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25 2021-05-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
安徽省芜湖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芜湖市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高三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功能,愈来愈清晰呈现,其当代价值也不断彰显。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因然有过分褒奖之嫌,却也道出了孔子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智慧。以民为本、正己正人、选贤任能等,都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深刻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彰显出德性对政治行为的作用、德治的价值。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因然有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局限性,但其贯穿整个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政治智慧,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根基。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与正心修身理念,还可作用于个人的德性养成。传统文化强调,人之为人,要“行己有耻”,因为“人不可以无耻”“耻之于人大矣”。人既要有耻,还要学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正心修身不仅要自律,而且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从传统文化正心修身理念中汲取思想精华,通过教育引导、道德养成与行为矫正,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完备人际规范,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十分厚重的人际交往规范理念资源。传统文化崇正,明确恪守正义规范,促进社会正气弘扬;立信,捍卫人际交往基本底线,确立诚信价值导向;尚仁,秉承仁爱交往理念,力戒社会冷漠和人际隔膜;重礼,营造祥和融洽氛围,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合,追求和而不同交往守则,推崇尊重差异、和谐包容。同时从“贵和持中”“和睦兴邦”中可见,“和”的观念辐射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这些规范理念在调适社会运行状态方面现今仍然十分重要。
传统文化的包容和谐思维能够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和谐共生、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基本理念。中国人历来主张“和为贵”,认为“和实生物”,只有“和”才能“万国咸宁”。“和合”理念与和平追求植根中华民族的思维深处,儒家讲求“以德服人”,墨家提倡“非攻”“尚同”,兵家反对诉诸武力和战争。“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种思维为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不同文明形态交往确立了基本原则。这在当今时代尤为可贵。
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的内容可谓十分丰富,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非拿来就用,也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一方面,我们要以创造与创新为途径,以转化与发展为动力,着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意蕴与时代诉求相协调、表达方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流等基本关系,以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虽然有历史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政治智慧,于今的影响不可小视。
B.崇正、立信、尚仁、重礼、和合的传统人际交往规范理念,对调适现今的社会运行状态仍有重要意义。
C.包容和谐思维能够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因而它能为各民族、各国家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行为准则。
D.儒家、墨家、兵家虽政治主张有所不同,但他们都秉持着“和合”的文化理念,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论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然后论述该如何发挥其当代价值,逻辑关系呈现为并列式结构。
B.第二段从“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起,引出传统文化中有丰富政治智慧的话题,为下文的论证张本。
C.选文第三段多处引用典籍经文,目的是论证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与正心修身的理念。
D.文章既充分肯定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又指出要有鉴别地对待传统文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耻”“学礼”“善待他人”,这些正心修身理念,能切实提升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养。
B.“和”的观念深人中国人的内心,这既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民族凝聚力,也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
C.传统文化有很丰富的现实意义,但其内涵意蕴、表达方式与当代诉求、社会发展未必能相适切匹配。
D.增强传统文化影响力需要做好创造与创新、转化与发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流等基本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那么,何谓“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产业调整、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
(摘编自2021年3月16日央视财经新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材料二: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大体上需要50至6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有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绿色低碳能源)比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暑,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五年规划中,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
从相关数据看,中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是电力部门,因为中国的电力部门煤炭发电还是主体,然后依次为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人类居住等。为此,中国进行科学研究,制定长远目标,进一步强化实施举措。最重要的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内陆核电、燃料电池以及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城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
(摘编自徐林《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举措与政策机制》)
材料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就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接受了记者采访。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十四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怎祥理解这些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我们自己的做法吗?
周宏春:确定2021年降低3%的目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而13.5%的目标不是用3乘以5简单得出的,而是通过年度降低比例关系折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中,涵盖了节能、新能源碳汇等方面的作用,是整合多方面数据得出的,具体到地方指标也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公众消费等密切相关。
碳循环经济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比如,通过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净化后用于生产炭基肥料、发展富碳农业,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可以让土壤增加吸收保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在鄂尔多斯调研时我们发现有一种做法:把一种枯死的树或树枝砍下来后做生物发电原料,把发电产生的烟气收集起来通过净化引到水塘里,用来养殖螺旋藻。这种碳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摘编自2021年3月17日《中国环境报》,周宏春《碳达峰、碳中和对经济意味着什么?》
4.下列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到达顶峰,并逐渐下降;碳中和目标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先前更加明显。
B.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即“零排放”。
C.碳达峰、碳中和关涉未来能源革命和转型,光伏、风力核能发电.燃料电池.新能源相关
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应用等是重点。
D.政府拟定“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依次降低13.5%、18%的目标,是有一定依据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实现目标的时间短、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
B.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解决碳排放问题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C.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具体到地方指标也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公众消费等密切相关,因此这需要地方企业、个人的积极参与。
展开余下试题
D.要想尽快改变碳排放在中国占比最高位次的现状,电力部门应借鉴鄂尔多斯人把死树做发电原料、将烟气净化用来养殖螺旋藻的方法。
6.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茫茫的草原(节选)
玛拉沁夫
①早晨,铁木尔伤口发痛,比老周醒得早一些。向外望去,他发现今天的天空晶莹耀眼,格外发蓝,就像童年时听老牧人讲的故事里那位仙女的眼睛。朵朵羊绒般的白云轻轻飘过,后又有一只苍鹰飞了过去,他凝视着小窗给他展现的这些有限的诱人的景象,进入了梦幻般的想象之中,他仿佛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草原:遍地花草的清香,牧女耳环的闪光,战马被风掠起的前鬃,骑兵劈刀的啸声……
②他想叫醒旁边的老周,让他也欣赏一下今天这奇特的蓝天。他动身往前一爬,左手的五个指头难忍地痛了起来,顿时豆粒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流下来。国民党昨天往他指甲肉里刺针,指头肿得溜圆,怎么也动不了。他不得不放弃叫醒老周的念头。
③以前在察哈尔,铁木尔在哈吐连长手下当兵。去年春天,哈吐和铁木尔回到家乡四子王旗,组织一支蒙古武装,想为民族干一番事业。国民党却软硬兼施,收编了这支队伍。后来国民党大特务刘锋排除异己,铁木尔只好回家乡明安旗特古日克村牧马。这次被捕,仅仅是因为他在村庄偶然碰到了刘锋,就被直接押送来关进宝源镇监狱。
④敌人拷打是叫铁木尔承认是共产党,并叫他供出察哈尔草原的共产党组织情况。铁木尔被捕以前,常听说“共产党”这个词,但“共产党”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并不完全明白。现在敌人逼着他承认是共产党,他自己在心里琢磨:共产党就是八路军吧?或者跟着毛泽东、朱德和我们蒙古人乌兰夫走的人,都叫共产党吧?他猜想共产党和八路军可能是一回事,就像一座山峰有两种叫法一样,一定都是好人,不然那些狗东西为啥那么恨它呢?
⑤有一次受审时,他想证实一下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就故意问:“要是有一个人,在你面前喊‘共产党万岁’,你怎么办?”审讯他的那个家伙,凶狠地一咬牙,把钉在桌子上的旧漆布唰地撕下一条,往他脸上可劲抽过来,喊道:“我就这样扒他的皮!”
⑥这句话对铁木尔没有发生丝毫威吓力,相反的,使他像夜行者看见了曙光似的,从入狱以来第一次尝受到如此难言的快乐与欣慰!第二天再受审时,他用坚定而洪亮的声音告诉敌人:“我,察哈尔的牧人,铁木尔,是共产党!”敌人马上追问察哈尔草原的共产党组织情况和其它一些问题,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不知道!
⑦铁木尔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以后,有一天夜里,敌人逼着要他说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十二师的实力和建立在各地的情报网。铁木尔东一句、西一句,整夜净说些四面不着边的话,敌人恼羞成怒,用毒刑代替了语言。
⑧被拖回牢房的时候,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铁木尔也愿意死了。大概是第三天的黄昏时分,他感觉到有人轻轻抱起他的头,在喂他水。他无力地抬起眼帘看了看,眼前是一个陌生的三十多岁的人。只听那个人用纯正的察哈尔音的蒙古话问他:“感觉得好一些吗?”
⑨在那个人的照料下,他的身体逐渐恢复了些。从那以后,他们俩经常用蒙古话低声交谈,有时谈到很晚。从交谈中,铁木尔了解到那个人从前在张北开过汽车,现在碰上国民党,便说他是八路的探子,抓来关进监狱,把他侄子关在另一间牢房。
⑩听说在张北开过汽车,铁木尔马上就想到了他的好朋友官布。官布在张北当过几年汽车司机助手,常常跟铁木尔讲起他的师傅老周的故事。官布知道老周是秘密八路。由此,铁木尔猜想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司机老周,他侄子……应该不是他侄子,是他的警卫员!
⑪想到这里,他心里一高兴,忘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脱口而出:“你姓周!我朋友官布当过老周司机助手。”
⑫在他的突然袭击下,那个人不由得怔了一下,虽然很快又熟练地镇定下来,但是铁木尔还是看见了那发怔的表情,得意地笑了。
⑬几个月后,老周喜欢上这个有正义感的蒙古青年,铁木尔则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老周,老周也向铁木尔讲解革命道理。铁木尔心里佩服秘密情报员老周说的“党有民族政策,每一个蒙古百姓都要为家乡的解放担起责任”这些话。
⑭中午,老周从昏迷中醒来,铁木尔指着窗外道:“你看,今天的天空多蓝哪!外面已经是春天了,我真想飞出去看一眼!大草地上,羊羔、牛犊撒欢儿跑着,早春的花开了,小百灵子遍地鸣叫……”他觉得自己现在不想死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铁木尔看窗外作为故事框架,景物描写意味深长,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插叙其人狱前的经历,过去与现在交织,时空高度集中,叙事紧凑。
B.写与老周初识,多次使用“那个人”的称谓,叙述视角灵活转换为铁木尔,既便于写铁木尔的观察及其心理活动,也有利于制造悬念,引发读者好奇。
C.“铁木尔也愿意死了”“他现在不想死了”,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铁木尔由无辜被捕的悲观绝望,到与共产党员老周相识获得精神提升的心理变化过程。
D.小说语言生动传神,采用精当的动词,长短交错的句式描写场景,如铁木尔想叫醒老周、敌人抽打铁木尔、铁木尔推断老周身份等,画面感很强。
8.小说第⑥段,铁木尔不知何为共产党,试探后被打却感到“快乐与欣慰”,明知危险却偏说自己是共产党。情节设计看似不合常情却有其合理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玛拉沁夫被脊为“中国第一个自觉地以写草原为己任的作家”,请简要分析“以写草原为己任”这个论断在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建安二十三年,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二十四年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黄武五年春,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权报曰:“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今承来意,当重咨谋,务从其可。”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嘉禾元年,魏公孙渊称藩于权。权大悦,加渊爵位,使太常张弥等将兵万人,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六年春正月,诏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其后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B.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C.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D.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闰月,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
B.假节,借以符节,汉魏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假节称号,可处置犯军令者。
C.践阼,“践”有“登上”“踏上”的意思,“阼”则为阼阶主位,文中指曹丕登临皇位。
D.九锡,是古代诸侯和大臣献给皇帝的九种礼器,表示下属对皇帝的拥戴和臣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勇而有谋,遇事从容冷静。在庱亭骑马射猎,投双戟重伤老虎;拦截关羽时,先派兵设伏,阳阻断关羽逃亡之路,部署得当。
B.孙权亚视农作,能够身体力行。陆逊上表请求广开农田,孙权准许并表示将亲自耕种农田,和将士们一样参加农业生产。
C.孙权崇尚法治,而不拘泥于法。陆逊建议减缓刑法,孙权强调法令重要;而对古代守丧的礼法,孙权则认为要因时制宜。
D.孙权收重事实,能够反躬自省。孙权信任吕壹,大臣因吕壹暴戾严酷不敢进谏,后来吕壹恶行败露,孙权认识到过错并反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
(2)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木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①
范成大
眼看白露点苍苔,岁月飞流首屡回。
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
闻鸡午夜犹能舞,射雉西郊不用媒②。
自笑支离聊复尔,丹心元未十分灰。
注:①淳熙三年(1176年),范成大在成都四川制置使任上作此诗,其时诗人51岁。按阅,检同士兵。②媒,猎雉时以家雉诱出野雉,称雉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前一句点明时令,寓情于景;后一句暗写老境,为下联作铺垫。
B.颔联“若飞来”与“随忘却”对举,构成语意的转折和情感的波澜。
C.颈联“闻鸡”“射雉”用典贴切妥当,对仗严谨工稳,音韵流转自然。
D.尾联前一句感叹国土虽破碎,但还有恢复的希望,后一句点明原因。
15.陆游称赞范成大“风采震羌胡”,你从这首诗中读出范成大怎样的风采?请简要慨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批评,处之泰然,原因是“ , 。”
(2)《劝学》中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
”;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 ”,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3)《观刈麦》中“ , 。”这两句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矛盾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4月18日,“百年党史路,奋斗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巴士课堂启动仪式在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隆重举行。今天起,一辆辆红色党史巴士将从一大会址开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用100分钟讲述百年党史辉煌历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浦东新区精心筹划了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特色丰富、形式鲜明的红色精品党课。其中巴士课堂首创“边行车、边参观、边讲课、边互动”的形式,开辟一条途经二大会址、陈毅广场等20多处红色地标的路线,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用一个个生动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 、到新中国成立的 、再到改革开放的 的百年奋斗史,描绘出一幅 的时代画卷。据悉,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巴士课堂每天6班次面向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放,各单位可通过“×APP”在线预约报名。未来,巴士课堂还将利用巴士移动性、创新性的优势,吸引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党组织探访上海红色地标,力争成为上海党史学习品牌向全国推广。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天辟地 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气象万千 B.改天换地 翻天覆地 气象万千 开天辟地
C.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气象万千 改天换地 D.改天换地 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气象万千
18.画横线的部分表述不当,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浦东新区精心谋划了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特色丰富、形式鲜明的红色精品党课。
B.浦东新区精心打造了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精品党课。
C.浦东新区精心谋划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红色精品党课,如巴上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
D.浦东新区精心打造了特色丰富、形式鲜明的红色精品党课,如巴士党课、光影党课、文艺党课等。
19.请用整齐的句式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胃一直被认为是“最不适宜病菌生存”的环境,因为消化酶和胃酸能分解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然而幽门螺杆茵的发现打破了这一“真理”。医学观测,一旦幽门螺杆菌触及胃部,它并不会在开放腔处逗留
——那里遍布威胁它性命的化学物质。它的目标是胃壁。该病菌螺旋式的体态非常适合在稠密的介质中高速穿梭,它像是有生命的扭矩,又似微型旋转挖土机,能够如螺旋形起子一般起开胃部黏液。接着,它虽不会穿透胃黏膜细胞,却在胃黏膜下方的黏液里安营扎寨。它最喜欢钻的地方,就是幽门处(胃部最底端)。在显微镜下,幽门螺杆茵如同卫星图像视角下的无敌舰队,一艘艘斗志昂扬,而胃部则像是破破烂烂的海滩;它的尾部是一小束长长的、纤维状弯曲的鞭毛,作用相当于船的锚,起到固定作用。它外表布满了能够转化尿素的酶——尿素是胃部分泌的源源不断的无用物质——酶将尿素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以及强碱物质氨。幽门螺杆菌周身自带能够中和胃酸的碱性水雾,酸碱中和让其得以生存。
20.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个引号表示有特殊含意。 B.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话题转换。
C.文段中的括号表示解释说明。 D.文段中的分号表示描述并列。
21.根据上述材料,用平实的语言写一段话简介幽门螺杆菌。(不超过50字)(6分)
四、写作(60分)
上一篇: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试卷(二)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统一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芜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