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66 2021-04-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西南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
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文人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关于它的起源,因标准不一,说法也就不同。如将之理解为文人作画,其起源就要早到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等;如果将作画的目的理解为遣兴适意、抒情自娱和托物言志,并提出评判主张,从而形成一种绘画思潮,并且冠名直接与文人相关,而称作士人画,其始者就只能是北宋的苏东坡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苏东坡在绘画史上的作用,不下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方面的作用。因为他提出的士人画即文人画的观念,使中国绘画发展的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讲文人画发展过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时,几乎都集中注意到三个人:宋代的苏轼、元代的赵孟頫和明代的董其昌。有的论者甚至说苏轼“这种以高逸人品为核心的‘不可荣辱’之艺术精神,经后人不断实践,至明董其昌,发展为文人画论的重要原则,成为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
但是,苏、赵、董三人的文人画理论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审美旨趣、创作实践更有明显的区别。客观上三人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主观上其个人的思想性格,甚至道德人品的差异也很大。尤其是在“高逸人品”和“不可荣辱”方面,苏东坡一生志存高远,心系家国,而且进退不改其志,荣辱不易初心。道德、文章、人格魅力冠绝古今,人以“坡仙”称之。董其昌仅以书画为人所知。故宫举办的“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以东坡词名句“千古风流人物”为题,东坡是当之无愧的。而董其昌生于晚明,面对内忧外患,阉祸党争,《明史》称其“身自引远”,但在船山弟子章有汉《景传斋杂记》中,记有董曾为魏忠贤书楹联、匾额,画画的事。
苏东坡创导文人画,同北宋绘画发展出现的问题分不开,更同苏东坡本人的人品、才识和性格分不开。
宋代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引起社会对艺术品的大量需求,加之绘画技艺的成熟,出现了大批以售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为满足市场需求,职业画家不仅创作题材受到约束,主观意愿的发挥也相对减少,画法因此也落入模仿、习气和程式化之中。《图画见闻志》记袁仁厚得前代画家画样而作画成名,当然属于模仿甚至抄袭。《画继》记刘宗道每创一稿,便画百本出售,自然也使千图一面,趋于雷同。名画家赵昌的“折枝花”,也多从“定本”中来,必然有程式化倾向。此种情形下,促使要按己意创作,以及题材、画法不受需求影响,甚至把诗文意趣引入画中,把书法用笔施于画法,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文人画应运而生。
而当时有条件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只能是苏东坡。因为北宋虽然有不少文人能品受,加新忠起,文同、王洗、李公赚等,其艺术水平之高甚至不让当时最好的职业画家,但未见其有关审美主张的论述。苏东坡则不然,他学识渊博,文、诗、词、书法诸艺术门类都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苏东坡还将自己的诗文书法艺术思想,融会贯通到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实现“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审美创新理想。
(摘编自王连起《故宫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里的文人画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王维,如果按照世界艺术史文人画的标准来说,是中国文人画的祖师。
浏览完整试题
B.苏轼从历史的角度提出文人画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
C.有人认为从苏轼到董其昌的画作中都蕴含着不可荣辱的艺术精神,这不符合实际。
D.袁仁厚、刘宗道这些画家都是模仿甚至抄袭他人的画作,且每创一稿就批量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人画起源说起,确定苏轼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明确概念,引出下文的相关论述。
B.作者从道德人品方面将苏轼与董其昌进行了对比,论证了苏轼的绘画成就超过了董其昌的绘画成就。
C.文章列举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宋朝的艺术品市场的巨大需求对职业画家的重大影响。
D.文章在论述苏轼创导文人画时,先提出观点,然后分别从社会因素与主观条件方面论述,条理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画家的思想性格、道德人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影响他的审美旨趣和画作的风格。
B.以遣兴抒怀、托物言志为目的的宋代文人画的产生,与以出售为目的的绘画不无关系。
C.一个画家如果只把画笔作为赚钱的工具,在艺术上就会缺乏创新,甚至没有创新。
D.苏轼能成为创导文人画主张和理论的人物,是因为其学识渊博,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何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中国汽车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他表示,汽车企业需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赢得未来不能靠‘人才争夺’,而应当依靠‘人才经营’。”车企一定要将“人才经营”的理念融入人才规划中,推行差异化的人才管理,此外,车企应当转变人才服务理念,强调人才工作中的“客户体验”。通过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服务人才,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落地生根”。
(摘编自施芸芸《“十四五”汽车人才建设何以提质增效》)
材料二:
光明网数据新闻工作室围绕近两个月以来网上有关“‘十四五’人才培养与竞争”话题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共计约10.2万条讨论中,热度排名前五位的关注点如下图所示。
网友认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搭建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对促进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竞争力意义重大。网友重点关注创新型企业研发平台如何提质培优,呼吁科技孵化平台体系、国际科创平台体系加快建设。
有网友建议,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方面入手,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孵化更多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
科创型企业在研发初创期,往往面临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拦路虎”,网友期待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活水”,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
网友期待简化创新型企业办事流程,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创新户籍政策成为网友突出关切的问题,他们呼吁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对劳动者的流动限制,让人才真正在城市生根发芽,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此外,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才保障政策也备受关注,网友对人才软环境建设的要求更加多样化。
(摘编自马卉《创新人才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未来人才竞争呈现新趋势。伴随人才竞争白热化,更多省市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如山东2017年推出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明确指出了人才对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面临的核心科技难题亟待解决,“人才是引领发展原动力”的认识逐渐深化。当前,相关省市已在围绕人才引领作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地措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科学决策、统筹部署,合理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五大城市群,成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将率先实现人才一体化。随着相关规划出台,未来几年国内核心城市群将加快建设高速互联的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与人才协调的平台载体,破除人才流动“痛点”问题,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生态圈,提升城市群国际竞争力。
人才“争夺战”初期,部分区域与领域存在盲目竞争现象,忽视了人才与本地区产业的契合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恶性竞争。“十四五”时期,国内人才竞争将回归理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招才引才将更加注重产才融合,产业战略与人才战略互为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精准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发展战略的双向选择。“十四五”时期,着眼于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人才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将日趋精准。
(摘编自黄晋鸿、刘晴《人才生态系统作用凸显区域人才共享或成趋势》)
4.下列表述不属于“做好‘十四五’汽车人才规划”的一项是
A.强化人才是汽车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探索创新的人才发展战略。
B.出台比其他企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汽车企业行业来。
C.对人才实行差异化管理,树立企业对人才的服务意识。
D.满足人才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才的幸福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网友认为应该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孵化平台应提质培优,这有利于汇聚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
B.有网友建议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科技人才的聚集作用,可以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激励制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等入手。
C.有少数网友希望有更多创投扶持政策出台,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流入创新企业的引导作用,解决研发资金短缺、投入密集等问题。
D.超过一半的网友希望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尤其是改革户籍政策,让农村人才流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主力军,还有网友关心人才保障政策。
6.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未来人才竞争呈现的新趋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 刘泽民
展开余下试题
①夜,有它幽深的意境,有它奇妙的情趣,它是一幅朦胧的水墨丹青画,是一支醉人的天籁合成的歌儿。
②我曾在姑姑家领略过晚春月夜的美妙。姑姑家的故居在红门寺山南,周围一圈怪石林立的山,南北一条白亮亮的溪。她的故居坐落在小溪的东畔,高高的土墙围着三间正房,两间厢房,两间敞篷。独成一个孤零零的院落。晚上,人们吃罢饭,习惯性地陆陆续续走出来,聚到溪畔的柳丛边。月牙儿已经停在柳梢上,笑吟吟地撒下淡淡的光。地上、山上都铺着银白,霜似的。山脚虽有牛乳似的浮动着的雾,但山形还看得清,鸡冠山的鸡冠,马鞍山的马鞍,都活灵活现。
③山高,月近。
④表爷爷坐在平滑的青石板上,狠狠地吸一口烟,右手把长旱烟袋伸出去,左手捋一捋小胡子,望一望月下神秘的山,又讲起那古老的抻不断头的故事:“咱们的红门]寺遍地都是金银,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海蛮子来憋一回,哈也没憋去,临走时说,多咱有姓白的白胡子老头赶着白牛耕地,宝就出世了。”
⑤我望望表爷爷,他就长白胡子,只是不姓白,他们家的牛又是青的,心里就很遗憾。看周围比肩而立的山,感到有点神秘,似乎要动,似乎有什么要出现,细看,又都静静的,溪水照样哗哗地流。微风吹来,送来野花的清香。
⑤幽深的春夜,播种着希望的未来。
⑦在姥姥家,我又领略过仲夏月夜的妙趣。姥姥家在大青山的折皱里,有一沟很馋人的果子树。杏、桃、李、梨,应有尽有。到仲夏,杏儿先红满枝头,接着李儿、桃儿也争着卖弄风骚。山里野物多,果子一熟,就得有人看。我就曾威威武武又甜甜蜜蜜地看过一回,满月的光顺树叶的缝隙筛下来,在地上筛下些斑驳的影儿。树上,迎着月光的一面,明明亮亮,闪烁着露珠;暗暗的绿,阴森森的绿。
⑧蛐蛐,嚁嚁嚁,无休无止地叫;青蛙,咕呱咕呱地鸣。前后山倒宁静,绿色的轮廓笼上白亮亮的光。沟里偶有几声响动,花狸棒子又行动了,弄得山更幽深。
⑨美妙的夏夜孕育着成熟。
⑩我的故乡的那一弯晓月更深深地勾在我记忆的深处,落实生产责任制,我家也分得几亩地。春种、夏锄,我很少沾手。在三春不赶一秋忙的时候,再也不能当甩手自在王了,也要干点活儿。那一天,金鸡明亮开嗓,报了一声晓,我就急忙起床,摸把镰刀,走上山。弓似的月儿挂在西天,光不算亮,但也照出树木庄稼的轮廓。
⑪我踩着月光,走到地边,甩开镰刀就割起来,一亩多谷子,不一会就放倒了。棋子似的摆在地里,直起腰,看看那一排棋子,满心喜悦。虽然脊背已是热汗涔涔,腰腿也有些酸痛,但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惬意。
⑫金鸡又一声声地唱,如弓的月儿更淡淡地白……
⑬金秋的晓月儿勾出了丰收的喜悦。
⑭最令人难忘的是元宵月夜和中秋月夜。
⑮元宵月夜是狂欢的月夜。大山造就了山民们乐天派的性格。在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山民们缺衣少穿,就是不缺少欢乐: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时候,更是其乐无穷。元宵节,倘若万里无云,山民们的心就和月儿一样亮。太阳刚一落山,他们就把早已扎好的蒺藜、西瓜、金鸡、玉兔等千奇百怪的灯高悬在大门口,活生生地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儿。接着山村便活跃了。有人把从各家各户拣选来的灯点着,沿着街道边走边撒,撒上山山岭岭,撒出飞腾的火龙。秧歌必办。事前有准备的,化上妆,穿上长袍短褂,扮成角色;无准备的,不化妆,披上门帘子、被单子,跟在后面疯似的扭。狮子、旱船、小车子、小跑驴不可少。不管有没有人看,都疯似的逗,疯似的闹……
⑯中秋的月夜,既是喜庆丰收的月夜,又是亲人团聚的月夜。中秋节是忙节,无论怎样忙,山民们照样赶集上店、淘米压面,在丢盔卸甲的繁忙中把节过得有鼻子有眼。不知从何时起,亲人团聚是这个节的灵魂,所以,身在异乡的人,哪怕离家千里万里,总是赶回家过节。那一年,接到去科尔沁草原参加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通知,一看日期,正好赶上中秋节,心里就怏怏不乐。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中秋节是在坤都过的。我第一次见识了牧区的宴会,领略了牧民的风情。上了全羊之后,就有师生轮番唱歌,轮番激酒,宴会的气氛骤然活跃起来,出现载歌载舞的场面。草原醇香的白酒和蒙古族兄弟的真挚感情使我们陶然地醉了。那晚,在皓月下,人们轻歌曼舞,闹疯了草原的夜。回想起来,蒙古族兄弟姐妹团聚的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至今还盈盈地汪在我的心间。
⑰白天,人们可以去干轰轰烈烈的事业,去创辉辉煌煌的业绩。晚上,似乎与其光亮一样,总有点黯然失色,但也不尽然,因为夜间有夜间的美妙。倘若在月夜,更其妙无穷,妙出许多文人墨客的千古名篇。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比喻句描慕夜的意境与情趣特点,“天籁”一词,流露喜爱之意,总领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B.第⑧段描写运用衬托手法描写山中月夜的宁静,用蛐蛐、青蛙的鸣叫和花狸棒子的响动,来衬托山中月夜的幽深、静谧。
C.文章善用叠词写人、绘景、状物、议论,如“威威武武”“明明亮亮”“渗渗”“辉辉煌煌”等,表意具体、细腻,增强了韵律感。
D.文章结尾议论点题,将“白天”与“黑夜”对照着写,突出月夜的美妙,再次抒发喜爱之情,呼应开头,使得首尾圆合。
8.文章为什么要花费颇多笔墨叙写在草原上度过中秋节的事?请简要分析。
9.简要分析本文“形散而神聚”谋篇布局的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勣字符初,宣州南陵人。举进士,调吴江尉,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郭逵宿留不进勣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这禼果皆以无功贬求知建平县,入为诸王宫教授,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徽宗立,擢宝文阁待制兼侍讲,迁中书含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勣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直,朕所倚赖。”因论择相之难,云已召范纯仁、韩忠彦。勣顿首贺曰:“得人矣!”诏与蔡京①同校《五朝宝训》。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奏京之恶。勣与何执中②偕事帝于王邸。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俄而遭忧。服阕,以主管灵仙观。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过宋见勣,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以疾,除显谟阁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
(选自《宋史•徐勣传》,有删改)
[注]①蔡京:北宋奸臣,曾任宰相。②何执中:字伯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逵宿留不进/勣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展开余下试题
B郭逵宿留不进/勣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C.郭逵宿留不进/勣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D.郭逵宿留不进/勣谓副使赵禼曰/师出淹时而主帅/无讨贼意/何由成功/因具蛮人情状疏/于朝谓断者人主之利器/今诸将首鼠不进/惟断自上意而已/既而逵/禼果皆以无功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也可用于书信、奏表的首尾,表示恭敬。
B.服阕,文中指守丧期穿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去世后,要服丧三年,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C.知州,官名。宋代委派朝臣为州一级地方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D.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称为“觐”,臣下晋见国家元首通称“觐”,“觐”也用于教徒朝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勣为政务实,体恤百姓。朝廷军队出征,运送粮食的道路艰险,很多应当服役的人逃避,使臣让徐勣杖打抓到的人,徐勣据理力争,反对杖打他们。
B.徐勣关心民生,反对弊政。徐勣在通州任职时,修筑废弃的堤坝,百姓得益;徐勣向皇帝陈述茶盐法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获得皇帝赞赏。
C.徐勣忠诚正直,君臣和谐。朝廷朋党危害新政,皇帝痛斥大臣欺诈迎合的行为,同时赞赏徐勣耿直正派,值得信赖;徐勣也称赞皇帝用人得当。
D.徐勣厌恶奸臣,拒绝拉拢。徐勣不肯与蔡京共事,上奏蔡京的罪行;蔡京对徐勣表示,宰相何执中攻击徐勣,徐勣表示人各有志,自己不会计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枝,姑涅臂以戒,亦可已。(5分)
(2)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得儿女消息① 文天祥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②总成尘。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③身。
肮脏④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注]①本诗写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底,时作者被囚元大都两年多。自景炎二年兵败江西,诗人家人被俘后,一直未有家人音讯。作此诗时,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方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元官中为奴。②争元作相:指自己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状元及第,入仕后官至右丞相。③元亮:陶渊明,东晋末刘宋初的杰出诗人。典午:东晋司马氏王朝的代称。④肮(kǎng)脏:刚直倔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与《过零丁洋》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均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沉痛。
B.颈联上句“肮脏到头方是汉”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的态度。意思是只有不屈不挠、刚强正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C.尾联抒慨发愿,今生莫问结局,还是来生再做亲人相聚在一起吧,吐露了以死报国的拳拳忠心和思念亲人的款款深情。
D.诗人在狱中收到女儿的书信,得知妻女处境,百感交集。全诗多种感情交织缠络,汪茫浩瀚,沉郁顿挫,读之令人泪下。
15.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反映出屈原和楚国旧贵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写诗人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姜尚、伊尹两位历史人物,他们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
(3)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从侧面进行渲染,表现了箫声的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历史耐心意味着政贵有恒、不急不躁,只争朝夕地干而又不只看朝夕成败,淡定从容又持续不断地有所作为。保持历史耐心。就要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今天,中国正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关键一程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 ,一步一个脚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缺乏历史耐心容易违背实践规律, ,急功近利不仅难以干成事,反而会受其拖累。保持历史耐心,意味着要有不贪功好利的清醒自觉,要有 的意志品质。保持历史耐心得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得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韧劲,踩着自己既定的步伐 ,去奋斗;得有“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眼光和坚毅,善于登高望远,勇于爬坡过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增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完善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B.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行为,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C.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树起了实干的风范,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D.党中央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完善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布局,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这是树起实干风范的体现,展现出非凡的历史耐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实事求是 心粗气浮 锲而不舍 坚贞不屈
B.实事求是 心浮气躁 绳锯木断 坚贞不屈
C.脚踏实地 心粗气浮 绳锯木断 百折不挠
D.脚踏实地 心浮气躁 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保持历史耐心,不仅要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且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B.保持历史耐心,不是一味等待、无所作为,却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C.保持历史耐心,并非一味等待、无所作为,而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D.保持历史耐心,如果一味等待、无所作为,那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作为、乘势而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人们短时记忆某事物,是为了① ,操作过后即行遗忘;② ,就须在这一系统内进行加工编码,然后才能被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时,③ ,易被我们意识到,但得不到复述时,其强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很快导致遗忘。
21.仿照下面的小诗,另选意象,写一首短诗,要求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基本相同。(5分)
绿草
不断地消逝,又不断地再生,
似乎,你永远是一个婴孩,
在大地
上一篇: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周周练五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等五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西南名校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