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28 2021-05-28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
《石钟山记》精选练习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2课 石钟山记
精选练习
一、夯实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
A.水石相搏(击) B.虽知不能言(语言)
C.扣而聆之(听) D.桴止响腾(传播)
2.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得双石于潭上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与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虽然)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
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
D.汝识之乎(识:记得)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C.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绝:陡峭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考证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
B.“翰林学士”是翰林院官员,掌管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唐朝时一般是皇帝亲信顾问之官。
C.“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臧洪传》加注:“汉法,孝廉试经者拜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其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7.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人觉得恐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二、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反诘句表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百丈山记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注),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浏览完整试题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选自《宋代散文选注》,有删改)
(注)卑庳迫隘:房屋矮小狭窄。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石梁,循两崖 循:沿着
B.独其西阁为胜 胜:优胜
C.前揖芦山 揖:拱手行礼,此处指对着
D.不可殚数 殚:尽,竭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B.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C.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D.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丈山优美的风景大概从登上山三里多路,再越过十多级台阶才开始。
B.百丈山幽美险峻,既有小桥流水,凉风习习,又有峭壁飞瀑,水石相击。
C.百丈山上虽然有座庵,但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狭窄,没有观赏的价值。
D.芦山独立挺拔,登上芦山,周围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2)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若涌若没,顷刻万变。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记散文古已有之,《洛阳伽蓝记》和徐霞客游记可为代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许多人从乡村走向都市,从国内走到国外,游记散文更是逐渐多起来,几乎每个作家都写过这一文体。然而,长期以来,游记散文却备受学界冷落,沈从文在《谈“写游记”》中感叹:“游记文学历来不列入文章正宗,只当成杂著小品看种,在旧文学史中位置并不怎么重要。近三十年很有些好游记,写现代文学史的,也不过聊备一格,有的且根本不提。”另外,当下的游记散文众多,但普遍缺乏文体的自觉意识,可谓佳作难觅。因之,在游记散文的双重困境中,应找到它的发展和提升之路。
游记载文须先有“游踪”,这似乎是常识,也是“游”之要件。然而,许多游记散文淡化了“游”,有的则有“游”无“踪”,亦无移步景之妙,更无游之奇变。如不能很好地展示“游踪”,就很难写好游记。不少现代游记过于强调社会思想意识,往往流化了游踪。,苏东坡、徐霞客游记常有游之奇谲。郁达夫、艾芜、沈从文的游记亦不乏“行”之曲折,但到当下游记则游踪不显,常被各种风景遮蔽和覆盖,使游记变得平淡无奇。某种程度上说,游踪不是可有可无,也非草蛇灰线,而是除了导游之功,更是故事、情绪、意趣和审美的牵引,就如小说的故事和悬念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如苏东坡《石钟山记》以夜游之行踪统摄作品,颇得奇幻和神妙。当然,游踪除了实游,还有虚游,朱德发教授在《中国现代纪游文学史》中曾将后者概括为情感游历、精神游历、梦中游,忆中游等,即所谓“神游”。
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象,但唯独无“我”,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郁达夫曾说:现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每个作家的每篇作品都包含个性,都离不开由作家生发的独特的“这一个”,即现代的人格与精神。时至今日,游记散文可谓多矣,但其中往往无“我”或“少我”,无独特的这一个“我”,缺乏由“我”呈现的时代、社会、思想、文化,更少有特现代与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融通后再造的“我”。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我们往往看不到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中那种大写的“我”,也不易见到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对世道人心的体悟,更难见沈从文《湘行散记》中“我”对包括水手和妓女在内的底层人生的心领神会,更不要说对天地道心的参悟。于是,许多游记散文没有个性、灵魂和精神,在《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中,沈从文写道:“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上,新得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我仿佛很渺小很谦卑,对一切有生无生似乎都在伸手,且微笑着轻轻地说:‘我来了’。”这是由“我”之心底升华出的仁慈与智慧,也是进入天地大道后的感知,使沈从文游记散文独具魅力。这种由“我”获得的大道,值得当下的游记散文学习借鉴。
(摘编自王兆胜《游记散文的困境与出路》)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便将古代游记散文与近现代尤其是当下游记散文对举,意在为下文张本。
B.当下游记散文题材广泛、作者云集、作品数量剧增,但质量却普遍难以恭维。
C.当下的游记散文的双重困境:一是备受学界冷落;二是普遍缺乏文体自觉意识。
展开余下试题
D.“游”和“踪”是游记散文里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当前的游记散文有“游”无“踪”。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提出问题后,论证了游记散文须先有“游踪”和最不能无“我”的观点。
B.文章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游记散文的发展和提升之路。
C.文章论据典型丰富,综合使用了例证、对比和引证的论证方法,极具说服力。
D.文章多次提到沈从文,虽然引用的例子在论证过程中有所区别,但仍暴露了论据的单一这缺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所讲的“游踪”强调移步换景之妙,游踪之奇变,是故事、情绪、意趣和审美的牵引,甚至是神游”。
B.文章所讲的游记散文里的“我”是指作品包含的个性、由作家生发的独特的“这一个”,与他人以及时代没有关系。
C.沈从文游记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心底升华出的仁慈与智慧、进入天地大道后的感知、独具个性的“我”等。
D.文章大量援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瞿秋白甚至古代苏东坡的事例,意在通过对比强调当今游记散文发展形势严峻。
五、对点写作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上一篇:
《石钟山记》同步习题
下一篇:
《石钟山记》课时同步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石钟山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