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0  2021-05-1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阆中中学2021年春高2019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浅谈中国文化的民本价值观
文 运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在源头上是以民为本,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如何借鉴古人的智慧回应时代的需求,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民为邦本,执政者应当重视人民。《论语》中记载了尧对舜说的一句话,“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按照朱熹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如果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很穷困,执政者的权力也就永远结束了。在《尚书•夏书》中,明确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表述。当时,大禹的孙子太康失德,丢掉了政权。太康的弟弟就引用他们祖父大禹的话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执政者要亲近人民,不可轻贱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这个根本稳固了,国家才能安宁。这都是执政者从维护执政地位的功利性视角,总结出来的执政经验。
第二层是天意即民心,执政者应当敬畏人民。中国没有形成西方那种一神论宗教,但天在中国文化里有宗教性意义。古人最崇尚、最敬畏的就是天。虽然说天意从来高难问,但是古人认为,天意即民心,已经明确把至高无上的天与民心向背紧密联系在一起。《尚书•周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就对大家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来自于人民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意是眷顾人民的,人民有要求,天意会顺应。这已经不是功利视角,而是上升到了带有宗教意味的高度,这就将民本思想往上提升了一层境界。
第三层是民贵君轻,执政者应当仰望人民。根据《史记》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的德行不够,不足以接班,于是暂时将权力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舜。权力给舜,天下人民得利而丹朱吃亏;权力给丹朱,天下人民受害而丹朱得利。尧权衡再三,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无论怎样,都不能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让天下人民受害。最终,尧将帝位禅让给了舜。“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实际上是说,当人民的利益与执政者个人利益不一致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尧不但提出了这样的政治理念,而且进行了相应的政权交接实践,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在《孟子》中,就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表述,强调人民比执政者更重要,这已是被广为传颂的经典名句了。其实《荀子》说得更直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这就是说,按照天意,人民不是为了执政者而存在,而执政者是为了人民而存在。,这已经完全不是从执政者的个人利益角度看问题了,而是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最为推崇的“天下为公”精神,值得今天的人们细细体会。


浏览完整试题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以民为本思想对我们鉴古及观今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将其视
作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源头。
B.强调“民为邦本”,强调“重视人民”,体现了执政者爱护老百姓的强烈意愿。
C.天在中国文化里有宗教性意义,而古人认为“天意”即“民心”,敬畏人民的思
想实际上来自“敬天”的认识。
D.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强调人民的地位应该比执政者还要高,实属难能
可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大量引用《论语》《尚书》《史记》《孟子》《荀子》等经典古籍文献,增强了
说服力。
B.文章中“天意即民心”不同于“民为邦本”的功利视角,而是带有宗教意味,二
者的对比提升了民本思想的境界。
C.尧禅位于舜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民贵君轻”不仅仅停留于政治理念,而是可
以付诸实践的。
D.文章采取典型的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不同层次纵向深入,
最后总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量经典古籍文献资料表明,中国文化中的民本价值观是由来已久、深入人心的。
B.所谓“民为邦本”,基本上出于执政者的功利性思考,因而不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C.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说法,与民本思想中“敬畏人民”的认识一脉相承。
D.今天,中国梦中“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正是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爱你,中国!
鲍盛华
2017年元月的吉林长春,寒风凛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姚立华匆匆走进录音棚,专门为一个人录制一首歌曲。音乐响起之前,她这样默念着:“今天我要为您把《我爱你,中国》再次唱起,用歌声把您和我们留学人员共同对祖国的爱传递下去。”
几年前的一次吉林大学留学人员联谊会上,姚立华演唱了这首歌。一曲终了,一位个头不高、身材微胖的人走过来一边和她握手一边说:“这首歌让我感动,我们常年在国外的人,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她能看出来,这位老师刚刚流了泪。
现在,这位听到《我爱你,中国》就会热泪盈眶的人却永远走了,消失在北方银色的冬天里。
他,在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他,曾经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他,2009年放弃英国的一切,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他,选择了母校吉林大学做全职教授,成为东北第一个引进的“千人”专家;他,负责“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及相关领域科研攻关,国家财政投入数亿元人民币,是当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他,没日没夜地工作,多年来,他办公室深夜明亮的灯光被称为吉林大学地质宫“不灭的灯火”……
他叫黄大年。
“如果你不回去,咱们就散伙。”2009年年底,黄大年一改往日温和的语调,坚决地对妻子说。
如此决绝的态度源于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给黄大年发的一封邮件,邮件中是国家“千人计划”的有关材料。刘财不知道,这一封邮件让黄大年心潮澎湃。“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道;“我一定会回来的!”——18年前,他对为自己送行的老师说;“知识精英是民族脊梁,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2004年,病重的父亲在电话中给他留下最后的嘱托……
妻子知道,是时候了。于是,她卖掉了诊所。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和妻子走下飞机,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订全职教授合同。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黄大年的梦想是把地球变得透明一些、更透明一些。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相关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些装备对华出口的。
让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就必须争分夺秒。以吉林大学为中心,黄大年通过各方力量,迅速会集起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展开了一个又一个攻关。经过7年时间,黄大年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的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功的背后,是黄大年异常忙碌的身影。开展项目研究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一座被称为“地质宫”的老建筑内,自从2009年黄大年来到这里,每天都会有一盏灯一直亮到凌晨两三点钟。如果哪一天没亮,那一定是他出差了。
不忙不行啊! 2016年元宵节在办公室加班到午夜的黄大年,发了一条朋友圈:“办公楼内灯稀人静,楼外正是喜气洋洋。我们被夹在地质宫第5层,夹在‘十二五’验收和‘十三五’立项的接合部,夹在工作与家庭难以取舍的中间。”为了让祖国的科技水平获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黄大年急啊!
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验收的前夜,黄大年半夜赶到北京,然后让团队人员把手里的材料都拷贝给他。大家都知道,对于黄大年来说,那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答辩之前,他从怀里拿出一瓶速效救心丸,含进嘴里几粒,调整一下笑容就上台了。
项目通过了验收。然而,黄大年的忙碌并没有结束。
2016年11月28日,黄大年由北京前往成都开会,在飞机上突发疼痛至休克,下飞机简单处置后,第二天又出现在会场。12月4日,他在长春做完检查后,又急着赶去北京出差。12月8日,他被大夫催着住进了医院。
让大家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的是,2017年1月8日,那个不知疲倦的黄大年永远地离开了,年仅58岁。
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声;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一位赤胆忠心的科学家又重新诠释了这首歌曲的意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年生活在海外,使得黄大年听到歌曲《我爱你,中国》时总会热泪盈眶。


展开余下试题B.为了支持黄大年回到祖国的决定,妻子最终还是卖掉了在英国经营的两家诊所。
C.通过争分夺秒的努力,黄大年团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D.由于异常忙碌、操劳过度,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大年是世界级科学家,他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到祖国,成为东北
第一个引进的“千人”专家。
B.黄大年之所以在2009年毅然回到祖国,父亲临终前“别忘了,你是有祖国的人!”的嘱托是重要原因之一。
C.黄大年在英国时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回国后主要从事地球深部探测相关领域
研究工作,成就卓著。
D.在工作与家庭之间,黄大年选择了工作而舍弃了家庭,他经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凌
晨两三点钟,经常出差在外。
6.文章以“我爱你,中国!”为题,突出了黄大年的爱国精神。根据全文,简要概括这
种精神在黄大年身上的具体体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珞珈情歌
顾 超
疫情连三月。终于,等到了武汉“解封”的消息。我下意识地打开了手机里的《珞珈谣》。“一山是珞珈山,一水为东湖水,一园皆英华气,一聚如黄鹤归。春山是珞珈山,秋水为东湖水。春秋几度轮回,少年明月当归。这爱不尽的山水,这百年厚的余味。画意诗情任点翠,书生一卷日月随。”我的思绪随着熟悉的旋律飘到了武汉。这座疲惫的城市已然经历了太多生离死别的伤痛和战天斗地的激情,需要一点舒缓。
《珞珈谣》是武汉大学建校125周年时校友们合力创作的校歌。作为武汉大学的毕业生,在疫情暴发、武汉开始封城的那几天,我特别想听听这首歌,但那时心是揪着的,音乐的诗情画意很难化解我的焦虑。借着拜年,我将近年来还有联系的身处武汉的老师、同学、朋友挨个问候了一遍。还好,他们都很快地回复,说自己和家人都平安。然而,过了两三周我才知道,我大一时的辅导员感染了新冠病毒。他是一位温厚善良的人,去年来北京时我们还一起吃过饭。他在微信里说:“一度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终于熬了过来。阳光总在风雨后。”三言两语,我突然觉得,生死的考验原来离我那么近。安好,有时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茨威格将“同情”分为两种:“一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我的许多武大校友正是在抗击疫情中竭尽全力,作出了很大贡献,而我,或许是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害怕触及心中的痛,总在本能地抗拒,总是沉默,甚至没有在朋友圈发过一句“武汉加油”。
还好读到武大谢教授在朋友圈中发布的信息,每条都有两个字:平安。在封城第60天的“平安帖”上她写道:“封城伊始,当意识到一个特殊时期降临时,只想简单记录自己的经历。这60天,自己经历了从封城时的不知所措,到满脑子萦绕‘魔王’旋律,感觉死神在头顶盘旋:从夜里多次被噩梦惊醒,到一次次被逆行的军人、医护人员以及海外华人、快递小哥、志愿者等人感动;从一日三餐弹尽粮绝的惆怅,到风雪中领回爱心蔬菜的满足;从乱弹琴的释放情绪,到集中精力直播讲课……我感受到人们互诉苦难,隔空拥抱,迎来希望……”谢教授十几年前教过我《汽轮机原理》。这次她用60个帖子,让我思考如何“同情”。
同情是人的本能,身处现代社会,这种本能是需要被唤醒的。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人们的绝望与希望,我们未必能完全理解,如果没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他们的许多感受于我们是陌生而遥远的,甚至不能在我们心中掀起一丝涟漪。同情是对一个普通人的遭遇的情感共鸣。那些人是否认识、是否相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抗拒,不再纠结,不必害怕泄露内心的彷徨,不必担心自己力量的微弱,以积极的精神去付出,去陪伴,一同走过磨难。
今天,我终于可以放松地听那首《珞珈谣》。“一山是珞珈山,一水为东湖水,一缘不分南北,一醉如彩云归。”珞珈山高,东湖水长,一园英华,黄鹤楼影,这些词与景,对于一个外人来说,不会有特别的感觉,然而对于每一位武大校友、每一个把武汉当成自己第二故乡的人.这就是一首情歌。我对这片土地、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深深的感情,对他们的苦难有着疼痛感,我也为这片土地的复苏而欢欣。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多次提到武大校歌《珞珈谣》,并且对其内容有比较详细的引述,是为了表达
作为曾经的武大学子,对母校的那种热爱和眷念的情怀。
B.文章叙述了作者当年的辅导员和武大谢教授的事例,以点带面,让读者能够感性
地体会到疫情期间许多人是怎样经历并最终战胜苦难的。
C.文章引述茨威格关于“同情”的论述,是为了阐述真正意义上的同情,是对别人
的痛苦有一种情感共鸣,并且有耐心和别人一起经历磨难。
D.文章以叙述为主,但在叙述过程中有意地穿插了一些十分精当的议论,从而产生
了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读者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8.作者“同情”的“这种本能”是如何“被唤醒”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9.文章结构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崎,邵陵人也。为湘州从事。王敦之难,谯王承使崎求救于外,为魏乂侦人所执,乂责崎辞情,临以白刃。崎曰:“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又谓崎曰:“汝为我语城中,称大将军已破刘隗、戴若思,甘卓住襄阳,无复异议,三江州郡,万里肃清,外援理绝。如是者,我当活汝。”崎伪许之。既到城下,大呼曰:“王敦军败于于湖,甘安南已克武昌,即日分遣大众来赴此急,努力坚守,贼今散矣!”乂于是数而杀之。
辛勉字伯力,陇西狄道人也。勉博学,有贞固之操。怀帝世,累迁为侍中。及洛阳陷,随帝至平阳。刘聪将署为光禄大夫,勉固辞不受。聪遣其黄门侍郎乔度赍药酒逼之,勉曰:“大丈夫岂以数年之命而亏高节,事二姓,下见武皇帝哉!”引药将饮,度遽止之曰:“主上相试耳,君真高士也!”叹息而去。聪嘉其贞节,深敬异之,为筑室于平阳西山,月致酒米,勉亦辞而不受。年八十,卒。
沈劲字世坚,吴兴武康人也。父充,与王敦构逆,为部曲将吴儒所杀。劲少有节操,哀父死于非义,志欲立勋以雪先耻。年三十余.以刑家不得仕进。郡将王胡之深异之,上疏曰:“劲父充昔虽得罪先朝,然其门户累蒙旷荡,不审可得特垂沛然,许臣所上否?”诏听之。升平中,慕容恪侵逼山陵。劲以五百人守城,志欲致命,欣获死所。寻为恪所攻,城陷,被执,神气自若。恪奇而将宥之,其中军将军慕容虔曰:“劲虽奇士,观其志度,终不为人用。今若赦之,必为后患。”遂遇害。史臣曰所由之理虽同所趣之途即异而并见称当世垂芳竹帛岂不以君父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者乎 (节选自《晋书•忠义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臣曰/所由之理虽同/所趣之途即异/而并见称当世/垂芳竹帛/岂不以君父


展开余下试题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者乎/
B.史臣曰/所由之理/虽同所趣之途/即异而并见称/当世垂芳竹帛/岂不以君父
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者乎/
C.史臣曰/所由之理虽同/所趣之途即异/而并见称/当世垂芳竹帛/岂不以君父
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者乎/
D.史臣曰/所由之理/虽同所趣之途/即异而并见称当世/垂芳竹帛/岂不以君父
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者乎/
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而“左迁”则专指降低官职,即“降官”。
B.列传,写帝王之外的主要人物,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大事,并表达作者的观点。
C.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这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D.树犹如此,在《登建康赏心亭》中借以抒发词人不能为收复失地而效力,虚度时光的感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崎坚守义节,至死不屈。“王敦之难”发生时,他被魏乂捉住后,假意答应魏
乂向城中传话劝降的要求,最后却在城下呼吁士兵们努力坚守,结果被魏乂杀害。
B.辛勉节操坚定,尽忠竭力。刘聪要任用他为光禄大夫,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刘聪
用药酒威胁他,他毫不畏惧,以至于最后刘聪都赞许他的贞节,敬佩他的与众不同。
C.沈劲舍生取义,以身殉职。虽然父亲受冤屈而死,他也长期不得重用,但后来在
慕容恪进兵侵犯时,他率五百人坚守孤城,城破被捉后依然神气自如,最终不屈遇害。
D.忠义之士不畏生死,勇气可嘉。他们虽然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却同样被人称颂,
流芳史册,彰显出经典传统文化精神中爱国的精粹,值得后世学习。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丈夫岂以数年之命而亏高节,事二姓,下见武皇帝哉!(《晋书•忠义列传》)(5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①
李商隐
谢傅②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③。
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④犹可悯,左家娇女⑤岂能忘?
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注】①王十二兄是诗人内兄,畏之即其连襟韩瞻。“悼亡”指诗人的妻子王氏病故。②[谢傅]东晋大臣谢安,这里以谢傅门庭借指岳父王茂元家。 ③[檀郎]晋潘岳人称檀郎,唐人常以此谓为女婿,在此指韩瞻。 ④[嵇氏幼男]嵇康之子嵇绍,十岁丧母。在此指诗人的儿子。⑤[左家娇女]晋代大诗人左思有二女,作有《娇女诗》,此处借指诗人的女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向王、韩二人说明未能应约前往王家小饮的原因。
B.首联两句是说,自己才艺在王家诸子婿行列之末,尤其是不如连襟韩瞻。
C.帷帐低垂地上,空床唯余长席,诗人对亡妻充满了拂之不去的亲切回忆。
D.颈联写幼女稚子深堪悯念,是对幽冥中的妻子所作的郑重表白和深情安慰。
15.请赏析诗歌的结句“万里西风夜正长”。(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追求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功业,结果吃了败仗的两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抒发同样的感慨。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 ”两句揭示了蔺相如避让廉颇的根本原因,也表现出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19题。
王羲之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 。他的言行举止彰显出建功立业、济世安民的儒学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的儒家思想,他的书法才能既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同时又能自觉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所抑制,努力向着“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中和气象发展。 ,王羲之书法的主体是行书和楷书,偶尔出现一些行草书,其表现和张扬也都有一定的韧性,不是放手流便、一任纵横。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 、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所以,王羲之的书法才能表现出 的圣人风范。
东晋时代的草书比汉末草书在表现力上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在起作用。或者可以这样说,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这符合草书符号化的书写特质,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非常吻合,因此才能传承和发展两千年而长盛不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典范 然而 放浪形骸 不慌不忙
B.模范 所以 放荡不羁 从容不迫
C.模范 然而 放荡不羁 不慌不忙
D.典范 所以 放浪形骸 从容不迫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
B.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干,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在起作用。
C.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流,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影响。
D.这不是东晋书法的主流,也不是魏晋书法的高峰,其原因仍是儒学精神的存在和
影响在起作用。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D.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6分)
练习书法可以锻炼身体。因此,很多老人退休在家之后,每日与笔墨纸砚为伴,醉心其中。不仅如此, ① ,比如,如果性格偏内向,就可以尝试多练行草,而性格外向的老人不妨多临摹正楷。行草龙飞凤舞,狂乱不羁,如果性格内向的老人坚持练习,有助于释放内心情绪,开阔心胸,使性格外向豁达;而正楷笔画平直,字体方正,练习时需要凝神静气, ② ,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阆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