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6 2021-05-2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南昌市)NCS20210607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组名为《博物馆说》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珍品纷纷亮相,由馆长或专家以短视频形式,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为观众奉上云端文化大餐,让人足不出户便能漫游历史文化长河。近年来,越来越多数字化结合文化产品涌现,文化空间的内涵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运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术,让文化“动”起来,让文化空间“活”起来,才能更好弘扬历史文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文化素养。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文化空间的运营发展带来冲击,同时也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不断挖潜。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由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过去人们很难想象,足不出户如何畅游各大展馆、遍览古迹文物。如今,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网”聚书香、“云”游四方成为现实。云端看展览、指尖点文献,打破了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形式限制。面对实体场馆数量有限,馆藏保护有特定要求,以及精品内容供不应求的现实,融合技术手段为其扩容,打造出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文化空间,惠及更多受众。过去的单向传播格局也被打破,组织者和参与者进入双向互动时代。文化空间的场域大大拓宽,文化内容的可及性更高,获取文化内容的效率和体验也得以提升。
以社会效益为导向,拥抱新技术新业态,盘活公共文化空间,既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也能充分释放文化资源使用效率,扩大优质内容供给,提高社会效益。去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意见,明确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随着新基建加速布局、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数字化大有可为。
在此背景下,文化艺术展馆从以线下展示为主,到线上辅助线下,再到专门策划线上项目;文化空间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变成了链接各类云上出口、孵化多样文化产品的网络节点,搭建起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立体式文化体系。与此同时,线上文化空间还可以反哺线下,进一步促进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承。这也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出要求:数字化并非简单地给馆藏品拍照、录像,把线下内容机械“搬运”到线上,而是要进行适应化改造、针对性开发。灵活运用VR、5G、全息投影等丰富多样的技术,大胆创新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层出不穷的形式,才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摘编自周珊珊《数字赋能盘活文化空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强烈冲击,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消极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
B.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化产业数字化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有利于文化的改革与创新。
C.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表明传播格局已被打破,进人组织者向参与者传播不可逆时代。
D.媒体需要大力支持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文化真正“活”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切人点,提出了如何弘扬历史文化的具体措施。
B.文章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与改造的紧迫性。
C.作者以现实为例,论述了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背景下,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新体验。
D.文章阐述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线上”“线下”概念,并将二者展开对比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说》短视频的走红,不仅为大众奉上文化大餐,也表明当今社会文化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B.当文化产业发展以社会效益为导向,以新技术新业态为手段,其使用效率也将得到充分释放。
C.为向线下文化产品发展提供针对性帮助,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应进行适应化改造、针对性开发。
D.从传统意义的物理空间到线上空间,文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了产品的创新,提升了文化服务水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无法用单一线性思维和静态框架加以考量。加拿大学者霍林跳脱出将城市视为“脆弱承灾体”的传统安全观,将城市视为集物质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为一体的多态系统,提出以适应性和动态平衡力为特征的韧性理论。
城市之“韧”,体现在面对外部扰动和内部异变时,依然保持基础功能,且具备存续、适应和成长的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韧性城市”可被概括为具备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的城市安全发展样态。韧性城市不仅能承受缓慢且隐蔽的慢性压力,更擅长应对突如其来的急性冲击,在保持基础性机能的同时,又能快速分散风险,调整恢复稳定,并从风险管理中学习治理经验,探索出“抗压-存续-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渐进性发展模式。富有韧性的城市在社会层面具备协同性,在环境层面具备适应力,在技术层面具备智慧性,在工程层面具备冗余性,在组织层面具备自组织力,在制度层面具备学习力。
(摘编自肖文涛、王鹭《韧性视角下现代城市整体性风险防控问题研究》)
材料二
韧性社区建设是城市安全和社会建设的一个单元,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尺度,韧性城市建设要落实到韧性社区中来。
我国社区有明确的界线和组织体系,这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一个社区很难依靠自身完成韧性建设,更何况,有些社区本身设施老化、空间狭小,充满风险。可能的思路是引入“社区生活圈”概念,既关照小区内空间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又关照小区附近空间的“风险分散”。社区内的建筑空间要坚固安全,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设施能在极端压力下维持运行,生活圈中要有避灾避难空间、物质储备空间。以此确保风险发生时有相应的“抗逆力”。
居民对于发生在社区的风险有直接的感知,也最了解风险的需求,这就需要提高居民的安全与应急意识,调动居民积极性,构建社区组织协调、居民积极参与、彼此联结、风险共担的社区网络;还要借助智慧治理平台,及时汇集更新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物业、商家等主体的资源和需求信息,并在危机时期为社区应急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支持。
(摘编自吴晓林《城市社区如何变得更有韧性》)
材料三
韧性城市是一项强调顶层设计的规划治理理念,虽然其建设成果与城市居民有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可以直观可视的,因此城市居民对这一理念的认知比较不足。目前国内韧性城市建设的主体仍然仅是城市政府,社会公众参与度极低。缺少最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韧性城市的建设实践效能较低,全国范围的理念推广和实践开展难度增加。
韧性城市建设与常规的城市建设相比内容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繁多,因此韧性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加专业的队伍。目前国内开展韧性城市建设的团队主要是由政府和高校学者共同组建的领导和办事机构,虽然配备了一定的工作人员,但是缺少多元化的团队结构和专业性人员。在组建团队时缺少对专业型人才的吸纳,专业的单一导致了技术的单一;而且我国的研究和学习普遍存在于理论层面,缺少具体实践性的经验学习,因此尚未从国外的经验中找到可操作的技术手段,最终导致了整个团队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摘编自徐驰《我国城市政府建设韧性城市问题研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韧性城市打破旧有的“脆弱承灾体”传统安全观,它整合物资、生态及社会系统,既能保持基础功能又能快速适应以达到动态平衡。
B.韧性城市建设需要以韧性社区建设为起点,确保社区的“抗逆力”需要关照小区内部硬件设施
改善及附近空间的“风险分散”。
C.韧性城市为提升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冲击或不确定因素的抵抗、吸收、适应和恢复能力,需要强调城市系统改变自身基本状况。
D.韧性城市建设困难重重,社会公众参与度低,专业性人才短缺,实践性经验学习缺乏等等,需要相关部门与城市居民共同努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是个开放复杂的巨大系统,传统型城市在突发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表现出极大的脆弱
性,制约着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亟需增强其韧性。
B.提升城市韧性,需要提高城市面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抵御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提升城市规划的预见性和引导性。
C.居民能够直接感知风险,在韧性社区建设中,要提高应急意识,与社区互关互联,积极参与社区韧性的建设。
D.目前国内韧性城市建设的主体仍然仅是城市政府,但韧性城市的建设应该由政府、专家、社会公众等非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形成相应机制。
6.目前国内韧性城市建设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国文教员
金克木【注】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展开余下试题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章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尘残影”随笔集。本文为“化尘残影”之一。
【相关链接】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贵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摘自鲁迅《藤野先生》)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文教员在教科书之外自编讲义,在课堂上又往往“随意谈话”,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
先进知识分子形象。
B.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的“发挥”,不但有他本人对诗文的独到见解,而且含有指点学生读书作
文的方法。
C.国文教员为小学生编印的课外讲义多为古今经典作品,而且后来都进人了中学大学的读本,
显示了这位老师丰厚的学养。
D.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
的影响。
8.国文教员认为,“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国文教员在教学中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6分)
9.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情感,但表达的方式和行文风格有所不同,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课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赵尚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B.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C.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D.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
展开余下试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平阳县,即任平阳知县。明朝以后知县属府州下一级行政官,也称县丞、县尉。
B.帑,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多用“帑银”“帑藏”指称国家库藏的金帛。
C.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和年限,对官吏进行考核,依其不同表现予以升降赏罚。
D.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指官阶和品级别,常用“秩满”称官员任期届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尚宽善于决断,治理有方。任平阳知县时,邻邑有十几名罪犯越狱,他利用他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终将罪犯全部抓获。
B.赵尚宽尽心政事,宽厚爱民。治理忠州时,他用药方治疗蛊毒,彻查放蛊人;果断用官帑垫付盐银,解除盐银不足给百姓带来的困扰。
C.赵尚宽勤于治农,成效卓著。唐州任职期间,他疏浚古渠,授民荒田,助民买牛,使得土地肥沃,增户万余,朝廷下令给他建祠以示褒奖。
D.赵尚宽遇事冷静,治军有方。当同州、宿州神勇营士兵因不满校尉行为谎称其叛变,他不动
声色稳定军心,后用罢免和分流予以处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5分)
译文:
(2)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
枫桥夜泊【注】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过枫桥寺
宋·孙觌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注】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诗。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诗首句以落月、啼乌、满天霜这三个意象,描绘出一幅斜月西沉,乌鸦哀啼,冰霜飞满天空的写实画卷,意境幽寂清冷。
B.张诗后两句写船到姑苏,夜听寺钟。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把诗人种种难以言传
的感受融人其中,意境旷远。
C.孙诗的前两句霹空而来,下笔不凡。这两句中,诗人用“白首”对“青山”,以“重来”对“不
改”,对仗工整,意蕴动人。
D.孙诗三、四两句化用了张继原诗中的意象,让人联想到《枫桥夜泊》的画面景致,扩大了诗歌的内容,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15.“夜半钟声到客船”与“倚枕犹闻半夜钟”二句在表现手法和情感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诗
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教室需要张贴正面鼓励大家在学习上只要坚持钻研不放弃,终将克服困难的标语,《荀子·劝学》中“ , ”两句非常合适。
(2)《诗经·氓》中“ , ”写亲友对于女子遭遇的反应,使女子更加伤心。
(3)青年杜甫因科考落第,漫游齐鲁,远望泰山,在《望岳》中许下“ , ”豪气干云的暂言,一扫失意的颓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而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迁移无碍;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飘忽无定;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话的影响。他摇了摇头, 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 ; 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 的。
17.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但 抛井离乡 即使 微乎其微
B.不单 抛井离乡 虽然 微乎其微
C.不但 无家可归 即使 微不足道
D.不单 无家可归 虽然 微不足道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迁移无碍;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飘忽无定;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
B.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
C.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
D.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迁移无碍;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飘忽无定;而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低声说道。
C.-你长大后想成为科学家吗?-当然想了!
D.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鲸落在生物学意义上指的是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鱼巨大的体型就是巨大的原始能量,① ,比如甲壳类动物就利用鲸骨及附近营养丰富的沉积物生活,迅速繁殖、
扩张。
鲸落如同“生命绿洲”,滋养了各类生物,让人为之动容。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以及声呐的影响,鲸被捕杀或搁浅的数量增多,② ,鲸落也变得稀少。希望鲸落这个词语,能唤起更多人对海洋生物的爱。要知道,万物相依相存、共生共荣,人类也是其中一员,③ 。
21.下面是某地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请写出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座砖木小楼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13人,代表着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会议是在白色恐怖中举行的。7月30日,会场突然遭到巡捕的侦察,不得不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继续。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
请以“站在历史新起点”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NCS20210607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B(A.原文第2段,新冠肺炎疫情给实体文化空问的
上一篇:
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监测(三)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南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