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3  2021-05-1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
安徽省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五校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涡阳一中 考试时间:2021年4月16日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应当坚守中国身份和文化立场。20世纪中国学人大都关注西方,且西学研究在中国占据独特地位。然而,在新世纪,随着大国崛起,中国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话题,受到国际话语广泛而深入的关注。那种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坚持全球化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说法,将在中国现代经验中成为一种过时的另类言说。
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即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如果中国经济日益发达,而文化却不断萎缩,必然会因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结构性内耗。因此今天不仅需要全面振兴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而且为了减少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误读”,需要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从而形成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在全球化中抵制一体化神话,彰显东方文化身份,重申中国文化立场。
我们在重新发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时,也要注意其弊端,应避免再次落入阿Q的“老子先前阔”的精神误区,同时也不能虚无到将自己的文化看成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其实,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弊端?德意志没有吗?日本没有吗?美国没有吗?发现东方不是针对西方,我反对过激的民族主义,主张宽博的世界主义——人类之“体”,世界之“用”。
发现东方,用东方现代经验为当今世界最棘手的问题提供另一种思路另一种解决方案。在现代性高歌猛进的时代,敏锐的思想家却发现世界精神文化出了根本性问题。联合国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精神病患者占人口的1%,自杀者占人口总数的1%。我们要追问,现代世界究竟是什么出了问题?人为什么在物质上丰富了,而在精神上却赤贫了?在社会硬件上富足了,在文化软件上却缺钙了?当今世界人们的精神生态出现的巨大空洞依然表明,人类生活的质量和价值观出了重大问题,人因缺乏精神支柱而难以活下去。
当今世界面临着种种国别、种族、性别、阶层、社会权力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靠文化—以东西方优秀思想达成世界和解。百余年来,中国走的是一条被西方不断文化误读与妖魔化之路。今天中国应重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形象。当代中国已经真正走向了与其他文明对话的世界性开放之路,这意味着她更加理性地面对“他者”文明,同时更清醒地面对自身文明,在质疑文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中寻求平等对话的文化新秩序。
文化的兴盛除了一定要有制度调整外,还需要文化氛围的良性调整。需要对文化保持公正心态,重视东方文化的价值宣传,使文化撒播不是片面的,而是东西方平衡的。中国学术界要重建文化自信就要重新检讨自己,进而发现汉字文化圈的文化重量,从一个世纪的拿来主义开始走向新世纪的文化输出主义。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应成为21世纪中国的文化战略。这意味着在中西方文化平台上,世界需要重新“发现东方”,发现中国文化的东方生态魅力;而中国也要面对世界,读解自身的文化之谜并获得全新的普世性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已经被挤压到边缘文化的东方文明,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之中国文化,今天,她应该重新在人类文化的21世纪做出自己的贡献!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座十年精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种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和全球化就是一体化的说法,将成为一种过时的另类言说。
B.要想确立东方文化身份,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发展。
C.重新发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时,我们应尽量避免对传统文化的盲目自信或妄自菲薄。
D.中国将走在与其他文明对话的开放之路上,这意味着要更理性地面对“他者”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通过对比论证,旨在强调发现东方文化,寻求东西方文化平等对话的重要性。
B.文章围绕中国文化展开论述,然后层层深入、辩证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C.文章列举联合国的相关材料,有助于论证中国文化对解决世界精神文化问题起积极作用。
D.文章立场客观公正,在强调发现东方文化的现代价值时,并没有否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民族都存在着自身的文化弊端,重要的是发现各自文化中的价值,并对其传承、创造。
B.如果东西方优秀思想文化达成世界和解,那么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C.21世纪中国的文化战略是发现并输出自身的优秀文化,从过去的拿来主义走向送去主义。
D.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我们要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东方,就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优秀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长江经济带是指沿江附近的经济圈,覆盖上海、浙江、安徽等11个省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这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一论断,为治理母亲河提供了重要方法。所谓“中医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讲“天人合一”,是东方思维对生态治理的回归,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希望所在。
按照中医整体观把长江治理好,一定要坚持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传统思想需要随着时代推移,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结合与吸纳。要不断吸取新的科学成果、新的技术。运用中医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等理论,并整合多学科交叉,共同发现规律,综合治理长江,我们一定能维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造福子孙万代。
(摘编自王琦《用中医整体观治理长江》)
材料三: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要找出问题根源,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要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切实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中央企业、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习近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4.下列对长江经济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江经济带是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覆盖上海、浙江、安徽等多个省市的沿江附近的经济圈,“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是其发展新格局。
B.《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高度,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C.长江治理要借鉴中医整体观,运用中医理论,整合多学科交叉。同时坚持传统理念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合理吸取新的科学成果、新技术。
D.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质的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良好氛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要共抓大保护,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利用好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B. “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做到‘治未病’”是治好“长江病”的重要方法。
C.长江文化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绵延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D.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讲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是东方思维对生态治理的回归,只有运用“天人合一”思想,我们的星球才有希望。


展开余下试题6.如何才能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丧 家 犬
王安忆
我第一次看见这条狗,它是坐在一个收废品女人的拖车上,那时候,它还是一只小狗,脏得可怕,浑身的毛都粘成一股一股,是一种阴沟水的灰黑色。头上的毛垂挂在额下,完全看不出脸了。那样的狼狈相,可它却处之泰然,腰板很直地坐在那女人的拖车上。那女人也穿得一身破,头发蓬着,正与另一个邋里邋遢的女人说话。这周围的环境很杂。虽然有几幢高级公寓楼,可其间夹杂着不少陈旧的工房,路两边多是临时搭建出租给外地人的小店面。小吃摊挤在路中心,围着刚放学,饥不择食的小学生们。在这一片喧嚣的底下,是坑凹不平的路面。不过,这依然不会妨碍车来人往,热火烹油的市面。
在临弄堂的一排欧式楼下,开发商特意做了一片草地,窄窄的,草倒是长得不错,绿茵茵的,有时还能开出白茸茸的花呢!那只狗,就出现在这里了。这一回,我看见它的颈上系着一个铃铛,拖了半截绳子,可以想象,它原先是被人好好养着的,日子过得兴许不错,只不过现在落魄了。
可是,它看上去倒不消沉,还挺自在的。它在我们这条弄堂里混得相当熟,这表现在人们对它熟视无睹,从来不喝斥与驱赶它。那草坪的一头,正是一条支弄的弄口,设有两个摊位,一个是摊蛋饼的,一个是修自行车的。摊蛋饼的是一男一女,那男的专司摊饼,先舀一勺面糊,在鏊子上划一个圈,然后用一根竹片刮匀,打上一个鸡蛋,他的一招一式很有节奏,一丝不乱,嘴角还形成一个由衷的笑容。等着的人都耐心地看,带些观赏的意思。那女的在一边看着,然后收钱,找钱。
另一个摊主,修自行车的,是个徐州老头。无论刮风下雨,一早就出来,天黑才回去,这样的勤恳,照理是会收效。可是,他修的车,常常不出半天就由车主推回来,要求重新来过。照理,人们是不大会来找他修车了。可架不住他从早到晚站在这里,谁又能料到什么时候车坏呢?一来二去,就与他成了熟人,更得照应他的生意。他修车时半蹲着身子,拿出干农活的腰腿功夫,奋力干着。吃饭的时候,从包里摸出个铝制的饭盒,用带来的热水瓶里的开水泡上,埋头吃饭。这时,摊蛋饼的男女早已推起车走了。可对面,废品收购站却开着门,老头就与他们说话。
那是从河南来的兄弟俩,想必最初也是穿街走巷,摇着铃收废品,有了积累,租下这弄里的一间空房。这里不仅存放废品,而且还成了他们河南老乡来到上海的落脚地。你叫一声:卖报纸喽!桌边便立起一个人,笑盈盈地走过来,称报纸。那是兄弟俩中间的一个。还有些时候,收购站里只剩一个老太或老头,总归是他们的双亲,帮他们看店。那老太苛索得很,总是将秤压得很低,或者算错账,待你指出她便愁苦着脸,说:我们穷,不识字,真不是有意的。可在她缩皱成堆的折子里,你分明看到一双冷静的眼睛,狡黠地看人。老头也算错账,但不像是作假。
他们这间棚子还是一个避风遮雨的地方。逢到雨天,修自行车的老头便移到门里面去,摊蛋饼的男女也会进去避一阵。那只狗,也进去了,面朝外,腰板很直地坐在门口,抬着毛发披散的脸,看雨。
在那条草坪后边的公寓里面,居住着许多条名贵的狗。其中一条狮子狗,应当说与那条丧家犬同宗同族,可处境完全不同。那狮子狗名叫妮娜,一身蓬松闪亮的白毛。天气略冷一些,它便穿上毛线衣,五色间杂的彩线。它从来不下地的,生怕这弄堂的地弄龌龊它的脚爪。它被拥在女主人的怀里。而那只无家可归的狗从来不与这些名贵的狗们打拢,它与它们擦肩而过,谁也不认得谁。
那它究竟以什么为生呢?这条弄堂间杂着许多小饭店。这些小饭店门面很浅,老远就听见有乒乒的剁刀声,那剁肉的,掉下来几点骨头渣,就够那狗果腹的了。所以,那狗倒不瘦,就是脏得吓人,而且落魄。
我后来见到它是在弄堂沿街屋子里。狗就坐在一辆木车旁,挺直了腰板,毛发缕缕挂在脸前,眼睛在很深远的地方,望着外面的世界。这样子显得很深沉,有一种哲学的表情,就好像它要对我们这些庸碌的人和事做出批判。
临到过年的时候,弄堂里很少人了。摊蛋饼的一对男女不来了,几家饭铺也关门了,都回老家过年了。少了这些熙攘的人群和声音,弄里就有些寒肃。几棵落了叶的树,枝条映在白石灰的墙上,疏落得很。狗也不来了。
又一次,春天到了,弄里多少有一些变迁。那摊蛋饼的一男一女,倒是还在,但容颜略显苍老。修自行车的老头却是未变,手艺也没长进,却开始揽助动车的活了。
那排欧式公寓前的草地又黄了,却还生长着,草丛里有一些浅痕,会不会是它脚爪踩下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对街区一角的环境进行了勾勒,主要突出这里的杂乱不堪。不仅烘托出小狗的落魄,还为下文商贩们的出场作铺垫。
B.小说中的河南老太太“苛索得很,总是将秤压得很低,或者算错账”,但毕竟生活贫苦。因此,作者仍以悲悯的情怀对她表示同情和理解。
C.小说通过描写小狗的毛发、眼睛、动作等,从正面刻画了小狗的形象。除此之外,还通过与“妮娜”的对比,突出小狗的狼狈和自尊。
D.小说一反常态,淡化了故事情节,以敏感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剪影,表现了作者对生的关注,对尊严的关注。
8.小说以“丧家犬”为题,为什么却以大量的笔墨描写生活在这里的商贩们?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王安忆认为“有时生活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审美的形态。”请结合小说中的形象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十二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卒,年八十一,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于我犹一体,拾遗补阙,无日忘之,盖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
(节选自《新唐书•虞世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展开余下试题B.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C.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D.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
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归葬故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是“张衡治理河间三年后,就上书请求辞职”。
B.县子,爵位名。其中“子”是五等爵位中的一等,后文中的“县公”指虞世南的爵位从“子”晋升为 “公”。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的爵位高于“晋侯”。
C.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现在的山东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即崤山以东。
D.礼部,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典礼与外国往来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自隋之后历代相沿不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勤奋学习,受人赏识。他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在他父亲去世后,被召任建安王的法曹参军。
B.虞世南儒雅谨慎,公道诚恳。从外表看,他似乎是一个儒雅谨慎、弱不禁风的人,但是他在议论政事时却能持守公道,太宗称赞他议事诚恳。
C.虞世南为民着想,心怀天下。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采取检查在押囚犯、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消除灾祸。
D.虞世南直言进谏,深得皇帝赞许。皇上多次外出打猎,虞世南为此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他的建议并劝虞世南在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法上多下功夫。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5分)
(2)后数岁,梦进谠言若平生,翌日,下制厚恤其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 亮(宋)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①。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②,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 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②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
B.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
C.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
D.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15.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和《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都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愿望。
(2)《诗经•氓》中运用“比”的手法表现女子的不幸生活无边无涯,同时又写出男子反复无常的句子是“ , ”。
(3)《阿房宫赋》中“ , ”两句透露出作者希望唐敬宗以史为鉴,戒奢爱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绘事发微》曰:“凡画雪景,以寂寞黯淡为主,有玄冥充寒气象。”但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上,雪景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并非 ,如五代画家首次应用的“弹粉法”。同时,雪景山水画在继承与创新中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并显示出其 的艺术生命力。近现代以来,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自然观察能力的深入,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这种转型虽仍以“师造化”为基础,但西方绘画理论的引进,透视、光影等要素的 ,使绘画技法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于生长在北国的画家,冰雪是他们全部灵感的来源。他们借鉴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的有益因素而进行雪景山水画探索,在保留中国画笔墨这一本质的基础上,绘出冰雪透明洁净的自然之态。还有一些擅画雪景的画家在尊重中国画传统精神和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表现技法,或写意淋漓,泼洒自如,或兼工带写,细致刻画,挖掘和丰富了雪的意象,成就了 的审美意境和审美空间,呈现出一派豪迈与壮丽的景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成不变 弥足珍贵 鉴戒 别开生面
B.一成不变 历久弥新 借鉴 别开生面
C.原封不动 历久弥新 鉴戒 标新立异
D.原封不动 弥足珍贵 借鉴 标新立异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观察的深入,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
B.随着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观察能力的深入,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
C.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观察能力的深入,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
D.人们多维欣赏能力的提高和画家对自然观察的深入,雪景山水画在题材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弹粉法”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天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B.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C.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D. “芦柴棒”实在不能挣扎着起来了,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尽可能地不占屋子的地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研究发现,对人的精力而言, ① ,也是最好的储备和充电过程。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未成年人一般需要八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 ② 。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五”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