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28 2021-04-13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8]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是贵族等级的标志;同时,礼又是乡里社会的规范,为人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尊礼行礼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乃至生存原则。上至国家典章制度,中到社会礼俗和民间风尚,下及家庭伦理和行为规范,无不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儒家礼制的种种影响,留存着道德的烙印,讲求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可以说,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家的最大贡献在为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因为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仰仰”的外在形式,而且更加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此即《礼记•郊特牲》所说的“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中华传统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我们看来,讲究礼仪、讲求礼义即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内在特质之一。尽管作为制度规范的传统礼制已经解体,但作为精神追求的礼义却不会随之泯灭,它以礼仪、礼俗等形式顽强地存活在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之中。
我们看到,在当下社会生活中,面对日趋丰富的生活样式和更加多元的价值取向,从漫长的历史中走来的传统礼仪及其礼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礼仪和礼义的精神追求却从未停息,也不会停息。
如果放宽视野,即可看到世界上各个民族共同体都有对礼仪、礼节、礼俗的追求和向往。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延续需要一定的秩序来维持,而这些秩序的形成和维系除了依赖硬性的法律条文外,在更多的场合则是要靠软性的伦理道德来维系。在实际生活中,通常表现为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和准则。所以在多数场合中,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往往不是从奖惩角度,而是从动机、德性、良知角度来考虑自己行为正当性的。价值观念的外化主要体现在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和如何对待自然界这三个向度上。正如龙应台在《文化是什么》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荀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而“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在这个意义上,礼体现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也就是中华传统礼制中一以贯之的“敬”。这种“敬”,经过耳濡目染和代代相传,成为人们对心中理想的守望和期盼,发挥着抚平内心躁动,增加社会和谐和提升人类文明程度的功效。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共同体都有自己的礼俗和礼仪,并且在礼俗和礼仪的背后,都有一套价值观的支撑。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摘编自汤勤福、葛金芳《中华传统礼制内在价值及其现代转换》)
材料二:
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孕育出发达的文明,物质的富足给予人们充实精神层面的条件。礼仪的出现和发展程度与一个国家的兴盛息息相关。传承古代礼仪中的精髓,对内有助于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对外则展现了中国的国家风范,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当代,礼仪的价值更多的是作用于当代社会文明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当今社会,需要有优秀的古代礼仪和文化来平静和安抚一些人浮躁的内心,提高对礼仪的敬畏之心,防止社会价值观在日渐富足的物质生活中变质。社会可以继续前进发展,但是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不能抛弃,不能因走得太远而忘记古人在为人处世、为政治国等方面为我们留下的优秀遗产。对古代礼仪精髓的传承可以使我们国家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依然保持自己在文化上的深厚底蕴和特色。中国正在致力于对外开放,置身于全球化潮流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创办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遗工作等,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面向世界。中国作为东亚文化的中心,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其礼仪、文化有独特的魅力,对世界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也将因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继续为世界瞩目。这些在中国对外交往中,能够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同时,也将为中国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
浏览完整试题
在古代礼仪的取用上,我们需要结合现代价值观,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继承古代礼仪中符合现代价值体系的内容。全盘否定或者肯定都是不可取的,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摘编自郗悦《对中国古代礼仪的当代价值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礼谈起,由古及今,由中及外,对于礼的阐述逐步扩展,最后归结到“敬”这一礼的核心观念上。
B.《礼记•郊特牲》中的“礼之所尊,尊其义也”,说明古人对礼已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超出了“威仪仰仰”的外在形式。
C.材料一在分析世界上各个民族为什么对礼都有追求和向往时,能够把礼仪、礼俗的外在形式和其内在的价值观结合起来谈。
D.材料一引用龙应台的话证明人的价值观念外化的三个向度,龙应台的话同样也可以用来证明“礼”也是社会的一种内在需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思想对稳定社会秩序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体现其思想的礼制也在国家典章制度、社会礼俗等方面产生着种种影响。
B.道德重在实践,行礼可以律己,律己可以提道德修养,提高道德修养可以塑造更高的人格,以至成为道德高尚之人。
C.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一样,在表现不同的礼仪、礼俗的外在形式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在的价值追求。
D.我们今天对传统礼仪的继承,既要符合我国当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也要考虑国人走出国门所产生的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3.下列材料不能用来证明“礼仪、礼俗等形式顽强地存活在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之中”的一项是(3分)
A.共青团中央印发《全国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规范》,通过规范的18岁成人仪式教育来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B.人们在写信时常用尊称,如给老师写信,在称呼下可加“老师”“先生”“座右”,给父母长辈写信,在称呼之下可加“膝下”“尊前”等。
C.家谱与国史、方志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在网络上有在线修谱、保存分享、家庭联系等网络服务,使家谱更方便记录与传承。
D.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少先队员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中学生要见义勇为,勇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劝阻。
4.应怎样看待礼仪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请简要分析。(4分)
5.继承优秀的传统礼仪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你可曾走过乌蒙 戈舟
人已在高原,心神却仍有些平原属性的恍惚。來程倒也顺利,清晨六点出门,航班落地昆明,转机,中午便到了昭通。
接机的朋友问:第一次来昭通吗?答:来过的,去年还来过。话说出口,心却是虚的。因为心里很难确凿地唤醒记忆,一切只仿佛似曾相识。在这空前的庚子年里,意识恍如都慢了一拍。
晚餐时,从昆明赶来的性能与潘灵到了。性能是多年的朋友了,说及后面几日的行程,他问我:上次来,去大山包了吗?是啊?去过了吗?我只能如实作答:好像我也记不得了。性能笑,说:去的地方多了,记忆就不那么好了。他总是这般宽厚,如果我真的这般健忘,便是对“边疆”的不敬了。可是我知道自己没有这般轻慢,于是,恍惚着,又多了些自责与懊丧。
我感到有些轻微的头痛。昭通海拔1920米。高吗?不算很高。低吗?也不算很低了。只能将自己的状态推诿给“高原反应”了。这很轻易,当然也有些草率,是“中央”腹地来人廉价的托词。
晚上躺在床上补课,资料上说:古往今来,对昭通最为传神与精准的文学性描述,出自伟人的那两句著名的诗——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不期然,心里竟将性能的那句问询置换成了这样的句子——你可曾走过乌蒙?
你可曾走过乌蒙?
像是一句天问。
接下来的日子,就在这句时时想起的天问之中,行走在高原吧,用脚,用眼睛和鼻子,用身心,去寻一个答案。
“边疆”的天空与山峦,这几日多被阴云和雨水笼罩,却全无“中央”腹地同样天气条件下的浑与昏,即便是阴云,也是透亮的阴云,雨水清亮,将灰色的高原洗得接近纯粹的灰色。靖安镇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国最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西魁梁子马铃薯种植基地——竟真的在山坡上写下了“洋芋帝国”这四个大字;海升苹果庄园——原来,中国的版图上不仅仅只有洛川苹果,静宁苹果;龙氏家祠,姜亮夫故居,彝族六组分支广场——乌蒙之地,遍布着的,是千年的民族史,是百年的风云激荡与文脉绵长。
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全然却都是新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经验与一知半解的知识,都在高原的行走中,被证伪,被修正,被廓清,让你重新承认自己的无知与轻浮,并重建起对于大地的理解——它曾经发生过什么,它正在发生着什么,它是如何地卓越。那作为背景的疫情,在大地的事实面前,成了涛走云飞的一个片段,而山河恒在,天地从来不缺乏从容的生气。
你可曾走过乌蒙?这句天问般的质询,在这样行走的日子里,便别具象征与启示的意义了。它对应着的,就是你的昏聩与恍惚,它是一个来自高原与边疆的垂问,同时,高标独具,也成为了一个方案。当世界身陷泥泞,当人身陷逼仄与狭隘的时刻,它足以成为一条让你去投奔的可靠的道路。这是地理意义上的道路,也是内心鞭策与召唤的道路。
展开余下试题
乌蒙磅礴走泥丸。中国红军85年前就是这样前行的。
行程即将结束时,终于登上了大山包。于此,我也终于能够肯定地答复性能了:没有,我没有来过,非但上一次没有来过,上辈子一定都不曾来过。如此气象万千的所在,纵使我万般迟钝,领略过,也绝难遗忘。这是壁立千仞的山之所在,这是烟蒸雾绕的云之所在。它的瞬息万变,令我这久居“中央”腹地的人世界观都会随之动摇。经验里,自然几乎就是恒定的代名词,江河易色,从来都是一个跨度需要千百年的想象,但在这乌蒙山脉的大山包之上,前一刻雾霭缭绕,下一刻你便可以期待云开雾散,宛如换了人间。方生方灭,正是天地磅礴的伟力。
“深沉、邃密、博雅,刚健、笃实、光辉。”这是前日瞻仰姜亮夫先生故居时所见的一副对联。此时,我亦只能以这十二个字,来辨认眼中的世界。
——你可曾走过乌蒙?
(节选自《美文》2020年第9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昭通称作“边疆”,自称“中央”腹地来人,既是对昭通地理位置的客观表达,也带有来自中原腹地的高傲和强烈的优越感。
B.在高原行走,作者感觉“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却都是新的”,看似矛盾,实则表达出自己对此了解之浅,以及对天地山河的崇敬。
C.走过乌蒙,作者得到一个“方案”,即当世界面临困难、人生走入困境的时候,可以从乌蒙之地得到启示,那些困难和困境只是一个片段。
D.在作者的经验里,自然几乎是恒定的代名词,江河易色需要丰富的想象,但在乌蒙,自然却方生方灭,因为这里的天地具有磅礴的伟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用设问的方式,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好奇心,同时让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引发读者思考。
B.作者将高原所见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一一加以介绍,并用简练的笔墨表达观感,是为了表现乌蒙之地是清新透亮和纯粹明亮的。
C.结尾引用一副对联,不仅增添了文采,而且也是在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对“走过乌蒙”之后的感受进行总结,让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
D.开头第一句话看似多余与突兀,但读完全文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心神有些平原属性的“恍惚”之中开始走向明确和肯定的。
8.作者两次提到伟人的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有何用意?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9.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你可曾走过乌蒙”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汪惟正字公理,幼颖悟,藏书二万卷,喜从文士议古今治乱,尤喜谈兵,时出游猎,则勒从骑为攻守状。父卒于军,皇侄寿王俾权袭父爵,守青居山。世祖即位,遂真授焉。中统二年,入朝,赐甲胄、宝鞍。三年,诏还巩昌。至元七年,宋人修合州,诏立武胜军以拒之。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宋人知有备,不敢近。会丞相伯颜克襄阳,议取宋,惟正奏曰:“蜀未下者,数城耳,宜并力攻余杭。本根既拔,此将焉往!愿以本兵由嘉陵下夔峡,与伯颜会钱塘。”帝优诏答曰:“四川事重,舍卿谁托!异日蜀平,功岂伯颜下邪!”未几,两川枢密院合兵围重庆,命益兵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统制。十四年冬,皇子安西王北伐,而藩王土鲁叛于六盘,王相府命别速带领兵进讨,惟正为副。别速带不习兵,师行无纪,惟正为正部曲,肃行阵,严斥候,凡军政一倚重焉。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土鲁先据西山,惟正分安西兵为左右翼,巩兵独居中,去土鲁一里许,皆下马,手弓。土鲁遣百骑突陈,惟正令引满毋发,将及,又命曰:“视必中而发。”于是矢下如雨,突骑中者三之一,余尽驰还,土鲁军遂走。安西王至,惟正迎谒,王历称其功。明日,大燕,赏以金尊杯、貂裘。王妃赐其母珠络帽衣,且曰:“吾皇家儿妇也,为汝母制衣,汝母真福人也。”诏惟正入朝,世祖推玉食食之,赐白金五千两、锦衣一袭,授金吾卫上将军、开成路宣慰使。十七年,迁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左丞,行秦蜀中书省事,赐玉带。蜀土荐罹兵革,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避匿。惟正留意抚循,人便安之。二十年,进阶资德大夫。二十二年,改授陕西行中书省左丞。入觐上都,得腹疾,还至华州,卒,年四十四。谥贞肃。
(节选自《元史•汪惟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B.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C.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D.惟正临嘉陵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栅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转走/照百步外/以防不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枢密院,古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行政机构,唐始设枢密使,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
B.王妃,东汉以后诸侯国国王正妻称为王妃,“后”成为皇帝正妻的专称。文中指的是安西王妻子。
C.行中书省,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设在诸路重要都会,以分管各地区。
D.入觐,指诸侯于秋季入朝进见天子,也可以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文中指的是后一种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正聪明过人,喜谈治乱。有时出游打猎,就部署跟从的士兵摆出攻守的阵势。父亲去世后,他临时承袭父亲的爵位,守青居山。
B.惟正深受宠爱,屡受封赏。世祖授予他正式爵位,后入朝,赐甲胄、宝鞍、金尊杯、貂裘、白金、锦衣、玉带等,死后封谥号贞肃。
C.惟正有勇有谋,战功卓著。丞相伯颜攻克襄阳,准备取宋,惟正上奏建议合力攻打杭州,后来惟正攻下洪崖门,俘获宋将何统制。
D.惟正带兵有方,治民有道。讨伐土鲁时,他整治军队,所有军政都倚重他;当蜀地百姓受到战乱之苦时,他安抚慰问,百姓才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进次平凉,简巩兵锐者八十人与俱,至六盘。
(2)蜀土荐罹兵革,民无完居,一闻马嘶,辄奔窜避匿。
14在平定藩王土鲁叛乱过程中,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画竹绢扇面
梁宗范
团团纨扇阿谁绷,露出琅玕三两茎。
密叶旋从人意长,劲枝全藉笔毫生。
翠筠不动风常在,直节无根色自荣。
只恐半天雷雨夜,化龙应向手中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作者用“琅玕”“翠筠”代称竹,表达了对竹的喜爱之情。
B.诗人用“密叶”“劲枝”“直节”写出了纨扇上所画竹子清雅脱俗、顶天立地的特点。
C.颈联中“翠筠不动”“直节无根”是画境,“风常在”“色自荣”是真景,两者相融相生。
D.尾联的意思是只怕在雷雨夜,手中扇上画的竹化成龙飞向半空,写出了画中竹栩栩如生之态。
16.诗歌后三联中,作者是怎样赞赏作画者高超技艺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赏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上阙描写赤壁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而过渡到下阙追怀古代英雄豪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____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想“___________”的壮举,只落得“______________”的哀愁,语重心长的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生之旅,如箭之飞翔,然而只是“如”,并不是“等于”;箭出弓后,确实难以添加进力,而人是能发挥“主体性”之箭,在中途,是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增加力度,把靶子瞄得更准的。更何况,你这箭,并非在真空中飞,也不是在静态的气体中飞,你是在社会的复杂气流里飞,这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不是一支“无心箭”,而是一支“有心箭”,那么,你就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气流,也就是社会所提供的机遇,( )。飞动的箭,是美的;处在弓与靶正中间的飞箭,尤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且对靶子的瞄准,也更精确,使自己的飞动更加有劲
B.使自己对靶子的瞄准,也更精确,并且飞动也更加有劲
C.使自己的飞动更加有劲,并且对靶子的瞄准,也更精确
D.并且使自己的飞动更加有劲,对靶子的瞄准,也更精确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也许唯有摄影艺术与不断流逝着的时间有着粘连难分的情分。一张照片既已拍成,那它基本上就获得了一种把“彼时”凝固的不可更改的历史性,你可以在同一地点再拍一次,① ,因为“不同时”了!每一张照片,无论艺术的还是非艺术的,都永远承载着时间的精魂,离那拍摄的瞬间越远,那照片上传递出的历史沧桑感变越浓酽。一幅历史上的名画永是名画,一幅历史上的拙画永是拙画,但是一幅艺术摄影和一幅非艺术摄影,在经久流传后,② ,可能会接近消弭。摄影艺术无莎士比亚,无曹雪芹,不用像剧作家、小说家那样,③ ,也就不会有那种难以逾越的压抑感。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三个句子概括摄影艺术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科幻电影攀登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满足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片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是富有中国气质的独特创新,是对好菜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该片上映之后,广受国内外观众好评。
②《封神传奇》集齐了观众能想到的一切电影元素,中式神话、西方魔幻、喜剧、爱情、动作、怪兽、惊悚、鬼畜等。该片的技术值得肯定,但该片只是被当作了一场资本捞钱的游戏,丝毫未顾及史实和文化感,从而显得不伦不类。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2.9分。
结合材料反映出的现象和问题,请写一篇“ 告……书” 致有关单位或人员,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次月考答案
1.D(A项,对文意理解有误。材料一的最后归结点并不是“敬”而是礼的内在价值;同时从原文中看,“敬”只是礼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体现,而不是礼的“核心观念”。B项,从原文中看,礼既有外在的礼仪形式,又有内在的价值观念,说“超出了威仪仰仰的外在形式”,就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说法欠妥。C项,从原文最后一段看,作者在分析世界上各个民族为什么对礼都有追求和向往时,是从礼的社会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并没有“把外在形式和其蕴含结合起来”的相关论述。)
2.B(B项,“以至成为道德高尚之人”说法过于绝对,提高道德修养虽然可以塑造更高的人格,但不一定就会产生“成为道德高尚之人”的结果。)
3.C(家谱属于中华礼仪、礼俗的范畴,但它不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之中”。)
4.礼仪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1分)礼仪可以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了,民众的物质生活更富足了,有利于礼仪的建设和提升。(3分。只谈一面得1分)
5.①社会秩序需要靠软性的伦理道德来维系,继承优秀的传统礼仪对稳定当今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②优秀的传统礼仪中的思想精髓对个体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当今社会的人道德水准的提升;③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传统礼仪中的精髓思想,可以抚慰人躁动的内心,使人更理智地对待社会。(一点2分,只要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6.A(A项对文意分析不准确。作者称昭通为“边疆”,是因为云南是边疆省份,昭通处在高原地带,从内地平原来,就有了“边疆”与“中央腹地”的差异感,并非由于“高傲”和“优越感”)
7.B(B项,“是为了表现乌蒙之地是清新透亮和纯粹明亮的”表述错误,作者描写所见的天空、山峦、大地的景色,是为了展现乌蒙与“中央”腹地不同的自然景观,而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人文景观,是为了表现乌蒙的风云变幻和绵长的民族史。)
8.①第一次引用在前一部分,是用伟人的诗句展现对昭通传神而精准的文学性描述,而自己却未深入了解昭通这一乌蒙之地,从而引出叩问内心的“天问”你可曾走过乌蒙,可曾真正了解乌蒙?为后文展开对乌蒙的描写以及表达行走乌蒙的感受做铺垫。②第二次引用在后一部分,明确了文章主题。作者在行走乌蒙感受到乌蒙的风云激荡与文脉绵长,以及山河恒在天地从容之后,得到内心的鞭策与召唤,在困境之中找到前行的道路,再次引用伟人的诗句,是真正领悟到诗意,明白红军长征精神所在。(“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伟人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表现了红军长征中不怕任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大无畏精神。文章两次引用,分别在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用伟人的诗句展现对昭通传神而精准的文学性描述,而自己却未深入了解昭通这一乌蒙之地,从而引出叩问内心的“天问”—你可曾走过乌蒙,可曾真正了解乌蒙?为后文展开对乌蒙的描写以及表达行走乌蒙的感受做铺垫。后一部分,作者在行走乌蒙感受到乌蒙的风云激荡与文脉绵长,以及山河恒在、天地从容之后,得到内心的鞭策与召唤,在困境之中找到前行的道路,再次引用伟人的诗句,是真正领悟到诗意,明白红军长征精神所在。此处引用就让文章主题更明确)
9.①你可曾走过乌蒙”是由友人的一句问话引发,受伟人诗句启发,从而对自我内心的叩问,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此为标题,吸引读者,启发思考,进而领会文意。③围绕这条线索,文章描绘了走过乌蒙所见之景,在感受到山河天地的恒在从容之后,得到启示:当面临困难身处困境时,内心鞭策与召唤的道路就是中国红军85
上一篇: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复学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普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