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44 2021-04-13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新蔡一高2020-2021学年下期高一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曹禺传(节选)
田本相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手稿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就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也接触过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孤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有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曹禺在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部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这些人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压抑的愤懑情绪在他的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加剧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写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曹禺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是他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被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作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他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被他天才般地感受到了,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是情感的汹涌的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不论曹禺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都是他在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浏览完整试题
1.(3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帮助“外界”揭开蒙在曹禺及《雷雨》上的神秘面纱。
B.曹禺愤怒一些“魔鬼”,同情一些“不幸者”,这些情绪推动他要发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C.《《雷雨)序》道出《雷雨》创作的真相,那就是曹禺天才般地感受到了创作的精髓和创作的规律。
D.蘩漪这个形象深厚丰满,性格特异,故作者说“像蘩漪这样的典型,应当是属于曹禺的”。
2.(3分)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直接引用曹禺的手稿和序言,表现了天才的曹禺和天才的作品《雷雨》的创作过程,使得文章更真实可感。叙述中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曹禺。
B.曹禺演话剧,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中外好戏;个人的敏感和生活境遇,创作经验;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这些是曹禺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C.“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说明曹禺仅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并不想表现大的社会主题。
D.文章是《曹禺传》的选段,选取了曹禺创作《雷雨》的过程这一横断面,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作为作家的曹禺创作的艰辛和经历的精神上的迷茫。
3.(3分)曹禺创作《雷雨》历经大约5年的“痛苦折磨”。请用摘要原文,编写要点提纲的方式列出他在这段时间内的情感历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学有吟诵,其他国家没有。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组成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停顿,中国吟诵也是这样。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诗发展出七言诗。
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绝”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
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是就作者还是就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调子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
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吟诵”,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适得其反。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4.(4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吟诵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而默读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
B.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诗人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熟于吟诵后,诗人的诗会随着声音自己“跑”出来。
C.中国古文明没有中断过,是因为文字不同。我们的象形文字是单音独体,表意较为稳定;当时代、语音等条件发生变化,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
D.吟诵较为自由与灵活。比如吟诵《关雎》,读者可以因时间、心境的不同,自我调控吟诵的快慢,但是吟诵音调的高低要一致。
5.(4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两段先阐述吟诵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接着对吟诵的概念、目的、基础做了具体的论述。
B.三、四两段分别阐述了中国诗歌便于吟诵与象形文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吟诵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
C.五、六两段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吟诵及其传承做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吟诵重在传达个体的感受,吟诵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
D.文章围绕“吟诵”,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6.(4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吟诵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有利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读诵的节奏平仄。
B.中国象形文字的每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语言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停顿,中国吟诵也是如此。
C.吟诵不是按照一个调子唱,它不死板。它可以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
D.中国诗歌的吟诵看似很简单,其实富有变化,很微妙,我们不能轻视它。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对于这一工作,我们既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7.(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8.(6分)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9.(6分)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时为太子洗马,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黯为人性据,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已者善待之,不合已者不能忍见。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公卿皆为黯惧。后黯坐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七岁而卒。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C.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D.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展开余下试题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为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出行时为先导,亦作“先马”。
B.崩,原指山陵坍塌,后特指皇帝之死。《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C.河内,汉代名郡,位于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一带。因位于黄河凹处北岸以东,且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其思想体系强调修行、仁义、经世、致用四大主题。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持节出使,敢于自作主张。他出使东越,行至吴境便折返而归。出使河内,路过河南,凭所持符节,打开官家粮仓赈济河南贫民。
B.汲黯直言敢谏,不得久留朝堂。他敢于向皇上直言劝谏,甚至指责皇帝表面施行仁义而内心欲望繁多,以至于被外放担任东海郡太守。
C.汲黯性格傲慢,待人不循常礼。他与人相处十分傲慢,不讲礼数。甚至在面见丞相田蚡、大将军卫青时,仅向他们拱手作揖,不行跪拜之礼。
D.汲黯推崇黄老,主张无为而治。他崇尚黄老学说,喜好清静无为。治理郡务,只是督查关键,不苛求细枝末节,政绩显著,百姓称赞。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2)上默然,公卿皆为黯惧。后黯坐法,会赦免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格律十分工整,通首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仗,比如“猿啸”对“鸟飞”,还句中自对,比如上句“天高”对“风急”,下句“沙白”对“渚清”,读来极富节奏感。
B.颔联典型地捕捉了夔州秋江的景物,诗句意境旷远。诗人仰望弥茫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俯仰间融入个人情感,而不着痕迹。
C.首联中的“哀”字为诗人营造的画面增添了哀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颈联的“悲秋”则是全诗的诗眼,藉此将诗人心境的沉痛表露无遗,读来倍感哀怨迷惘。
D.《登高》前两联采用描写的笔法,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后两联采用叙述的笔法,以述说为主,但述中有情。全诗情与景交融相洽而诗意愈深,有无限悲凉之意。
15.(6分)前人评《登高》诗颈联“片言明百意”,“百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1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着其独特的异彩之处。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在河南省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刻画符号,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5世纪就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而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传承关系十分密切。同时根据文献记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并长期被使用;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而埃及的象形文宇,由于绝迹较早,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短视频是互联网行业的又一个风口。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取用户的关注和转发,不惜____________,以声光电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感官刺激,传播及时行乐、违反秩序、离析传统等非主流观念,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人认为,这样的视频,看一看、笑一笑就过去了,应该无伤大雅。其实不然,( ),如果任由负能量蔓延,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扰乱思想的严重后果。实际上,这些“非主流”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增加。有人效仿“恶搞”视频,将透明胶带横在门前绊倒他人,用整蛊小道具惊吓孩子。类似事件_______________,使得逾越底线的娱乐陷入伤己伤人的境地。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而且短视频主要目标用户正是“80后”“90后”,青年对之产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短视频作品泥沙俱下,____________,如果不加甄别、丧失警惕,就可能在一次“短暂的视觉冲击中”,让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受到无形冲击,甚至在跟风模仿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19.(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另辟蹊径 耸人听闻 数见不鲜 良莠不齐
B.剑走偏锋 混淆视听 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C.另辟蹊径 混淆视听 数见不鲜 参差不齐
D.剑走偏锋 耸人听闻 层出不穷 良莠不齐
20.(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必定带来不良影响
B.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扩散与点赞,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
C.对消极内容不经意间的点赞与扩散,难免带来不良影响
D.无意间对消极内容进行点赞与扩散,带来的影响可好可坏
21.(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B.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多元的心态、更开放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C.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而言不会是“无感”的。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建立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风潮不会是“无感”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一篇:
山西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驻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