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2  2021-04-2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2]
安徽省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肥东二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
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 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 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 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 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 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 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 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 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 624 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 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 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 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 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 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 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 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 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 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
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 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 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 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 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 B.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独一无二的,但这并不能否认李白的天才。 C.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D.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
2.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是( )(3 分) A.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C.后人对唐诗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 神状态。
3.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 度。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 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丹东一号”是位于辽宁丹东的黄海海域一艘沉船残骸的名字。2014 年,它被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调查 队发现,体量大约 1600 吨。后来,它被确定为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军舰,其特征与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军舰 的特征相符。考古队按沉船所在海域位置,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从 2014 年开始,考古队先后在水下发现了加特林机关枪、鱼雷引信和方形舷窗等文物,但要证明“丹东一号” 就是“致远舰”,仍然缺少一件直接的证物。2015 年 9 月,考古队在沉船遗址西南方发现了一块瓷片。经过 测量、记录,他们在探方内向下挖了约 60 厘米深,提取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瓷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瓷片带 回水面,开始尝试拼合。
一个直径 20 厘米左右的瓷盘慢慢出现在人们面前。虽然印花颜色已经消褪,但文字痕迹依然清晰。瓷盘的正 中可见一个圆形的舰徽,中央写有中文篆体字“致远”,周围则是英文字母,翻译成中文就是“致远,大清帝国海军”。这是当年“致远舰”船员使用的餐盘。
其后,在一个进行抽沙澄净的探方内,队员们又发现了一架已断为两截的单筒望远镜。在铜质镜筒上发 现了一行用花体英文字母镌刻的字样——ChinKinKwai——“致远舰”帮带大副陈金揆的英文名,表明这是属 于陈金揆个人的单筒望远镜。这是一件进一步证明“致远舰”身份的有力物证。帮带大副陈金揆是这艘舰上 仅次于管带邓世昌的高级军官,从加入北洋海军至英勇牺牲,他与“致远舰”相伴了整整七年。而在甲午海 战中,北洋水师四艘军舰战沉,“致远舰”200 余人壮烈殉国,仅 7 人幸存。
材料二
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据水下考古发现,埋于泥下的
舰体保存完整,未见舰体外侧有大范围的开裂或大洞。如果“致远舰”遭受过鱼雷攻击,那么在吃水线以下 接近龙骨的地方会形成很明显的破损痕迹,甚至舰体断裂。而检索与此役相关的日方史料,日军在黄海海战 中并没有任何发射鱼雷的记录。 另外,大部分史料都没有记载“致远舰”在沉没前曾发生过大爆炸。出水文物中还发现了包括 152 毫米炮弹、 鱼雷引信在内的许多种未爆弹药,所以“致远舰”弹药用尽、冲击日方舰船的说法也很难成立。
依据现存资料,“致远舰”的沉没非常突然,没有明显的征兆。专家猜测,当日方炮弹击中“致远舰” 侧面水线以下部位,会造成大量进水,海水通过甲板上的竖井迅速漫延至其他舱室,舰体才会突然下沉。同 时该舰上层被炮火击中,起火燃烧,且火势凶猛。水下考古发现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火烧痕迹,很多地方 被烧得只剩下金属部件。“致远舰”极有可能是在火灾和进水的共同作用下突然沉没的。
材料三
在“致远舰”之前,中国水下考古调查的多是海外贸易用的木质风帆船,对以蒸汽为动力、钢结构材质
的大型战舰进行调查发掘,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致远舰”在海水中沉睡了 120 多年,一旦出水后遇到空 气,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很快被锈蚀破坏。另外,经历过百年的自然侵蚀和战后的破坏性打捞,舰体结构极 为脆弱,整体打捞可能会导致舰体散架。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致远舰”在原始环境中的研究价值,要远大于在博物馆中供游客观看的价值。 甲午海战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钢铁战舰之间的交锋,“致远舰”沉船无疑将为中国海战史,乃至世界 海军史研究提供新鲜的一手资料。从日俄战争中遍布黄渤海的沉舰,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日沉舰,在中 国境内沉没的战舰还有多艘,希望针对“致远舰的水下考古能够积累经验,为沉船考古调查提供可以借鉴的
范例,让中国近代沉舰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踏踏实实地开展起来。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2018 年 11 期)
4.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水下考古队找到印有舰徽和文字的餐盘之前,“丹东一号”已被确认为是一艘军舰。 B.“致远舰”的沉没原因众说纷纭,即使有了最新的考古发现,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C.如果要整体打捞“致远舰”,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大型钢铁材质战舰出水后如何保护。 D.自中日甲午海战以来,半世纪战争不断,沉没在中国不同海域的战舰涉及多个国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要确认“致远舰”的身份,瓷盘是直接证物,加特林机关枪、单筒望远镜是间接证物。 B.“致远舰”并非鱼雷击沉,因为水下舰体没有破裂痕迹,且日军档案无发射鱼雷记录。
C.因为舰体多掩埋在海底泥沙中,除了测量记录,水下考古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抽沙。
D.水下考古队之前另有打捞者,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是“致远舰”证物缺少的两重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6.综合上述材料,“致远舰”的发掘打捞有哪些方面的意义?请概括回答。(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卖蘑菇的女孩
刘艳杰
天气寒冷,我习惯步行上班。老君台后街的菜市路口是我上班的必经之处,在那里总能遇见一个约摸十
二三岁的女孩,她总是站在距离路口 30 米远的一个水泥墩旁卖蘑菇。水泥墩上一层污渍,凌乱地涂着些小广 告。女孩将竹篮放在水泥墩上,竹篮里盛满了新鲜的蘑菇。女孩一只手搭在篮系上,另一只手套进像自己缝 制的棉手套里,一直勾头瞅着竹篮里的蘑菇,偶尔抬头瞟一眼过往的行人。
女孩引起我的注意。
这天我提前半小时出门。冬天早晨气温低,夜晚霜雪落满地。女孩站在那里,似乎有些羞赧,半天不说
一句话,不像其他菜贩子,老远招揽行人来买菜。女孩的生意有些惨淡,十多分钟才有一个人来买蘑菇。我 走过去站在女孩的蘑菇摊前。“叔叔你好,买蘑菇不?”女孩见我站在地摊前,一脸兴奋地问。
“给我称两斤。”我抬头看女孩一眼。其实我和家人都不太喜欢吃蘑菇,平时也很少买。女孩笨拙地一 手掂秤杆,一手往秤盘里轻放蘑菇。“请你放心,买俺的蘑菇保你不吃亏。俺这蘑菇不掺水,吃不完放个十 天半月也冻不坏。”女孩边称蘑菇边解释。“我就是听说你卖的蘑菇不掺水才来买的。”我冲女孩笑着说。 女孩把称好的蘑菇装进食品袋后递给我。我数给女孩六块钱,女孩随即找回一块钱,我一怔:“两斤不
正好六块钱吗?” “不是哩,俺卖的蘑菇两块半钱一斤。”
“真是物美价廉,你为啥不在菜市里卖呀?那里人多,这么好的蘑菇,肯定卖得快。”
“在菜市里卖要交三块钱税哩,在这儿卖不交税。”
我又跟女孩聊了几句,和女孩打了招呼后,拎着买的那兜蘑菇直奔单位。上午下班,我回家告诉妻子:
“咱伸伸手,帮一下卖蘑菇的女孩。以后咱们可以试着多吃些蘑菇……”妻子也连声说好。 每天我拎少则两三兜多则四五兜蘑菇上班。一次,女孩特意问我:“叔叔,近些日子你为啥突然买俺那么多兜蘑菇哩?”我谎称:“自从第一次买你的蘑菇带进单位,同事见了夸我买的蘑菇新鲜不掺水,都想让我顺便给他们捎些。”女孩感激道:“哦,原来是这样呀。谢谢叔叔每天来买俺那么多蘑菇。”
我和女孩逐渐熟悉起来,每次来买蘑菇都会和她聊上一会儿。
“这蘑菇是你家种的吗?”
“不是哩,是俺妈从外面买回来的,然后俺和俺妈每天再赶早集卖。” “这一竹篮蘑菇能赚多少钱?”
“二十块钱左右吧。”
“你应该好好读书,怎么每天在这里卖菜呀?”
“俺读七年级,不上早读课,八点之前赶到学校不会耽误课程哩。俺想帮俺妈多卖些菜,多挣点钱,俺
爸的手术就能尽早做。”
我暗自竖起大拇指,多懂事的闺女啊!就这样,我每天乐此不疲地买女孩的蘑菇。一天晚上,妻子突然 告诉我:“老公,你每天买回几兜蘑菇,咱家确实吃不完。为了帮助女孩,我把你买回来的蘑菇便宜兑给了 邻居……”
我笑了,妻子也笑了。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我像往日一样准时路过女孩卖蘑菇的地方,可左等右等也不见女孩的影子。
这时,从水泥墩后面的门面房里走出来一位老人,她问我:“这位同志,你是不是在等那个卖蘑菇的女孩?” 我说:“是的,大娘。”老人说:“昨天那女孩卖完蘑菇对我说她得些日子不来,她说要是我碰见你,就把 这封信交给你。”
我接过信,慢慢地展开:
叔叔你好!从明天起俺得一段时间不能来卖蘑菇,因为俺爸的病又厉害了,时间紧迫,俺和俺妈必须到 省城给俺爸治病。非常感谢你两个多月来一直默默地帮助俺,使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倍感温暖……俺也特 别感谢你的同事对俺的帮助,所以每兜都多称一二两以表谢意……
(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品以一个寒冷的冬天为背景,通过“我”的视角,生动地叙写了卖蘑菇的女孩的艰辛生活和不幸遭遇,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 文章第一段综合运用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描写手法,生动而真切地展现了一幅女 孩冬天卖蘑菇的生活场景,为下文作铺垫。
C. 作品对“我”的妻子这个人物着墨不多,她是一个善良、理解丈夫的人。文中“我”与她的对话,表现了 夫妇俩对女孩的真诚帮助。
D. “我”与女孩的对话不仅亲切自然,而且富于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具体交代女孩的 生活境况、家庭遭际,来凸显她的美好品质。
8. 小说中卖蘑菇的女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 作品以女孩给“我”的一封信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项脊轩志①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 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⑤婢 也,乳二世,先妣⑥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 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 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
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⑦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 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⑧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⑩,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B.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D.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1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顾视无可置者(放置)
B、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
C、轩凡四遭火(总共)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矮墙)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祖母、母亲和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 化了全文的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5 分)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阁 夜①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催短景”与“景翳翳以将入”中的“景”字都是“日光”的意思。 B.第四句说霜雪停后天空澄澈,仰视银河群星,星斗摇动,照射着三峡。
C.第五句意思是说,因长久征战,百姓的哭声传彻四野,暗示战事惨烈。 D.第六句“夷歌”指少数民族歌谣,作者多处听到渔夫樵子唱的“夷歌”。

15.本诗抒发多重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要表达哪些思想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句子(6 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 , 。”
( 2 ) 李 煜 的 《 虞 美 人 》 一 词 中 词 人 遥 望 金 陵 想 象 , 并 传 出 物 是 人 非 的 无 限 怅 恨 的 慨 叹 的 句 子 是: , .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 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 者的幼稚、肤浅,进而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红楼梦》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 ,这首先表现在作者善于刻画人物上。在描写贾府没落 过程中,曹雪芹充分展示了贾氏几代人不同的精神面貌,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贾 宝玉的性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不愿按照贵族家庭为他安排好了的道路 地生活,十分鄙弃功名富贵及其
相关的世俗观念。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好好的清白女子,不应学得沽名钓誉。而王熙凤有着出众 的才干和权术,“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她 ,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
得体。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等;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以
其 赢得了老少尊卑的喜悦。 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是这部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表现。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
的是其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值得称道的是,《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 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 妙皆从诗词句泛出者”。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 画意。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 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艺术之精妙,都不是轻易能够领会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叹为观止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
B. 瞠目结舌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自若 C. 叹为观止 循规蹈矩 不负众望 谈笑风生 D. 瞠目结舌 墨守成规 不孚众望 谈笑自若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 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B.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
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C.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把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整个社会及其文化 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D. 但曹雪芹没有流于一般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幼稚、肤浅,而是把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 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 娴熟运用上。
B.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 理想的汲取。
C.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更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 娴熟运用上。
D. 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真实而丰满
的细节描写。

20.下面是我校生物社团学生负责人王哲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写的一封短信, 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尊敬的屠奶奶:
您好! 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霸主,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我们十分感激。本社广大中医学佼佼者恳请您不吝赐教。
敬祝编安。
生物社团王哲
2018 年 12 月 25 日
21、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简述中国传统儒学的演变历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 过 150 字。(6 分)

22、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其大意是,将青蛙投入煮沸的开水中,青蛙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 温会奋力跳出,从而得以逃生。而如果把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但是,一 位老师通过实验告诉学生,只要到了一定的温度,青蛙就会试图逃离这个环境,如果装载的容器允许,青蛙 是会跳出来的。因此“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错误的。
实验结果一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没有必要如此 较真;也有人认为,幸亏做了实验,告诉人们真相,才使后人不至于再受蒙蔽;还有人认为……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入讨论。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下)段考一语文答案
1. A 2. C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肥东”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