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⑨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12版) 1. 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C. 如果乡音荡然无存,那么模糊的乡愁必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D. 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或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或经挑选后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既论证了留住乡音的必要性,也论证了留住乡音的重要性。 B. 父母在家说方言,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相反,让孩子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习一些方言,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C. 地方政府可以编写一些方言志、俗语志,这既可传承本地文化,又能唤起乡思乡情。 D. 饱含历史文化积淀的戏曲和曲艺首要体现方言的交际作用,其次才是作为艺术形式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并不能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C. 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 D. 不同方言之间存在共同之处,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不是不可以相互论证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20 年 10 月 14 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强调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星心相映”标识醒目,雄壮国歌高亢嚓亮。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回顾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发出了“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 (摘编自雷钟哲《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材料二: 从 1.97 亿元到 26927.09 亿元,GDP 增长 13000 多倍;从最高楼仅有 3 层,到超过 100 米以上摩天大楼近 1000 栋;从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到登记商事主体近 320 万户,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 71%……40 年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深圳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在这里改革创新大潮不断喷涌。 先进、智能已成为深圳制造的鲜明标签,在超过 1 万亿元体量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 71.9%和 66.6%;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 70%。 40 年间,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在 40 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 1980 年 8 月 26 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在人类史册上镌刻下中国共产党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这并不是一场注定胜利、志在必得的轻松远征,而是“杀出一条血路”的破釜沉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事求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突围,是一条在无路中走出的新路、好路。深圳走出的道路,成为“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张超文《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 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摘编自 2020 年 6 月 2 日中共中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国家支持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是因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这一政策的独特优势,如作为海岛的自然条件。 B. 探索、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具体体现。 C.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40 年间,深圳经济特区经历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 D. 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仅仅用 40 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正式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历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展开余下试题B. 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既是“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又是向世界发出的继续“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信号。 C. 40岁的深圳经济特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及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的占比都超过六成,先进、智能成为深圳的鲜明标签。 D. 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无不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 6.请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和国家的新方案,分析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实意义。(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孩子 楸 立 我叫陈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到常州,半年后又到了南京。我和爸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一起,无声地四处漂泊。爸妈的真实名字我不知道。我叫王海时,爸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姓吴了。妈妈长得很美,我的记忆里妈妈很少说话,她总像爸爸的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把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些对于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晒太阳也是不允许的。 巷口有几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戏,我在窗子里向她们摆手,可她们看不到我,能和她们一起玩该有多好呀!这时门开了,妈妈走进来,我急忙把手藏到身后。晚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猫的叫声那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来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的小脸蛋说:“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了。”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有一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座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的时间多了起来。一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移。 妈妈问:“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的任务完成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盯着码头,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我看到妈妈坦然地走上码头,一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押上了汽车。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没哭。 后来,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的。我和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上还有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 高个子叔叔领着我,到了周伯伯那里。周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密密匝匝写满了数字和字母。 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我不再孤单了。可到夜里,我总是梦到爸爸妈妈。我弄醒一旁的罗陕北,问道:“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 小北说:“我想。”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要爸爸妈妈。 第二天,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慈祥的阿姨。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我”记得用过的很多名字,也经常搬家等内容,暗示了“我”爸妈的工作,同时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是与前文“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相呼应,表现一个孩子内心的压力和恐惧。 C. 由于地下工作的保密性,爸妈是不会当着“我”的面谈工作的,作者就多次用睡觉和做梦的内容来叙述“我”所了解的世界、所理解的世界。 D. 文章以“‘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结尾,既传达出红孩子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也暗示了红孩子们在组织的怀抱中获得了新生。 8. 从小说塑造的不同类型的人物的角度,总结概括小说表达的主题。(6分) 9. 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是本文构思的一大亮点,这种独特的视角在情节设计和形象塑造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讫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迁。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摘之日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因众心,早图关中,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 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展开余下试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B. 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C. 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D. 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B. 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C. 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表示反对,但刘备没有听从。 D.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与赵云结交;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
(2)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晚次①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②,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④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①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②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③估客:商人。④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犹是”突显感情的骤落,透露沉郁的心情。 B.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船上的商贾和船夫白天睡足了觉,有时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有时听到阵阵潮声。 C.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无限的惆怅已使诗人两鬓如霜;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D.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相结合。 15. 诗的前两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一点一滴一时一刻学习实践的道理。 (2)《红楼梦》中“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对应的《阿房宫赋》中的句子是: “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 , ”与王湾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位西方学者总结说:“一部西方小说史,就是一部不断淡化英雄的历史。”此话不仅对小说而言,也可以理解为对整个西方文学发展历程的总括:那正是一个脱离圣雄豪杰的神话传奇、不断向平民生活靠拢的过程。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明代“四大奇书”中,《西游记》说佛论道,离世俗生活甚远,可以________。《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至《水浒传》讲说民间英雄豪杰传奇,已经向市井读者大大跨近了一步,不过打虎的武松,拔杨的鲁智深,到底还是身边难觅的超人。至世情小说《金瓶梅》,则开长篇小说专写市井人物的________,读者在书中常能发现________的影子,却再难见割据的雄主、超凡的英雄。——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这可能就是学者把《金瓶梅》推为“白话小说___________”甚至是“真正的小说”的重要原因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下不表 先例 下里巴人 分水岭 B. 存而不论 先河 左邻右舍 里程碑 C. 按下不表 先河 下里巴人 里程碑 D. 存而不论 先例 左邻右舍 分水岭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作者视点放得越低,文学进步的脚步就越大”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天要给“文学”做论坛,明不配做第二、第三,却仍得替状元捧场,一面又要顾及第三种人,不能示弱,此所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 B.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C.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D.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 B.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不免脖子发酸。 C. 《三国演义》讲说帝王将相的纵横捭阖,让平民读者须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D. 《三国演义》讲说纵横捭阖的帝王将相,平民读者需仰视才见,令人不免脖子发酸。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成药本身有寒、热之别,服用前,① ,服用效果才好,不能简单根据药物名称判断寒热之性。如感冒清热冲剂,乍一看会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② 。有人认为感冒选用西药有风险,而选用中成药非常安全,其实不然,③ ,如维C银翘片、感冒灵胶囊中,就含有西药复方制剂中常见的扑尔敏、对乙酰氯基酚。 如果不了解这些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及其药理功用,盲目服用,就可能给人体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带来危险。 21.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家谱”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80个字。(5分)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等,在中国约有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家谱是由古代帝王诸侯世系图表逐渐演变而来的,主要包括谱序、家族世系等内容。家谱以表谱的形式简明、清晰地记录一个家族的血缘发展过程,是一种体现家族历史变迁的特殊图书体裁。它在中国古代宗族民俗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寻根问祖、延传家族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多重功用。其意义就如古所说的“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艘红船哎/南湖浪里来/风里吹雨里打/方向不曾改/虽说是路途中常有困苦艰难/却总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红船向未来》)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五月的鲜花》) 是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赶走贫穷带来幸福繁荣/那是你一把千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