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288 2021-04-18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8]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契约(qì) 荆 棘(jí) 讹诈(é) 如 释重负(shì)
B. 淤泥(yū) 亵玩(xiè) 鸿 儒(rú) 娓娓动听(wěi)
C. 卸却(xiè) 讴歌(ōu) 简 陋(lòu) 悲天 悯人(mǐn)
D.A 恩 惠(huì) 缠着(chán) 河 堤(tí) 弄巧成 拙(chuō)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____茶,___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 缭绕 荡漾 不是 而是 歇息 B. 环绕 荡漾 不是 就是 栖息
C. 环绕 飘扬 不是 而是 歇息 D. 缭绕 飘扬 不是 就是 栖息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4.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④②③
5.“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3分)
A. 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 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 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 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6.给文段分一下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②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③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为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④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⑤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⑥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7.默写(本大题共5小题,共8分)
(1)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
(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荷花“________,________”的高洁形象,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吟咏。(填写《爱莲说》中的名句)
(5)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8.根据课文《驿路梨花》的中心思想,请你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2分)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6分 )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孝心伴我行”的主题活动。
浏览完整试题
(1)【表敬意】
“感动中国”人物——磐安语文老师陈斌强,用一条布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紧紧地绑在自己身上,从磐安县城的家中,骑着电瓶车,赶往3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上班。5年来,1800多个日夜,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陈斌强就这样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感动了金华城,感动着整个中国。
请你仿照下列网友跟帖的样式,给自己取个昵称,然后跟帖表达你对他的敬意。
一江春水:陈斌强老师,不仅是中学里的语文老师,更是我们每一个作为儿女的好老师。
夕阳更红:许许多多普通的事,难就难在是否能日复一日的坚持!陈老师最可贵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2)【说行孝】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
②《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做人子女,要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让父母蒙受羞辱,这是孝的第一步。
根据链接材料,从对待父母和对待自己两个角度说说如何行孝:
(3)【话观点】
我学习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
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一)我的老师沈从文(节选)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他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10.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3分)
11.比较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能否将原句变为改句,为什么?(3分)
原句:沈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改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呆了大概八九年。一晃,许多年了!
12.对于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评价的?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作者蕴含的态度。(3分)
展开余下试题
13.本文与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同为回忆性散文。请结合知识小卡片和两文内容,阐述这类回忆性散文在写作意图上的相似之处。(3分)
知识小卡片
写作意图是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情感。
(二)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这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微词典】呕(ǒu)心沥(lì)血:形容费尽心血。 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作者对网络语文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C.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17.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3分)
三.文言文阅读(12)
[甲]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略。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9.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
日: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2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2分)
四.作文(50分)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
(2)抒写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不少于500字。
七下第四单元检测题(五)(答案)(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D 2.A 3.B 4.C 5.D 6.B
7.(1)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8.雷锋精神代代传
9.综合性学习。( 6分 )
【答案】(1)朝阳最美:寸草心可报三春晖,陈老师用一条布带,诠释了华夏民族孝的美德。(2)①孝不仅是赡养父母,更是尊敬父母;②行孝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名誉。
(3)我不赞成将来再尽孝的观点。行孝要趁早,行孝只有现在时,而不是等待将来时。常回家看看,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行孝。一个总等待将来去行孝的人,是不会真正行孝的。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24分)
(一)【答案】10.①先生教写作,写读后感很讲究。②沈先生教创作,建议学生借鉴名家作品。③沈先生经常帮助学生投稿并承担邮费。④沈先生亲自为学生抄写上课资料。⑤沈先生借给别人很多书,从来不记得。⑥沈先生读书杂,还喜欢在书后写题记。⑦沈先生善于谈天,且范围很广。
11.不能。句中“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四十多年”表现时间虽久远但作者对往事仍记得清晰,从而体现作者对沈先生印象之深刻,沈先生对作者影响之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沈先生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
12.示例:第③段“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这个评价表现了汪曾祺对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的高度肯定和敬佩,同时也对现在的大学教学提出希望。(其他的如“……见解精到,文笔讲究”“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等也可)
展开余下试题
13.《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形,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与祝福。《我的老师沈从文》也回忆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的一些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由此可见,回忆性散文一般是通过作者的回忆来表现深厚的情谊,着重体现“他”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他”的感激、怀念。
(二)14.母语是教育的起点。(或: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
15. 运用了比喻论证,把“母语”比作“文化母乳”,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在思考、表达和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16.B
17.示例:汉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写一手好字,不但便于与人交流,还可体现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情趣。同时,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血脉。用键盘打字,字体规范、速度快、准确性高。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汉字书写,也要重视键盘打字,可以把键盘打字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实】。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18.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9..D
20.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赏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21.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2.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四.作文(50分)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感受,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
(2)抒写真情实感;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不少于500字。
上一篇: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章节练习
下一篇:
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120分)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21学年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