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9  2021-05-0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教育联合体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I卷70分 II卷80分)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法家的说法,治理国家并不是必须选贤任能,君王只需要把赏罚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可以了,这样,它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的思想,也是法家的思想。法家认为,君王应当“为无为”,即君王不应当亲自动手做任何事情,一切需要办的事情都应假手别人去做,“无为而治”。韩非子说,君王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句话说,君主拥有政府运作的机制和工具,他自己不必做任何事情,而执政掌权所要办的事情却都办了。
道家和法家代表中国思想传统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是天真无邪的,法家认为人生来性恶;道家鼓吹个人绝对自由,法家主张社会控制一切。但是在“无为”这一点上,两个极端之间具有同一性。
后期道家对法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也持同样的看法,认为君主的存在就是为统治天下。因此,他的作用和职责不在于做任何事情,在于发号施令,让别人为他做事。另一方面,属下的职责和作用则是接受命令,按令行事,即被使用去做事。这就是《庄子·天道》中所说的“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庄子·天道》篇认为,古之王天下者,其智慧虽能通晓天地也不自行代天思虑,其能力虽海内无敌也不自去作为;统治者的职责应该想到在他统治下的一切事情,如果他去思想任何事情,就表明还有他未曾想的事情。因此,君王应该不想、不说、不做;只命令别人替他去想、去说、去做。这样,他便可以无为,而凡事都由别人办好了。
至于君王用天下的具体步骤,《庄子·天道》篇中说:“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这些具体步骤的后半,和法家的主张是一样的。但是,《庄子·天道》又说,颠倒顺序的讨论,违背顺序的辩说,怎么能去统治别人!唐突地谈论形名与赏罚,即使知晓治世的工具,也不会懂得治世的规律;可用于天下,但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天下。这是道家对法家的批判。
法家的治国之道要求君王公正无私。他应当赏罚严明,即便当罚的是亲人朋友,也不徇私;即便当赏的是仇人,也不歧视。如果君王不能公正无私,哪怕只失误几次,整个机制便将崩溃。法家宣称只要具有中人之资,便能治国而实际上,只有圣人,才能具备君王的资质。
(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家认为人本是天真无邪的,鼓吹个人绝对自由,主张君王治理天下应先明道德和仁义。
B.法家认为人生来性恶,主张社会控制一切,不必选贤任能,君王治理天下关键是明赏罚。
C.后期道家和法家都认为,属下的职责和作用是“有为为天下用”,应接受命令,按令行事。
D.法家认为“机制和工具”对于治国很重要,君王中人之资即可,但要公正无私,赏罚分明。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无为而无不为”为切入点,对法家和道家的治国观念进行了分析。
B.文中通过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治国主张的异同点。
C.文章主要从治国之道和实施步骤两个方面来比较法家和道家的治国主张。
D.文章既肯定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也否定了法家和道家的极端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法家和道家都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这一点上的“同一性”源于两家的传承关系和相同思想基础。
B.《韩非子》中“托是非于赏罚”和《庄子》中“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都提到“赏罚”,但重要性有所不同。
C.法家和道家对君王的资质要求不高,君王也不需要亲自动手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命令别人去为他做事。
D.在治理天下的具体步骤上,道家反对法家以形名与赏罚作为工具来治世,认为法家不懂得治世的规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谣言从原来的人际点对点传播演变成了点对面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也更加恶劣。
肆无忌惮地传播谣言,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消解难得的社会信任,甚至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国家的安定团结。当虚假信息和谣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谁能为它们的飞速传播踩下刹车呢?
动物园的大象丢了!这个怎么听都像魔幻电影情节的网络谣言,就发生在五天前。据北京警方发布的通报:本月10日,一网民在网上发布的“海淀区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的警情通报引发了关注。经核实,这个消息是谣言,造谣人员毛某某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尤其是网络时代下的虚假信息与谣言,需要多个体系一齐发力才行。一是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无论是刑事法律还是民事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只是需要进一步细化。二是加快诚信建设,诚信不单纯是自律,比如网民自律、企业自律,更多的是能够把诚信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央广网”《打击网络谣言需要社会合力踩下刹车》)
材料二:
材料三:
近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主办的“医疗健康信誉管理专题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陈啸宏强调,诚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至关重要。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疗信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振华指出,信用医疗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特别是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医疗健康行业的信用管理,涵盖主体机构和个人行为,对于机构而言,信用管理有利于强化诚信在内涵建设中的基石作用,提升主体机构的社会品牌价值及行业影响力,提升个体公共道德观。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公共道德为标准,运用市场手段,使失信者接受社会的惩戒”,不失为我国医疗健康信用体系建设的前置措施,将有利于受戒者的教育与回归。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及其开展的医疗信用评价认证工作具有独特作用,对加强社会监督,增强医疗健康机构与患者的信息透明与互动,客观公正地展示行业诚信情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以信用医疗为基石,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材料四: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就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儿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范式守信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颇具警戒作用。
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统的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校诚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互联网的兴起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能使相关法律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就能有效控制网络谣言。
B.微信朋友圈里的谣言类型可分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等七类。据统计,民众对失实报道的关注度高于对安全报道的关注度。
C.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构建医疗健康行业信用体系尤其重要,以“公共道德为标准,应用市场手段,惩戒失信者”是其前置措施。
D.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这一传统促进了明清书院、私塾的发展,力行“明人伦”、“成德为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独立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的成立,对个人对机构,都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客观公正地展示行业诚信情况。
B.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中国当前的诚信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强调法理在诚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C.据材料二推断,不实报道被大量转发,可能会严重混淆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因此民众对相关媒体的报道需采取审慎态度。
D.根据材料四可知,孔子有四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文、行、忠、信”,诚信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如此。
6.材料—、材料三、材料四这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一看就是一位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的老人。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B.“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C.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D.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8.小说中老人“生活讲究、心地善良、温雅内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B.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C.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时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兵,“鼓”用以止众。


展开余下试题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他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被提拔为融州知府后,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五凤楼晚望(六年八月十日作)①
白居易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
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②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注)①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八月十日,时任河南尹的白居易登上洛阳俗称“五凤楼”的应天门城楼,有感而发,遂作此诗。②龙门,即龙门山。龙门山地处伊河之滨,伊河东岸为香山,西岸为龙门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诗题,交代了晚望的时间、地点。雨后天晴,水雾消散,天空更显澄净。
B.颔联“烧”字用得奇巧,既表现了晚霞的红艳,又写出林木在晚霞照映下的形态。
C.《琵琶行》中也有秋景的描写,相较本诗。选取的意象有别。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D.尾联为本诗的诗眼,诗人直抒胸脑,表达登高晚望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15.请赏析“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论语》中“ , ” 一句表示,与人相交要责己严,待人宽。
(2)孔子强调治学应当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 ”。
(3)《琵琶行》中,白居易由琵琶女的经历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从而心生同病相怜之感,发出了“ , ”的感叹。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共9分)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_______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遗嘱,也就变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主要遗嘱。
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一辈子下来,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________。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
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________,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________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目不识丁  反讽  差距  高山仰止 B.不学无术  自嘲  欠缺  高山景行
C.不学无术  反讽  欠缺  高山仰止 D.目不识丁  自嘲  差距  高山景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
C.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
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而且自己也没有做到。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 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
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是“修身” 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
20.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植物的传粉方式主要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①  ,一棵植物就能产生种子;异花传粉则需要传粉媒介的帮助。通常的观点可能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中多数植物应该通过不依赖媒介传粉的自花传粉的方式产生种子。  ②  ,高海拔地区采用异花传粉产生种子的植物比例要高于低海拔地区。在高海拔地区,传粉媒介通常是昆虫。  ③  ,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就是增强花的展示度以增加对昆虫的吸引能力。
21.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5分)
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并不是液态金属唯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材料一:二维码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而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时代的列车在高速前进,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可是许多老人,却被阻隔在了大门之外。陌生的二维码、复杂的智能家电、怎么招手都不会停下的网约车……曾经无所不能的他们,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社会,茫然又无助。《生命时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人,每月都会遇到二维码的困扰,至少有10%的老人完全无法使用二维码。
材料二:某地一位大爷乘坐地铁时,被工作人员拦下,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不停地反问:“什么健康码?没有人给我。”双方发生长时间争执,直到最后,老人依旧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码。
材料三:某地汽车站,一老人乘坐公交时无法扫描健康码,司机不同意其乘坐,前后僵持20多分钟,司机不发车,乘客开始辱骂老人让其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榆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