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4  2021-05-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两元,“礼”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祭祀的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仪式;“乐”是以音乐歌舞为中心的各种艺术活动。最早的艺术活动是在原始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而最早的礼也是有关祭祀的礼。礼主要是政治、伦理之礼,乐与这种礼仍然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礼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之相应,中华文化中,善与美也就牢不可分。善最早产生于礼之中,美最早产生于乐之中。因而可以说,礼乐相亲是中华文化的最本质的特点,也是中华美学最本质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礼乐相亲传统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韩非子•十过》云,黄帝曾大合鬼神,在泰山举行过部落联盟大会,在会上,演奏了大型歌舞——《清角》。《清角》集合了虎、豹、象、蛟、风、雨等,共同起舞,这众多的动物合舞,可能是在表演各部族共同的图腾——龙。炎帝部族的乐舞《咸池》,是歌颂太阳的。帝颛顼的乐舞为《六茎》,是一种 植物歌舞,可能是一种植物崇拜。这些乐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用自然形象来起舞,是典型的自然图腾歌舞。
在原始舞中,帝舜的乐舞最为重要,《尚书•虞夏书》中有诸多记载,这些记载就礼乐的关系来说,礼与乐的关系相当明确,也相当完整了。与前代的乐舞相比较,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不是全用动物、植物形象,而是主要用人的形象;第二,它用了许多的乐器;第三,它奏的乐是孔子极为崇拜的《韶乐》;第四,乐舞的价值乃在合礼、成礼。帝舜还为乐作歌,其歌词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意思是大臣们兴高采烈,国君奋发有为,百姓们安居乐业。
自远古帝王历代承继并在承继中有所创造的礼乐相亲体制,至帝舜可谓相对比较地完善了。其后,这一体制为周公所继承。周公的最大贡献是将这一宗教性的礼乐文化改造成政治性的礼乐文化。周公制礼作乐,将礼乐作为国家的根本制度。孔子是周公的崇拜者,他概括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复周礼,而他又特别喜欢乐,重视乐。孔子于礼乐文化的重要贡献,就是将周公的政治性的礼乐文化进一步美学化了。在他看来,乐具有非同寻常的怡情悦性的功能,他说他听《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诚然是有所夸张的,但他从《韶乐》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愉快是确实的。乐在帝舜是娱神的工具,在周公是合同人心的工具,而在孔子主要是审美愉快的重要源头。至于“礼”,作为国家、部族的关涉宗教、政治、道德等一系列的制度,其功能性是很鲜明的,其目的是维护国家的、部族的、社会的利益,当然其中主要是统治者的利益。孔子承认并肯定这方面的作用,但是,他提出“文质彬彬”说,用“文”来修饰礼,规范礼,强调仅仅只是“质”好,还不是君子,还需要“文”,于是,审美就给提出来了,“礼化”的实质成为“文化”。
礼乐文化经过孔子的改造成为儒家文化的总体名词,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就其美学意义来说,礼乐相亲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础。礼乐中所包含的政治与审美的不可分离性是中华古典美学的精髓。只要明白了它的源头,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政治与审美虽然有矛盾,但更多的是和谐。诗之言志与诗之言情、诗之教化与诗之悦情从来就是统一的,而且这种统一,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 (摘编自陈望衡《原始歌舞:礼乐相亲》,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乐,二者和我国传统的政治、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分别产生了美和善。
B.早在黄帝、炎帝时代就已形成中华文化礼乐相亲的传统,人们在大型集会上起舞,表演的可能是各部族共同的图腾——龙。
C.在原始乐舞中,帝舜的乐舞,不仅礼与乐的关系较为明确完整,而且综合运用了许多乐器和歌词等,舞台形象也更全面。
D.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没有孔子对礼乐文化的改变和创造,就不可能形成以礼乐相亲为基础的中国古典美学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阐释了礼和乐的内涵、演变与价值,论证了礼乐相亲是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最本质特点。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层层深入地阐述了礼乐文化的发展进程。
C.文章在论证礼和乐的关系时,多处引用相关作品进行论证,既体现了真实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以孔子听《韶乐》为例,证明孔子最早使礼乐文化具有了美学意义,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帝、炎帝到颛顼部族的乐舞,都借助自然形象,虽表现各异,但它们相互借鉴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特征。
B.远古帝王承继并创造的礼乐相亲体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为周公所继承,并改造成政治性的礼乐文化。
C.孔子提出用“文”来修饰作为制度文化的“礼”,让政治和审美结合,这种“礼化”成为了中华主流文化。
D.诗歌的言志、抒情与教化、悦情能在内部高度统一,充分表明了礼乐相亲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
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
材料三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在新一轮的智能产业浪潮中,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语言企业转型升级当中将发挥巨大作用,促进语言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正在为语言产业带来无限机遇和挑战,改变了竞争格局。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对语言产品形态产生革命性影响,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乃至促使语言产品更新换代。信息科技培育新的语言产业模式。信息技术对传统语言产业进行互联网+的升级和迭代,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生态。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教育产业的生态系统,带来产品形态、盈利模式、产业链条、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级。
(摘编自《信息科技,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逐渐呈现出全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要实现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首先,国内语言人才培养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国内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很多,但专业设置主要围绕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等几大语种,而小语种的专业开设和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成为语言产业发展的盲点之一。其次,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语言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尚无客观标准认证等难题,导致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由于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供应商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试错成本较高。再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扶持。目前,相关部门针对语言服务行业缺乏明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办法。
(摘编自张思楠《我国语言服务产业迎来发展良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前,我国语言企业不断涌现,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诸多弊端。
B.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刺激了各方面的语言需求。
C.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为其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创造新生态。
D.近年来,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是因为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展开余下试题A.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附加值高,应当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发展。
B.我国语言服务业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C.中国语言产业发展受到国外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也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影响国外的语言产业。
D.提高国内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水平,将有助于适应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
6.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暮 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声。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不由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 ——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形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胡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寒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 妈伸出举着胡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胡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 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胡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B.“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C.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生动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整篇文章富有意味。
D.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8.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9.“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功。和大败其众,擒祖义。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讋,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刺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 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展开余下试题注:讋zhé:恐惧。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藩邸,指藩王的宅第,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郡王。
B.爵赏,是指有一定爵位的公卿给予下属或同僚的巨额赏赐。
C.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D.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的陈祖义,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讋,来者日多。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二) 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行 路 难 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弊【注】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弊:同“敝”,破旧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八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的道路。
16.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丙】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 ),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丁】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17.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 B.春江花月,伫立如霜的江沙之上
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 D.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果你看到一朵模样特别奇怪的花,可能会想:它为什么要长成这样?比如,高山上的花以蓝紫色居多,尤其是天蓝色或深蓝色,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主要原因就是, ① ,花可能会希望通过这样的颜色 来反射一部分的紫外线。有时,同样的植物,随着海拔的越来越高, ② ,比如,有一种植物叫“甘青报春”,它在海拔3000米左右开出的花是肉红色,到5000米就变成近乎黑色,颜色特别深,因为它要积累大量的花青素来反射紫外线。再如,高山植物开花时特别漂亮,因为它们需要在特别极端的环境下,用积累很久的资源,开出特别鲜艳、特别吸引眼球的花来吸引传粉者(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昆虫);如果从花的艳丽程度来看, ③ ,这也是高原植物吸引很多人的原因。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2020年11月10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首次探底全球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部太平洋洋底,被称为“地球第四板”,沟内水压高、温度低、完全没有光照、能见度为零,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此次下潜深度达到10909 米,并在海底停留6个小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海探测科考活动,带回了矿物、沉积层、深海生物及深海水样等珍贵样本。这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主研究万米深海的能力。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滁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