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21 2021-04-2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年上学期高二年级三月联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浏览完整试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
统一。
B.我们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C.人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人。
D.中华文化从不拒绝外来有益文化,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
化上。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B.中国人当前之所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是因为随着国家发展,所有中国人对中华文化有白内而外的自信。
C.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传统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以及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下列不属于我国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天天向上》在1月3日播出的“开年大戏”节目以传承中华传统戏曲文化为核心,以全新、趣味的方式解读新时代传统曲艺艺术的传承发展,收获收视率三网第一、八个实时热搜的成绩。
B.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一百多部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一生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C.时下,一些地方热衷于复建古城风貌,如开封复建宋都古城汴梁,襄阳市建设“射雕情侣”雕像;也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网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荣光。
D.近年来,在大街小巷、公园景区,或是书店,总能看到束发盘髻、衣袂飘飘的汉服爱好者。天猫服饰等机构发布的《2020汉服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4.材料一第三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众多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年校庆
凌鼎年
班长史凡诗是上世纪90年代出国的,在美国混得不错,有车有房,有儿有女,属高级白领。由于父母双亡,妹妹移民加拿大了,老家娄城没了近亲,也就少了牵挂.没有再回娄城。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在异国他乡生活了20来年了,前几个月,突然接到母校娄城中学的邀请,说今年是娄城中学的百年校庆,希望他能大驾光临,恭逢盛会。接到邀请后,史凡诗兴奋了好一阵,回想起了当年在母校的点点滴滴,不想还好,一想,那种乡情、乡愁立时漫上心头,恨.不得立马回娄城,回母校看看。
史凡诗想,此次回去,总得为母校做点什么吧。自己虽然经济条件不错,给母校捐个一两万美金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区区一两万美金实在不足以表达对家乡、对母校的那份情感,他想起低自己一届的项博彤有多项专利,赚了不少钱,就问他愿不愿意回去参加母校百年校庆,为母校捐点钱。项博彤连想也没想,说没有问题。
史凡诗与项博彤都是大忙人,但两人都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回国,且都带好了旅行支票。
母校的接待工作很细致周到,有专车到浦东机场来接他们。来到娄城中学,史凡诗与项博彤都傻了,这是我们的母校吗?怎么完全变样了,当年那个校门口是不气派,但很有特色,特别是那两棵数百年的老榆树,有好几个鸟窝呢,透出沧桑;那一排悬铃木,少说也有百年,怎么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高大大的门楼,电动的不锈钢大门,一块硕大无比的花岗石横卧在校门内,镌刻着“勤学、拼搏、求实、向上”8字校训。气派是气派,只是没有亲切感。来到校园内,更是找不着北,熟悉的口字楼、教育楼、图书馆都不见了,史凡诗、项博彤都记得口字楼是学生宿舍,口字中间南北各立一块独峰的太湖石,分别刻有“博学”、“笃志”,相当于校训。不知是恋旧还是没有与时俱进,反正他们都觉得原有的4个字,比现在校门口的8字校训更有文化底蕴。当然,印象最深的是那条长廊,一个发券接一个发券,五六十个发券呢,拍出的照片绝对有味道。还有风雨大操场呢?那可是清代时考秀才的地方,记得中学时,常常来这儿练单杠、双杠、吊环,跳木马……
展开余下试题
史凡诗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冬天,难得下了一场少见的大雪,作为班长的他,与好几位爱锻炼的男同学借了照相机,带了军大衣,来拍雪地肌肉照。史凡诗先让大毛站在风雨操场外,自己对好了焦距,算好了距离,再把照相机给长脚,自己回到风雨操场,把衣服脱了,脱成光膀子,再把橄榄油抹在胸肌上,然后披上军大衣,裹紧后,来到室外大毛站的位置,猛地把军大衣甩给大毛,长脚以最快的速度按下快门。之后,一个接一个重复这个动作与程序,每个人都有一张雪地肌肉照。
项博彤最难忘的是校最北边的那条小河,在那儿,他第一次约了心仪的女同学去帮她复习,应付考试,在书里还夹了纸条给她,虽然没有结果,回想起来毕竟十分的美好。懵懵懂懂的爱,不知算不算初恋?可原来的小河填了,连影子也没有了。原来的老房子、老树都没有了,全是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大礼堂,学校的整个格局都变了,用时下的话就是“高大上”了。最关键的是,学生时代的信息已荡然无存。
平心而论,这次娄城中学的百年校庆还是组织得非常好的,毕业于母校的佼佼者来了不少,可以说很排场,还有隆重的开幕式以及精美的礼品。但与原来想象的太不一样了。史凡诗与项博彤得出的结论是:学校不差钱,还需要我俩捐赠吗?两人模着口袋里的旅行支票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在校友座谈会上,史凡诗拿出了专门整理后带回来的几张老照片,有当年的学生宿舍口字楼,有长廊,有古老的风雨操场,有老榆树,有悬铃木上的那口铜钟,有口字楼的太湖石,有600年的古紫藤,有已故老校长的照片,有“文革”时学校里的大字报、红海洋,有雪地里的肌肉照,这些照片被记者看到后,如获至宝。校领导来与他商量,希望他把这些照片捐给校史室。史凡诗说:带回国的这些照片就是准备捐给母校的。
项博彤有些失落,他问史凡诗:钱,还捐不捐?
史凡诗不知怎么回答他好。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凡诗觉得区区一两万美金实在拿不出手,也知道低自己一届的项博彤有多项专利,赚了不少钱,就联系项博彤一起参加母校庆典。
B.史凡诗与项博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母校的邀请,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回国,且都带好了旅行支票,表现了两人对故乡和母校的感情。
C.作者写母校重建后气派的校门,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大礼堂等,隐含了对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内涵建设的社会现象的批评。
D.看到口字楼那有两个太湖石,上面分别刻有“博学”、“笃志”4个字,史凡诗、项博彤觉得这4个字比校门口的8字校训更有文化底蕴。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把当年校园建筑的情况与现在校园建筑的情况形成对比,表明亲切感的消失,母校变化之大,文化底蕴的消弱。
B.文章多处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其中插叙风雨大操场上拍雪地肌肉照的事情,表达了史凡诗对中学无忧生活的怀念。
C.校领导希望史凡诗把老照片捐给校史室的情节别有深意,意味着“不要割裂文脉,做好历史、文化传承”意识的萌生。
D.文章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写史凡诗与项博彤两人,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坐恍然大悟的感觉。
8.文中的史凡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9.文章结尾看似淡淡一笔,却颇有韵致。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B.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C.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D.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在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通判在宋代指由知府任命的在知府身边负责辅佐知府处理政务的官员,掌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统兵作战等州府公事。
C.阙出现于西周,在汉代普遍使用,是一种导引性的标志建筑,多设在城市、宫殿、祠庙、宅第等前方,称为门阙。在文中则借指宫廷。
D.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西汉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他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智敏锐,文采出众。他十二岁就尝试写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提笔立成,文辞有气魄;二十岁时,名声传播四方;写文章涉猎广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
B.曾巩治理有方,有勇有谋。任齐州知州时,他组织百姓侦察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优待到官府自首的盗贼葛友,给葛友提供吃喝、衣帽、车马、随从,从而离间盗贼。
C.曾巩心系百姓,善体下情。他供应衣食住宿给那些因瘟疫而无法生活的士兵和百姓,给他们治病;在其他地方官吏借征讨之机横征暴敛时,他并不惊扰明州、亳州、沧州的民众。
展开余下试题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手足。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他独自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弟弟妹妹的读书、iLH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日:“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14.曾巩是如何对待周高的?曾巩为什么要这么做?请简要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16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②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③,巴人讼芋田④。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本诗中为李使君即将赴任之地。②树杪:树梢。③檀布:檀木花织成的布,这里代指纳税。④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⑤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绩显著,见蜀地僻陋,即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两句互文见义,写梓州自然风光,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大树,到处是杜鹃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
B.颔联紧扣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C.颈联转写蜀中民情和物产,梓州的妇女家庭地位低下,整天织橦布;梓州民风刁蛮,人们常常为芋田发生诉讼案件。
D.全诗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表面上无一句明提送别,实际上又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层层展开,结构严谨缜密。
16.从思想感情上看,这首送别诗与一般送别诗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相》中,杜甫用“ , ”两句浓缩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经历、事业功勋,盛赞了他的大智大忠。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 , ”两个四字句,写出了秦朝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
(3)在《虞美人》中,南唐后主李煜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 ”点明抽象的本体,接着用“ ”这样一个比喻句来表现他的愁来得多、来得凶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工(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有一个孩子远远地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迸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而且云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他看来,“三分建,七分养”,把路修好只是起点,后期高质量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同样关键。
B.要把重视基础研究的科学精神,与倡导大胆想象的艺术思维结合起来,化合成“奇妙结晶”。
C.中石大地球科学学院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大学生读书节”阅读推广活动中获表彰。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富贵于我如浮云。
B.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C.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D.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不仔细分辨,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短视频时长一般在15秒到5分钟之间。 ① ,所以短视频展示出来的内容往往都是精华,符合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降低人们参与的时间成本。视频时长能控制在15秒,千万不要17秒,如果内容不精彩,不在视频的前3秒抓住用户,后面就抓不住了。
各大短视频应用中, ② ,还可以给视频发布者私信,视频发布者也可以对评论进行回复。这加强了上传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加了社交黏性。
原本只能靠专业摄像机才能录制视频,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制作画质清晰的短视频。不会拍摄?像知乎、B站、抖音等各大平台都有免费的拍摄教程,稍微学习一下,你就能拍摄出还不错的视频短片。 ③ ?用抖音官方的剪辑App——剪映,界面简洁、操作简单,里面还有很多模板可以直接套用,实在不会操作的,就去抖音上关注几个教剪辑的账号,很快就能学会。
2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根据上面的文段,请你指出文段从短视频哪三个方面阐释了各方面怎样的特点。每点不超过1 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蔡勇斌因为6岁时的一次意外,近乎失明,但不用盲杖,不领政府的福利,不办残疾证,不做按摩师,他成为国内第一批信息无障碍工程师,这个因为视力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受限的年轻人,借助读屏软件,对着黑色的屏幕写下了一个又一个软件。网购、刷微博、逛贴吧、查股票行情……软件功能上百项,视障者几乎可以在上面进行所有网络操作。
“有些人的确就是对盲人有刻板印象,”在蔡勇斌如今工作的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他的同事王孟琦说,“他们就觉得盲人是不可能做出这种超出预期的事情。”
“这个社会多一个推拿医生,绝对没有多一个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带来的价值大”,一位视障者如是说。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D 解析:D.“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上一篇: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湖南省天壹”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