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1  2021-04-2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 审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资治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姜鹏
①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
②深入核查后,读者们会发现,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比如屈原。,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编纂团队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蔬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
③《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貌似“疏漏”的现象?【 】这并不是真正的疏漏,那它背后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我们先来算一笔账。《资治通鉴》篇幅的确巨大,总字数约三百万。【 】大家不要忘了,它所记述的历史时段上起春秋战国之际,下至宋代建立以前,纵横一千四百余年。平均下来,每年只能占用2000字左右: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帝之一,在位五十四年间,外服四夷,内强皇权,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两千余年的走向。这么重要的历史时期,《资治通鉴》只给它六卷篇幅,平均一卷讲述九年,每卷不超过两万字。我们全面抗战打了八年,试想,若规定用两万字的篇幅把抗日战争叙述一遍,我们能讲什么?把主要战役,指挥将领,牺牲多少同胞罗列一遍,大概也不止两万字。然而《资治通鉴》就在两万字不到的篇幅里,把汉武帝时代波澜壮阔的九年给讲完了,何等惜墨如金!
④这样看下来,《资治通鉴》的篇幅成为一个相对的问题。和一般著作比,煌煌三百万言,当然算巨著。但和它所承担的任务与内容比,三百万字却已经是节省到不能再节省的地步了。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相对性?这和上文提到,李白、屈原等历史名人不见于《资治通鉴》又有什么关系?先来看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⑤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分别能解答我们之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尤其是中晚唐以后,历经战乱,皇帝以及宰相等最高统治阶层成员,开始日益重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形成阅读、讨论历_史的稳定传统。这一传统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巩固。但传统的史书,即便是最重要的那部分,积累到宋代中期,分量也已经非常大。今天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冶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一直到《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活中所描述的情况,“迁、固以来,文字繁多”。找个读书专业户,认认真真每天读五万字,读完这些书要花一年时间。以致用为目的的读史,犹需细致认真,不能流于泛泛观览,要做到学与思并行。若用这种方法一丝不苟地读史,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问把这些书读遍?


浏览完整试题⑥司马光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古往今来的这些历史作一次提炼、总结,缩减篇幅,留下最精华的部分,以便以皇帝为首的帝国高级管理人员有可能对它进行仔细阅读。【 】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来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进入《资治通鉴》,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可以忽略,其标准自然也就不难定义。
⑦李白不见载于《资治通鉴》,正如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却只选取了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
(摘自2015年6月10日《中华读书报》)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③段【 】处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 何况 B.如果 但是 C.假如 因此 D.虽然 但是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 】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压缩历史、选取叙述对象,必然需要有标准。
②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由来。
③把什么内容保留下来,什么内容剔除出去,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确定。
④司马光讲得很清楚,他编这部《资治通鉴》,是为了给皇帝等国家高管提供历史参考,便于他们汲取历史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
⑤而标准的制定,又与写作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④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③⑤④
3.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治通鉴》选择人物看似“网漏吞舟”,其实并非如此。
B.第⑧段以抗战八年类比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惜墨如金。
C.第④段所引用的一段话是为了说明《资治通鉴》编纂方法。
D.《资治通鉴》的编纂标准决定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取舍。
4.作者为什么说“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6分)
5.联系全文,说明《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选司马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子虚赋》、《上林赋》,却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猎赋》。(6分)
二、阅读下面文,完成6一8题。
高 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展开余下试题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士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小说中的李土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8.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5分)
13.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5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5.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6分)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6.李白《蜀道难》.引用五丁开山传说,既增舔开辟蜀道之难的神秘色彩,又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美的两句:“ , ”。(2分)
17.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2分)
18.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出作者与琵琶女身世遭遇相似,即使不曾认识,也会同病相吟,表达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慨叹自身失意,揭示诗歌主题。(2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博物馆是以“物”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身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上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更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让这些遗产的价值 。其实,从诞生之初,非遗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传承之中,通过“走市场”的方式流传至今,“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适应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展开余下试题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 )因此,无论何种做法必须以保护为基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 ,而不是令人 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保护之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3分)
A. 责无旁贷 发扬蹈厉 博采众长 目不暇接
B. 在所不辞 发扬光大 兼容并蓄 目不暇接
C. 责无旁贷 发扬光大 博采众长 眼花缭乱
D. 在所不辞 发扬蹈厉 兼容并蓄 眼花缭乱
20.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有些新技术在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
B.但是,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虽然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了便利。
C.然而,游客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非遗魅力便利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的担忧。
D.诚然,有些新技术引发了一些遗产保护方面的担忧,但是给游客体验非遗的魅力带来便利。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更在于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
B. 不仅博物馆收藏文物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C.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更在于这些藏品反映了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文化传统等。
D. 博物馆收藏文物不仅在于它们本身固有的特征、文化传统,更在于这些藏品对它们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等进行了反映。
22.阅读下面的内容,概括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6分)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答:①         ②           ③ 
23.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答:(1) (2) (3) (4) (5)
七、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南部战区海军某防空旅训练场上,筒弹吊装车车长林大臣再次向导弹吊装用时纪录发起冲锋。两声清脆的哨音刚落,只见林大臣果断举起右臂,示意吊装车左侧的发射车完成4枚导弹吊装。他随即转向,遥控吊具移动到吊装车右侧,继续为第二组发射车吊装导弹……“比上次快了将近1分钟,改进一下训练方法或许还可以更快……”林大臣打开笔记本,认真记下新的训练成绩。在他手绘的一张训练成绩图表上,一条上升的折线记录着这个成绩的来之不易。
林大臣的训练给你什么样的启发?请你给林大臣写一封信,与他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受到的启发。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署名为“你的朋友”;不少于800字。

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3分)B
2.(3分)D
3.(3分)C(不是“方法”,是目的和标准)
4.(6分)李光地这样的读者没有认识到《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和选择标准(4分),错误地认为《资治通鉴》“网漏吞舟”(或疏漏了重要的历史人物)(2分)。或: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并不是真正的将历史名人疏忽了,而是为了让统治者鉴往知来,总结其最精华的部分。而李光地这样的读者却未能认识到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的惜墨如金。
5.(6分)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是为了给皇帝等国家高管提供历史参考,便于他们汲取历史经验以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而《子虚赋》、《土林赋》是文学作品,与治国无关(或因为司马相如不是政治人物),(3分)《谏猎赋》的文字虽然短小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帝王行为规范的问题,与治国有关,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3分)。(原文:因为《子虚》《上林》辞藻再华丽,也与治国无关;《谏猎赋》的文字虽然相对平实且篇幅短小,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帝王行为规范的问题,与治道有关,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
6.(3分)C A项“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正确,而“自愧不如”原文没有相关表述。B项 紧张这一细节是他装出来的。D项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7.(6分)①外表普通,长相土气。 ②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 ③制造赝品水平高。(每条2分)
8.(6分)观点一:不能删去。①从内容结构上看:最后三段借大师的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委,点出了帅子的失误所在,与第一段内容相互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②从主旨上看:这三段文字在小说中画龙点睛,使小说的主旨更加明确。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对帅子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分析每点2分,不写观点扣1分)
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从结构上看,加上这三段,使小说不够含蓄,显得过于直白,如果删去,就给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②从主旨上看:删去后使小说的讽刺意味更加明显。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没有这三段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讽刺性也已经达到了。(分析每点2分,不写观点扣1分)
9.(3分)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阅读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阅读答案。能力层级为理解B。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标点如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10.(3分)A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查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礼部不掌管土地、户籍等职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11.(3分)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是皇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上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