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6  2021-05-06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舟山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最近,深圳民间组织了“万人购房团”,但从结果来看,所谓的“万人购房团”除了虚张声势外别无长物 , 只是个引起空气震动的口号。
B .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C .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D . 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贵溪市一载有15名幼儿园学生的面包车侧翻坠入水塘,导致11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2. (2019高二上•磐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 . 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 .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
D . 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但人能够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做到的。
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 . 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
C .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4. (2020•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 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 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 . 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 . 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 . 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A .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 . 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 .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 . 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拾当的一项是
A .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 . 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 .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 . 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 (2019高二下•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刮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木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子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已》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 . 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 . 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D . 《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已》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 . 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事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C . 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D . 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都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让小说中的叙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 . 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安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 . 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 . 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6. (2017高一上•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展开余下试题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 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B . 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
C . 之所以不让大姐和岳珉看痰盂 ,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D . 岳珉听到隔壁有人说话时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他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小说末尾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静”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2019•台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材料二:“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① , 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①反坫:先秦诸侯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两则材料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两则材料,孔子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管仲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2019高三上•兴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浩初上人①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柳诗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
B . 李诗描写了诗人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
C . 两诗都写到了“望”,就内容而言,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
D . 两诗都写到了“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
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简要分析其好在哪里。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人生如梦,________。
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2019高三上•化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认为2000元不够花,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但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 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以上二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4-2、
4-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1、
5-2、
5-3、
6-1、
6-2、
6-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1、
8-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1、
9-2、
9-3、
9-4、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舟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