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1  2021-04-2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蒙少波 审题人:刘爱红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兴国之光、传家之宝和成人之魂。正所谓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近年来,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新节俭主义的热潮,这折射出了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
新节俭主义的精髓是说不,即对一切奢华铺张说不,对一切刻意张扬的个性说不,对一切名牌崇拜说不,它着眼省钱,强调消费时机、性价比、使用率等。与传统节俭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崇尚理性、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具有不奢侈、不浪费、理性消费、享受生活等特征,坚持“省钱而不降品位”“省钱而不失时尚”“省钱而不减体面”等原则。实际上,新节俭主义者力图以简约朴素的方式还原生活本真:消费上明白自己的真实需要,真正能做到适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拼团网购享优惠,自带午餐或吃食堂,多坐公交和地铁……简约而不简单。所谓“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该花的钱一分钱不省”,即是新节俭主义者的鲜明写照。
新节俭主义经历了从物质短缺时的主动节俭到物资丰足后的奢侈,再到现在的物质丰富下的主动节俭,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而是体现为物质相对丰富与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辩证融合,是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务实、适度、合理的消费,是对简约而不简陋、朴素而充实生活的追求。这种新潮流建立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可谓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在当下市场经济时代,新节俭主义是青年人面对社会生活重压的务实选择。当资源面临枯竭、人口红利不再、环境污染严重、道德开始沦丧,出现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失落时,新节俭主义就成了人们消费生活的一种时代选择。其一,社会能源和个人收入都较为固定,可供支配的资源有限;其二,人的欲望太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难以——满足,必须有所取舍;其三,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现,就是以较少付出获得较大收益,以现有收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
新节俭主义的流行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修身、齐家、治国的功能,关乎个人、家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儒家的“过犹不及”、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尚俭、节用、中道等观念,今天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爱惜财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思想和行为,对新节俭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消费主义的理性反思也促使青年人觉醒。现代西方的消费主义观念注重个人物质享受,倡导高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盲目占有和攀比,无限制破坏,丧失了真正的消费选择自由,消费品被符号化,而过度的高消费还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等生态灾难。
新节俭主义还受到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的积极影响。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它避免复杂、追求简单,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为推崇的生活理念。环保主义保存、恢复和改善自然环境的意识,与新节俭主义反对浪费的理性消费本质相匹配,客观上对新节俭主义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贺才乐《为何新节俭主义在青年中流行》)
材料二:
新节俭主义的诞生向我们传递出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新节俭主义者更具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且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他们反对拜金主义心理和奢侈消费,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而减少一些矛盾。他们的理念和行动不仅使其生活更有意义,同时更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温暖,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新节俭主义的这种理念契合了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思想。发展共同体理念提倡社会本位基础上的互利共生、共赢的思维方式,强调共同体的各共生单元要通过合作得到优化、进化和发展。为此,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自觉形成并强化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共同体意识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进而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新节俭主义内在包含了环境意识,强调自然的价值,反对一味向自然索取,主张在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理性消费。毫无疑问,新节俭主义所具有的环境意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新节俭主义者的消费建立在人的有效需求基础上,不会造成浪费,也就有利于保护自然。此外,新节俭主义者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并不断带动他人加入绿色消费行列,这不仅直接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够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逐渐改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摘编自连韵芳《新节俭主义的成因及价值探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这一美德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
B. 新节俭主义崇尚理性节制、独立人格、简约生活的消费理念,强调克制消费欲望,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
C. 新节俭主义反对拜金主义,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增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
D. 新节俭主义强调自然 价值,反对一味向自然索取,主张适度的理性消费,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以简约朴素的方式合理消费,不奢侈浪费,重视生活质量和品位,是理性消费意识的体现。
B. 新节俭主义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使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有机统一,成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消费理念。
C. 新节俭主义者所持有的节俭观念,更具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且也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
D. 各共生单元通过合作,责任共担,互利共赢,这是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体现,也与新节俭主义的观点相契合。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新节俭主义观念的一项是(3分)
A.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 真正的快乐不是以花钱多少来衡量的
C. 把钱花在刀刃上,该出手时才出手
D.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4. 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新节俭主义在当今青年人中流行的原因。(6分)
5. 结合文本,谈谈如何做一个新节俭主义的践行者。(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展开余下试题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6.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老农民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 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 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 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 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 《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 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 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9. 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兵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阅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阅之启名∕则赵鼎也
B.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阅之∕启名则赵鼎也
C.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阅之∕启名则赵鼎也
D 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阅之启名∕则赵鼎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字:古代男子20岁取字,女子不可取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 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 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南宋,被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


展开余下试题B. 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 辛弃疾处理福州盗贼之事还未实施就被台臣王蔺弹劾,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
D. 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颇有感叹并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接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4分)
(2)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4分)
14. 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泠泠”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
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
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
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
16.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有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称的“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距离至今至少有6000年以上历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B.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C.到了近代,毛笔与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D.钢笔、铅笔、圆珠笔与毛笔在近代并称为当代四大笔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近几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第一。目前不仅在逐年攀升, ① ,据估算,目前我国6亿近视患者中,6岁儿童近视率竟高达14.5%,应引起警惕。
大部分近视人群都梦想着摘掉眼镜。于是一些商家利用这种心理,推岀各种号称“帮助孩子降低度数甚至治愈近视”的广告。事实上,近视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近视进展, ② 。所以,近视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
③ ?研究表明,“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是关键。如果孩子出现近视问题,家长盲目追求商家的“神奇”治疗功效,就会严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终生遗憾。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年的“80后”曾被贴上“叛逆的一代”“襁褓青年”等负面标签;后来的“90后”也被扣上了“问题一代”“月光族”等帽子;眼下的“00后”作为首批独二代,也被有些人称为“网络原住民”“二次元世代”等。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20万志愿者队伍中近半数是“80后”,他们用爱国担当、无私奉献、忘我工作,重塑了人们对“80后”的看法和信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一大批“90后”加入援鄂队伍,奋战在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收获了众多好评;不久的将来,“00”后就要走上属于他们的时代舞台,相信他们也会以实际行动担起历史重任,重塑自身形象。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在XX中学举行的成人仪式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完成这篇发言稿,表达“00后”青年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1. D【1题详解】
A.“勤俭节约……重新成为当代青年人新的消费价值观念”错误。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折射出青年人的新消费价值观念。
B.“克制消费欲望”错误。原文并无此意;“不追求超前消费和生活享受”与原文“不刻意追求”的表意有出入。
C.“致力于消除贫富差距”与文中“希望在贫富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意思相悖。
2. B【2题详解】
B.“化解了物资短缺与生存需求的矛盾”表述不当。原文是说新节俭主义“不再体现为物资短缺与人们生存需求的矛盾。
3. A【3题详解】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传统的节俭方式,与新节俭主义观念不符。
4. ①青年人面对当下社会生活的重压,作出了理性务实的选择;②青年人的消费观念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③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的理性反思使青年人觉醒;④极简主义、环保主义等社会思潮对青年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5. ①强化自我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把新节俭主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②积极宣传倡导,带动他人加入新节俭主义者行列。
6. D【6题详解】
D.“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错误。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7. B【7题详解】
B.“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材料二“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邯郸”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