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87 2021-04-12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消逝了的山村》基础过关练习
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胖猪。 ① ,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着两桶水往坡上走,柔软的挑担波闪着高上来。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地一声长叫响起:“卖麻花来——”小山村就正式起床了。往上走就没有了路,是一坨一堆的茅草。菅草苫在路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 ②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风,紫荆花的浓郁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就驻足,忍不住就远望。村旁的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一河水就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就知道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片的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歌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引用、夸张 B.比喻、拟人、对偶
C.排比、拟人、夸张 D.排比、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有一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它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60个字以内)
田野上 夏夜 万籁作响 安静
5.对联,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鼠年,请根据所给上联,写出下联。
(1)上联:鼠为生肖首
下联:
(2)上联:花香鸟语山村好
下联:
6.下面是社区发放的防疫宣传材料,请阅读后选取有效信息,向年迈的爷爷奶奶说明预防注意事项。要求:要点明确,表达连贯,语言得体,不超过90个字。
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请另选一位你熟悉的诗人,根据你对其某首诗歌的理解,续写一节诗。
诗是王维空山的新雨
洗去俗世的尘埃与喧哗后
留下的那份禅意
诗是杜甫浣花溪边的那阵秋风
卷走层层茅草后
袒露的那份情怀
8.阅读下面的文字,把语段改为一组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见惯了满月光华,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一涓细流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尽管我们观遍了浩荡沧海。我们识尽了喧嚣红尘,但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的,却是那一片沉稳而清新的寂寥空山。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时,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许俊文《乡村的风》,有删改)
1.( )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文中找出一例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2.( )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片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时,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的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它将在这样一个充满寒冷的浓黑的夜晚里死去吗?在那生命将尽的一刻它能梦到母亲雪白温暖的胸膛吗?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栖居在我家低矮草房里的一群纯洁的鸽子。它们在我和父亲用木柴点燃的温暖的火炉旁欢快地歌唱,它们落在我和父亲的肩头,落在我的小妹妹伸开的小手掌上,没有寒冷和孤独,只有温暖和幸福。父亲打开那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雪白的鸽子熏醉,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而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从墙角抱了一抱干草推开门走进马厩,我看见橘黄的灯光随着他的身影远去,跟着他拐进马棚,那儿隐约传来父亲和那一匹温驯的老马的窃窃私语。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白鸽子睁大滴溜溜的圆眼睛看着像飞花般飘落的雪片,想入非非。
④那是一群冬天里幸福的鸟。栖居在村庄里的鸟都是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里,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节选自黄辉《渐行渐远的村庄》,有删改)
3.( )文章第②③④段写到了乌鸦、鸽子、老马等动物,说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到了除夕夜,村里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孩子们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漂亮。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家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需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我们村这些年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这些人自然成了村里的风景。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长辈们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年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年以后,他也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年的日子了。
(节选自鲁先圣《春节,乡愁弥漫的期待》,有删改)
4.( )最后一段为什么特别写到“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却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
五、微写作。
5.( )请以“路”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少于150字。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我愿做一棵树
李国华
村庄西边那棵大柏树枯了,上了年纪的人说,那是因为这棵古柏树偷听了村里太多太多的故事。
说到这棵古树,记忆的闸门总也关不住,似有凶猛的洪水不停地在撞击。我的家乡下竹中村,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往上推算一下就到了东晋时期,我脑子里时常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他描绘的最佳幸福生活。我多么祈盼那粒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
有树的地方就有绿,绿色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永恒体现。听奶奶说,树,曾经是家乡的骄傲。这个骄傲却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家乡也曾有一番桃源美景。那时,顺着村前的溪水行走三四百步,也有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中间还有梨树和李子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穿过桃林,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村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路,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山的两坡全被松树、杉树、香樟树包裹着。一山连着一山,一峰接着一峰,一沟环着一沟,放眼望去,满坡堆着烟雨,尽是满眼的绿。奶奶讲,不知什么时候老虎也迷恋上了这里的美景。那会儿村里谁家孩子夜晚啼哭,大人们常说:“你再哭,等下老虎来了。”这的确不是吓唬人的,村里的伍叔公就在村后头打死了一只老虎。伍叔公是个拳师,很有招式,七八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伢子很难拢他的身。那天傍晚,伍叔公从后山那片松树林下来,走在半路突然听到一丝异样的声音。凭着自己的功夫,他知道这是一只野兽。伍叔公警觉地回头观望,这一望不打紧,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远处站着一只吊睛白额虎……第二天,政府给他颁了块“打虎英雄”的匾。奶奶说,四乡八镇的高音喇叭那几天连着响个不停,直喊得圈栏里的猪失了眠,捣鼓得村里村外无人不晓得“伍叔公打虎”,那架势,犹似当年武松打虎威镇阳谷县。
很快,伍叔公的故事成了传说。不仅老虎没有了藏身栖息的地方,而且树上的飞鸟也无处做窝了。1958年,村民们疯狂砍树,不管大树小树,见树就砍,全部抛进了炼钢铁的火炉里,全村只有几蔸大古树是幸免者,后来这几棵树成了村里的“风水树”。长在村西的这几蔸大古柏,树腰粗,当时村民想把它们锯掉去炼钢铁,结果锯子没那么长,锯不了。于是,叫黑牛哥拿斧头去砍,斧头下去却把黑牛两手的虎口震裂了,只绷出一小片木屑,树口还往外滴着水。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这树成精了,吓得黑牛甩下斧头一转身,走了。许多年后,我在这棵树下站了很久。我想,树的生命难道只是枝、是叶?人的生命难道只是肉、是血?
展开余下试题
在这场运动中青山已逝,没有了绿,整个村庄曾经拥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连同那些铁炉灰飞烟灭,风光不再。树没了,好比解开了村庄的衣扣,露出了一截干瘪的躯体,多少有些荒凉。没有了树,鸟的巢也空了。也许,空巢注定是飞鸟的宿命,还有村庄的宿命。几声鸦鸣,更把夜色染沉,奶奶说村庄里所有的鸟都瘦了。鸟看不见自己的心事,只因为它飞在空中。没有落脚歇息的地方,风去了哪儿呢?
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植树造林,到了1983年,村里的荒山又披上了绿装。这时村里的田分了,山林也分了,牛羊和农具也分了,能变现的事都让村民兴奋。穷怕了的村民,再次失去理智,又一次疯狂,疯狂砍树,一夜之间树一棵一棵轰然倒下。山空了,村子空了,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砍下了树,种下了风,收获了暴风雨。那一年村里的大人吃了亏,就是小孩没有吃亏。老天爷说,小孩子还不懂事,大人怎么就糊涂了呢?值得庆幸的是,村西那几棵“风水树”再一次逃过一劫。
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村边四周的山依然杂草丛生,零星点点地站着几棵树,多少让人揪心。今天,当我听到村西那棵古柏树枯了时,心里极为难过,我知道它的心思。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大柏树枯了”开头,以“古柏树枯了”结尾,首尾照应,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文章第三段借奶奶之口详细描述了家乡的环境和相关传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热爱。
C.文章第四段叙述村里人砍古柏树时发生的一些怪事,渲染了恐怖的氛围,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D.文章恰当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2.(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3.( )文章以“树没了,我愿是一棵树……”结尾,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从情感、结构、主题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基础过关练
1.B “牛在犹豫着”是拟人,“似流行歌星的长发”是比喻,“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是对偶。
2.答案 ①原文的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主语一致,更具连贯性;③原文先写小河在近处弯弯曲曲的情景,再写远处的情景,具有层次感。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要侧重分析原文好在什么地方,可以从句子长短、表意连贯、写景角度等方面入手。
3.答案 ①树其实稀疏着 ②不知道还是否原样
解析 ①处,根据后面的“只是树冠牵连”可知,此处应填写“树”并未相连的意思,或用“稀疏”,或用“疏落”。②处,根据前文“那里有我的老朋友,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可知,此处应填写与“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了”类似的内容。
4.答案 (示例)夏夜的田野上,星光满天,万籁作响,一种奇妙的安静如潮水般涌来;黑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抚摸着我,安慰着我。
解析 要注意夏夜宁静氛围的创设,要运用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表达要流畅。
5.答案 (示例)(1)春乃岁时先 (2)雨顺风调鼠岁丰
解析 (1)从结构角度来讲,上联为主谓宾式,陈述主语“鼠”怎么样,宾语为复杂的偏正结构;从意蕴角度来讲,上联强调“鼠”在“生肖”里的位置是“首”,“首”是“第一”的意思。所以,组织答案时,从结构和意蕴两个角度入手,遵循上述两个特点即可。
(2)从结构角度来讲,上联为四字短语“花香鸟语”加一个主谓短语,陈述对象“山村”怎么样;从情感角度来讲,上联以歌咏赞美为基调。所以,组织答案时,从结构和情感两个角度入手,遵循上述两个特点即可。
6.答案 (示例)爷爷奶奶,最近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得很厉害,千万不要出门;在家常开窗通风,多在屋里活动活动,早睡早起;勤洗手洗脸,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挡一下;要是哪里不舒服赶紧告诉我们。(“不出门”“提高免疫力”“讲卫生”“就医”为关键信息)
解析 说话的对象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所以要用明白易懂的口语;“说明预防注意事项”是主要内容,所以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明白即可。注意要从“预防指南”中提取有效信息。
7.答案 (示例1)诗是李白桃花潭边的离别/在历经繁华后/咂摸出的那份情义
(示例2)诗是苏轼赤壁下的巨浪/在淘尽千古风流后/沉淀的那份感喟
(示例3)诗是陶潜东篱下的秋菊/在繁花尽凋后/绽放的那份悠然
解析 仿写句子时,形式上,要符合“诗是……/……后/……”的特点;内容上,要符合所选诗人的风格,要恰当化用诗人的诗文名句,注意要符合意境情调。
8.答案 (示例)见惯了满月光华,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一个基准句。比如,把语段的第一句当作基准句,这个句子有三个分句,句式为“……,那……,让……”。然后将语段中其他两个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进行改写。第二句可改写为“观遍了浩荡沧海,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第三句可改写为“识尽了喧嚣红尘,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意”。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示例)“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轻柔的特点,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写出了我对乡村的风的喜爱之情。
解析 赏析句子时,首先要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指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接着分析该修辞手法所展现的事物的特点,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示例所选句子中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写出了风的轻柔以及“我”对乡村的风的喜爱。
2.答案 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俭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和谐与优美。
解析 概括景物特点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雨”“鸡鸣一两家”“竹溪”“板桥”等都是关键内容。“雨”说明细雨蒙蒙;“鸡鸣”是以动衬静,说明环境幽静;“竹溪”“板桥”等说明了景物的优美。根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即可。
3.答案 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动物在村庄温暖、安详、幸福的生活,更形象深入地表现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和怀念。
解析 首先要明白作者在写这些动物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动物在乡村的生活非常舒适、惬意;再联系第①段中的内容可知“我”在思乡。由此理出答题思路:借动物引出乡村生活的特点,进而抒发强烈的思乡之情。
4.答案 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乡村年味的浓烈、热闹、吸引人,乡村过年时的那份热闹十分具有感染力,连出生在城里的孩子都向往乡村的年,喜爱乡村的年。
解析 写“我的孩子”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说明乡村的年的某些特点吸引了“我的孩子”。以此作为答题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
5.写作指导 要以“路”为重点描写对象,要赋予“路”这一意象一定的象征意义。写作时,或描摹“路”的特点,或赞美“路”的品质,或向往“路”的尽头,等等。
三年模拟练
1.C “渲染了恐怖的氛围”说法不当,应是“表明了古柏树的神圣”。
2.答案 ①桃花源里的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桃花源的环境优美,令人向往。②作者希望故乡的人们都能过上桃花源里一般的生活,甚至生活得更好。
解析 解答本题,要联系“桃花源”的意义进行分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向往,“我”想让桃花源的种子在故乡的泥土里长成参天大树,说明“我”也想让故乡的人过上桃花源中那样的生活。
3.答案 ①在情感上,树作为家乡曾经的骄傲,在两次疯狂的砍伐中逝去,令人痛心。②在结构上,照应标题;省略号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韵味十足。③在主题上,提醒人们要尽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留住青山绿水;彰显作品的主题,发人深思。(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题干指出了答题的方向。从情感的角度看,“树没了”说明作者的心里极为难过;从结构的角度看,这是结尾句,很明显和标题相照应,而且省略号的运用让人回味无穷;从主题的角度看,可以从“树没了”、人难过入手,说明要保护环境,要留住绿色。
上一篇:
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消逝了的山村》同步作业
下一篇:
2021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基础过关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