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4  2021-04-2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科 3月份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自行保管好,试卷讲评时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了病源不明的肺炎感染患者。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月23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1000万条网络数据,统计出了武汉封城一周内约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月24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给能力,全力满足疫情防控需要。
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认为,“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汇报,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
(截至2020年2月4日24时)
全国统计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死亡病例 治愈病例
累计 24324 23260 490 892
较昨日 +3887 +3971 +65 +262
(摘编自“人民网”等)
材料二:
正是共担风雨时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良知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上下一心、一体联动、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正如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的文章指出的,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得到充分显现,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不仅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保护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世界进步力量都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外国政要的由衷称赞,表达出世界对中国的信心与支持。
环球同此凉热,人间自有真情。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70多位政要以及近2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通过致函或其他方式,积极评价并支持中方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所做出的努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1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捐助的疫情防控物资已运抵中国,俄罗斯、越南、德国等国政府也纷纷主动捐赠防疫医疗物资。德国中学生齐唱《让世界充满爱》,日本友好人士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肺腑之言……无数感人的瞬间,讲述了真情交融、命运交织的故事,展现“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情怀。


浏览完整试题这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世界的共同目标。当此之时,世界需要的不是好事者的趁机聒噪,不是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更不是西方一些媒体乱贴标签、刻意歪曲事实的不义之行。团结向善才是主流,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之时,历史铭记的不仅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有各国携手合作应对危机的共同担当。
风雨同舟,中国与世界在一起。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响应非洲国家呼吁,率先行动,紧急驰援;如今,南非U-Mask公司向中国捐赠医用口罩,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亚亚·图雷录制视频为武汉加油,更有非洲最大银行的上万名员工“穿红衣,挺中国”……患难与共,这是世界面对风险挑战的应有态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释放的强大感召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识,是某种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比如中国的龙、书法、京剧、中医、儒学等。瘟疫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艺术家对瘟疫的惨状和瘟疫之后的状况的描绘,比如丢勒的画作等,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对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了非常强烈的视觉印象。
穿戴鸟喙服饰的瘟疫医生的形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觉形象。这个形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的发明。这种形象的瘟疫医生主要是治疗鼠疫患者的医生,其实在医学专业能力和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并不算是一流的医生,一般由二流的医生去从事这个行业。据记载,甚至有一位水果商也在瘟疫时期跟市政签约,从事这一职业。
发明防护服的是一位一流医生查尔斯·德·洛姆,他是法国宫廷的御医。防护服的外层涂了一层蜡,这可以使防护服变得光滑,可以防水、防气。面罩是带有玻璃眼孔的,鼻子是鸟喙状。鸟喙里塞了香草、稻草和香料。穿防护服的医生还会拿着一根手杖代替手来检查病人,不需要直接接触病人。防护服使医生在接触病人时和有害气体隔开。这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当瘟疫出现时,空气会被污染,所以就要把被污染的空气与人隔开。
我们需要以瘟疫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瘟疫的时候,我们能从哪些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一方面是通过教育,从医学或者历史学方面获取;另一方面就是文艺作品——它会给我们一个最直接的感受。
瘟疫史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启示——瘟疫会使人类显得既脆弱又伟大。
(摘编自“澎湃新闻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对武汉封城一周内约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统计分析,可知其中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的人数最多。
B.在2020年2月4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实时追踪统计中,治愈病例大于死亡病例说明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C.材料一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相关内容,可作为材料二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论点的佐证。
D.材料二中德国中学生齐唱的《让世界充满爱》和日本友好人士写下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都属于材料三中提到的瘟疫的文化符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中国制度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显现,高度体现了命运共同体意识。
B.以瘟疫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与公开、透明、及时的疫情信息,都是我们获取相关疫情知识与防治经验的渠道。
C.全球化使国际社会成员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团结向善、防控阻击应成为抗疫的主流。
D.因为艺术家对瘟疫进行的描绘能转化成文化符号,所以瘟疫史研究能够启示我们:瘟疫会使人类显得既脆弱又伟大。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坚持相互尊重、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意愿,亚太各国命运与共、相互依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B.整整燃烧了几个月的澳洲大火,让很多树木化为灰烬,使袋鼠、考拉等上亿只动物丧生,有些动物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
C.当今的世界,不仅经济是全球化的,人们的生活也是彼此相关的,面对瘟疫,唯有团结协作方能筑起捍卫人类生命的长城。
D.中国在2月中下旬派出一个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奔赴巴基斯坦,协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灭蝗方案,共同应对蝗灾的挑战。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瘟疫会使人类显得既脆弱又伟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 分硬币。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待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在和祖母结婚几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


展开余下试题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是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的家当典当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疾。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样子。“离远点,我身上臭!”她老人家总是这样对我们说。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可是她老了,病了。她所有的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不得不由家人为她擦洗身体。每当这时候, 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噼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晚。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 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瓤。只有早晨这会儿,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 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
祖母大限将至,在那幽深的黑夜里,尚且咬牙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挥霍生命?
终于知道祖母为何在临终前执意要点上一根蜡烛,她是需要这根蜡烛为她送行。她不想,临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是黑暗的啊!
现在想想,祖母临终的眼里,一定是看到了祖父,嘴边才绽开了一朵莲花。
想起祖母的这个夜里,我把灯关上,点燃一支蜡烛。倾听黑暗的蜡烛,时而被风吹熄,时而被风吹亮。
夜里的云朵在窗玻璃上颤抖着,想借点光亮取暖,捎带着擦亮了属于思念的天空。忽明忽暗的蜡烛,是奄奄一息的祖母,为了祖父和她的孩子们,咯尽了最后一滴血。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父亲因担心“那边太黑”而要等出灵的时候再点着蜡烛,以便为“我”奶奶照个亮儿, 这说明父亲是一个迷信、愚昧的人。
B.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可谓异曲同工,都反映了主人公心为物役、难舍俗世的性格。
C.“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文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 拟人化,形象地说明只要遭遇苦难,最终都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D.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7.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8.小说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C.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D.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0.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勇:勇气
B.鼓瑟希,铿尔 希:同“稀”,稀疏
C.夫子喟然叹曰 喟:叹息
D.夫子何哂由也 哂:嘲笑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 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 孔子认为冉有、公西华二人尽管态度谦逊,不是“率尔而对”,但所谈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的孔子看来似乎不那么感兴趣。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8分)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3.曾皙与其他三位弟子的志向有何不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展开余下试题15.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6分)
16.(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     ,    两句,指出“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前提条件。(2分)
(2)《登岳阳楼》中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2分)
(3)苏轼《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描写色彩缤纷的花船出现,云烟稀淡,长江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的句子:    ,      (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1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走红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在多元化时代,有人因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网红可以说是,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禁忌,重构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网红走红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走红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C.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D.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鱼得水 应运而生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B.游刃有余 水到渠成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应运而生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D.游刃有余 水到渠成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5分)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最近几天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居住地。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6分)
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近日出版。该书从200余万字主流媒体公开报道中精选相关素材、有机整合汇编,全景式介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急动员、齐心协力,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阶段性进展和积极向好态势。全书10万余字,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分内应做的事。可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同学不理解责任,不践行责任。有的认为:“责任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有的认为:“责任的话题太大了,我没有兴趣。”也有的认为:“责任是很重要的,等我长大成人了再考虑也不迟。”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答案 C A.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只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统计并未说明人数是否最多。B.选项表述有误,全国数据不能说明武汉疫情,也不能得出“武汉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的结论。D.文化符号是具有某种特殊内涵的标识,具有抽象性。《让世界充满爱》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都没有展示瘟疫的独特内涵,而是体现了“人间自有真情”的关怀。
2、答案 D 选项表述内容在文中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3、答案 C A.不能论证疫情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B.火灾对动物的影响不能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D.蝗灾不是疫情,不能论证抗击疫情。
4、答案 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中国行动与世界态度两个方面论证“命运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a.引证法,引用外国媒体评论和各国政要的称赞等,论证中国行动的效力和中国力量的伟大,以及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b.例证法,列举各国对中国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论证各国政府和人民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c.对比法,把国际友人的支持与好事者、狭隘者、一些西方媒体的不义之行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在疫情面前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5、答案 ①一方面,瘟疫会使人类显得脆弱:a.瘟疫史与现实告诉我们,瘟疫总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人类时刻面临着被它侵害的危险;b.在历次瘟疫流行中,总会有大量人员死亡;c.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人类还没有足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技术力量来共同战胜瘟疫。
②另一方面,瘟疫会使人类显得伟大:a.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表现出强大的中国行动、中国力量与中国制度优势;b.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做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c.人们既可以从瘟疫史与亲身抗击瘟疫的现实中获取医疗知识,积累抗疫经验,也可从以瘟疫为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海南省三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