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36 2021-05-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
上海市徐汇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学习能力诊断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2020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 试卷 2021.4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⑵ 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⑶ 《琵琶行》善用《 》“六义”中“比”的手法描摹琵琶的乐音,如以“ ”表现乐声清脆悦耳,圆润动听,以“ ”表现乐音宛转流滑,愉悦轻快。
2. 按要求选择。(5分)
⑴ 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文中能最有力支撑这个论断的一项是( )。(2分)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⑵ 填入下列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 ; , , ;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①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
②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
③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
⑤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④③ D.④③①②⑤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3—6题。(17分)
①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2020年8月9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人啦!”澎湃新闻在文章的结语处采用了特殊的修辞方式:
看了这么硬(tǔ)核(wè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②这是一种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修辞方式,有人称之为“注音心声体”。此处不妨再引一则:
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2020年7月9日)
③“注音心声体”的“注音”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声音,大部分情况下,在括号外表述的内容更加正式,而括号内的表达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吐槽”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真正想的却是怎样“按时毕业”。那些一本正经、冠冕堂皇的说法一经出口,就立刻被另一个声音打断,揭示出被遮掩的、更加真实和日常的含义。括号内外的两个声音构成或强烈或温和的反差与对比,制造出幽默的表达效果。
④我们可以把“注音心声体”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由拼音书写放在括号里“半遮半闭”的文本。在正常情形下,括号里的声音应是被隐藏起来的,但“注音心声体”的特殊之处在于,在隐藏信息的同时,又将破解的线索展示给读者,使读者通过拼读,甚至不断试错,获取文本所传达的信息。
⑤在一定程度上,“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目的是“欲盖弥彰”。事实上,就形式而言,它甚至只是稍微“遮”了一下就立刻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揭”开。
浏览完整试题
⑥“注音心声体”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俏皮的感觉。不过,在这种修辞形式下,也隐含着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化态度。
⑦“注音心声体”来自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意冷眼旁观乃至揭破现实“合理性”的权利。可另一方面,他也不会采用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方式去否定现实。他明白改变现状的艰难,对他所嘲讽的对象也不无理解与同情。因此,与其说他是在批判,不如说是在讽刺,甚至只是在调侃、揶揄。
⑧“注音心声体”使一个人实现了与现实的多维沟通:他在揭示、承认现实的同时,也在探索松动现实的可能性。虽然明白自己无法颠覆括号外的世界,他却固执地维续着括号内的空间,进而逼近一种改善的可能。
⑨“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而不是实体性的人际社会,因为网络给了发言者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但即便如此,“注音心声体”的语义效果仍深嵌在实体社会的肌体之中,有赖于作者与读者共同维护的一些线下的社会言行规则。比如,他们会赋予某种社会情形以相同的涵义,也能够体谅到括号内外的表述同样构建了社会的一部分。因此,作者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言论是可以获得大多数受众理解和支持的;与此同时,这种清醒的意识也使他能够把自己的表述控制在社会体系可以宽容的范围内。“注音心声体”的出现,多少为我们标示出当下中国社会的宽容尺度及其界限所在。
⑩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仅为“注音心声体”的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潜能提供了保障。要让一种言说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动力,绝不能只靠发言者的一厢情愿,也要求其受众具有相似的感受,对他的意图心知肚明,而这就不能把所批评的对象排除在外。正是“注音心声体”与其讽刺对象之间的“共谋”关系,才能使其唤醒公众对各种社会矛盾的感知力,激发更多的反省,从而一点一滴地起到修正现实的作用。
(选自王东杰《括号内的声音》,有删改)
3. 第⑤段“欲盖弥彰”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4. 根据文意,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注音心声体”中的拼音不如汉字直观,无形中起到了遮掩的作用。
B.“注音心声体”延长了读者提取信息的时间,由此获得委婉的效果。
C.“注音心声体”之所以诞生于网络,是因为发言者能获得更多支持。
D.“注音心声体”使发言者获得行使话语权的自由,能尽情吐露心声。
5. 上文对“注音心声体”所隐含的文化态度分析是否充分?请具体评析。(5分)
6. ⑴家里长辈在微信公众号读到下面这句话,表示不太理解,你会如何进行解说?(要求解说不超过5句,4分)
为了做(an)好(shi)科(bi)研(ye),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⑵阅读上文后,语文老师请你简要说明“注音心声体”与“反语”修辞有何不同,你会如何回答?(3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7—9题。(15分)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①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②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栖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现在让我看看,它们迄今都是怎样编织在一起的吧。
③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这一来我轻松多了,自由多了。为什么要写作呢?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这谁都知道。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开始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的,这不需要保密。
④我带着本子和笔,到园中找一个最不为人打扰的角落,偷偷地写。那个爱唱歌的小伙子在不远的地方一直唱。要是有人走过来,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笔叼在嘴里。我怕写不成反落得尴尬。我很要面子。可是你写成了,而且发表了。人家说我写的还不坏,他们甚至说:真没想到你写得这么好。我确实有整整一宿高兴得没合眼。我很想让那个唱歌的小伙子知道,因为他的歌也毕竟是唱得不错。我告诉我的长跑家朋友的时候,长跑家很激动,他说好吧,我玩命跑,你玩命写。
⑤这一来你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是中了魔了,我走到哪儿想到哪儿,在人山人海里只寻找小说,要是有一种小说试剂就好了,见人就滴两滴看他是不是一篇小说;要是有一种小说显影液就好了,把它泼满全世界看看哪儿有小说。是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结果你又发表了几篇,并且出了一点小名,可这时你越来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质,刚刚有点像个人了却又过了头,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你担心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文思枯竭,那样你就又完了。凭什么我总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适合作小说的生活素材就能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人家满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险,而我坐在这园子里凭什么就能一篇接一篇地写呢?
⑥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见好就收吧。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保夕了。我为写作而活下来,要是写作到底不是我应该干的事,我想我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气了?你这么想着你却还在绞尽脑汁地想写。我好歹又拧出点水来,从一条快要晒干的毛巾上。恐慌日甚一日,随时可能完蛋的感觉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我想不如死了好。可你并没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我还是想活。
展开余下试题
⑦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这不对吗?我不该得到点什么吗?没说不该。可我为什么活得恐慌,就像个人质?后来你明白你错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你明白了这一点是在一个挺滑稽的时刻。那天你又说你不如死了好,你的一个朋友劝你: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好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候你忽然明白了,你说: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是的,这样说过之后我竟然不那么恐慌了。你还写吗?还写。你真的不得不写吗?人都忍不住要为活着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担心你会枯竭了?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不了的。
⑧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是个人质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别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我在这园子里坐着,我听见园神告诉我,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
⑨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反复出现的“中了魔了”。(4分)
8.作品围绕“窥看自己的心魂”与自我对话,请从构思角度对此作赏析。(5分)
9.班级读书会上,同学们就作者“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的态度展开讨论。请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发言稿表达你的观点。(6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0—12题。(8分)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0.这首作品最有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1分)
A.《唐宋词简释》 B.《唐人七绝诗浅释》
C.《宋诗选注》 D.《古诗源》
11.对作品前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的“咸阳桥”“雨”都直陈景物,直接入题,用语平实。
B.首句写桥头所见雨景,“悬”字写出雨多且急,连绵不绝。
C.次句以“万点”与首句紧密衔接,写出空阔水面上的雨景。
D.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
12.这首作品的前后两部分用“还似”勾连,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友别墅》用了同样的写法。请辨析两处“还似”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5分)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19分)
张保皋郑年传
①新罗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角其勇健,保皋差不及年。保皋以齿,年以艺,常龃龉不相下。
②后保皋归新罗,谒其王曰:“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其王与万人,如其请。自大和[1]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保皋既贵于其国,年错寞去职,饥寒在泗之涟水县,遂东归。至谒保皋,保皋饮之极欢。饮未卒,其国使至,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保皋遂分兵五千人与年,持年泣曰:“非子不能平祸难。”年至其国,诛反者,立王以报。王遂征保皋为相,以年代保皋。
③天宝安禄山乱,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以禄山从弟赐死,诏郭汾阳[2]代之。后旬日,复诏李临淮持节分朔方半兵,东出赵、魏。当思顺时,汾阳、临淮俱为牙门都将,将万人,不相能,虽同盘饮食,常睇相视,不交一言。及汾阳代思顺,临淮欲亡去,计未决,诏至,分汾阳兵东讨。临淮入请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汾阳趋下,持手上堂偶坐,曰:“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东伐,岂怀私忿时耶!”悉召军吏,出诏书读之,如诏约束。及别,执手泣涕,相勉以忠义。讫平剧盗,实二公之力。
④知其心不叛,知其材可任,然后心不疑,兵可分。平生积忿知其心难也忿必见短知其材益难也。此保皋与汾阳之贤等耳。仁义之心与杂情并植,杂情胜则仁义灭,仁义胜则杂情销。彼二人仁义之心既胜,复资之以明,故卒成功。
⑤周公拥孺子[3]而召公疑之。以周公之圣,召公之贤,少事文王,老佐武王,能平天下。周公之心,召公且不知之。苟有仁义之心,不资以明,虽召公尚尔,况其下哉。
(选自杜牧《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1]大和:唐文宗年号。[2]郭汾阳:郭子仪,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因平叛有功官封汾阳郡王。后文的李临淮指李光弼,唐代名将,因平叛有功官封临淮郡王。[3]周公拥孺子:孺子指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姬诵。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摄政辅佐。
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保皋以齿 ⑵立王以报
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角其勇健,保皋差不及年。( )
A.欠缺 B.错误 C.稍微 D.指派
⑵讫平剧盗,实二公之力( )
A.完毕 B.到,至 C.都 D.终究
15.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 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平 生 积 忿 知 其 心 难 也 忿 必 见 短 知 其 材 益 难 也。
16.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周公之心,召公且不知之。苟有仁义之心,不资以明,虽召公尚尔,况其下哉。
17.上文所记郭子仪的事迹,可印证以下哪一条对他的评价?( )(2分)
A.“用人由己,从善如流” B.“器量深识,宽而有谋”
C.“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 D.“敏事而寡言,居敬而行简”
18.本文以“张保皋郑年传”为题,却用大量笔墨记述郭子仪、李光弼的事迹,又评述周公召公之事。此文作于甘露之变后不久,牛李党争复炽之际。请据此背景,推断作者这样写作的用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1分)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①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②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1]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⑵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③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④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注】[1]黾勉:勉强。[2]矩矱:比喻规矩法度。
19.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因 B.且 C.然 D.则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张居正为儿子科考失利指出的原因?( )(2分)
A.骄傲自满,好高骛远 B.学艺不精,匆忙应考
展开余下试题
C.贪多务得,用力不专 D.脱离实际,不知变通
21.第③段写张居正自己的求学经历,请分析这一内容在文中的作用。(4分)
22.你是否认同张居正对儿子“慕古”的批评?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 写作 70分
23. 对话是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达成共识的对话是否比增进理解的对话更有价值?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2020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5分)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澄江一道月分明
⑶诗经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2.(5分)
⑴D(2分,选B得1分) ⑵D(3分)
二 阅 读 70分
(一)(17分)
3.虽用括号外的正式表达遮掩括号内的真实意图,目的却是更明显地表达内心的真实的想法。(2分)
4. A(3分)
5.(5分,概括⑦-⑩段主要内容3分,分析评价2分)
示例:是。作者先从发言者个人角度,分析发言的立场、态度和意图(或:指明其与现实的关系是既有揭示,也有理解;理解的同时又不妥协,而是期待改善)。进而着眼发言者和受众双方,分析“注音心声体”所依托的社会基础,及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或:指明“注音心声体”的被理解和接受是基于社会的共识,既标示出社会的宽容尺度,又可激发更多的反省)。从发言者到受众,从单向的表达意图到双向的语义效果,从个人意义到社会价值,分析完备。
(也可认为分析不够充分。如文章开头引用了官方媒体的“注音心声体”表达,其与个人表达甚至一般媒体的表达在立场、意图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而未针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
6.⑴这是一种网络上流行的表达方式。这句话中,“做好科研”四个字后的括号内是用拼音书写的另四个字:按时毕业。它们放在句子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完全不同。表面上看,“做好科研”是研究生的追求,但括号里的意思说明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按时毕业”。作者用这种方式是在对他们进行调侃。(4分,四个得分点:说明表达方式,解释拼音的意思,解释句意,说明表达效果)
⑵“反语”需要揣摩、领会表达者的言外之意;而“注音心声体”将应被掩盖的真实意图也表达了出来。用“反语”比直白地表达讽刺更强烈有力;用“注音心声体”表达嘲讽却大多比较温和。(3分,写出一点得2分)
(二)(15分)
7.强烈地表达了“我”对写作的痴迷与热爱;强调写作成了拯救自己最好的方式,让“我”获得了活下去的理由;同时突显了因写作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迷失的焦虑。(4分)
8.作品聚焦生、死与写作三个问题,通过“我”与“心魂”的对话进行构思,在“我”“你”不断的反驳中剖析“自己”,寻找答案,展现了作者在生与死的挣扎中,持续地追问、审视自我欲望和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自我质疑和自我释疑的纠结表现得细腻真切。(5分,三个得分点:聚焦的问题,这样构思的意图、效果,)
9.示例:我认同作者“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的态度。“欲望”的动力驱使“我”写作,写作使“我”产生价值感,为“我”带来生的尊严。但欲望过剩会让活着的手段变成了活着的目的,人会被欲望挟持成为“人质”,活着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欲望是获得生命意义的动力,而不能只是成为活着的目的。(6分,得分点:结合作品分析欲望的正向作用,分析欲望的负面影响,得出结论)
(三)(8分)
10.B(1分)
11.D(2分)
12.两首作品都用“还似”从眼前所见引出作者所想,由此及彼,由实及虚。《咸阳值雨》中是地异而景同,用印象中洞庭的水色云气烘托咸阳的空蒙雨景,以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想象,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缥缈又壮阔飞动的奇景。《宿城南亡友别墅》则从抚今到追昔,把故地重游的所见所感与昔年残梦联系起来,景同而情异,突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5分,共性1分,两处不同效果的分析各2分)
(四)(19分)
13.⑴年龄 ⑵告诉,上奏(2分)
14.⑴C ⑵D(2分)
15.平生积忿 / 知其心难也 / 忿必见短 / 知其材益难也。(3分)
16.周公的心,召公尚且不能了解。如果只有仁义之心,但不借助明智的头脑,连召公都还是这样(不免猜疑),何况那些不如他的人呢。(6分,一个分句1分)
17.B(2分)
18.作者先借外国人事迹激励唐人;又以郭、李二人的事迹感染当朝官员抛弃私心,保持仁义;进而以召公之疑,从反面强调在用人问题上仁义与明智兼备的重要性。在党争酷烈的现实下,杜牧写这篇人物传记的主要意图是主张官员要为国家利益放弃个人恩怨,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4分,对事例的分析2分,整体意图2分)
【参考译文】
新罗人张保皋、郑年,从他们的国家来到徐州,担任唐军中的军校。保皋三十岁,郑年比他小十岁,称保皋为兄长。两人都英勇善战,他们本国和徐州没有人能和他们匹敌的。拿两人的勇力与强壮相比较,保皋稍稍比不上郑年。保皋仗着年龄大,郑年仗着武艺高,常常意见不合,互不相让。
后来保皋回到新罗,拜见国王说:“请让我镇守清海要塞,让那些海盗再不能掳掠新罗人到西边去。”新罗王给了他一万人,同意了他的请求。从大和后,海上没有再贩卖新罗人的了。保皋在新罗显贵后,郑年却穷困潦倒丢了官,在泗州涟水县忍饥挨饿,于是离开涟水回到新罗。到新罗拜见保皋,保皋请他喝酒,两人非常欢洽。酒还没喝完,新罗国使者到来,说大臣杀了国王,朝廷混乱无主。保皋就分兵五千给郑年,握着郑年的手流着泪说:“除了你谁都不能平定叛乱。”郑年到了国都,杀了叛徒,扶立新王,并上奏(保皋派他前来平乱的)情况。新王于是征调保皋做宰相,让郑年代替保皋的原职。
天宝间安禄山作乱,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因为是安禄山的堂弟而被赐死,皇帝下诏令郭子仪代理安思顺的职位。十天后,又下诏命李光弼持符节分领朔方的一半兵力向东出兵赵州、魏州。安思顺在位时,郭、李都是牙门都将,统率万人,不相契合。虽然在一起吃饭,却不正眼看对方,彼此不说一句话。等到郭子仪代理安思顺的职位后,李光弼想逃离,主意还没拿定,诏书已到,要他分领郭子仪的兵力向东平叛。李光弼入府请求说:“我本就心甘情愿以死报国,只是请求免除我妻儿的死罪。”郭子仪疾步下座,握着他的手上堂并坐,说:“如今国家动乱皇上离京避乱,除了您没人能够领兵东讨,现在哪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呢!”召集全部军吏,拿出诏书宣读,一切安排都遵照诏书的命令,到离别时,两人握手流泪,互相勉励对方用忠义报国。最后平定大盗,实在是郭李二人的功劳。
了解对方无背叛之心,了解对方有能力担当重任,这才不会怀疑他,可以放心将兵力分给他。(如果)一向怀有怨愤,了解对方的心就难了;心怀怨愤,必然只能发现对方的短处,要发现对方的才能就难了。在这方面,保皋与郭子仪的贤明可说是不相上下的。每个人都是仁义之心与个人的私情杂念混在一起的,如果私情杂念超过仁义之心,那么仁义之心就没有了;如果仁义之心超过私情杂念,那么私情杂念就没有了。郭子仪和张保皋二人的仁义之心都超过了私情杂念,
上一篇:
广东省茂名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综合测试(二模)语文试题
下一篇:
上海市普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上海市徐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