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88 2021-05-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8]
广西桂林、崇左、贺州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模拟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桂林、崇左、贺州市联合模拟考试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众所周知,北宋词和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写到水的词作中,大运河(汴水),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位置。它在众多作品中,都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或显豁或隐晦地存在着。
这种存在,是多方面的。如歌咏城市繁华,是北宋词的一大特点。翻检《全宋词》可知,除少量作品歌味成都、大原、洛阳外,北宋词歌咏的城市都集中在大运河一线。开封、淮安(楚州)、扬州、仪征(真州)、苏州、杭州,这是北宋最繁华的六座城市,无一例外,也都在大运河一线上。再如,在北宋词中,会高频率地出现一些专门的词汇,像“隋堤”“楚天”“汴堤”“淮水”“清淮”“楚山”“楚岫”,甚至“河桥”“长堤”“柳堤”“柳岸”“柳边”等。这实际上是和北宋词经常以大运河为背景来写各种题材的内容有至深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因大运河的关系,北宋词以送别为内容的作品中,送别方式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贺铸曾用《醉春风》词调填过一首伤春怀远的作品,词中的“隋岸伤离,渭城怀远”两句,就高度概括了唐代与宋代送别方式的不同。
唐代的长安,既联系西域,又联系关东,所以送别地点主要有二:一是渭城(今咸阳东)附近的西渭桥,一是灞陵(今西安东南)附近的灞水桥。两桥分别送西行与东行之人。所行之人主要借助陆路。所以,唐人送别诗,除长安之外的送别可能会写到水、写到舟船外,写长安的送别,一般多写的是陆地出行。因是陆地出行,这些作品中往往离不开马。
北宋以开封为都城。而开封与外地,尤其是东南,并进而与南方各地相联系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是大运河,所以北宋人送别地点多设在都门外的运河(汴水)岸边。北宋最著名的两首送别词即柳永的《雨霖铃》与周邦彦的《兰陵王》中,送别地点都是如此。而被送之人,一般需乘船离开开封,所以无论是“兰舟催发”,还是“一箭风快”,说的都是离开开封时,在运河(汴水)上乘船而去的情景。
因是水路出行,北宋的送别词中就处处离不开船。如郑文宝的《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柳永的《采莲令》:“一叶兰舟,便急桨凌波去。”都是写的这种送别情景。
为突出水路出行,北宋送别词在写到送别结束后,往往会有送的人回程骑马,被送的人离程乘船的提示:“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晏殊《踏莎行》而北宋送别词中所言说的这些水道,很多情况下,指的都是大运河一线。流水和舟船、归掉、轻帆和夕阳等,在北宋送别词中就构成了一幅丰富、温美、柔润、婉转、细腻的水路出行图。这既真实地反映了北宋人对水路出行方式的一种侧重,也显现了宋词的婉约风格。
(摘编自苗菁(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和北宋词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汴水,它在众多作品中存在的方式都不相同。
B.《全宋词》中有不少是歌咏城市的繁华的,而这些繁华的城市都集中在大运河一线。
浏览完整试题
C.北宋词题材多样,但经常以大运河为背景,因此会高频率地出现一些专门的词汇。
D.北宋词中的水路出行图丰富、温美、柔润、婉转、细腻,是由它的婉约风格决定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并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其间与唐代作了比较分析。
B.文章列出对《全宋词》的考察情况,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歌咏城市繁华,是北宋词的一大特点”。
C.文章通过对唐代都城地理位置的考察,得出唐人长安送别多从陆路而其诗多离不开马的结论。
D.文章用郑文宝《柳枝词》、柳永《采莲令》证明,北宋因水路出行,送别词中就处处离不开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送别地点主要是西渭桥、灞水桥,而北宋人送别多在运河岸边,因为大运河是当时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
B.从贺铸词“隋岸伤离,渭城怀远”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唐宋两代送别一从水路、一从陆路的不同。
C.唐代和宋代的送别词,由于它们送别的方式不同,二者选用的意象全不同,因而造成了二者的风格也不同。
D.《踏莎行》中“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情况,也显现了宋词的婉约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
短视频制作并不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它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着一定的挑战,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短视频便捷的操作、新奇的内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问题随之而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70.6%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66.3%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受访家长中,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3.6%,二线城市的占45.0%,三四线城市的占17.6%,县城或城镇的占3.3%,农村的占0.4%。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13日)
材料三
不同心理感受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屏的比例 不同人际关系感受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的比例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将向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和保护进入了深水期,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使用短视频的过程中,未成年人会如何参与互动?有多少人会使用打赏功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有70.8%的未成年人赞同打赏功能不对未成年人开放。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短视频功能是参与互动。如发表评论、合拍等,比例为17.5%,其次是转发(15.1%),制作节目并发布的比例为14.6%。未成年人使用打赏功能的比例不足一成。比较分析发现,男生使用转发、打赏、互动的比例更高,农村未成年人使用打赏功能比例更高,小学生使用打赏功能的比例最高,比初中生、高中生分别高1.6、3.3个百分点。
统计发现,82.0%的未成年人在使用短视频过程中没有过购买会员、购买商品、打赏等行为。但也有11.2%的未成年人购买了会员,6.5%为学习知识付费,4.4%给主播打赏。
对不同群体未成年人进行交叉统计发现,男生在各项付费行为上比例更高,比女生高3.5个百分点。农村未成年人直播打赏行为比例高于城市未成年人1.1个百分点。高中生中有购买广告推荐商品、购买视频发布者推荐的商品、直播打赏等行为的比例,也均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1月5日)
4.下列对短视频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这种媒体形式比较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所耗时间不长,自己制作后又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
B.短视频制作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制作周期超短、内容趣味化的特点,同时短视频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
C.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对文案及策划要求较高,除需要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和强大的粉丝渠道,还必须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
D.短视频在中国发展迅速,相关部门对一些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这为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引导和保护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未成年人在短视频上付费的情况进行交叉统计发现,男女生在各项付费行为上有差别,农村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比例比城市未成年人高。
B.大部分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担心孩子因沉迷短视频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同时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短视频内容。
C.未成年人中,那些学习负担很重者最喜欢使用短视频,此外还有经常感到孤独、经常感到有压力、对未来感到迷茫,与初见者轻松交谈难的人。
D.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短视频功能是参与互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发表评论、合拍、购买会员、购买商品、打赏等,但为学习知识付费的少。
6.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对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提出不少于三条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百无一用
[意]卡尔维诺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斜照进街道,杂乱地照亮这条街。阳光从料想不到的缝隙里射出来,打在拥挤的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的脸上。
在一个十字路口,我第一次看到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他高大而消瘦,穿着一件浅色的雨衣,一把紧紧卷起的雨伞利落地挂在胳膊上。他的头上戴着一顶毛毡帽子,也是浅色的,帽檐又宽又圆;底下紧挨着的是眼睛,大大的、冷冷的、亮亮的,眼角带有奇怪的闪光。他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根手指夹在书里,好像是为了标记那个位置似的。
展开余下试题
很快,我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静止的目光打量着我,从头到脚。最后,他停在了我的面前,几乎抿着的嘴唇,正要摆出一个微笑。这个男人从衣袋里抽出一根手指,慢慢地,用它向下指着我的双脚。这时他才讲话,用一种有点儿谦卑的、极低的声音。“对不起,”他说道,“您一只鞋的鞋带开了。”
真的。鞋带的两端垂到了鞋的边缘,拖拉下来,被踩脏了。我的面颊微微地红了,嘴里嘟哝了一句“谢谢”,我俯下了身子。
在马路上停下来系鞋带是令人讨厌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停在人行道的中间,还会被人碰到。浅色眼睛的男人低声告别后,就马上离开了。
然而命运却注定我又遇到他:刚刚沿着广场转了一圈,我竟发现自己离他只有几步之遥,又在那条人行道上。陌生人看着我,脸上流露出一种遗憾的表情,他向我靠近,轻轻摇着脑袋。
往前迈步的时候,我担心地瞟了一眼那只让我内疚的鞋子:鞋带系得又紧又结实。然而,让我沮丧的是,陌生人继续摇了一会儿脑袋,然后说道:“现在,另外一只鞋的鞋带松开了。”
这时候,我的感受就像是在最梦中。我显露出一副反抗的怪相,用牙齿咬住嘴唇,像是不让自己发出诅咒,我又开始在街上弯下腰,暴躁地使劲系鞋带。我站起来,低着脑袋走开了,只想要避开人们的目光。
但是那天的痛苦并没有结束:当我吃力地急急忙忙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感觉到蝴蝶结一点儿一点儿地滑开,结扣则越来越松,鞋带正在渐渐散开。刚开始,我放慢了脚步,似乎只要小心谨慎一些,就可以维持那一团不稳定的平衡了。可是我离家还很远,而鞋带的两头则已经拖在地上,这边那边地甩来甩去。于是,我走得气喘吁吁,像是在逃开疯狂的恐惧:害怕再次遇到那个男人无法逃避的目光。人们的目光似乎在我周围密集,仿佛林子里的树枝一般。我钻进了遇到的第一个门廊,躲了起来。
然而,在过道的深处,在半明半暗之中,我看见那个浅色眼睛的男人站在那里,双手搭在紧紧卷起的雨伞的伞柄上,似乎是在等我。
这位陌生人点点头,露出他那忧伤的表情。“是啊,”他说,“两只鞋的鞋带都开了。”
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门廊更安静而适合系鞋带了,虽然我后面的高处站着一个浅色眼睛的男人,他看着我,不放过我手指的每一个动作,而且我还感到他的目光落在我的手指中间,打乱我的动作。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现在我不再感到任何痛苦,我甚至还吹起口哨,第无数次重复着该死的系鞋带动作,不过这一次系得更结实。我很放松。
如果那个男人保持沉默,不先轻轻地咳嗽几声,有点儿犹豫不决,接着以坚定的语调一口气说出下面的话,就没事了。他说道:“对不起,您还是没有学会系鞋带。”
我满脸通红地转向他,仍然猫着腰。我舔舔嘴唇。
“您知道,”我说,“对于系鞋带,我真的不在行。也许您不相信我的话。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从不愿意费力学会它。我用穿靴器。对于鞋的结扣,我无能为力,我弄得乱七八糟。也许这难以置信。
于是陌生人说了一句奇怪的话。“那么,”他说道,“您的孩子,假如您有孩子的话,您怎么教他们系鞋带呢?”
然而最为奇怪的还是,我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给出答案。“我的孩子们,”我说,“将从其他人那里学习怎样系鞋带。”
陌生人更为荒唐地反驳道:“假如,比如说,发生了大洪水,整个人类都消失了,您是被选中者,您以及您的孩子们将延续人类。那时怎么办?因为不然的话,天晓得,在人类能够打结、重新把它发明出来之前,要过去多少个世纪!”
“但是,”我尝试着提出异议,“”什么恰恰是我这个连打结都不会的人呢?”
长着浅色眼睛的男人逆光站在门口,他的表情中有些可怕的、天使一般的东西。
“为什么是我?”他说,“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所有人鞋上都有一个结,一件他们不善于做的事情,一份把他们与其他人连接在一起的无能为力。社会依赖现今人们之间的这种不对称。可洪水呢?如果来了洪水,需要一条诺亚方舟呢?不是单单一个人就能完成要重新开始而需要做的那几件事。您看,您不会系鞋带,另一个人不会刨木头,又一个人还没有阅读过托尔斯泰的作品,还有一个人不会播种,如此等等。我多年以来就在寻找,请相信我,很困难,困难极了。看来人们应该手挽着手,就像盲人和瘸子一样,尽管吵架拌嘴,却不能分开行走。”
他这样说着,转身消失在街上。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直接交代了“我”生活的环境:高楼林立,街道拥挤,行人匆匆。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B.小说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陌生男子的形象:普通而又神秘,敏锐而又直率,对人类文明有着独特的前瞻性的思考。
C.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陌生男子在晴天“穿着一件浅色的雨衣”“紧紧卷起的雨伞利落地挂在胳膊上”,表现出他对现代社会的叛逆。
D.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环环相扣,先是一边鞋带散了被踩脏,接着是另一边鞋带散了,然后是两只鞋的鞋带都开了,其中暗藏的意蕴耐人寻味。
8.本文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中的两处。(6分)
9.小说中陌生男人有三次指出“我”的鞋带散了,每次“我”的心理感受都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我”这三次心理感受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昼勤四体,夜诵经传。建安十六年,拜使持节。益州大姓雍间等杀蜀所署太守正昂,与士燮相闻,求欲内附。骘因承制遣使宣思抚纳,由是加拜平戎将军。时权太子登驻武昌,爱人好善,与骘书曰:“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先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传》曰:‘爱之能勿劳乎?”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十一人。甄别行状,因上疏奖劝曰:“臣闻人君不亲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方今王化未被于汉北,河、洛之滨尚有僭逆之丑,诚揽英雄拔俊任贤之时也。愿明太子重以经意,则天下幸甚。”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局天蹐地,谁不战栗?自今蔽狱,都下则宜谘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浚,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深责重,志在竭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将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窃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权亦觉悟,遂诛吕查。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权虽不能悉纳,然时采其言,多蒙济赖。赤乌十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七》)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B.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C.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D.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受性暗蔽/不达道数/虽实区区欲尽心于明德/归分于君子/至于远近士人/先后之宜犹/或缅焉/未之能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表,三国两晋时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B.承制,古代指大臣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此处指前者。
C.太常,我国古代朝廷掌管建邦之天地、神衹之礼等礼乐社稷宗庙礼仪等的官员。
D.负殿,指古代官吏考绩名列最下等。课其负殿,此处泛指考核官员的优劣功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步骘不怕困境,吃苦好学。他为了躲避世道混乱引发的灾难,虽然自己孑然一身,处境非常窘迫,但却坚持白天劳动,夜晚诵读经传。
B.步骘举荐贤才,用心良苦。他向孙登详细解释了贤才治国的重要作用,并从当今朝廷教化的普及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任用贤才的紧迫性。
C.步骘不惧危险,指陈时弊。他冒着自己受到责罚的危险,指陈中书吕壹等人吹毛求疵、作威作福,建议全部罢免裁撤那些编外的候补官员。
D.步骘耿直公正,深得信任。他公正评价丞相顾雍等三人的政绩,先后举荐那些屈居下位不得升迁的人。对他的建议,孙权都一一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5分)
译文:
(2)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①
杜甫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②中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曲事,喧呼阅使星③。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④。
【注】①“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写下杂诗二十首,代替书札寄给朝廷旧日同僚,此为第九首,写秦州驿亭。②丛篁:丛生的竹子。③使星:此指朝廷派遣出使吐蕃的使臣。④郊坰:遥远的郊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明人眼”既写出了景物的清幽让自己感到眼前一亮,又引出了主要意象临池驿亭。
B.颔联上句写低处丛生的竹林,并以“碧”字着力突出颜色的青翠,描写生动,真实可感。
C.柳树高耸,伸向半空,青光摇曳,与颔联上句互相映衬,远近高低,写出“明人眼”的具体原因。
D.颈联写稠密重迭的幽景让人目不暇接,喧哗的人群围观暂住的使臣,反衬自身官职卑微的失落。
15.诗人在尾联中情感直白,可谓喜忧参半。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从事物变化的角度观察天地万物的两句是“ , ”,表现了他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回想宋武帝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和英雄气概。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通过“ , ”两句直接抒发了守边将士们为国建功的豪情壮志和思乡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出自公心对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营造良好的言论环境,光靠领导干部个人自觉还不行,尚须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和实践反复证明,每一次的理论创新无不是集体智慧凝聚的结晶,每一次的事业突破无不是 结出的硕果,勇于、勤于、善于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为我所用,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牢记初心使命,就是要一切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遇到善意提醒也好、刺耳批评也罢,哪怕是气话怨言,都视之为找差距、查不足的难得 ,闻过则喜、 ,持续提升我们的决策水平、执行效率、工作实绩。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做一个不同意见的合格“听众”,彰显出的正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与担当。“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继承发扬好广纳贤言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干部 应树立起标杆;“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共产党人就要有这样一股子底气和自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同心同德 机会 反躬自省 当仁不让
B.群策群力 契机 知错即改 责无旁贷
C.同心同德 契机 反躬自省 责无旁贷
D.群策群力 机会 知错即改 当仁不让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出自公心对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B.对于出自公心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
C.对于出自公心发表不同意见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D.对于出自公心发表不同想法的同志,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听众”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
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个体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职业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
①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②
上一篇:
江苏省如皋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综合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广西桂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