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5  2021-05-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
河北兽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所有答案都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在表演方面,中国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包含着音乐、舞蹈、雕塑、美术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材料二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拥有了他们,京剧艺术也就拥有了未来、拥有了希望。立足当下,戏曲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
面对众多的艺术门类,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对于传统剧目必须精排精演,提升文本的整体质量。对于新编剧目,一定要有深邃的内涵、明快的节奏、抓人的情节,服化道和音舞美等都需要全方位提升。我们既不能走西方大歌剧的路子,也要跳出一味重复过去个别成功剧目模式的路子,必须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年轻人爱看昆曲、京剧、梨园戏等戏曲剧种,视之为时尚,究其原因,一来是这些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剧种个性;二来,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它们都是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些特质符合时代的审美和个性追求,必然会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与热爱。
近年来,戏曲艺术涌现了不少实验作品、跨界作品,引起了一些争议。以前,大师们也常有反串,常与其他艺术门类合作,比如谭鑫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才艺的展示,也是灵感的迸发,未尝不可。但跨界存在的前提,是作为主流的传统作品牢牢守住戏曲的根。京剧得姓“京”,昆曲得姓“昆”,戏曲的“底线”得经得住考验。这个“根”要是不在了,“跨”也就说不上了。
另一个现象是传统艺术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如今,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很多网站、APP成为戏曲展示平台。许多戏曲院团和戏曲人都在上面开通账号,以短视频的形式普及推广戏曲。信息时代,戏曲人不应墨守成规,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小小的一方舞台。网络上短平快的传播手段,也的确能快速拉近与网友的距离、培养潜在的观众。我们不应排斥,但同时也要注意尺度和分寸,万不可恶搞,偏离戏曲传播的初衷。
培养观众是传统艺术的恒久之道。戏曲人不能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事,而应当主动出击,去赢得更多人的了解与热爱。
(摘编自《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三
在信息时代,科技对戏剧艺术的影响表现得十分明显。从戏剧创作层面来看,传统戏剧更强调剧本的重要性,重视对故事的叙述和对人物形象的诠释,而现在,舞台实践的不断探索与拓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一人一事贯穿的闭锁式戏剧结构,正逐渐让位于多视角、多线索交织的新结构样式;而以人物为主体、以行动为主线的戏剧叙事模式,正逐渐让位于人机互动、人偶配合、技术装置、声光造型等多元并存的新型艺术系统。科技对戏剧实践影响最直接也最明显的表现自然是舞台呈现。剧场科技、智能舞台、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舞台的表现手段和艺术面貌,并且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前些年出现的由著名科幻小说《三体》改编成的同名话剧,用上了全息投影、余光投影和裸眼3D等“黑科技”。另外,观众与剧场空间及演员的相处方式也不一样了,三者形成了新的关系。戏剧构作、景观剧、直面戏剧、浸没式戏剧等创作理念和剧场实践,都可以看作是观演关系变化调整的有效手段。科技还改变了戏剧的传播方式。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国家剧院的演出现场录像NTlive,借助现代拍摄技术和传播手段,这些录像才可以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那么,科技的支撑对于戏剧艺术是否必要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人类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现代科技的出现则是晚近之事,既然古希腊的悲剧和神话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经典范本,可见,艺术的价值似乎并不会由于科技的加入而增值。戏剧艺术家应当具备高尚的美学情操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如此才能将各种科技手段水乳交融地内化于创造中。
(摘编自《浅析科技对戏剧艺术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舞台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种虚拟空间可体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特点。
B.昆曲、京剧、梨园戏等戏曲剧种被年轻人视为时尚,原因在于它们是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的综合性艺术。
C.为更好地普及推广戏曲,我们要守住网络传媒这块戏曲传播的主阵地,为优秀戏曲作品搭建更多的网络平台。
D.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多元并存的新型艺术系统彻底取代了以人物为主体、以行动为主线的戏剧叙事模式。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戏曲发展离不开年轻观众,一定要多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地去传播戏曲文化。
B.中国戏曲的表演强调神似和写意,这说明舞台上呈现的生活是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
C.在信息时代,戏曲人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戏曲作品要考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D.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舞台实践的探索与拓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人关注戏剧文本。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武家坡》一剧中,薛平贵“一马离了西凉界”等十句唱腔,时间长度不过五分钟左右,却走过了从西凉到大唐千里之遥的路程。
B.《拾玉镯》一剧中,孙玉娇关门、赶鸡、喂鸡、穿针绣花等,都是无实物表演,剧情主要靠演员的做工、舞蹈、身段、表情来表现。
C.新编戏剧《梦》中,除了说书人叙述的四个梦等有吸引力的内容外,还运用了灯光变换等舞台艺术,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
D.《秋江》陈妙常乘船追赶心上人一段,表演上采取了磋步、捻步等步法,再加上优美的动作、载歌载舞的表演,极具艺术的美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你认为,戏剧艺术是否需要科技的支撑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初雪(节选)
路翎
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的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的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多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迟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的……”那母亲激动地说。“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
“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


展开余下试题“咄!”他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到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雪中倔强地弹起来的弯屈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地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
大家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忽然地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
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
“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着脸说。
“金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迎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小说写刘强觉得放到车上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是对敌人的胜利,这表明“小东西”不小,有重大意义。
C.当刘强说可以把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时,那母亲“迟疑”了,“迟疑”的原因是她怕刘强照顾不好孩子。
D.小说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借助“严寒的黄昏”、“很快地黑下来了”的天色、“前沿的炮声”、山谷里的“回声”等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心情的沉重。
B.小说写王德贵抱孩子姿势笨拙引起车上妇女们的哄笑,他“很不满意”“浑身热辣辣的”,富有趣味性,给紧张的战时转运增添了欢乐。
C.小说运用“抓住”“靠了一靠”“跑向”“靠在”等一连串动作描写,刻画出金贵永母亲对王德贵、刘强两位志愿军司机由衷的感谢。
D.小说以雪景结尾,一方面,呼应标题,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另一方面,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
8.这篇小说让我们在严酷的战争中感受到“动人的情怀”,试分析小说蕴含了哪些“动人的情怀”。(4分))
9.试分析“王德贵”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五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乃自刎于乌江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标点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B.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C.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D.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父是年龄最小的叔父。古时候人们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
B.鼎是古代一种烹煮用的器物,多用青铜制成,三足两耳,形状上都是圆的。
C.釜甑,釜是古代的一种锅;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如同现代的蒸锅。
D.关中是古地名,在今陕西中部一带。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志存高远,却兵败而死。秦始皇东游会稽、渡过浙江时,他认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他在垓下被汉军和诸侯兵包围,之后在乌江自刎而死。
B.项羽出身高贵,却浅尝辄止。他的祖父是楚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并被封于项地;他学书、学剑、学习兵法都粗疏不精就不学了。
C.项羽善于指挥,却残暴嗜杀。巨鹿之战,他“置之死地而后生”,指挥士兵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在新安城南坑杀秦军20万并烹杀劝谏者。
D.项羽富有勇气,却儿女情长。救钜鹿时,其他诸侯作壁上观,唯其敢与强大的秦军相较;汉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时,他还心系虞姬的安危。


展开余下试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4分))
(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4分)
14.有人劝说项羽居关中的理由是什么?项羽为什么想衣锦还乡?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①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②,白羽③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趁:追逐。②西凉簿:官名,代指晋朝书生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③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勾画出了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场面。知州出猎,侍从很多,浩浩荡荡,开向狩猎场所——黄茅冈下。
B.颔联转入猎射场面的描绘。诗人从全景之中,剪取出呼鹰策马两个英武的场面,写出围场内十分紧张热烈的氛围。
C.颈联写诗人罢猎归来顾盼自如的风度神采。紧张的围猎结束,现在回过头去眺望方才鏖战之处,诗人感觉一身轻快。
D.尾联运用典故,说朝廷如果委予边任,定能麾兵败敌。北宋时代,边患不时发生,苏轼在诗中,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抑郁之情。
16.人们评价这首诗“有诗情,有画意”,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这首诗的“画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子路“率尔”回答,孔子“哂之”的理由是“ , ”。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个学生性格各有不同,从冉有叙志时最后所说的“ , ”两句,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如椽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对元代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广泛反映,深刻揭露;对受迫害者的痛苦经历,他寄予莫大的同情,酣畅抒写;( )他的创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其剧作如“琼筵醉客”,汪洋恣肆,慷慨淋漓,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民众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在文坛,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毕竟浃入肌肤,馀风尚炽,而俗文学则风起云涌,走向繁盛。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缔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观。关汉卿生活在这种特定的历史阶段,他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便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建设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行动和意识,他给予热情的颂扬。
B.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他给予热情的颂扬。
C.他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给予热情的颂扬。
D.他对弱小者抗击罪恶的行动、见义勇为的意识,给予热情的颂扬。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具体指出并加以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健康的口腔中居住着数十亿个微生物,其中细菌就多达700余种。其中大多数细菌是有益的,可以抵御疾病、帮助消化以及调节机体机能。不过, ① ,比如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它们代谢产生的乳酸会破坏牙釉质。通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在口腔中的密度很低, ② 。它们的数量会受到轻型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等有益菌的限制。这些有益细菌可以产生碱性物质和抗菌蛋白,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在过去几亿年间,牙齿一直维持着这种破坏与修补的平衡状态。
③ ,就会诱发龋齿。比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利于产酸细菌的增殖,并导致口腔的pH值下降。在这种酸性环境下,变形链球菌和其他有害细菌会更加猖狂,还会制约有益细菌的生存,从而进一步降低环境pH值,口腔菌群的稳态被打破,有害细菌占据了口腔微生物组的主导地位。此时,唾液修补牙釉质的速度赶不上其破损的速度,就形成了龋齿。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4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它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当你逐渐有所领悟,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
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摘自《光明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
高一年级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A(B.以偏概全。材料二第2段表述为“究其原因,一来是这些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剧种个性;二来,有别于西方许多艺术类型,它们都是集表演、音乐、美术、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C.无中生有。“网络传媒这块戏曲传播的主阵地”在文中并无体现;D.“彻底取代了”错误。材料三表述为“以人物为主体、以行动为主线的戏剧叙事模式,正逐渐让位于人机互动、人偶配合、技术装置、声光造型等多元并存的新型艺术系统”。)
2.B(“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写意,舞台上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3.C(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国戏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强调神似、写意,具有高度综合性,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等方面,而C项属于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转化。)
4.首先提出观点,“戏曲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接着指出,面对众多的艺术门类,戏曲有充分的自信去拥抱年轻人;然后反思当前我国戏曲行业中的两类现象,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兽鹿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