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3  2021-04-1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
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
2020-2021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统一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 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 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 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 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B.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仁不让
C.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D. 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 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B. 元杂剧剧本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C.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纺徨》和《故事新编》,《孔乙已》和《祝福》都选自《彷徨》。
D.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的主人公是桑地亚哥;《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
5.下列加划线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 姬(jī)        鲰生(zōu)      以 飨士卒(xiǎng)  按剑而 跽( jì)
B. 樊 哙(kuài)    卮酒(zhī)        瞋目视之(chēn)  目 眦尽裂(cĭ)
C. 玉 玦(jué)    参 乘(chèng)   切而 啖之(dàn)   不胜 杯杓(bēi)
D. 刀 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 骑(qí )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贰于楚(从属二主)                  晋 军函陵(驻军)
B. 越国以 鄙远(把……当作边邑)        亡郑以 陪邻(增加)
C. 朝 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又欲 肆其西封(扩张)
D. 若不 阙秦(侵损)                   以乱 易整(改变)
7.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长 于臣     曹无伤使人言 于项羽曰


浏览完整试题B. 谁为大王 为此计者      若属皆且 为所虏
C. 沛公 军霸上      为击破沛公 军
D. 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       行李 之往来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失其所与,不知 B. 不阙秦,将焉取之
C. 秦伯说,与郑人盟。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9.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小姐,端庄善良,富有才华,却命运坎坷。她们的名字深寓着作者“原应叹息”的叹惋。
B. 香菱原名英莲,生就眉心一点胭脂,后被卖入薛家,她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灵巧好学,然而却历经劫难,命途多舛,真是“应怜”。
C. 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也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留,但是读者透过表象依旧能解其中味。
D. 小人物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例如: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嫁与贾雨村。人物命运一目了然。
10.下列各项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午后,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于是宝玉要了锁看。
B. 在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的过程中,王熙凤果敢决断,赏罚分明,有条不紊,行事大方,她的管理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发挥才智、树立威权的开始。
C. 妙玉爱洁。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注: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
D. 贾府浩繁的省亲园林建造工程终于完工。元宵之日,元春归宁省亲,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最后正式赐名为“大观园”。大观园楼阁中,贾元春极爱怡红院和蘅芜苑,次爱潇湘馆和浣葛山庄/稻香村。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了春天。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C.诗中的“细叶”之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12、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B.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C.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D.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1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展开余下试题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踦:依靠。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①进乎技矣 ②依乎天理
B.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①吾见其难为 ②怵然为戒,视为止
D.①方今之时 ②臣之刀十九年矣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18、《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 ______ , ______ ”。
19、曾晳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20、王熙凤的出场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怎样看待凤姐与黛玉见面时赞美黛玉的那番话?如何理解“忙转悲为喜”的“忙”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黛玉回答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七、23、把下列一组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其中语文科目有两点主要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增加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这种变化更注重“全面考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对于这些变化,广大师生有赞赏,有质疑,有困惑……
请根据材料,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这次高考语文科目的某一点调整及其意义阐述你的认知和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B;C;b
4【答案】A
5、A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A项解析:“和”错,原文是“即”。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存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致命陷进,准确审题、明晰答题方向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6、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错,原文是“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步骤是:从题干要求出发,确定信息区间。首先是审读题干,题干是方向,是“命令”,题干规定答题的范围。其次,要依据题干找准信息区间,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
7\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B项“流传下来的诗篇”错,原文是“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需建立在对原文的理解和文意的把握上。在具体考查时,命题者常设置一些陷阱干扰项,而无中生有就是命题常设置的干扰项之一。无中生有,就是文章中本无此意,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这就要求解答者要细心。一是读题要细心,二是回读原文进行比对要细心


展开余下试题(8)B.见:我。译为:你既然这样记着我。
(9)C.上对下,晚辈对长辈。
(10)C.“既陈述了新婚燕尔的幸福”错,没有新婚燕尔。
(11)为,被;遣,遣回;自誓,自己发誓;自缢,上吊。译为: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被仲卿母亲休了,自己发誓不嫁人。家里逼迫她,就投水死了。仲卿听说这件事,就在庭院中的树上吊。
12、BD
【解析】(1)B.这两句前有还自叹,表明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现自己身体多病,加上被罢免官职,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D.“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要像苏轼那样胸怀壮志,入蜀建一番功业”错误,应是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面对人生困境要有乐观旷达的心态。
(2)本句注释部分可知,这里运用的是典故的手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中的前一句“东北看惊诸葛表”运用《出师表》典故,表现出希望如同诸葛亮一般能耨让敌人闻风丧胆,寄托出作者不忘收复失地、重回家园的爱国之情;“西南更草相如檄”运用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的典故,写出希望如司马相如一般,能够很好安抚百姓,治理家国。
(2)①东北看惊诸葛表,运用了诸葛亮给刘禅上《出师表》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期待好友李正之能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让东北方面的敌人闻风丧胆,同时寄托了作者不忘抗金,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②“西南更草相如檄”则运用司马相如写《喻巴蜀檄》的典故,希望友人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安抚百姓,治理后方。
译文:
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
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赏析: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轩以“凭陵上司,缔结同类”的罪名,罢居上饶已经将近三年了。所以词中处处把李之入任,与己之罢闲,双双对照写来,一喜一忧,缠绵悱恻,寄意遥深,感人心肺。
    起两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点出李之入蜀与己之送行,双双入题,显得情亲意挚,依依难舍。“登天”虽借用李白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却暗含此行之艰难;虽是王命,何尝又不是小人的挟嫌排挤,有如远谪?所以他这阕词写的极其沉郁,这开头无异已定下了全词的基调。“一杯”,何其简慢;看似淡语,然而却是至情的无间;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没有华筵歌妓,也没有清客的捧场;只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对,则这“一杯”二字,不仅写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写尽了世态之薄。笔墨之力量如此,则这“一杯”也就不少了。
“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汉武帝时,派使者衣绣衣巡视天下,操有生杀之大权,称为绣衣直指。李正之提点刑狱公事,也负有司法和监察的任务,所以稼轩也借以称他为“绣衣使者”。
    三、四句:“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点出“中年”,是时稼轩45岁,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为的时候。然而“多病”,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况“多病”。稼轩正当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内忧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还自叹”三字领起下面两种难堪:已是自己闲置生愁,怎当堪用的同志又遭远调,离开了中央,这一来抗战派淘汰将尽矣。所以这种离别,不止友情,更关系国家的命运,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两句,按词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对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关于蜀的故事。切题已难,而寓意得妙更难。他却举重若轻,正是有一肚子的学问。“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正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着一“惊”字,有三层意思:惊山河之破碎;惊投降派的阻挠;以至惭愧得都怕(惊)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让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唐蒙使路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这里着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师东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强迫到西南去镇压人民。恨上加恨,这个“更”字把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那种对敌和,对己狠的心态暴露无遗。下字非常生动而有力。
     七、八两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正是双方的小结。自己废置无聊,而李又任非其所。而“把功名收拾付君侯”的,是因为他毕竟还是有土有责的,和稼轩自己只能耕种以自适的“稼轩居士”不同,终究还是可以期望以“功名”的。然而稼轩之所以期望于李的功名,不是铁马金戈,不是临刑的鬼头刀,而是如椽之笔!因为李正之是提刑,他那红笔一勾,是要人命的,虽不能法外开恩,也要慎之又慎。所谓“况钟之笔,三起三落”。在这六年前,稼轩也曾有过“按察之权”,而他当时却向皇帝上过《论盗贼札子》,他就曾非常精辟地说过剿“贼”之害。他说:“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扫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臣不胜忧国之心,实有私忧过计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用笔,即亦“无恃其有平盗之兵”。能如此,那于国于民也就算是功名了。言来令人欲泪。
    过拍起首四句:“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儿女泪”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末二句:“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之意。“能”,这里读去声,宁可的意思。这里是说:与其有作儿女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吧?以此换头,过度到下阕,一荡上阕愁闷的情绪。用“要新诗准备”贯串“庐山色”、“赤壁浪”、“铜堤月”。不过这看似闲情逸趣,何等潇洒。其实这正是上阕的“表”与“檄”的内含。下阕怜南,也正是上阕的思北。“荆楚路”这一带是没有被敌人占领的,如此美景,宜爱宜惜。爱,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护它。特别作为北方的游子,当提到这些南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第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