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36 2021-05-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
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全国卷地区3月联考试题(丙卷)语文
秘密★启用前
“超级全能生”2021高考全国卷地区3月联考丙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作用。而大一统政治格局对于中国文化基因的大致构成以及历史作用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文化基因的变异是可能的。
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融并。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考古收获,使得我们对于远古文化的多元及多源的复杂性有所认识。《禹贡》“九州”说,是对不同风格区域文化的体现。李学勤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中划分了七个“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经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这些“文化圈”的形态和规模有所变化,区域文化风格也发生了历史演进。秦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辉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大致在汉武帝时代,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融并而一。以“汉”为代表性符号,以“辉煌的汉代文化”为时代标志的文化体系出现在世界东方,并体现了长久影响后世的基本风格。
北胡南越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历史作用。秦始皇实现统一,有北河经营和南海置郡的重要战略动作,使得秦朝版图超过了兼并六国的空间规模。而北胡和南越及其他非中原民族的文化因子,也因统一政治格局的形成,影响了中土文化。
丝绸之路交通与东西文化交流。在张骞之前,已经有草原和海洋两条主要路径沟通了中原文化与域外的联系。经秦而汉,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得以正式开通。外域文化影响中国最为典型的例证,是佛教的传入和普及。佛教自汉代传入后,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意识。
秦汉大一统政体确定之后,秦王朝继承了秦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影响下较少为礼教拘束、比较急进暴烈的特征。“秦戎翟之教”“秦与戎翟同俗”等说法,指出了这一传统。秦文化的另一特点,是实用主义的倾向。秦始皇焚书,医学、数术之学以及农学等有实用价值的著作并不禁毁。《韩非子•显学》强调:“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秦代这一鄙视理论思辨和文化教育的风格在汉代得以拨正,但对“实用”原则的坚持,在社会文化的许多层面得以长久继承。
汉代大一统后,应时代需求,对先秦文化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全新的解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升了儒学的地位,这一文化史走向的重大变化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年之久。文化史进程中事态百变,曲折莫测。除了暴动、篡夺、侵灭、灾变导致的社会动荡之外,其他重大事件的发生,也可能冲击原有秩序,而文化传统也会遭遇破除。
文化基因的变异,有些可以理解为“颓坏”“沦变”,有些也体现出历史的进步。五四运动前后较早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治、国民麻木性情等方面的批判,也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当然,这种以“变”适应新的世界潮流的追求,也是能够在中国文化基因最初的构成内容,如《周易》所谓“乾道变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与志向表达中,发现原生根由的。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王子今《中华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化基因,此时期的政治格局对于中国文化基因的构成意义重大。
B.汉武帝时代,以秦文化为主体,融合楚、齐鲁文化,形成了具有时代标志的文化体系。
C.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受非中原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等影响,有的甚至成为重要因子。
D.秦汉文化前后相因,秦文化中放犷、激进暴烈的特征以及实用主义的弊端得以革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禹贡》和李学勤的观点,为论证秦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的融并服务。
B.文章提出“形成期”观点后,大致按时间顺序阐述了中华文化基因在扬弃中形成的过程。
C.文章论证文化基因变异时,秉持基因中积极因子起主导作用的观点,具有思辨性。
D.文章立足“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深入阐述秦汉两代对中华文化基因的积极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决定了文化基因的变异可能,并且这些变异呈现出两极发展的状态。
B.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胡服骑射”与“鉴真东渡”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C.汉代重视理论思辨、文化教育,全新地解说先秦文化成就,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健康发展。
D.中华文化主流思想中与时俱进的品质,实则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当代反映,是历史的进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构建了世界上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有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实现方式。科研人员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整个网络覆盖我国四省三市32个节点,包括北京、济南、合肥和上海4个量子城域网,通过两个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相连,总距离4600公里,目前已接入金融、电力、政务等行业的150多家用户。
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是目前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基于可信中继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钥分发干线。通过开展长达两年多的相关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以及大量的稳定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及相关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干线”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击方案,网络的密钥分发量可以支持1.2万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摘编自《我国成功构建世界首个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科技日报》2021年1月8日)
材料二:
潘建伟指出,量子通信本质上是量子密钥的传输,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将量子信息传输到另一个地点,而不是传送信息载体本身,属于被严格证明的“无条件安全通信方式”。
业内的共识是,当量子计算成功应用后,所有现存的加密算法都将不堪一击,唯一能抵御的即量子通信。“量子密话”主要利用量子随机数及量子密钥分发机制生成认证密钥及通话密钥,可实现从主叫手机到被叫手机的端到端加密。
当用户发起“量子密话”时,通话会随机抽取芯片内一个量子密钥与后台连接、校验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再另外实时生成一个新密钥作为会话密钥,认证密钥与会话密钥分离,用后废弃。即便手机丢失,亦可远程注销密钥,避免密钥信息被盗用。
虽然“量子密话”或许仅是“量子密钥分发”的一种过渡方案,但随着量子通信技术越来越多触达消费者,量子通信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成本、商业模式、网络部署等诸多挑战也将迎刃而解。
(摘编自《无条件安全通信方式到来,“量子密话”开始试商用》,《科技日报》2021年1月7日)
材料三:
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经过20多年努力,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转变。“墨子号”牵手“京沪干线”,成功组建世界上首个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自然》杂志审稿人评价称,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基于“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等量子特性,量子通信被称为“原理上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在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星地量子通信网的建成,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网”奠定科技基础,也为相对论、引力波等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地实验室”。
(摘编自《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央广网”2021年1月7日)
4.下列对量子通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子通信是通过密钥分发的方式,利用量子纠缠将非信息载体的量子信息传输到另一个地点,以达到无条件安全通信的目的。
B.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成功实现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密钥分发,可抵御目前所有量子黑客攻击。
C.“量子密话”在通话时会随机抽取芯片内一个量子密钥与后台连接、校验认证并另外实时生成新密钥会话,以保护通信安全。
D.量子通信具有“不可分割”“不可克隆”等量子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且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成本等问题会随技术的发展而解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科技的发展,量子通信将会进一步升级,并且覆盖更广范围,涉及更多领域,成为受广大用户欢迎的产品,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B.“京沪干线”基于可信中继方案,采用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密钥分发两条链路方式确保实现了量子通信安保功能。
C.或许仅是“量子密钥分发”的一种过渡方案,“量子密话”要想普及,还需要考虑量子通信发展中的成本问题、商业模式和网络部署等方面的挑战。
D.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墨子号”与“京沪干线”成功牵手,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是“巨大的工程性成就”。
6.我国建成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络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跟会
冯骥才
今儿,天刚麻糊亮,木头就把两块玉米饼子揣在怀里,急急忙忙赶往东城外的娘娘宫去。他今年十八,爹终于答应他去看皇会。过去不敢,怕他出事。
所谓皇会,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天津,正赶上娘娘庙出会,看得高兴,赐给各道老会黄马褂、金项圈和两面龙旗。小百姓哪受过皇上的赏赐,一受宠就来了劲儿,从此把花会改称为“皇会”。出会之举也就折腾得一年比一年盛大。倘若家住天津,没看过皇会,那就是白活了。
木头一出东门,就挤进了人群,待他挤到了娘娘宫前的广场上时,天已大亮。木头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真开了眼。
忽然一个踩跷的人从他前边走来。这人踩在高高的跷上,却如走平地。他抬头看,踩跷这人是个女子,白衣青花,彩带飘垂;头上一圈粉白月季花,把一张俏皮的小脸儿鲜红娇嫩地烘托出来,清眉秀眼,樱桃小嘴,极是俊美。忽然她好像踩到地上的什么,绊了一下,身子一歪,似要跌倒。木头赶紧一托她的胳膊,扶住了她。她直起身子时,扭头朝木头一笑。这一笑算谢了他,神气却仿佛带些娇羞。木头没见过世面,竟然面皮发热低了头,待抬起头来,只见远近各处都站着一些高高的踩跷的人,但不知哪个是刚才那个踩跷女子了。
大太阳升起,鼓号齐鸣,气氛庄严,出会了。木头跟着人流,叫人推着后背,往前边挤边走。很快一些硬胳膊硬膀子的人把他挤到后边,任嘛也看不到了。他正心急的时候,一个声音对他说:“你想不想到,上边去看?那儿正好有个空地方。”
他定睛一瞧,跟他说话的是个中年男子。那人说:你踩着我,我送你上去。
木头不肯,但那人豪爽,一条腿蹲下,两手中指交叉起来,手掌朝上,合成一个托儿,放在腿上,他执意叫木头踩在他手掌上。木头拗不过他,刚踩上去,身体离地而起,竟如升天一般,把他一直举上墙头。
叫木头惊奇的是,宫前一条大街出会的全景,都在眼边子下边。待他忽然想到要谢谢这慨然相助的汉子,汉子却不见了。
若非居高临下,哪里能看清这般出会的阵势。由宫南到宫北,在这窄仄而弯曲的长街上,出会的队伍在黑压压的人群中,五彩缤纷地穿过,有如一条巨大蠕动的长龙。站得高,看得全,连每一道旗幡上写着的老会的名目都看得一清二楚。身边一位胖胖的老爷子,坐在墙头上,问他:
“看几次会了?”
“头回。”
老爷子笑了笑说:“我告你怎么看会。咱天津会多,一二百道,谁也看不全。你要看哪道会好,就跟着它。它在里边走,你在外边走。”老爷子往人群中一指,接着说:“咱天津看会有规矩,人再多,也不能把道全堵死,挨着墙根总留一条窄道儿。你顺着走就是了。好,我该回家吃东西了,快晌午了。”
木头谢过老爷子指点,沿着墙边往前走。忽然横向一条胡同拥出一群人,不知何人何事,这群人来势很猛,一下把他冲进街心,一屁股蹲坐在地上,他摔这一跤,有点发蒙。待定神一看,周围全是连蹦带跳的高跷腿子。惊慌中,一个耍高跷的猫腰伸过手,一下把他拉起来。他再一看,竟然是出会前在宫前广场上,那个险些滑倒,被他扶了一下的白衣女子。
这么巧,刚才他扶过她一下,现在她拉他一把。
这时白衣女子也认出他来,竟朝他娇嗔地一努嘴,含羞掩面地跑走。木头有点犯傻,跑下去,扎到人群里,又钻进巷子里,许久才出来。
等他回到街上,皇会还在一道道接着演。那道高跷会早已经演过去了。不知为什么,此时他心里想看的却只有那道高跷了。他不知这会的会名,只知道演的是《白蛇传》。他想起刚才那胖老爷子说的“跟会”,他打定主意,今儿就跟这道会了。那道会已经走远,只有快步追上。渐渐日头偏西,外县献演来的各会走到这里,大都在这里散了。木头一直跟在高跷会后边,看他们进了小院,坐在高凳上解下腿子。坐在那里喝茶抽烟,歇歇腿脚缓缓劲儿。
木头不敢进院,一直躲在外边一棵老柳树下,等候那白衣女子出来。他只想看一看这个上了妆无比艳美、妩媚、英武、奇绝的人,落了妆怎样俊秀非凡。
他等着院里的人一个个走出来,却一直没等到她出来。他有点心急。
直到院静人空。一个守门的老人出来关大门时,木头上去问:刚刚那个演白娘子的人呢,怎么没见她出来?
守门人说:“最后出来的一个就是呀。”
木头很诧异,说“那是个瘦高结实的汉子,穿青布袄。”
守门人说:“正是。”
木头更诧异,说“怎么是个男的?我说的是白娘子——女的!”
守门人一听一怔,随后笑道:“我们高跷会从来不准女人入会。演女的,全是男扮女装。”
木头还有点不甘心,问道:“他是做什么的?”
守门人说:“使船的,若不是整天站在船板上晃来晃去,哪有那么好的腿脚。”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故事,既能够详细地交代“跟会”的背景,又能够深入人物内心,细腻刻画人物形象,时空转换灵活自由。
B.小说记叙的木头“扶”踩高跷的“女子”与踩高跷的“女子”“拉”木头这两个情节前后呼应,这是文中设置的巧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中,中年男人帮助木头“到上边”看会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集中地表现了以中年男人为代表的北方人民豪爽、热心、无私的性格特征。
D.小说以“跟会”为题,紧扣主体事件组织材料、塑造人物,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淳朴人性的赞美之情,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小说结尾当木头得知踩高跷的“女子”是一位“汉子”时,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反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评论冯骥才说:“冯骥才先生是中国文化的‘精卫’,他不知疲倦地填中国文化。”请结合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也。为人沈静寡欲,少好学,能鼓琴饮酒。庄宗素知其文辞,以为天雄军节度使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工部侍郎、租庸使,迁刑部侍郎、判吏部铨、东都副留守。宪精于吏事,甚有能政。庄宗幸东都,定州王都来朝,庄宗命宪治鞠场,与都击鞠。初,庄宗建号于东都,以鞠场为即位坛,于是宪言:“即位坛,王者所以兴也。汉鄗南、魏繁阳坛,至今皆在,不可毁。”乃别治宫西为鞠场,场未成,庄宗怒,命两虞候亟毁坛以为场。宪退而叹曰:“此不祥之兆也!”初,明宗北伐契丹,取魏铠仗以给军,有细铠五百,宪遂给之而不以闻。庄宗至魏,大怒,责宪驰自取之,左右谏之乃止。又问宪库钱几何。宪上库簿有钱三万缗,庄宗益怒,谓其嬖伶史彦琼曰:“我与群臣饮博,须钱十余万,而宪以故纸给我。我未渡河时,库钱常百万缗,今复何在?”彦琼为宪解之乃已。郭崇韬伐蜀,荐宪可任为相,而宦官、伶人不欲宪在朝廷。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乃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赵在礼作乱,宪家在魏州,在礼善待其家,遣人以书招宪,宪斩其使,不发其书而上之。庄宗遇弑,明宗入京师,太原犹未知,而永王存霸奔于太原。左右告宪曰:“今魏兵南向,主上存亡未可知,存霸之来无诏书,而所乘马断其鞦,岂非战败者乎!宜拘之以俟命。”宪曰:“吾本书生,无尺寸之功,而人主遇我甚厚,岂有怀二心以幸变,第可与之俱死尔!”宪从事张昭远教宪奉表明宗以劝进,宪涕泣拒之。已而存霸削发,见北京巡检符彦超,愿为僧以求生,彦超麾下兵大噪,杀存霸。宪出奔沂州,亦见杀。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B.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C.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D.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位,指开始做皇帝、皇后或诸侯,用于皇帝时,与“继位”的含义相同。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也称临幸、巡幸,“幸东都”即皇帝亲临东都。
C.建号,即建立国号,文中指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D.嬖伶,指受宠幸的伶人,中国古代对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伶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宪擅长文辞,曾受庄宗赏识。他因为文章辞令方面的才能受到庄宗赏识,被任命担任天雄军节度使掌书记;庄宗即位后,他先后在工部、刑部、吏部任职。
B.张宪正直干练,劝阻庄宗毁坛。庄宗命令张宪拆毁即位坛,将其改建成鞠场,张宪认为毁坛不祥而劝阻他,并另找一块地方修建鞠场,可未能阻止庄宗毁坛。
C.张宪才干突出,遭到小人排挤。张宪才干突出,郭崇韬离京伐蜀时,推荐他担任宰相,可是受到一些宦官、伶人的排挤,他先后被派到太原、北京两地任职。
D.张宪为臣忠诚,拒绝背叛庄宗。庄宗被乱兵弑杀后,张宪不愿怀有二心,拒绝拘押永王李存霸来等待朝廷命令,也不愿奉表劝进明宗,最后在出逃路上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宗北伐契丹,取魏铠仗以给军,有细铠五百,宪遂给之而不以闻。
(2)在礼善待其家,遣人以书招宪,宪斩其使,不发其书而上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上元
曾巩
金鞍驰骋属儿曹①,夜半喧阗意气豪。
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②众星高。
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
自笑低心③逐年少,只寻前事撚霜毛④。
[注]①儿曹:儿辈、年轻人。②望:望日,阴历每月的十五日。③低心:犹屈意。④撚:同“捻”,揉搓。霜毛:白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年轻人夜半仍驰骋嬉闹、意气风发,刻画了典型形象,又渲染了热闹的气氛。
B.颔联描绘了,上元节独特的景致:满街的月光皎洁如流水,华灯璀璨如天空中的繁星。
C.颈联中“急”字明写随风传来的更漏声急促频繁,暗写夜虽已深,街上仍热闹非凡。
D.诗人靠近朱阑观灯到深夜,不禁感到疲劳,通过游玩的主观感受来衬托节日的欢乐。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车马能使人远达千里、舟楫能使人横渡江河,论证了“ , ”的道理。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表达了送别友人后怅然若失的情感。
(3)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客喜而笑、开怀畅饮,以至忘却时间的情景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用漆漆物谓之“髹”,素髹即所谓单色漆器。这种漆器又称“无文漆器”,强调漆色之美,无纹饰之缀。宋代是素髹漆器集大成时期,品类丰富,数量众多,在历代素髹漆器中 。纵观宋代手工艺品,无论是 的单色瓷、淡雅质朴的纺织品,还是朴实无华的素髹漆器,( )。宋代也是审美转型时代,即由唐代的相对奔放热情、色调热烈转向相对静心平淡、色彩典雅。素髹漆器是这时期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代素髹漆器最大特点是“素”字,不仅代表着素雅与简单,也代表着“少就是多”的用色理念,其温润内涵的特质与宋代文人温文儒雅的品性 。宋代素髹漆器在造型上进入一个“求变”新阶段。“变”不只体现在器物造型曲线的丰富,而是体现在器形种类的多样。宋朝以降,文人画中花卉题材明显增多,对“花中四君子”的描绘与赞美成为造型趋同的间接原因,金银器、陶瓷器的花口、花足、花身造型相伴而来,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堪称表率 冰肌玉骨 相辅相成 数不胜数
B.堪为典范 冰肌玉骨 相得益彰 不胜枚举
C.堪为典范 冰清玉洁 相辅相成 数不胜数
D.堪称表率 冰清玉洁 相得益彰 不胜枚举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往往造型简朴、不修繁饰,却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往往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却造型简朴、不修繁饰
C.往往因造型简朴、不修繁饰,所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D.往往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为造型简朴、不修繁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变”不只体现在器形种类的多样,更体现在器物造型曲线的丰富。
B.“变”不只体现在器形种类的多样上,更体现在器物造型曲线的丰富上。
C.“变”不是体现在器物造型曲线的丰富,而是体现在器形种类的多样。
D.“变”不是体现在器物造型曲线的丰富上,而是体现在器形种类的多样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有人说早晨喝牛奶最好,更利于营养的吸收;也有人说,晚上喝更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① ?一般来说,牛奶进入人体,经过分解代谢后,营养素会以分子的形式被吸收。至于能吸收多少,主要取决于食物本身的特性以及体内的储存情况。身体会根据某种营养素的储存情况,② 。比如当体内铁元素缺乏时,身体就会提升对食物中铁元素的吸收率,而这种改变与就餐时间并不存在关联。因此,无论是早晨还是其他时间喝牛奶,其实都一样,牛奶中的营养物质都会得到充分吸收。有些人睡前喝一杯温牛奶觉得睡得更香,③ ,就像睡前泡一个热水澡,身心感到愉悦,能更快地进入睡眠。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5分)
2020年12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5颗试验性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相关卫星载荷将对微波成像等技术进行在轨验证,开展空间科学以及遥感、通信技术试验与应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研制立项并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飞行试验组织实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囤板蓝根、熏醋的声音越来越多,甚至
上一篇:
2021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
下一篇: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新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超级全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