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35 2021-05-0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二)(全国卷)
河南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考古学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考古学乃推进伟大实践所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上,必须行进在正确历史方向上。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为我们认清自身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寿密码”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学科依托。
重视考古学由顺应时势发展所致。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几代考古学人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前沿理论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上的创获,就像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形容的那样:“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建设的只能是“中国的”——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情境、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独具中国风格、展现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考古学。
重视考古学为文明交流互鉴所重。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增强,亟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考古学自有其得天独厚的特质,因此我们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比如在良渚古国、安阳殷墟、敦煌学等领域,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使各国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重视考古学是传承文化基因所系。在经年累月的积淀与创新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无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如“中和”思想。它包括两方面,一是“中”,二是“和”,二者辩证统一。就文化上而言,“多元一体”的“一体”为“中”,“多元”为“和”,“一体”是核心;从政治文化层面来讲,“一体”是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中和”之“中”在政治上的大一统,与“和”之有容乃大,成为中华5000年不断裂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对于类似文化基因的提炼,对理念体系的融汇,考古学自然不能缺席。
寻根溯源,保护整理,引领话语,以史育人,终光大文明,贡献人类,中国考古事业无不与增强文化自信密切相关,可谓其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站在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时空轴线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必定伴随着对文化自信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相信拥有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定然大有可为。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王学斌《以考古为依托涵育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对数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B.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创获颇丰。
C.中华文明5000年不曾断裂,原因就在于其有“中和”思想这一核心文化基因。
D.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牢靠基石,中国考古事业必将能够以史育人、光大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引述习近平的话,提出了中心论点,并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并列结构,从四个方面指明了必须重视考古学的原因。
C.文章论证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观点时,举了有关良渚古国等领域的例子。
D.文章在论述中使用“无不”“定然”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观点的正确性的确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考古学在揭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可替代。
B.建设“中国的”考古学,就是使之具有适合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等特点。
C.努力发展考古事业,旨在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D.“中和”思想促进了国民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历史文化认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张伯礼:抗疫中挺起中医人的脊梁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教治,展开研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
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疫情初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了几十年的张伯礼院士,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也寄予希望。在武汉深入一线探索,运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张伯礼感触很深,对于如何加强中医药防治疫病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他直面问题:“第一,虽然中医有了定点医院,但数量及床位仍较少,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诊疗体系;第二,中医药诊疗方法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临床诊疗和研究力量的协同性需要优化,形成综合性力量;第三,对中医药的偏见或者说是信心不足还是存在,包括一些患者、医生及管理人员,中医药在非中医院的使用有待推进。”
他总结经验和教训:“第一,我们不但要整理归纳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更要做理论层面的思考。例如此次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潜伏期较长,病情发展相对温和,但又存在病情突然加重现象。这些都符合湿性黏腻、重浊、持久的特点;同时湿邪易转化,可以化火化毒,所以我们在中医理论方面,应该有所创新。第二,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和各地区发布了很多中医诊疗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但也需要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防治工作,掌握临床数据,研究归纳疾病的症候规律,基于症候变化特点,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就会更有临床指导性。第三,应该成建制地组建医疗队,设置更多的中医定点医院,以后一旦有新发的传染病疫情,中医应该尽早成建制介入。此次疫情,中医虽然与SARS时相比参与得更早,但还是晚了一些,以后有类似情况,中医一定要早介入,这也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相关诊疗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都侧重中药的治疗,对于中医强调的整体综合治疗没有提及,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没有增加或推荐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正气存内,那不可干。”张伯礼说,“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人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我们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隔离的高危人群或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汤药,具体可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推荐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处方。”
4.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没有药物和疫苗之时,张伯礼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新冠病人的救治,展开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了民心。
B.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疗效。
C.社会各界之所以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寄予希望,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D.张伯礼特别提到的在康复阶段采用的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等是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体现。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疫情初期,张伯礼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肺炎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对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新冠起到了重要作用。
B.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瘟疫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中和人类相伴,没有应战疫病的过程,中医就不可能形成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C.张伯礼认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的相关诊疗方案,以及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地方方案,都侧重中药的治疗,没有提及整体综合治疗以及外治疗法。
D.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很多人惶惶然,张伯礼认为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
6.作为中医药专家的代表,张伯礼在这次疫情中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苍耳:消失或重现
杜怀超
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是抹杀不去的,它会沿着河岸、阡陌,甚至废弃的园子坍塌的墙垣,一路低音甚至无声无息地牵住衣角、长发,一不小心还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指,甚至……保持一生的疼痛。这就是苍耳,粗糙的、素朴的甚至没心没肺的苍耳,寂寞的、孤独的、纠结的、沉默的苍耳。
我对苍耳的名字充满着神秘的诠释,苍耳苍耳,苍与耳,苍是苍老的苍,天下苍生的苍。苍耳,难道是大地上一只渺小而又巨大的耳朵?渺小是她的形状,巨大是其听觉世界里海纳百川的情怀。贴着大地的深处,谛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
有人说苍耳在古代是一种经常食用的野菜,李时珍说它的味道“滑而少味”,看来不是什么美味佳肴,或许只是那时穷苦人家荒年没有办法才食用的草。如此,难怪先人送给苍耳另外一个名字:佛耳。佛家讲究普度众生。能挽救性命的草,还是草?亦草亦佛,是与最卑贱的大地劳作者休戚与共的依靠。
在落日的余晖里,我常一个人踟蹰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丝绸般的阳光淌过残壁与女墙,蓬松的泥土如一个人恼人的头皮屑簌簌落下,发出苍老而又疼痛的声音。门楣腐朽,灶台冰冷,枯草横七竖八,不知名的虫子与放肆的老鼠在来往穿梭着,潮湿的青苔沿着废弃的台阶攀援,留下青涩的时光。
人呢?原先这里的人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大家族的庭院,一个有着祖宗四代同堂的家族,如今人影稀疏。听邻居说,后生一律外出打工或者在外工作,南上广州东莞,北上北京中关村,奔赴经济发达的城市与地域了。一个家庭离开了,一个家族离开了,像候鸟般,飞去了远方。从此只剩下着这熟悉的荒园,守望着最后的惨淡。
我以为苍耳是孤独的,从落生开始注定孤独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越过多少岁月的风声,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世界。土、雨、阳光、露珠,都是上苍的赐予,没有人告诉她会有这些,她毅然落地生根。-粒苍耳的种子,一颗硕大无朋的孤独,永远属于苍耳与生俱来的、执着的孤独!
现在,我再次站在这座废弃的园子里,看着苍耳满身的累累硕果,由青转黄转褐,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成熟就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来年此苍耳将要被另一株苍耳所代替,意味着自己的永远消失。一株苍耳消失,无数株苍耳将繁茂于大地之上,与人类的繁衍相同,一代代延续下去。与这座荒园的主人般,从故乡到异乡,从此地到异地,携裹着家园、责任和憧憬,告别老宅子,告别苍耳,落生在天南海北的城市。直到新的家园出现,把下一个追逐的驿站交给孩子,然后衰老,直至死亡。
我惊诧于苍耳的生存与繁衍,在生与死,消失与重现的路上,是如何守卫内心的密码?那内心的药味,为人类疗伤的隐秘,鲜为人知。她看起来一无是处,她枯荣于大地上,自生自灭是循环往复之路。遭人讨厌,让人误解,傻乎乎地孑立在荒草丛生的地方,整叶,结果。一旦人类的肉身遭到病菌的侵袭,苍耳则会挺身而出。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唯一的秘密啊!
人到老了,才会顿悟一生应该抓住什么,执着什么。年轻的时候欲望太多,遮住了前行的双眼;年老的时刻,看清山水,却徒有悔恨。我偏爱苍耳,偏爱苍耳身上唯一的中草药味道。我想植物的世界同样充满喧嚣、浮躁和功名利禄、尔虞我诈。一个人一生能抛却世俗的东西,守住本真,是何等之难?苍耳,在拯救人类内心顽疾的阡陌上,一直孤独前行。
我走在熙攘的人海中,迷惘而无助。我看不清许多事物远方在哪儿,不知道时间是怎样从身上溜走的。璀璨的霓虹灯、醉生梦死的日子和你死我活的名利争斗,似雾霾般席卷过来。我多么希望把自己种下,长成一株路旁淡看姹紫嫣红的苍耳,用一种植物的方式生活,活出内心的我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作者写有些记忆,光阴再深也抹杀不去,它会随着尖锐的刺钻入你的手指,保持一生的疼痛,是为了突出对苍耳记忆的深刻。
B.苍耳的名字蕴含着深意,它只是一种渺小的植物,却用它海纳百川的情怀,贴着大地的深处,谛听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
C.先人给苍耳取名为“佛耳”是因为它像佛一样,与普通的人们休戚与共,真正做到了普度众生,在人们彷徨无助时给他们带来信仰。
D.文中“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唯一的秘密”中的“巨大”是指苍耳在荒年可以用来食用,又可以药用,救助无数人的生命;“唯一”是指它内心的单纯。
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怎样才能用苍耳的方式“活出内心的我”?(6分)
9.文中三次写到“废弃的园子”,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薨 ,年七十六。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定罪的案子。也指关押、囚禁这些犯人的场所。
C.王师,指天子的、国家的军队,是相对于军阀部队之类而言的,文中指唐王朝的军队。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也用于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公主,或封王的贵族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邽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皇帝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将裴度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注】
辛弃疾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注】清风峡在铅山(今属江西)。辛弃疾于绍煕五年(1194)自福建安抚使任罢官,退隐铅山瓢泉,达十年之久。赵晋臣在庆元六年(1200)自江西漕使任罢官归铅山。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描写清风峡风光优美,但人迹罕至,词人居住在此,只能与竹相伴,不免孤寂。
B.下片描写友人冰清玉洁,文采斐然,是人中俊杰,两人流连诗、酒,是难得的会合。
C.词人以秋鸿和飞弹作喻,人如秋天的鸿鸟般居无定所,处事应如飞出的弹丸般圆熟。
D.以“阳春曲”收尾,恰当地运用典故,既赞赏原唱,又含自谦之意,可谓“一石二鸟”。
15.这首词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同为应酬之作,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是“ ,
”。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句子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_____的中国风尚。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_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此次《长安十二时辰》在海外广受欢迎,( )。该剧主创人员前前后后看了3遍小说,针对第一集写了23个版本,花费4个月时间抓住人物和故事核心,富于质感的画面、多样的制作拍摄手法、富有层次的场景设置,让外国观众对_____的中国影视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当今国产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日益_____。可见,国产剧要想赢得很好的海外口碑,扩大全球市场,必须在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浓郁 必须 精雕细刻 国际化
B.浓重 必需 精雕细刻 全球化
C.浓重 必须 雕章琢句 全球化
D.浓郁 必需 雕章琢句 国际化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B.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C.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D.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紧张紧凑的叙事节奏相结合,很好地满足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因为有精良的制作,还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
B.不仅因为有精心打磨的故事,还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C.不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而是因为有精良的制作
D.不是因为精良的制作,而是因为精心打磨的故事
20.下面是红星中学高三年级家长会邀请函的草稿,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为密切家校联系,增强教育合力,我校定于2018年腊月30日(周日)上午9:00在学校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特向在下发出诚挚的邀请。
我们希望借此次家长会议与各位家长更好的沟通与交流,听取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指正。会议重要,务必提前10分钟到达会场。
感谢各位家长的支持!期待各位家长的莅临!
红星中学高三年级办
2020年12月23日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50个字。(6分)
《自然》发表了一项关于自然界中“相变成核”现象的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和国科大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并给出了临界冰核的尺寸。这一成果与经典成核理论高度契合。
上一篇:
河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卷语文试题(三)
下一篇: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六次周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2021”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