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15 2021-05-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
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新乡市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直面时代发展和创造实践,这是民族文学创作中“现实性”内涵的概括。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风险与挑战更加纷繁复杂,而对“真正”的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是很重要的,因为遵循了社会发展趋势,文学创作就有了判断的前瞻性,作品境界就有了思想的张力。
当代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认为:“主观的真诚与客观的真实相统一的时候,才有现实主义,二者缺一,或者二者割裂,都不会有现实主义。”主观上的真诚则是看待社会发展、社会人生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思考和批判精神,而客观上的真实则是以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为底色,讲究局部与整体、主流与支流的适宜的表现方法。作家有个体追求和张扬的自由权利,也有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责任承担。在民族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坚固的价值观。
实际上,反映时代变迁、人民奋斗和多彩生活,总会关乎宏观的背景。文学中隐性政治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历史事实。文学作品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就在于升华思想和激扬精神。文学作品的思想性,非常考验作家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反映作家的价值追求。因此,文学作品应看重它对社会构建及发展的倾心程度。在这里,对社会构建及发展的倾心程度可以概括为“三心”:第一,对心灵培育和滋养的耐心;第二,对社会警示和发展的用心;第三,对民族文化积累和传承的尽心。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的结合”,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把端正创作观念、娴熟的创作手段作为认识问题的出发点,看到两者的相互配合、彼此支持,不仅是阐释民族文学创作规律的一个思路,也是检视文学创作中现实内涵的一个视角。如何表达现实,我以为,要看到进步的东西,要有希望和理想。
缺少理想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在逼近现实的文学作品中,如果现实暂时把人物抛进了一个黑暗期,而没有光明的可能,或重生的再造机会,这样的作品是不完整的,是一种失真。恩格斯曾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就是在社会真实基础上的文学艺术追求,尤其是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聚光下,在反复周密观察,有了充足的理由以后,才被完整地而不是片面或零碎地呈现出来。它是社会的浓缩、文化的积淀。
缺少理想的现实是不丰满的。骨感的现实,丰满的理想。在文学创作中,需要各式矛盾变换的衬托,需要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充实。有时现实是粗糙而贫瘠的,但是有了事物发展过程,有了人物成长经历,特别是必然或偶然原因的出现,营造了冲突悬念的故事魅力,以及情节细节的跃然生动,最终升起的是审美情感的文学气氛。
“哀而不伤”,说的是过度现实,不利于自己也会殃及社会,所以要哀得适度;“发乎情,止乎礼”,说的是不能任着性子被情绪左右,而是知道在该停止的地方就让理智来调整一番。
真实是丰满的真实,需要作家的内心格局。倘若把浪漫主义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那么面对冰冷严酷的现实,就用积极的浪漫化解它,而狂热躁动的现实,就用消极的浪漫冷却它,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元素在文学创作中的灵活运用,也是哲学意味十足的现实生活的真实。
浏览完整试题
当我们了解了缺少理想的、浪漫的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所带来的局限性以后,就自然明白它不能被社会或多数读者认可的道理了。我想,一部文学作品有没有现实生活的灵魂,有没有思想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概括力,就应该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证思维中去寻找。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那种不易达到的但必须达到的深层次认同。
(摘编自陈亚军《民族文学创作中的现实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紧贴时代,抓住对现实社会敏感问题来进行创作,才能让文学创作具有判断的前瞻性。
B.民族文学创作中“真正”的现实主义是主观的真诚与客观的真实相统一,缺一不可。
C.面对狂热躁动的现实,就要用积极的浪漫使它清醒,这是中庸元素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D.文学创作中是否运用理想的、浪漫的思维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概括力的高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总领全文,开宗明义,阐明了民族文学创作中“现实性”内涵以及其重要性。
B.文章引用“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都是为了阐述写作中要哀得适度的观点。
C.文章在阐明文学作品应看重它对社会构建及发展的倾心程度观点时具体列举了其判断标准。
D.文章在探讨“如何表达现实”时,既有理论的深入剖析,也有事例的对比分析,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社会现实的复杂性,民族文学创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B.应该把“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的结合”作为检视民族文学创作现实内涵的一个重要视角。
C.文学创作中过度现实不利于自己,也会殃及社会,因而文学创作应避免描写冰冷严酷的现实。
D.文学创作要获得民族文化的认同,就必须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证思维统一起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河南春晚上,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遍网络,受到众多网友赞誉。据了解,几个月前《唐宫夜宴》就曾在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颁奖典礼上亮相,而后经过反复修改和创新,登上了2021年河南春晚的舞台,火爆“出圈”。
“我们这次受到观众认可,说明大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用不一样的手法增强代入感。厚重的历史文化不应仅陈列在博物馆里,如何用多元的艺术手法加工提炼并传扬下去是留给文艺工作者的思考。”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说。
(摘编自《唐朝胖妞出“炉”记——<唐宫夜宴>是这样“炼”成的》
材料二:
舞蹈《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成功示范。一方面,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现场。长期以来,在人们常见的舞蹈节目、演出中,演员都是苗条、修长的,这符合今天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却未必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演员身上穿着塞海绵的服饰,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再现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不少网友表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了,同时也对“美”有了更多元、更具文化内涵的新理解。
另一方面,节目实现了唐代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使得这支舞蹈在舞台上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更加立体,而那些唐宫少女虽然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总而言之,节目在内涵上充盈着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而在审美认同、价值取向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性,无怪乎能引发年轻人的热情追捧与积极传播。
舞蹈《唐宫夜宴》的“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主动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甚至将之融入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中,就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当代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产品。
(摘编自《传统文化“火出圈”还需更多现代创意》)
材料三:
大英博物馆两年前将中国明代山水画《秋林读书图》进行立体化的尝试,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这段短短两分钟的影片,通过3D技术将中国画特有的“高远”“深远”“平远”变得真实可感,平面的山水画卷瞬间有了纵深感,不知不觉间,观者已神游在古老的画中世界。这样的技术实现起来不难,但将其移植到其他画作上并不容易。这需要严谨的学术支撑,用合理的想象补全画面中太多纵深向的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批量复制”。
每一种“文物活起来”的爆款样本,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配方。如何调配,需要沉下心来揣摩。在业内看来,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才能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艺术评论家陈履生特别提出,对于现代技术的运用,需要注重其与文物气质的相契,以确保跨界的品格。
对此,不妨将目光投向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这一业内公认的范本。这是一档充分调动现代舞美技术营造沉浸感的节目,但其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的真正“秘方”,其实是针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进行的深度挖掘与个性策划。例如在聚焦苏州博物馆的一期中,节目组用颇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评弹作串联,背后的隐线则是尽显对于雅致生活追求的“苏作”,令不少观众感叹由三件国宝而读懂了一座城;而在聚焦布达拉宫的一期中,与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同样令人泪目的,是一位为西藏教育倾注毕生心血的“当代文成公主”的故事。由此可见,最终让这档节目口碑与热度持续在线的,是国宝的精神内核,技术不过是恰到好处地为内容插上翱翔的翅膀。
(摘编自《如何借好新兴科技这股力,让更多文物活泼出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在登上2021年河南春晚舞台之前,曾获中国古典舞的高级奖项“荷花奖”,后经不断打磨修改,赢得观众的喜爱。
展开余下试题
B.郑州歌舞剧院编导陈琳认为:在博物馆中陈列历史文化是不对的,应该思考对历史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化的加工提炼,从而使其流传。
C.《唐宫夜宴》还原的唐代少女的“丰腴美”,符合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但不太符合现代流行文化、消费文化定义下的“美”。
D.文博综艺《国家宝藏》被业界公认为范本且三季评分在“高位”逐季上升,原因是主创者对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内涵的挖掘与策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串联起一系列国宝级文物和名画,从而呈现出穿越千年时空、更加立体恢宏的舞台效果。
B.《唐宫夜宴》的成功表明,只要创作出足够的符合时代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产品,就能使年轻人认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C.将3D技术和中国画进行结合,技术实现上难度不是很大,但严谨的学术支撑和对画面纵深向细节的合理想象不可或缺。
D.《国家宝藏》中聚焦苏州博物馆和布达拉宫等地的一系列节目,将技术与艺术、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注重国宝精神内核的呈现。
6.如何让传统文化“火出圈”?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黄精飘香 聂鑫森
壁上的挂钟,当当当敲了九下。
这大山里的初秋,寒气很重,似乎可以听见瓦瓴上飘落白毛霜的声音。堂屋里的火塘烧得正旺,干燥的老柴蔸上跳跃着一束一束的火苗子,很好看。电灯高高地悬着,兴奋得光芒四射。火塘边坐着三个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
六十岁的丁大山,粗眉大眼,长条白头巾在头上扎成一个轮箍,脸被火烤得黑里透红。妻子刘秀英坐在他的对面,虽年纪和他相仿,但鬓角却白了不少。和丁大山并排坐的,是林顺中,他既是驻村的扶贫干部,也是房客,三十七八岁,瘦瘦高高,脸色疲惫,隔一阵就会咳嗽几声。
丁大山说:“这钟声多好听。小林,这表还是你送的哩。”
林顺中说:“大山哥,这一年多来,县里扶贫办派我们来,第一是通路,第二是通电,第三是把各家危房修整得牢固舒适。这几件事都是各级政府调拨资金,组织各方面力量来助力办成的,为的是让这一片贫困地区早日翻身致富。我把表挂在你家,是时刻提醒自己:扶贫要有紧迫感。”
“小林,可真是苦了你们啊,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我家原先只有亩把零星的山田,种土豆,栽苞谷,维持个温饱而已。你嫂子常年有病,离不开汤药。膝下又无一儿半女,我就靠着采些草药卖点儿现钱,日子过得艰难。如今,有了各种专业小队,我去了果木队栽黄桃、种柰李,你嫂子喂的由畜牧公司免费发放的两头母猪,生了猪崽出售,卖了钱还归自己,生活富裕起来了,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林顺中一边摆手,一边又咳嗽起来。
刘秀英说:“小林,这一段日子你累得狠了。当时你选择住到我家,虽饭菜不好,但你也不嫌弃,还硬要按规定交伙食费。”
“哪里哪里。你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明白很多事理,谢谢。丁大哥,我想问一声,半个月前的一天,你天不亮就出门去大山深处,说是去挖黄精,直到傍晚才回来,黄精把个背篓堆得冒尖。我见你额头和手背上都有伤口,就问是怎么回事,你说是不小心跌了一跤……”
丁大山打断他的话,说:“小林,你当时接过背篓,放下后又拉我去你房里,硬要给我消炎、搽红药水。想不到你都备着这些药,真是个有心人。”
“我是想问,你怎么不把黄精送到药材收购站去,而是留在家里?是不是将来可以卖个大价钱?”
丁大山呵呵地笑着说:“以后我再告诉你,黄精是好东西哩。医书上说,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根茎肉质肥大,夏季开出白色的花,如下垂的小银钟;根茎可作药,性平,味甘甜,功效是补气润肺,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消渴等症。”
这些日子,林顺中目睹刘秀英把黄精根茎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放上盛水的大铁锅,在锅上搁好蒸笼,在蒸笼里把黄精根茎一层一层码好,盖上笼盖,蒸得满屋飘香。然后将蒸熟了的根茎,放在太阳下晒,夜间也不必收进屋里。晒干了,再反复蒸晒七次之后,根茎就变成大人拇指一般粗细。林顺中猜想:这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中药炮制方法,比生卖值钱些。
丁大山对妻子挥挥手,说:“婆婆子,快端上你精制的黄精,让小林尝个新鲜!”
刘秀英说:“好咧——”
不一会儿,刘秀英把一碟淡黄色、半透明的黄精端上来,放到林顺中身边的小桌子上:“小林,你尝尝这零食,看味道好不好?”
“还未入口,就香得馋人了,你们也都尝尝。二位劳神费力,我是坐享其成,惭愧。”
丁大山夫妇催促林顺中快些吃,他们却不动手。
“你们就看着我吃?”
“我们吃得多了,不太想吃了。”
林顺中拈起一根,先放在鼻尖嗅了又嗅,咬了一小口儿,慢慢地嚼,然后拍着大腿,说:“好吃!城里没这东西卖,独一份!”
两位老人开心地笑了。
刘秀英说:“这是专为你准备的零食,每晚一碟,吃了睡个安稳觉。”
“这怎么行?我成细伢子了,天天吃零食。”
丁大山说:“不仅是零食,而且是治病的药。小林啊,你瘦弱,又加上劳累过度,肺虛,脾胃也虚,还硬扛着不肯去城里看病。每晚隔墙听见你咳嗽,我们就心疼。吃这个东西,会有疗效。”
林顺中的眼圈湿了,哽咽着说:“我不能白吃,我得付费。”
丁大山双眉一竖,大声说:“墙上的这座机械钟,多少钱?我们也要付费!”
林顺中一愣,忙说:“大山哥,你别生气……”
“一家人,不能说见外的话。”
火塘火旺旺的,不时地响起火星清脆的爆裂声。
“大山哥,这黄精可以大面积栽种吗?”
“当然可以。”
“这黄精根茎还可以磨成粉,和面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糕点吗?”
“我想是可以的,可我们没做过。”
“假如黄精有了很可观的产量,做成儿童糕点,又健脾胃又好吃,应该会很有市场。”
“小林,你又有什么想法了?”
林顺中神秘地点点头,说:“暂时保密。我觉得黄精的香气越来越浓了!”
丁大山、刘秀英的鼻翼下意识地翕动起来。
“果然是这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大山的家位于大山深处,小说对其家里外的环境做了描绘,屋外寒冷,屋里温暖,林顺中与丁大山一家正惬意交谈。
B.文中多次提到林顺中咳嗽,这是运用了伏笔写作手法,后面则用丁大山进山挖黄精并炮制好给林顺中治病与之呼应。
C.本文选材很有特色,既有对扶贫工作者帮助百姓脱贫的详细描写,又有两者之间的日常交往,具有时代感与生活气息。
D.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人物之间对话推进,人物不多但个性鲜明,其精神风貌在人物对话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8.“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请结合画横线部分内容说说其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6分)
9.小说以“黄精飘香”为题,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柳公权,字诚悬。年十二,工辞赋。元和初,擢进士第。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因入奏,穆宗曰:“联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文宗复召侍书,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其忠益多类此。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点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通音律,而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其书法结体劲媚,自目一家。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新唐书•柳公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B.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C.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D.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辇,指天子车驾,辇也可用作天子、天子所居的宫廷的代称。
B.中官,古代侍奉皇帝、宰相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致仕,本义是将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官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庄周,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权委婉劝谏穆宗。穆宗非常喜欢柳公权的书法,任命他为右拾遗,但穆宗荒怠放纵,有一次穆宗问柳公权用笔的方法,柳公权借笔法劝谏他。
B.柳公权深受皇帝赏识。文宗曾在夜间召他到子亭对答,两人相谈甚欢。文宗还曾在高兴的时候让他作诗助兴,并非常开心地称赞了柳公权的才华。
C.柳公权为人刚正不阿。文宗夸耀自己穿洗过三次的衣服,学士门纷纷赞扬,只有柳公权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另外,柳公权还在文宗面前斥责周墀,让周墀惴惴不安。
D.柳公权通晓经书音乐。柳公权精通《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的书,他还通晓音律,但不喜欢奏乐,认为听音乐会使人骄傲怠慢。
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5分)
(2)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元日 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①欲识人间感,献岁②须来帝里③看。
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注]①轩车:此处指乘车外出。②献岁:进入新的一年。③帝里:京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元日早晨鸡打鸣两次,夜已经过了,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已干涸。
B.颈联写乘车出游,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新年已临,要到京城观赏一番。
C.尾联写诗人本因饮过屠苏酒而愉悦,却又因座中众人嘲笑其鬓发斑白而倍感惆怅。
D.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洋溢着生气。
15.诗歌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巧妙,为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 ▲ ”,从早到晚只能听到“ ▲ ”,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在临终之时把家国大事交托给他是因为“ ▲ ”,自从接手这一重任,诸葛亮“ ▲ ”,唯恐自已不能完成重托,有负先帝。
(3)《荀子•劝学》中,认为学比思更能有所收获的两句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流量造假 ▲ ,公众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更有甚者从中寻找发财“门路”。对于互联网生态来说,流量造假势必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商业诚信体系;对于刷单者个人而言,看似 ▲ 的收益,实际上是用贱卖个人信息安全为代价换来的。与账号一同被“挂”在黑产平台上的,还有详细的个人信息,由此必然会面对个人信息被窃取和盗用等一系列风险。由此来看,无论“躺赚”多么噱头十足,实际上很可能只是“躺枪”的前奏,为了 ▲ ,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值得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造假是不折不扣的一大“公害”。除了个人应爱惜“自己的羽毛”之外,网络平台也有必要扎紧各自的篱笆。现实中,虽然网络平台对挂机刷量深恶痛绝,巳相继向刷量宣战,但却 ▲ 力有不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量造假屡禁不止的背后,大量存在的“买家”是黑色产业泛滥的重要推手。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首先就要打掉那些热衷于流量造假的“买家”。只有让数据更真实,才能让网络更健康。“买家”如果缺乏严厉问责机制,即使流量造假产业链斩断了,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屡见不鲜 唾手可得 蝇头小利 往往
B.层出不穷 信手拈来 蝇头小利 常常
C.层出不穷 唾手可得 蝇营狗苟 常常
D.屡见不鲜 信手拈来 蝇营狗苟 往往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买家”缺乏严厉问责,流量造假产业链即使斩断了,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B如果“买家”得不到严厉问责,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C.如果“买家”缺乏严厉问责机制,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D.“买家”如果缺乏严厉问责,即使斩断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也难免会出现新的“变异”。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大自然中红花、黄花似乎更为常见,蓝色花却少之又少,黑色花则几乎绝迹, ① ?阳光中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可见光,有的不容易被物质吸收,则会反射出来,例如红花反射的大部分是红光,黄花反射的则大多是黄
上一篇: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新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