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33 2021-05-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2021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山东卷)
2021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山东卷)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这“三头牛”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出力奉献”。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已经迈入2021年,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精气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深情回首了过去一年,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热情礼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发扬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此次再次提及,正是要在辞旧迎新之际,激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壮志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团结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所谓“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就是人人都要有同心同德、和谐相处、团结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精神,在中国抗疫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正如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的,“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千千万万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乘风破浪、爬坡向前,我们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九牛爬坡,个个用力。在中国人心中,“老黄牛”历来被赋予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象征意义。近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党全国发扬“三牛”精神,其中就包括“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浏览完整试题
发扬老黄牛精神,需要勤恳奉献、忠诚实干,面对挫折更需要艰苦奋斗、负重前行。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历经千难万险,在民族危亡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奋发图强,在时代发展中劈波逐浪,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刚刚结束的2020年,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出的韧劲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不朽奇迹背后,始终如一贯穿着老黄牛般的奉献和实干精神。
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人间万事出艰辛,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021年,我们面临着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等诸多挑战。面对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的精神,一直保持实干兴邦的劲头,以“老黄牛”的精神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为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汇聚精神力量。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不断强化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当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用实干奋斗交出一份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摘编自《新华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1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用什么样的精气神开好局、起好步是我们思考的关键。
B.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这样就没有任何困难难倒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步伐。
C.抗疫精神诠释了中国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精神的集中体现。
D.在极不寻常的年份里,只有我们始终如一坚持老黄牛般的奉献和实干精神,各方面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才能保持稳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的形象很美好,是因为牛的文化意象底蕴很深厚。在辞旧迎新之际,更能激扬壮志豪情,更能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团结力量。
B.要幸福就要奋斗,因为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在我们党领导下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跟践行“老黄牛”精神息息相关。
C.人间万事出艰辛,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国内疫情冲击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站在历史的交汇点,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老黄牛”精神,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B.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C.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新时代为何要继续发扬“三牛”精神?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太阳坡
陈毓
他一向是个克制的人。把目光放长远,再长远些,每每不如意时他总这样告诫自己,一步步走到眼前这个位置,于他已是祖坟上长出了大树。他是家族的骄傲,勤恳稳当地走下去,就算光宗耀祖了。这一切却在一夕间改变,就因为他一朝拍案,发了一次脾气,撒了一次野?因为一场大醉?只是一次偶然?他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所谓平衡和关系,不堪这拍案一击?
他真的太想要那个位置,去副扶正,他等了那么多年,等不过这一次。等的感觉如坐监牢,于是他说出“我走人!”“走!”。他把“走”字喊得山响。他感到心中如火山岩浆冲出岩隙,让他惊惧又倍感畅快。
他再一次大醉,他大喊大叫,大不了回老家和祖宗一样,我放羊去!
放羊去?他忽然发现“决断”中的迫不得已,世界不再是他的“小时候”。眼前的现实是他已无处放羊了。十几年前就已退耕还林,小时候熟悉的漫山放养而今变成了圈养。要养羊,就得先建圈舍,要有饲料、人工,这是最基本的。小农经济勤勤恳恳也只能养家糊口,而养家糊口这个概念于他,是事业,是要能用“轰轰烈烈”来形容的“事业”。如果不能给那些令他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的人证明,他活着还不如死去。
家园荒芜,野草长满院落,野草可以拔除,时间却在这里陷入空洞。三十六年前他诞生于此,他用了十八年挣脱离开这地方,一朝又回来了。叫太阳坡的山村还叫太阳坡,他站在这里,恍如梦境。过了太阳坡,就是月亮山。琢磨地名,他体会先辈的智慧,他们更懂和自然相处,更懂平衡。
时间嗒嗒向前,无论人的悲喜。转眼他在太阳坡养羊已经半年。半年,羊群从最初的八只变成更大的一群。起初他特别喜欢数羊,数羊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心急。到底是家人亲人,当家人看清现实,一夜间接受了这现实。他们说,只要他觉得好,干啥都行。谁又不是没养过羊。随他进城十年的母亲跟过来给他做饭,老家不比城里,乡下的日子事必躬亲。一顿饭不做,那就没得吃,买都没地儿买去。亲戚集资,羊群扩大。妹夫积极联系市场。
这一带人是习惯吃羊的,甚至羊羔肉。他奇怪整个北中国,也只有这一带人吃羊羔肉,但这半年,他硬是没舍得让人杀羊,哪怕一只羊。他没吃过自己养的羊。
但羊就是供人食用的呀,几千年了,没人改变得了这现实。
当捉羊人抓羊的时候,羊群本能地后撤,直至被逼到一个角落。羊把头抵在一起,屁股朝向捉羊人,形成一个奇怪的圈圈。羊在躲避,躲避被宰杀的命运,却把一个更有利于对方的角度留给了捉羊人。直到捉羊人抓住一只叫唤的羊,挤在一起的羊才散去。羊群慢慢散开,一只只羊又恢复那逆来顺受的样子,散开,寻吃的去了。
展开余下试题
秋分至,草渐黄,现在只有这片被拴起的草地可以放养羊,羊群是轮流到这里吃草的,随机被选。他考虑选羊的方法,但他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每天最先走出羊圈的三十只,能去草坡吃草。他现在拥有三千只羊,只有这片收割过苜蓿再长荒草的荒坡可以放养羊。大批的羊是靠饲料养的,他的成本必须计算。
羊大为美,羊长得大长不大,靠天,靠羊自己,也靠他这羊的主人。
他有一天突发奇想,幸好羊不知道长大是要被杀的,要不羊会想法子不长大,不长大就是羊羔。羊羔肉不是更值钱么?他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吓了一跳。
羊圈建起的第一天就有人来联系买羊。钞票时时飞来几张。但这是他忙碌以及存在的意义吗?只要他在问意义,他就觉得自己距离释然尚远。
一个在机关里如螺丝钉一样的职员,和一个在遥远山野养羊的人,谁更自由?这样的问题浮上心间,他依然确定他还在那个狭窄的缝隙里。
又一天,他眼睛看着眼前的羊群,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群羊的画面。
那群羊是他在贺兰山山口遇见的。那次他去贺兰山旅行,刚到山口,就见一群羊散漫穿过眼前的石子窄路,走到河谷里,羊从容地、像是有着某种秩序地走过那片开阔的河滩地。他用目光搜索放羊人,但四野寂静,只有阳光被风吹出影子。他目送那群气质非凡的羊,看群羊走到河谷喝水,再缓缓地从原路返回,跳上看似高不可攀的巉岩。羊群在那里停驻,回头眺望,羊群和那些被时间雕琢、被风塑形的石头一样沉默,却又有无限的高贵。羊的剪影在他眼里有无限深意。
后来他看到贺兰山的岩画,觉得画面上的羊和他遇见的羊难分彼此。那些羊是从画上走出来,走到河滩,与山风为伍,在荒芜中寻找草皮子,寻找地衣苔藓啃食,寻找溪水饮;等它们消失在山岩间,是又回到画中去了吧。羊回去,变回山上一块画着羊的石头。
此刻他坐在明亮的秋阳里,听风吹出飒飒的声音,想,只有上帝能养出那一群羊,那样的羊群也只能长在上帝的园囿。
而他养的羊,注定拥有羊的命运,死在羊羔的时候,或者活得更长久一点死掉。
羊群在夕照中鼓涌,涌向暗夜。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决定回老家放羊,是为了证明给那些令他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的人看,他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能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事业。
B.随他进城十年的母亲跟过来给他做饭,亲戚集资,妹夫也积极联系市场,说明亲人对他的关心,表明亲情对处于困境中他的意义非凡。
C.他“觉得自己距离释然尚远”,进一步表明了主人公对充满心机和狡诈的现代城市生活的鄙视以及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的向往。
D.文中他让每天最先走出羊圈的三十只羊去草坡吃草、以及靠饲料喂养大批的羊的描写,是他生存现状的生动描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再一次大醉”的情节,在文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轰轰烈烈的“走”,也为下文他放羊的人生经历埋下伏笔。
B.小说中景物点染富有特色,如“家园荒芜,野草长满院落”“他坐在明亮的秋阳里,听风吹出飒飒的声音”,三言两语,细腻含蓄地点出人物的情思。
C.这篇小说不是靠外在事件的连缀和缝合来推动情节发展的,而是注重呈现人物复杂幽微的内心世界,以小说主人公情绪的演进作为结构线索。
D.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平静的语调,通过主人公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不断追问,来体现人类丰盈而庞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性光辉。
8.有人评价陈毓的小说是“在局限里寻找辽阔”;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局限”和“辽阔”的认识。(4分)
9.小说中设置了贺兰山羊群这个情节,并表示“只有上帝能养出那一群羊,那样的羊群也只能长在上帝的园囿”,颇有艺术匠心请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仲淹,字希文。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鄜廷扦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思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B.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C.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D.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旧时为表尊敬,不直呼其名。“讳仲淹”,即“仲淹”二字应避去。
B.通判,两宋时知州的副官,辅佐知州一起治理政务,对知州也有监察责任。
C.赵元昊,祖上本姓拓跋,宋朝赐姓赵,女真族,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
D.质子,指旧时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一般由王子或世子充当,故称质子。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出身贫苦,自强不息。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大后,独自外出求学,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终于金榜题名,出仕做官,得以孝养母亲。
B.范仲淹胸怀大志,自信敢为。他始终以天下人为念,应该做的事就尽力去做,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像圣贤一样,做不成绝不罢休。
展开余下试题
C.范仲淹做事坚持原则,不肯趋炎附势。章献太后当权时,他敢于直言进谏,忤逆太后旨意;当太后去世后,面对大臣的重翻旧账,他又极力维护太后的声誉。
D.范仲淹戍边目光长远,不急功近利。他在延州不急于打仗,而是筑城垦田,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调整军制,训练士兵,让敌人不敢侵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2)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14.范仲淹“知耀州”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上逢故人
韦庄
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
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鹧鸪啼。
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
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①怀土莫凄凄。
(注)①仲宣,是东汉王粲的字,他曾作《登楼赋》表达身在异乡思念故土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顶是(3分)
A.诗人回忆起前年朋友送别自己的场景,红杏园中酒醉如泥的一幕、令诗人记忆犹新。
B.诗人与朋友重逢越溪,杜鹃花开,鹧鸪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重逢之景。
C.与朋友重逢时,江流湍急,江面烟波浩渺,诗人乘坐的小船难以辨别方向,行路艰难。
D.诗人向朋友介绍江畔酒楼多储存美酒,邀请朋友共赴酒楼,畅饮美酒,共叙友情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琴,一种历史悠久及文化内涵丰富的丝弦乐器。从殷商甲骨文的“樂”字为“丝附木上”,说明早在甲骨文产生以前我国就已存在琴瑟之类的弦乐器弹奏了。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诗经》等文献。甚至许多古籍中有将琴的创制推至远古的伏羲、神农、尧、舜等说法。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又名累祖)开始制作蚕丝。( ),很有可能在黄帝时代已出现。
古琴音乐,作为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审美趣味的器乐,始终具有自己独立的音乐品格。古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唐乐中,绝不是取悦于喧闹的殿堂宴饮歌舞场合,而是企求在“简静”的意境中表现内在的情思和感受,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超越尘世的音乐境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么弹丝得音,以丝为弦,并因而获得“乐”的概念
B.那么获得“乐”的概念,以丝为弦,弹之得音
C.那么以丝为弦,弹之得音,并因而获得“乐”的概念
D.那么获得“乐”的概念,弹丝得音,以丝为弦
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3分)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在2月4日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超过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唱了一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挽起了袖子,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一版《少年》瞬间燃爆网络。
“为什么我们这些老人要聚在一起唱唱歌?”81岁的合唱团团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刘西拉说,“是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人民。因为爱,我们就奉献了我们每个人自己宝贵的一生;因为奉献,我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我们是重新来分享这些快乐。”
50多年前,他们走出清华园,带着科学梦想,奔赴远方。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们和新中国一起长大。一生的信念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不再年轻,热爱祖国的心却一直未变,那段闪光的日子将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直刻在他们心中。
21.请用对偶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6分)
22.教授合唱团燃爆网络,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老人们应该安享晚年,不要再出头露面和年轻人争风头了。请你代教授们写一段话反驳他们,不少于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你的人生中有过这样的“琐事”或者“细微处”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2021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江苏卷)
下一篇:
2021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天津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2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