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5  2021-05-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新余四中高二2020-2021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汉王朝开启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自秦汉至唐宋,都城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继承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金朝徙都燕京,在金人看来“燕京乃天地之中”,定都于此才是“以应天地之中”。这开启了元、明、清定都北京之先河。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的理念不断扩展,强化与深化,即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再到“择中建殿”;都城城门、宫城宫门从“单门道”发展到“一门三道”“一门五道”。
“择中建宫”是继“择中建都”发展而来的。早期偃师商城的宫城在都城南部东西居中位置,洹北商城的宫城基本在都城中部。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安邑之宫城基本在都城中央,郑韩故城西城的宫城位于西城的东西居中。魏晋与北朝洛阳城及唐长安城之宫城一般均在都城北部东西居中位置,北宋东京城的宫城则居外郭城的中央,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宫城一般在都城东西居中位置。宫城作为国家政治中枢,居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这无疑是其核心地位的体现。
在宫城之内“择中建殿”,实际上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与封邦建国时代都城布局的重大政治区别:国家从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发展成以地缘政治为主、血缘政治为辅的“一元政治”。“中”的意识体现了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至高无上。
国家认同的强化,可以从都城城门、宫门由“单门道”发展为“一门三道”与“一门五道”得到充分体现。就已发现的古代都城城门与宫城宫门遗址来看,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都城一般为“单门道”。都城外郭城的四面城墙各辟3座城门,都城一般由12座城门组成,均为“一门三道”的“定制”,应该始于汉长安城。宫城正门“一门三道”形成“定制”,始于魏晋及北魏洛阳城的宫门“阊阖门”。此规制一直延续至明清北京城。进入中古时期,部分朝代的都城与宫城之正门出现“一门五道”的形制。
“中”与“中和”基因主要体现在都城选址与都城布局形制两个方面。历代王朝营建都城选址之所以必须“择中建都”,就是“中和理念的要求。都城营建于“天下(即国家)之中”,是相对于东西南北“四方”而言的。“择中建都”之“中”体现国家相对于“东西南北”的至高至尊,同时“中”相对于“四方”又反映了国家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从而达到国家之“和”。这种“和”是国家“一统”的基础、国家认同的根本,也是“四方”凝聚于中央的体现。
古代都城及宫城布局形制所蕴含的“中”“中和”理念,在5000多年历史发展中为中华大地各个民族所认同。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北魏洛阳城、金中都、元大都、清北京城也承袭了几千年形成的“中和”理念,深化了国家认同理念。从国家“宫城”到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大小虽然不一,但是理念相同,反映出“家国相通”“家国一体”的历史文化理念,折射出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核心理念。可以说,“中”“中和”理念缔造了中华5000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摘编自刘庆柱《“中和”基因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朝徙都燕京,未将都城设在长安、洛阳与开封一线,这违背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


浏览完整试题B.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宫城一般位于坐北朝南的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这体现了其核心地位。
C.“择中建殿”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时代血缘政治与地缘政治相结合的“二元政治”的重要体现。
D.民居“四合院”的布局和国家“宫城”的布局大小不一,缔造了中华5000 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辉煌历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论述,最后回扣深化论题。
B.文章注重运用例证法,论述了在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的理念扩展、强化与深化的历程。
C.文章基于都城城门,宫城宫门从“单门道”发展到“一门三道”“一门五道”的事实,得出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认识。
D.文章既从都城选址角度,又从都城布局形制角度,提炼出了“中”与“中和”基因理念,显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符合“中和”理念的要求,也是“四方”凝聚于中央的体现。
B.“择中建都”之“中”体现国家的至高至尊,又反映了对“四方”的“公平”“公允”“公正”。
C.内外有别,故而都城城门“一门三道”的“定制”晚于宫城正门“一门三道”的“定制”。
D.“中”“中和”思想是形成“国家认同”理念的基础,也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具有的理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何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搞闭关锁国、内卷化的经济循环,因此我国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还必须进一步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增强领先优势,在加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础上,在更高开放水平上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相对接,相互促进。
(摘编自胡敏《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光明日报》2020年10月6日)
材料二:
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是什么呢?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少国家经济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国际贸易也遇到阻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预计缩水13%至32%,萎缩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加之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我国出口难免受到影响。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更重要的是从长期来看,过去,一些人总把中国的发展模式视作“出口导向型”,这种认识并不准确。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大型经济体国内市场规模大,产业门类比小型经济体齐全,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会低于小型经济体,国内消费和投资占GDP的比重会更高。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经验,未来出口在我国GDP中的占比会逐步降低,中国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的必然。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正本清源,避免外界简单把中国发展模式视为“出口导向型”;也有利于引领全国人民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从而坚定信心,构建新发展格局。
(摘编自刘志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大于挑战》,《人民日报》2020年9月21日)
材料三:
当前要形成新发展格局,有利条件有哪些呢?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优势持续释放,为新发展格局构筑了重要支撑。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无论是从国际发展实践经验还是发展经济学理论来看,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中等以上人口规模经济体发展的重要节点,意味着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提升,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形成,也表明经济的抗压能力与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经济增长动能和要素红利加快转换,为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效率的提升才是可持续的、集约型的和内涵式的。其中,科技创新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产业发展加快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为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动力来源。
新一轮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为新发展格局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通过不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调整生产关系,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特别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要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业等领域重大开放措施落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为我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郭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大现实动力》《光明日报)2020年8月31日)
4.下列对新发展格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更高开放水平的对接及相互促进。
B.有人把中国的发展模式视为“出口导向型”,是因为他们认为疫情期间我国这个经济体国外市场规模巨大,国外市场份额占比高。
C.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居民消费能力与市场潜力逐步释放,经济的抗压能力与稳定性增强,为新发展格局构筑了支撑。
D.我国“人才红利”不断加快形成,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这也为新发展格局形成提供了很强的动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需要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但绝不是搞闭关锁国、内卷化的经济循环。
B.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少国家经济受到冲击,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加快新发展格局形成是其他国家走出困境的唯一路径。
C.可持续的、集约型的和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效率的提升,而提升经济增长效率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新一轮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为新发展格局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余下试题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归
王生文
工龄满四十年后,张郎中渐渐患上了职业倦怠症。想想也是,从十八岁跟老师学习诊脉起,天天替病人把脉,左右手的三个指头都把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走在大街上,随眼一望,熙来攘往的人流里,总有三五个人向他问好,不用说那都是让自己把过脉的人。他粗略算了下,这四十余年里,他至少替人把了两百万次脉,能不倦怠吗?
要说这种倦怠,也是比出来的。小区里几个来往密切的要么退休了,要么办了内退,只要天气好,他们就相约骑自行车去郊外的水库里钓鱼。张郎中原本并不喜欢钓鱼,可老哥们儿那么热衷,又加上几次在小区相遇,哥们儿几个争相送他几条活蹦乱跳的优质鱼,张郎中就有些心动了。心动支配行动,不几日,张郎中便在一位好友的推介下,买回了一根价值不菲的鱼竿,只等一退下来便加入他们的行列。
就在张郎中憧憬退休生活的时候,院长找他谈话了。院长说,中医越老越是宝贵人才,夸他三个指头胜过B超准过化验,甚至盛赞他医德高尚,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话也好,奉承话也好,落到实处就是不仅要留张郎中继续坐诊,还让他带几个刚刚招聘来的研究生。谁知,院长话刚说完,张郎中连连摇头,丝毫不给院长进一步做工作的余地。
退休前的一天,院长挂了个号,等门诊室里就剩下张郎中一人时,径直走进去,坐下,也不闲话,直接撸起袖子把手腕往桌上一放,说:“趁你还在医院上班,今天好好给我把一次脉。”
“院长不管什么时候需要我把脉,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张郎中忙不迭地张罗着替院长把脉。
“不。”院长接上话说,“你一旦脱下我们中医院的白大褂,我就是病入膏肓,也不会找你。”
张郎中自然明白院长是在生他气,但他去意已决,也就不再说什么,伸出三个指头开始替院长把脉。
把完脉,看过舌苔,张郎中说:“院长,您是阴虚火旺,我给您开几服药吧?”
院长摇了摇头说:“我这病你能治,但不需要吃药。
张郎中望着院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院长也望着张郎中,这才道出心里话:“那几个研究生光有理论水平,把脉还没入门,你要是不带他们一程,我这阴虚火旺恐怕吃再多的药也没有用……”
张郎中没有勇气再望着院长,将脸朝向窗外。院长见状,知道张郎中是铁了心要退休,再强留只会让彼此尴尬,便收回手臂,怅然若失地走了出去……
就这样,张郎中如愿办了退休手续,身如脱笼之鸟,将钓竿一拿,天天随老哥们儿一起去水库垂钓。
郊外的水库,山清水秀,天光云影,张郎中置身其间,觉得五脏六腑都被洗了一次,好不惬意,他分明已不再是一个郎中,而是寄情于山水的一位钓翁。
一日晚归,不想被一位老患者在小区门口截住了。老患者见了他像见了救星一样说:“张郎中,我可等到您了,您给我看看,我吃了二十多服中药,怎么一点儿效果也没有?边说边掏出一张处方笺给他。张郎中接过来看了看,示意患者随他在路边的一条石凳上坐下来,然后替他把了一会儿脉,又看了一下舌苔。做完这些后,张郎中眉头紧锁,看来院长对他说过的话并不夸张,他只好将患者带到家中,给他重新开了一张处方,并交代了一些事项。
打这之后,张郎中钓鱼的激情直线下降,后来干脆不去了,赖在家里这里寻寻那里觅觅,连几本蒙着灰尘的线装药学书都翻了出来,扔得床头茶几上到处是书。爱洁净的老伴一边数落他,一边把他翻出的书又收归原处。可没过多久,他又把当年老师送他的《图解中医脉诊入门》《中医诊断基础学》等书和自己早年把脉坐诊的日记翻了出来。
一天深夜,老伴被说梦话的张郎中用脚蹬醒了,她一骨碌坐起来,只见张郎中正在说梦话:“你这是阴虚火旺……需要吃当归、川芎、黄芪……”
老伴揭开被子一看,原来张郎中右手在跟左手把脉。老伴笑了,将他推醒说:“你这病我能治……”
张郎中睁开眼,吃惊不小:“我的病你能治?你会把脉?”
老伴努了努嘴,示意张郎中看他的手,张郎中低头一看,忙将右手指从左腕上移开,苦笑着问老伴:“你说说我这病怎么治?”
“只要一味药,当归。”
张郎中若有所悟地望着老伴。
“我昨天已经打过电话,院长说今天一早他开车来接你回医院……”
“当真?”
“要不我能治你的病?”
“真是知我者老伴也。”张郎中喜出望外,说着就要披衣下床,老伴一把夺过衣服,嗔怪道:“才三点,你给我睡觉。”
张郎中求老伴把衣服给他:“还睡什么睡?是我辜负了院长,我得去负荆请罪……”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代张郎中因为经常拿自己和小区里交往密切的几个老伙计比,造成心理失衡,从而患上了较严重的职业倦怠症。
B.文章第三自然段院长夸张郎中三个指头胜过B超准过化验,并盛赞他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的是想挽留张郎中。
C.文章划线部分院长对张郎中掏心掏肺的一席话表明,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是行不通的。
D.本篇小说结构清晰,情节具有一定波折,作者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读来流畅自然,如话家常。
8.文中的“张郎中”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大写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张郎中这个形象的?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6分)
9.小说以“当归”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菜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令太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校。
B.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C.祖送,我国古代送行饯别时的一种仪式,一般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D.印绶,印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将印信系上丝带,佩戴在身,故“印绶”常作为官印的统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B.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他重视教化,礼贤兴教。
C.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计,他的建议受到赞赏。
D.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
(2)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①
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②。
(注)①唐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外放任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此诗作于李端前往杭州赴任途中。②登楼:汉末王粲避乱荆州,曾作《登楼赋》以抒写去国怀乡、怀才不遇之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开门见山,先拈出“愁心”二字,总领全诗,再用“恋旧游”三字呼应标题。
B.颔联虚实结合,将远在长安的故人和身在楚地的自己进行对举,暗寓自伤不遇的感慨。
C.尾联“别恨”二字点明主旨,“转深”表明诗人的别恨之情在诗中一联比一联沉重。
D.此诗章法细腻,言之有物,情真意切,抒写“别恨”无一丝矫揉造作之态,故能动人。
15.本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别恨”?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阁楼之间的通道之壮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在一起。
(3)《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高层次审美,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二胡演奏艺术的意境表现离不开情景交融,而意境的表现经常是虚实结合,给人 的感觉。如乐曲《月夜》表达作者抒情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及空灵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美;《闲居吟》表现作者悠然闲适、轻松自得的情绪和从容;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悲怨哀叹的曲调,将作者的辛酸荣辱和生平经历都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将超然的意境美体现得 。意境美的表达能够使演奏家达到“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这种境界的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意境表达相通相融,都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有种 的感觉。如《别亦难》《满江红》等乐曲感情真挚深厚,能够表达一种 的意境,仿佛回到了古代作者生活的情境中。可见,由于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意在言外 酣畅淋漓 意犹未尽 高古幽远
B.意在言外 淋漓尽致 浅吟低唱 清新明丽
C.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浅吟低唱 清新明丽
D.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意犹未尽 高古幽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B.通过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C.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D.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石油大王”哈默得到了众人的一致称赞。
B.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那些清朝留学生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实在“标致”极了。
D.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符合《易传》中“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20.请在上面材料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牙齿的最外层叫牙釉质,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牙釉质主要的成分是一种钙晶体,其排布非常致密,让牙釉质坚如磐石。牙釉质虽然很硬,①__ __最厚的部分也只有 2.5mm左右,且不可再生。②_ __ _因为牙釉质的主要成份是钙,钙与酸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容易被唾液溶解,导致牙釉质损坏脱离,而食物里面的糖分会在口腔里面转化成酸性物质,损害牙釉质。所以日常生活中,③_ _,且应及时清洁牙齿。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近年来,出现多起在网络公共空间对英烈发表侮辱性的不当言论。这类行为丑化了英烈形象,贬损英烈名誉,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021年3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该修正案规定,侮辱、诽谤英雄烈士,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该修正案对英烈名誉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人格权的保护中,对英烈纪念设施的保护也做了明确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新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