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7  2021-05-1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
湖南省邵阳邵东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邵东一中2021年上学期高二中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期发布的中国工程院某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指出,国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然影响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是长期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
我国耕地污染问题不客忽视。超过限量标准的重金属如镉、砷等长期存在于受污染的耕地中,并随水分下渗或在雨水冲刷下随水土流失扩散到周边,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还有的随农作物种植和生长转移到农产品中,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威胁到粮食卫生品质。由此可见,耕地污染对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隐蔽性。
近年来,我国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重度污染耕地上,采用种植结构调整或替代种植方式;在中度和轻度污染耕地上,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这些治理措施消减了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但药剂只是暂时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要维系成效,需要持续不断地施用药剂,不仅治理时间长,投入资金大,还难以确保对耕地的生态功能不造成影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才能有效消除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上的隐患。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清除技术,是利用能够从土壤中大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富集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通过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逐年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这种能够吸收、富集并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忍耐力的植物,被称为超富集植物。这种技术也称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幸运的是,经过20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在净化砷镉污染农田的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储备方面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在广西河池环江县,上万亩重污染耕地土壤,采用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桑树等) 间作的耕地净化技术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地方政府主导、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农民主动参与”的环江农田土壤修复工程,在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为环江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可以彻底净化重金属污染耕地,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在植物萃取技术的工程实践方面已有良好的储备,但在推广应用层面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于末端治理的安全利用技术,以净化耕地为目标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需启动投资相对较多。虽然前期投入相对较多,但从运行的第二年开始,植物修复技术的后续运行维护费用即可显著降低。很多情况下,在开展植物萃取修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间套作方式与当地的种植业有机结合,既保障农产品的卫生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农户的收益。从长远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总成本要远远低于安全利用技术的总成本。
土壤生态关系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耕地污染涉及公众利益和粮食卫生品质,严重制约受污染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势必给民众身体健康和家庭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和卫生品质的威胁。
如何保障我国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污染耕地开展长期修复治理工作:二是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三是加大科普和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在解决耕地污染问题上的政策规定和实践成果,不断强化各级党政干部和民众的科技与环保意识,增强参与解决耕地污染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陈同斌雷梅《从源头上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材料二:
让中国人改变餐桌文化并不容易。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所有大事都在盛宴之后决定即使是平常日子,餐桌上也很丰富。于是,很多时候饭菜吃不完,都被扔掉了。
中国平均每年浪费1800万吨食物,相当于3000万人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美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是中国主要文化传统之一。中国有多个菜系,如鲁菜、川菜、粤菜、浙菜等。其食谱、食材、酱料和口味各有不同。中国人请客习惯点“一桌子菜”,菜是大家一起吃的,只有米饭是各人吃各人的。而且点菜的人通常都有这种想法:多点一些菜,每个菜浅尝辄止。如果客人吃不好,这对主人来说很没面子。餐桌上不能只剩下空盘子,倘若每盘菜都吃光了,就意味着客人们还没吃饱。结果,很多菜被剩下,然后丢到垃圾桶。
餐桌上铺张浪费是很多中国人好面子、摆阔气的下意识之举,要遏制起来并不容易。为了树立节约粮食的好风气,耐心的教育熏陶比干巴巴的禁令更有效。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中国大力倡导珍惜粮食好风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每年因耕地土壤而受到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这表明我国耕地受污染状况非常严重,解决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B.对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施用药剂,短期内比较有效,但从长远看,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多,而且可能影响耕地的生态功能。
C.虽然环江县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上万亩,但该县采用了农田土壤修复工程的最佳模式,在耕地净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D.中国菜系众多,美食已成为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导致食物浪费现象极为严重,平均每年浪费高达1800万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消除耕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而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可从根本上清除重金属。
B.重金属污染破坏土壤生态,会严重影响粮食品质,制约耕地受污染区的经济发展,减少群众收入,有害民众健康。
C.中国的餐桌文化中有颇为落后的部分,比如多点菜,每个菜都浅尝辄止,这造成了极大浪费,有悖于节约观念。
D.树立节约粮食之风,遏制浪费食物的现象,不仅应该有严格的禁令,更应该有耐心的教育引导,要善于打持久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3分)
A.大面积种植非食用性经济作物,形成安全生态农作物产业。
B.用石灰类药剂中和土壤酸性以减少作物根系对重金属汞的吸收。
C.将好土覆压在耕地的表面,把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深埋于地下。
D.在耕地上大量种植香根草、蜈蚣草、鳞苔草等超富集型植物。
4.两则材料各是从什么角度来突出粮食安全问题的?请简要概括。(4分)
5.材料一在思路上是怎样逐步推出“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又是怎样论证其重要性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粘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
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去了。
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
“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展开余下试题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是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的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二段交代了故事的缘起,照应题目,借父亲之口解说了秋天梨花盛开的原因,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作铺垫。
B. 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和同仁一起建立中医院,鞠躬尽瘁。
C. 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D. 仅仅是微小的用药剂量的差异,却给两个病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
7. 下列作品中的人物,不能集中体现赵淑萍关于塑造人物“最到位”理论的一项是( )(3分)
A.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
B.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钉住祥林嫂的眼。“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
C.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扇子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D. 林冲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8. 请结合文本,分别简析两处画线句中“梨花”的寓意。(4分)
9. 在文本二的第一段中,赵淑萍老师借冯先生的话引出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请指出要素内容并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C.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是爵位之首。春秋战国时期封爵制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齐桓公,名小白,他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春秋五霸之首。
B.贾指做买卖。运货贩卖的叫“贾”,囤积营利的叫“商”,所以有“行贾坐商”的说法。后来“商”和“贾”并用,泛指做生意的人。
C.反坫,指诸侯堂上两楹间设置的土台子,供放置酒器之用。周代各国诸侯宴会时,互相敬酒,献酬完毕,把空酒杯放还到土台子上。
D.缧绁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缧是大绳,绁是小绳。《报任安书》“何至自沉缧绁之辱哉?”一句中的“缧绁”与此处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心胸宽广,慧眼识珠。鲍叔和管仲交往,经常吃亏而不在意。管仲曾帮鲍叔谋划,却使自己更贫困,但鲍叔不认为他愚笨。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甘居其下。
B.管仲治国有才,善理政事。管仲担任齐国国相时,对内着重发展经济;对外善于转祸为福,曾劝齐桓公不要违背曹沫之约,应借此树立信义,使各诸侯都来归附。
C.晏子识才爱才,礼贤下士。晏子知晓越石父是贤才,及时将其赎救。后来越石父认为晏子没有以礼相待,想与之绝交,晏子知道后立即改正,将其待为贵宾。
D.晏子生活节俭,以身作则。晏子辅佐三公,任宰相时吃饭没有两种肉食,侍妾不穿丝织品做的衣服,受到齐人尊重。而管仲富可比国君,甚至有越“礼”之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2)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
14.鲍叔和晏子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司马迁把管仲、晏子合传而写,表达出他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请简要说明。(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9分)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展开余下试题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5.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B.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C.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D.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16.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情境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以及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均是从《逍遥游》中“ , ”两句化用而来。
(2)《劝学》中,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 , 。”
(3)《论语》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 , 。”
三、语言表达(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要与蝙蝠和盲鱼对话,实在显得 ;但是,我直盯盯地看着它们,确也心事沉沉。论安逸,是它们。躲在这么个洞子里,连暴风雨雪也没挨到一次,一代又一代,繁衍至今。人类自从与它们 ,闯出洞口,真无一日安宁。凶猛的野兽被一个个征服了,不少伙伴却成了野兽,千万年来征战不息。在这个洞中已经能够燃起火炬,在洞外却常有人把火炬踩灭,把寥廓的天地变成一个黑洞,长年累月无路可寻。无数的奇迹被创造出来,机巧的罪恶也 ,宏大的世界常常变成一个孤岛,喧腾的人生有时比洞中还要 。
洞中有一石幔,上嵌珊瑚、贝壳、海螺化石无数,据测定,几亿年前,这儿曾是海底。对这堵石幔来说,人类的来到、离去、重返,确实只是一瞬而已。
温软的手指触摸着坚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叩问着无穷的历史。理所当然,几万年前的祖先也触摸过它,发出过疑问。我的疑问,与他们相差无几:我们从何处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向何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矫情 揖别 骇人听闻 冷清
B.多情 揖别 骇人听闻 冷酷
C.多情 告别 耸人听闻 冷清
D.矫情 告别 耸人听闻 冷酷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这个洞中已经能够燃起火炬,有人却把寥廓的天地弄黑,长年累月无路可寻。”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21.下面这段文字中有六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该文段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6分)
  ①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应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②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认同。③背离常识的教育是“反教育”,日前最令人堪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 ④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而且把人逼向愚昧。⑤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切于不切实际的鼓噪。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公告,明确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首先是坚持了“健康第一”的原则,要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其次是坚持公平的原则,要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0年代,国家内忧外患、民族饱受屈辱……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觉醒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开启了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奋斗历程。
1980年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艰难中探索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开启了带领人民富起来而不懈奋斗的新篇章。
2020年代,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共同体……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坚守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奋斗不止,又开启了让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征程。
进入2021年,站在第二个100年的新起点上,校团委拟举行“回眸百年,开启新征程”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参加此次征文活动。可以回眸百年历程,抒写你的感受与思考;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反映时代发展;也可以展望未来,表达你对未来的憧憬与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邵东一中2021年上学期高二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B; 【解析】A 项错在“我国每年因耕地土壤而受到污染的根食高达1200万吨”,“1200万吨”仅是受重金属污染的。C 项错在“采用了农田土壤修复工程的最佳模式”,此说法太武断,该模式不错,但未必最佳。D项错在“这导致”,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2、A;【解析】 错在“关键在于消除耕地污染”,此意于文无据。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很多,不见得消除耕地污染是关键。
3、D;
4、①材料一侧重于从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的角度,讲粮食安全问题,指出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②材料二侧重于从消费粮食的角度讲粮食安全问题,指出国人需要厉行节约。
5、思路:先强调土壤受重金属污染情况严重,然后说明其他治理技术存在不足,进而推出更具优势的“植物萃取修复技术”。
论证:①对比论证:将多种治理技术与这种技术对比。②举例论证:以环江县的实践证明其有效性。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错。比较两个病例,体现了父亲身为医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