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在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牛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与牛形成了亲密的共生关系,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己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 B. 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 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B. 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C. 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和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是大体一致的。 D.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 B.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C.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D. 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从原来的人际点对点传播演变成了点对面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也更加恶劣。 肆无忌惮地传播谣言,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消解难得的社会信任,甚至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当虚假信息和谣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谁能为它们的飞速传播踩下刹车呢? 动物园的大象丢了!这个怎么听都像魔幻电影情节的网络谣言,就发生在五天前。据北京警方发布的通报:本月10日,一网民在网上发布的“海淀区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的警情通报引发了关注。经核实,这个消息是谣言,造谣人员毛某某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尤其是网络时代下的虚假信息与谣言,需要多个体系一齐发力才行。一是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无论是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只是需要进一步细化。二是加快诚信建设,诚信不单纯是自律,比如网民自律、企业自律,更多的是能够把诚信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央广网”《打击网络谣言需要社会合力踩下刹车》) 材料二:
展开余下试题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互联网的兴起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能使相关法律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就能有效控制网络谣言。 B. 微信朋友圈里的谣言类型可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等七类。据统计,民众对失实报道的关注度高于对安全报道的关注度。 C.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尤其重要,以“公共道德为标准,应用市场手段,惩戒失信者”是其前置措施。 D.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这一传统促进了明清书院、私塾的发展,力行“明人伦”、“成德为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的成立,对个人对机构,都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客观公正地展示行业诚信情况。 B.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中国当前的诚信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强调法理在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C. 据材料二推断,不实报道被大量转发,可能会严重混淆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因此民众对相关媒体的报道需采取审慎态度。 D. 根据材料四可知,孔子有四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文、行、忠、信”,诚信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如此。 6. —、三、四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二月兰 季羡林 (1)一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2)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胜出,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3)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4)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5)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莱馄钝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她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6)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至于虎子和咪咪也各自遵循猫的规律,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7)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今年又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在校园里,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霄汉,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8)这一切都告诉我,二月兰是不会变的,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抄家,被打成了“反革命”。正是在二月兰开花的时候,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坐“喷气式”,还要挨上一顿揍,打得鼻青脸肿。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好像是在嘲笑我。 (9)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10)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婉如她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能给我增加点营养;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我的小猫憨态可掬,偎依在我的身旁。她们不懂哲学,分不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视我为异类,她们视我为好友,从来没有表态,要同我划清界限,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窗外尽管千里冰封,室内却是暖气融融,我觉得,在世态炎凉中,还有不炎凉者在。这一点暖气支撑着我,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没有堕入深涧,一直到今天。 (11)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12)到了今天,天运转动,否极泰来,不知怎么一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里,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13)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14)我年届耄耊,前面的路有限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是我成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成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形散而神不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形散”体现在文章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间,“神不散”体现在选材统一在相同的主题之下。 B. 文中第(11)段说“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这里的“悲”是因为作者遭受迫害,“欢”是因为作者在家中得到慰藉与温暖。 C. 作者借二月兰表达情感,这种情感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情感一致,都是慨叹大自然的永恒和人生短暂。
展开余下试题D.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本文很能体现他的语言风格,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蕴含了典雅之美,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风格。 8. 作者回首往事,浮现在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请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 文章以“二月兰”为题,第五段却主要写了亲人和猫,这样安排是否合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顒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 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 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 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 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 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 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正值“不惑之年”,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双双入题,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 B.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直抒胸臆,点出诗人叹息、痛楚的根源是中年疾病缠身以及和挚友的离别。 C. “正梅花、万里雪深”,“梅花”点明时节,“万里雪深”是写彼此的间隔,也是彼此的处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 D.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是说整首词中既有虎啸龙吟般激烈悲壮之情,又有滑滑细流般和缓之感。 15. 辛弃疾词善于运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阁夜》一诗中,杜甫于鼓角之声里,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甲骨文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能认会写的人无疑是;表情包大家也见得多了,但是像甲骨文表情包这么有文化味儿的“古风表情包”,确实很少见。从故宫文创的各种奇思妙想,到甲骨文表情包的爆红,其充满创意的设计带来了高附加值。此外,创意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创新上。把文化传承的话语体系切换到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