漫的遐想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发现了更多的新空间,而且越来越漂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表达美好愿望,是华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对联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九言”等,上下联字数虽不限, ① 。春联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 ② 。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描写了贴春联过春节的情景。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将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过去, ③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通常使用机器印刷或电脑制作。春联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符号之一,她具有承载人们思想情感、留存优秀传统文化印记的作用。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进轴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四、名著阅读( 8分 ) 23.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5分)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庄子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铁生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庄子》名句默写(3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不久,有媒体发表了一组题为“一臂之力”的照片:河北某村,江浙医护人员为当地百姓进行核酸采样;小区门ロ,社区志愿者为居民采购蔬菜等生活物资;学校走廊,提前返校的学生正在协助进行喷洒消杀•••••• 在社会各个领域,无数个平凡人用他们的“一臂之力”,撑起了一片片美丽的天空。一臂之力,人人可为,众人合力,能移泰山。 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人民公园联合开展“贡献一臂之力,创造幸福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你以高中生代表的身份受邀参加。请你写一篇主题演讲稿,向广大市民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