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8  2021-05-1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周练(三)试题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三)
(时间60分钟,共计78分)
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69分)
题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基础检测(每题3分,共计6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踦(yǐ) 硎(xíng)  怵然(chù)
C.大郤(xì) 大窾(kuǎn) 謋然(huò)
D.D.中音(zhòng) 肯綮(qìng) 庖丁(páo)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刀然,莫不中音  中:合乎。
依乎天理,批大郤 天理: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B.始臣之解牛之时 始:起初。
技经肯綮之未尝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一般的。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难为:使人为难。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指养生之道。
3.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良庖岁更刀,割也
A.斗折蛇行 B.必先苦其心志 C.公将鼓之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D.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 B.善哉!技盖至此乎
C.批大郤,导大窾 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为长者折枝 B.吾见其难为 C.视为止,行为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族庖月更刀 月:每月,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用作动词
C.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A.良庖岁更刀,割也 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0.对下列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踦”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高超。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进。
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觉来解牛的,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B.唯君图之 图:考虑


浏览完整试题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吾其还也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14.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 ④烛之武退秦师
⑤既东封郑 ⑥越国以鄙远 ⑦且贰于楚也 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⑨共其乏困
A.①⑤/②③/④⑨/⑦⑧/⑥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
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⑨/⑦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节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此后多以成语“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姓联姻。
C.“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师”,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18.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具告以事  B.张良出,要项伯 C.因击沛公于坐 D.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于是项伯复夜去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21.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亚父者,范增也
A.此天子气也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吾属今为之虏矣
2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B.樊哙闯帐后,按剑而跽,瞠目啖肉,义责项羽。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C.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项伯为刘邦的“约为婚姻”等所迷惑,拔剑与项庄共舞,保护了刘邦。
D.樊哙的言辞,理直气壮,前硬后软,“窃为大王不取也”一句,满足了项羽的沽名钓誉之心,消弭了项羽的怒火和霸气。
能力提升(9分)
24.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孟子的大夫人格,    ;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③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25.下面是有人根据《烛之武退秦师》的前两段编写的一幕短剧,其幕后台词空缺。幕后台词指演出时由幕后人说出的台词,它的作用是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故事的相关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等等。请你结合课文和剧情,将其补写完整。(5分)
《烛之武临危受命》
地点:郑国宫廷内 人物:佚之狐,烛之武,郑伯 事因:郑国被秦、晋两国围攻
幕启
幕后台词:________________


佚之狐:(对郑伯)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秦伯撤军。
郑 伯:我看,也只有这样了。唉……
[佚之狐退场,郑伯命人宣烛之武。烛之武上场]
郑 伯:(急迫而恳求地)我们郑国正处于危险之中,我想派您去见秦伯,一定要说服他们撤军。
烛之武:(推辞)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 伯:我早先没有重用您,到危急之时才求助于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想了想)那……好吧。
幕落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三)答案
选择题每个3分(合计69分)
题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A D A D A D B C C
题项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C A C D C D A D B
基础检测(69分)
1.解析:“”读huō,“砉”读xū。答案:B
2.解析:C项,难为:难做,这里指难以解剖。答案:C
3.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苦。C项,名词作动词,击鼓。D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A
4.解析:A项,盖通“盍”,何。答案:A
5.解析:A.“向”同“响”,声音。B.“盖”同“盍”,何、怎么。C.“郤”同“隙”,空隙。答案:D
6.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给。B.动词,做。C.介词,因为。D.动词,叫作,称为。答案:A
7.解析: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答案:D
8.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即“未尝技经肯綮”。C项,省略句,“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D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状语后置,“发于硎”应是“于硎发”。答案:A


展开余下试题9.解析:A.古义:行,动作;为,因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答案:D
10.解析:“从正面表现了”错,应为“从侧面表现了”。答案:B
11.答案 C 解析 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12.答案 C解析 C项都是“(假如)没有”的意思。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B项,连词,表因果,因为;连词,表承接。D项,代词,它;语气助词,还是。
13.答案B A项“共”同“供”;C项“说”同“悦”;D项“知”同“智”。
14.答案 D解析 ①名词用作动词,驻军。②名词作状语,在早上。③名词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⑤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⑦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⑨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15.答案 C解析 A项,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B项,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使者。C项,戍,古今同为:戍守。D项,夫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敬称。古义:那个人。
16.答案 A解析 A项,“《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应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17.【解析】选C。故:有旧,有交情。
18.【解析】选D。A.“具”,同“俱”,全,都;B.“要”同“邀”,邀请;C.“坐”同“座”,座位。
19.【解析】选C。例句:名词作状语,用侍奉兄长的礼节。A.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名词作状语,向上;D.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20.【解析】选D。A项,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B项,婚姻:古义指两家结为婚姻关系;今义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21.【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D项是被动句。
22.【解析】选D。“行多次的叩拜礼”错。“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23.【解析】选B。“按剑而跽”的是项羽而不是樊哙,原文“项王按剑而跽”。
能力提升
24.解析: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如“君子式”“大夫”“苦行侠”“贵我”等,根据句子内容一一对应即可。(4分)
答案:④③①②
25.答案 示例: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还依附于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5分)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晋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